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公式

一次函数的公式,第1张

y=kx+b k不等于0 b不等于0 是一次函数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 (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初中同学初次接触一次函数,会感觉很难,其实学习函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握其本质。下面就和我一起了解一下,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公式的性质

1在正比例函数时,x与y的商一定。在反比例函数时,x与y的积一定。在y=kx+b(k,b为常数,k≠0)中,当x增大m倍时,函数值y则增大m倍,反之,当x减少m倍时,函数值y则减少m倍。

2当x=0时,b为一次函数图像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该点的坐标为(0,b)。

3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当然正比例函数为特殊的一次函数。

4在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也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重合;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相同,b不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平行;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不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相交;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不相同,b相同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图像交于y轴上的同一点(0,b);

当两个一次函数表达式中的k互为负倒数时,则这两个一次函数图像互相垂直。

5两个一次函数(y1=k1x+b1,y2=k2x+b2)相乘时(k≠0),得到的的新函数为二次函数,

该函数的对称轴为-(k2b1+k1b2)/(2k1k2);当k1,k2正负相同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当k1,k2正负相反时,二次函数开口向下。二次函数与y轴交点为(0,b2b1)。

6两个一次函数(y1=ax+b,y2=cx+d)之比,得到的新函数y3=(ax+b)/(cx+d)为反比性函数,渐近线为x=-b/a,y=c/a。

一次函数常用公式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一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当b=0时,一次函数y=kx,又叫做正比例函数。

⑴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形式是,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一次函数,就是判断是否能化成以上形式.

⑵当b=0,k≠0时,y=kx仍是一次函数.

⑶当k=0,b≠0时,它不是一次函数.

⑷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

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般步骤是:

(1)先设出函数的一般形式,如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时,先设y=kx+b;

(2)将自变量x的值及与它对应的函数值y的值代入所设的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解方程或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进而写出函数解析式.

注意:求正比例函数,只要一对x,y的值就可以,因为它只有一个待定系数;而求一次函数y=kx+b,则需要两组x,y的值.

例题

如图,过A点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相交于点B.

(1)求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判定点C(4,−2)是否在该函数图象上?说明理由;

(3)若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D点,求△BOD的面积.

分析:(1)首先求得B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

(2)把C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进行检验即可;

(3)首先求得D的坐标,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解.

解:(1)在y=2x中,令x=1,解得y=2,则B的坐标是(1,2),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kx+b,

它的公式是y=kx+b,其中,K表示它与X轴夹角的大小,b是在Y轴上的截距,它的坐标点不就是给一个横坐标,确定一个纵坐标嘛,如果是确定解析式,那么就是找两个坐标点,分别换为公式中的x与y,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k和x的值即可

一次函数公式

函数的基本概念: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那么我们称X是Y的函数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k≠0,b为任意实数)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的,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

(k≠0)

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若与实际相反。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0)

(k≠0,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3k为一次函数y=kx+b的斜率,k=tg角1(角1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正方向夹角)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不会通过二、四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不会通过一、三象限。

 4、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1]

 5直线y=kx+b的图象和性质与k、b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k>0,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象限(经过原点)

 结论: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四象限(经过原点)

 结论: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将函数向上平移n格,函数解析式为y=kx+b+n,将函数向下平移n格,函数解析式为y=kx+b-n,将函数向左平移n格,函数解析式为y=k(x+n)+b,将函数向右平移n格,函数解析式为y=k(x-n)+b

 一次函数表达方法

 一次函数是一条直线

 y=kx(o,0)(1,k)

 y=kx+b(0,b)与y轴的交点

 1、解析式法

 用含自变量x的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

 2、列表法

 把一系列x的值对应的函数值y列成一个表来表示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象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拓展: 高中数学函数公式总结

 抛物线:y=ax+bx+c

 就是y等于ax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

 a>0时开口向上

 a<0时开口向下

 c=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还有顶点式y=a(x+h)+k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关于圆的公式

 体积=4/3(pi)(r^3)

 面积=(pi)(r^2)

 周长=2(pi)r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

 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

 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

 椭圆面积公式:S=πab

 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

 三角函数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cot2A=(cot2A-1)/2cot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 α+2π(n-1)/n =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 α+2π(n-1)/n =0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

 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

 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

 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

 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

 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

 八倍角公式:

 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

 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

 九倍角公式:

 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

 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

 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

 十倍角公式:

 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

 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

 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 1+tan^2(α/2)

 cosα= 1-tan^2(α/2) / 1+tan^2(α/2)

 tanα=2tan(α/2)/ 1-tan^2(α/2)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sin(A/2)=-√((1-cosA)/2)

 cos(A/2)=√((1+cosA)/2)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tan(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tanB=sin(A-B)/cosAcosB

 cotA+cotBsin(A+B)/sinAsinB-cotA+cot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12163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