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三个方向发力,能解决光刻机难题吗?

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三个方向发力,能解决光刻机难题吗?,第1张

光刻机的技术攻关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将会从三个二级学科发力来培养人才,其中就包括集成电路制造方向,实际上这就是瞄准了光刻机研发人才培养,但由于光刻机是属于高尖端技术,需要大量的技术储备和产业生态链,只能说清华的“芯片”学院有助于光刻机问题的解决,但要直接解决难题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清华大学在11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正式成立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网友直接称之为“芯片学院”,该学院将直接对标破解当前的芯片卡脖子技术难题,这个消息让全民欢呼,让半导体行业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我们都知道集成电路是智能产品的心脏,是智能应用的核心所在,我国的集成电路发展很猛,需要巨大,但是技术水平却不高,高端产品仍依赖于他国。

清华大学在半导体人才培养上一直功不可没,从1956年开设半导体专业以来,累计培养了4000多名本科生,3000多名硕士生,500多名博士生,这些学生大多数也都进入了行业一线。

目前,清华大学的集成电路一级学科有硕博点,现在正式成立集成电路学院,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在集成电路上发力,解决产业应用中的难题,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行业创新,为集成电路培养自己的人才。

此次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将由原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与电子工程系共建,同时还要成立多院系交叉研究中心,完整覆盖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攻关。

清华“芯片”学院人才培养的三个方向

清华集成电路学院将招收本科生,专硕,学术型博士、专项博士等,而本科生将采用大类培养和书院培养模式,硕博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其中,集成电路学院学科规划值得关注,基本确定了未来的要实现技术突破的方向。

设置三个二级学科:

集成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集成电路制造工程

纳电子科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及EDA、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器件与制造工艺、封装与系统集成、MEMS 与微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集成电路专用材料

清华“芯片”学院能否解决光刻机难题?

从清华“芯片”学院人才培养方向来看,是要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都要覆盖到,尤其是集成电路的制造工程,集成电路专用装备,专用材料,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在芯片的设计、材料、光刻机等方面培养人才。

清华大学是国人的荣耀,担负着高端人才培养和重大技术突破的重任,希望能通过强基计划和集成电路学院的人才培养,实现众多掐脖子技术的突破。

但我们都知道光刻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装备,光刻机巨头ASML的高端型号精密零配件多达10万个,清华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进行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突破和创新,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

同时,光刻机技术的突破还需要更多的企业来共同参与,尤其是现金流好的高科技企业,都应该积极布局和投资产业链生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成大事,仅靠清华是不行的。

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不要放松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培养掐脖子技术的人才,不能到最后人才都流失了,这或许是大家都非常担忧的地方。

对于清华大学成立“芯片”学院,你是如何评价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第一主要是为了避免卡脖子的事情再次发生。我想之前芯片卡脖子的事件,大家都非常的清楚,芯片也简称集成电路。华为承包了一辆飞机,直接从其他地区购买了一批芯片拉回公司,也有一次是因为芯片的缺失,导致了汽车的停工停产。那么目前我国的芯片主要是采取进口需要依赖进口,一旦外国企业卡脖子不给我们芯片,我们的制造就会陷入一个瘫痪。如果用一个人来形容,那么芯片,就如同一个人的心脏,同时也是电子产品的灵魂。只有自己研发芯片,国内能够生产,这样的话才不会有卡脖子的事情发生。

第二为国争光。芯片也被称之为中国芯片,因为没有芯片而被别人卡脖子而被别人制裁,这是一种耻辱。清华大学作为中国的顶级理科学府,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为国争光,开设这个集成电路学院,一方面是为了积累人才,另一方面是想要为国争光。只有强大了,只有自己有本事了,那么才有可能不被别人打压和欺负,就像以前有句话说的好,落后就要挨打,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难免会被动的。

第三大势所趋,顺应潮流。工信部也推出了对于集成电路研发的各种优惠和补贴,那么这种情况下清华大学如果能够开设这样的一个学府,利用本身的人才优势来给这个集成电路研究注入新鲜的血液,注入更多的人才,那么也是顺应潮流,同时也是大众所趋的一个行为。毕竟芯片的研发它需要各种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各种研究,只有更多的人涌进这个行业,那么才有可能让芯片取得更大的一个突破,因为只有更多的人进入,更多的人去研究和了解,发挥所长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四各大科技公司都开始自己研制芯片了,那说明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为了培养适合社会稳定适用型的人才,清华大学也算是良苦用心,华为已经开始自己研制芯片, OPPO也在芯片研究上做出了努力。将来的芯片行业芯片是人才,肯定是非常的吃香的,研究芯片也是很辛苦的,开设这样的一个研究,就是为了给社会更多核心人才,让他们早日了解芯片,到社会以后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一家民企华为,因为在5G领域一下子超越了美国,更因为没有在美国上市,美国也无法动用资本的手段来控制华为。

所以能拿到台面上的方法都无效之后,美国连借口也懒得找了,直接联合欧洲各芯片厂商封锁芯片供应,还有中国台湾的台积电,都加入到围堵华为的队伍中。

没有理由,只有目的,那就是想挤死华为,进而迟滞中国的5G产业发展。

而且这也不是美国唯一的手段,美国的铁杆盟友、五眼联盟的澳大利亚频频在国际事务中攻击中国。

为了拖慢中国崛起的步伐,美国似乎已经恼羞成怒,拉开了对中国极限施压的序幕!

华为承受了很大压力,因为芯片的断供,华为产能和销售额大幅缩水,手机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退出了前四,持续研发的资金也受到影响。

既然手机的芯片不卖给我们,那么,我们自己生产不可以吗?

答案是,不可以。

因为制造手机芯片所用到的7纳米制程的光刻机为荷兰阿斯麦尔公司(ASML)所有,而该公司也在美国的授意或威胁之下,不肯把光刻机卖给中国。

这一次随着华为被制裁,也曝出了一个令国人更加震惊的消息,原来在芯片行业让西方人高歌猛进的研发团队,竟然也是一群黄皮肤黑眼睛的人!

而对于如今要在半导体行业发力的中国而言,这是一个必须要予以深刻反思的问题。

中微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说:全球芯片领域的专家,在芯片界排名前十的行业里,或者创始人、或者CEO竟然都是华人。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杨培东,杨培东出生于1971年,在国内完成大学学习后赴美留学,之后一直在美国工作,更是在2016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半导体制造领域拥有极高的权威。

正是这群人紧紧地扼住了中国芯片业发展的咽喉,限制了中国在5G通讯领域的发展。

在这里,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把这类人归于不爱国的范畴而大加指责,因为这里有个矛盾,那就是国家的理想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限于国家发展的共性规律,当年国内确实没有发展半导体的环境,为了自己能学有所成,他们选择了到海外发展,所以造成了我国在半导体领域的人才流失,导致美国芯片专家多数是华人的现象。

好在近几年,我国在芯片领域的布局,这类人才大量流失的情况有了一定改善。

当年我们为什么在实际上没有重视芯片

这么明显的命门,为什么就轻易被美国抓住呢?

说出来,令人心酸,不是中国人没看出来,因为二十年前,手机在我国悄然兴起,低廉的制造成本使它受到了青年人的追捧,以拥有一款小巧的手机为荣。

巨大的手机市场,催生了对芯片的强劲需求、芯片制造业一片大好。

但在1990年到2001年前后发生了几件事,让我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

1993年7月23日,美国公然断掉GPS导航系统,在公海逼停我国银河号货轮,强迫银河号接受美国检查;

紧接着,2001年4月1日,在中国南海,我国的歼-8型81192战机被美国的一架EP-3电子侦察机撞损后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在国防、在军事上要比肩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个时候,是发展综合性的军力国力最重要,还是发展几十年以后才有可能被打压的手机芯片重要?答案不言而喻。虽然国防军工也要芯片,但芯片不是全部。我们只能一步步解决。

一个小小的芯片怎么就会影响到国家的产业布局呢?

别看芯片小,它可是烧钱的行当,2000年,我国改革开放成效见长,国力有了很大增强,GDP突破10万亿大关,但是用钱的地方还是太多,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有多烧钱呢?

可以说,是越小越烧钱!

而且芯片的研发周期长,技术风险大,把钱砸进去,也不一定能看到结果,一旦研发方向出现错误,前期所有的钱就相当于丢进了水里,实在是一个烧钱烧到绝望的行业。

单以制造芯片所用到的光刻机举例就可以说明问题,就算是现在以一台EUV(极紫外)光刻机横行全球芯片业的荷兰阿斯麦尔公司(ASML),也是靠不断海量资金的融入才能维持产品的升级迭代研发。

阿斯麦尔公司为了筹集EUV光刻机的研发资金,于2012年提出“客户联合投资计划”:客户先通过注资的方式成为股东,然后拥有优先订货权。

也就是加钱抢票的意思。

通过这种手段,阿斯麦尔公司把研发资金的压力及风险转嫁到了客户身上。

谁也不知道,究竟要往“风险”里面砸多少钱,花多长时间,一旦公司实力稍差,在研发还未完成时,自己的公司就爆仓了,前期所投的钱也血本无归。

但客户们为了早人一步实现产品升级,也只好甘心情愿冒着被阿斯麦尔公司当杀猪盘的风险继续投资。

通过这一项计划,阿斯麦尔公司从美欧日手里筹来了53亿欧元资金,折合人民币500亿,占到了当年我国国防预算的7.4%。

听起来不多,但这仅是“首付”,之后还要源源不断地砸钱,其它相关产业如晶元的提取制作都得花钱,如果把钱都给了芯片,那么我们的高铁和北斗卫星的事关国防民生的项目又怎么能不受影响。

我们的国力决定我们只能有选择地发展而不能全面铺开。有些零部件只能暂时采取国际分工的方式,甚至暂时受制于人。

如果那个时候就去和美欧比烧钱,无疑会掉入他们的圈套。

但华为的崛起令世界都来不及反应!

美欧、甚至连我国自己都没想到,华为能成为通讯行业的一匹黑马,更成为5G领域的领头羊,这才是美国不能接受的。

在美国的印象中,本来觉得自己在通讯行业还能在原地等中国二十年,或者是十年。

没想到华为像头灰犀牛一样狂奔着冲到他们跟前,并很快把他们甩在身后。

美国人不敢再装绅士了,于是对华为痛下杀手,意图再次封印中国的 科技 发展。

建国后,我们的尖端 科技 一路狂奔,走到今天,可以说接近于西方,甚至有些地方还远远强于西方,比如华为手里的5G技术。

但越尖端的前沿 科技 越需要一个雄厚的产业链为之支撑。

一条产业链的模式大概是这样子的,原材料——粗加工——精加工——制造业——尖端 科技 。

这条产业链理想状态应是均匀的,由于我们在尖端 科技 这个链条上跑的太快,把精加工与制造业这两个链条相对性地拉细。

换言之,我国的精加工与制造业是赶不上高端 科技 的需求的。

这就是我们有求于美欧、日本的地方。

精加工与制造业就是支撑我们高 科技 发展的命门所在,在电子集成方面,我们被拉细的环节就是芯片制造业!

对此西方发达国家心知肚明,他们的制裁,像是一支箭射向了阿基琉斯之踵,芯片断供瞬间让华为遭遇巨大危机!

哀而不伤,痛而不亡的芯片断供

事实上,美国这一招确实狠辣,打痛了华为,但却打不死华为,更达不到拖慢我们在芯片业的发展脚步的目的。

说起来,有人可能不信,阿斯麦尔公司引以为傲的7纳米制程应用最多的地方也就是手机通讯行业,而对于国防角度来说,并不是太卡脖子的事。

就连美国人当年引以为傲的外星 科技 ——F-22上面使用的处理器——PowerPC-603E,1995年研发,其芯片制程还没有步入纳米级,尚处于微米级别,硬要换算成纳米大概也就是500纳米制程;

美军卖遍全球的“神机”——F-35战斗机,其搭载芯片制程45纳米,而现在我国的芯片水平已经攻入了28纳米甚至是14纳米制程以内了。

也就是说,满足我国国防需要的芯片,我们是能够造出来的。

其次,美国制裁华为,到底打疼了没有?确实打疼了,可是普通人有没有感觉到?相信很多人没有感觉到,因为除了华为手机,我们还有其他手机可选。

其实回过头来,才能看明白,二十多年前国家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策虽然艰难,却是正确的。

这种疼,有可能在二十年前国家就意识到了,但我们当时只能选择更加重要的方面。

因为手机如果没了华为,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手机,如果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没了,我们如何选择?如果我们的歼20没有了,我们该如何选择?如果我们的高铁没了,我们又该作如何选择?

相比之下,81192飞行员王伟,才是我们身上最痛的地方,是我们不能再忍受的。

所以二十年前选择国防、航天、高铁、粮食安全,忍痛做出暂时的取舍是正确的,为的是不再让银河号事件重演,不再让我们的国土受到侵犯。

其实我们早已悄悄发力

我们要一直放弃半导体芯片行业吗?当然不会。

2018年4月16日晚,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美国政府在未来7年内禁止中兴通讯向美国企业购买敏感产品。

换言之,是对中兴下达了封杀令。

短短一年后,又将q口对准了华为,并决心要彻底毁掉华为!

这一次我们并没有忍气吞声,国家的力量开始下场帮忙!二十年来欠芯片行业的,我们今天要还!

清华大学和西安 科技 大学开始开设半导体相关专业培养人才,其它知名大学也积极跟进,并与市场充分融合,虽然目前在光刻机等方面,与国际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却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小。

大概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在芯片行业发力,一路攻坚克难,国产首套90纳米高端光刻机已经成功研制。

2020年6月,上海微电子设备有限公司透露,将在2021-2022年交付首台国产28nm工艺浸没式光刻机。

这个成果标志着国产光刻机工艺从以前的90nm一举突破到28nm,有了阶段性的飞跃。

差距还很远,但我们已经迎头追赶。

同样,我们在这个行业也准备弯道超车,我国光电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来的SP光刻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单次成像达到 22纳米的光刻机,结合多重曝光技术,可以用于制备10纳米以下的信息器件。

这不仅是世界上光学光刻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意味着在光刻领域,我们找到了一条更为便捷的生产工艺,研发成本和周期进一步降低,其意义在于有可能抢到工业4.0的第一赛道。

虽然面对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毕竟我们是看到了曙光。

正如70年前,西方封锁核技术,但我们的原子d还是在罗布泊炸响。

十年前,封锁高铁、盾构机技术,但我们现在的高铁和地铁却世界一流!制出一流芯片,还会远吗?

我们青年对于国内芯片及光刻产业最大的支持,就是该学习的好好学习,将来投身于国家的芯片产业,发挥作用;

该工作的努力工作,为国家做贡献,只要不被国外的智库干扰了发展思路,不给国家添乱,我们就成功了。

为什么这一次遇到发达国家的打压,我们觉醒了,选择不再忍了?其实一切都是经济说了算。

因为2020年,除去疫情影响,我国的GDP是101.6万亿,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是2000年的十倍。

占到美国经济发展总量的70%还多,手里更是握十万亿左右的外汇,甚至比美国人自己手里的现金都多,殷厚的家底才是我们反击的底气。

我们并不是觉醒,其实一直都睁着眼睛,看着敌视我们的国家在表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222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