华懋科技并表博康了没

华懋科技并表博康了没,第1张

合并了。华懋科技:2020年1月4日,增资后持有徐州博康31.63%股权,从此进军半导体光刻胶的核心赛道,华懋科技是全球最具实力的安全气囊布、安全气囊袋的生产商,拥有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为全球主流车型提供安全保障。

总投资20亿元的“华芯电子年产8000吨光刻材料建设项目”已经在东阳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开工(后台发送 集中 两字,获取详细开工项目清单),预计年内完成基础建设及部分厂房主体建设,计划完成投资7亿元。

东阳全知道注意到,东阳华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7 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主要为光刻胶单体、光刻胶、树脂、配套溶剂等光刻材料。

另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东阳华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股东有东阳凯阳科技创新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等,其中东阳凯阳科技的实际控制人为上市公司华懋科技(股票代码603306);同时东阳凯阳科技也是徐州博康股东。

徐州博康成立于2010年3月,是集研发、生产、经营中高端光刻胶、光刻胶单体和光刻胶树脂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开资料显示,徐州博康研发实力强劲,是我国唯一一家同时实现高端光刻胶单体材料研发、量产的企业,可以完全实现由初始原料到成品胶的全国产化自主化生产。同时制定了我国首个国家光刻胶单体行业标准,其客户包括英特尔、JSR等半导体巨头。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8月份,徐州博康工商信息发生了变更。新增投资人深圳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而深圳哈勃正是华为旗下专注于芯片产业链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华为本次投资3亿元持有徐州博康10%股份,该笔投资也是华为哈勃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半导体投资。

对于华为哈勃在半导体光刻胶国产厂商中选择徐州博康的原因,有业内人士指出,历经这几年的纷争,华为开始意识到科技和高端产业都是有着明确的国界线的,中国的芯片产业链必须实现自主可控,国产替代势在必行。这种自主可控,不仅仅是指设备、制造,同样也包括关键材料,因为材料是耗材。以光刻胶为例,真正的自主可控不仅仅是成品光刻胶的合成与生产,还要确保上游的树脂、光酸、溶剂、添加剂甚至更上游的单体的自主可控,而博康就是这样一家公司,这或许正是华为看中的核心要点之一。

华为在十多年前就开始研发芯片,成立了海思半导体部门。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能够和高通,联发科等巨头掰手腕了,自家的麒麟芯片做到了5nm。还有在路由器、基带、AI等领域,也有相应的芯片部署。

但是华为芯片的状态一言难尽,设计的芯片不能生产。面对市场规则,华为芯片问题如何解决?没有芯片,华为该怎样发展业务?

华为海思只能设计芯片,不能生产。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华为展开对半导体产业的布局。通过投资的方式,华为进军了传感器、EDA、射频芯片、半导体材料等等。

公开数据显示,华为旗下的深圳哈勃投资合伙企业在过去三年内,先后投资了40多家芯片企业。这些企业几乎覆盖了大部分芯片产业链,包括芯片设计工业软件EDA,还有对通信至关重要的滤波器,以及半导体设备,材料等等。

如果把这些投资的企业都串联起来,组成相对完整的半导体供应链是没有问题的。

要是这些被华为投资的企业,都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准,或许在将来某一天,可以解决华为自主芯片生产的需求,扩宽芯片业务的发展。

华为没有停止投资布局,在8月10日,华为哈勃又投资了一家光刻胶公司。据查,哈勃投资了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7600万增加至8446 万,增幅为11%。

华为哈勃持有徐州博康10%的股份,从新增注册资本增幅比例就能知道,这是华为哈勃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

这家徐州博康公司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华为如此重视?徐州博康有超过十年的发展 历史 ,在高端光刻胶领域有出色的研发能力。并且具备打造国产光刻胶,建立自主可控供应链的优势。

高端,自主可控或许就是华为看重徐州博康的地方,如果将来要进军半导体制造业,发展IDM模式,集成设计、制造、封装为一体的话,那么就离不开光刻胶。

光刻胶作为芯片制造的重要材料,可以将曝光后的精细图案转移到衬底上,并且通过涂抹液态的光刻胶,也能对衬底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在整个的芯片制造工艺中,是非常关键的生产步骤。

华为投资了这家光刻胶厂商,很明显是在加快半导体产业的布局。

有消息称,华为打算在武汉建立国内首座晶圆工厂,用于生产光通信芯片和模块,预计2022年投资。

还有供应链消息透露,华为自研的OLED 屏幕驱动芯片已经完成试产,明年上半年有望量产。

这些消息都表明,华为是打算进入半导体制造产业的。前期可能会集中在低端领域,先完成屏幕驱动芯片,光通信芯片和IOT设备的制造,后续可能再入局更先进的制造产业。

受到芯片规则的影响,华为不能找代工厂加工芯片,所以华为芯片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华为先是靠哈勃投资了几十家半导体企业,然后建立晶圆厂,并且打算实现自研屏幕驱动芯片的量产,在这些动作的背后,透露出很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华为在尝试解决芯片问题。

既然不能代工,那就自己建立供应链体系,在芯片破局之路上越走越宽。芯片设计工具、芯片制造设备、芯片半导体材料还有自建晶圆厂等等,可谓是一应俱全,如果没有破局的想法,华为大可以省下这些投资,去重新布局新市场,新领域。

可是华为并没有,不但没有放弃投资,反而加快布局。接二连三入股各大半导体企业,这或许就是华为解决芯片问题的方式。

不靠别人靠自己,以前华为只需要负责设计芯片就行了,现在的情况促使华为要做出更全面的考虑。相信在华为的布局下,一定能解决芯片问题。

华为再传“大动作”,旗下的哈勃投资了一家光刻胶公司,还有在各大半导体产业链也加快了布局。这些布局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派上用场,在此之前华为依然无法得到充足的芯片。

没有芯片,华为该怎样发展业务呢?其实华为已经在努力寻找解决芯片问题的办法了,在消费者业务上,急需芯片供应的是手机产品。华为多款手机均搭载高通骁龙芯片,短期内可以靠高通缓解芯片压力。

高通也恢复了向华为的供货,只是暂时不支持向华为发货5G芯片,只能出货4G。在华为7月底发布的P50机型中,不论是高通骁龙888还是麒麟9000,都是4G版本。

在其余的业务上,华为芯片库存应该还能维持好几年的运转。等到明年武汉晶圆厂要是能建成并且投入运营的话,或许能持续发展光通信设备业务,打造IOT物联网设备也有更大的保障。

综合来看,没有芯片,华为还可以靠采购高通处理器维持手机出货,等高通有充足的备货后,华为手机兴许能恢复一定的市场份额。

另外华为再次扩大了业务范围,面向软件产业布局了鸿蒙OS *** 作系统。在智能 汽车 领域也在加快行动,不出意料的话,华为将成为行业领先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供应商。

有了这些布局,华为是能够发展各项业务的。除了少数产品对高端芯片有非常高的要求,暂时无法得到供货之外,整体而言,华为有能力承担外界的压力和市场规则。

华为芯片,势必破局,在芯片自主化道路上,华为没有依赖国外技术。从P50这款手机来看,鸿蒙 *** 作系统和麒麟9000芯片,以及背后的国产供应商,都会支持华为继续迈向未来。

华为投资几十家半导体企业,会跟随华为建立自主化供应链而发挥重要作用。以前落下的功课华为正在补上,等到国产芯片实现崛起,也会助力华为芯片扶摇直上。芯片破局之路只会越走越宽,相信前方所有的阻碍,都会被华为扫平。

对华为投资光刻胶厂商你有什么看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891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