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

2019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第1张

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

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冬季的气候情况,何时降温、降幅多大、何时来第一场雪、冷冬还是暖冬等问题都会被热议。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

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1

寒潮来袭,是否意味着今冬将会是冷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一次寒潮过程并不能说今年冬天就一定是冷冬。关于冷冬,我们有比较明确的国家的标准和严格定义。首先它是针对冬季三个月的平均的气温而言,跟降温的幅度和范围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有“单站冷冬”“区域性冷”和“全国性冷冬”三个等级。其中只有全国50%以上的站点都出现了气温明显偏低的情况才能算“全国性冷冬”。所以说判断今年冬天是否为冷冬,我们需要等冬季三个月结束之后,根据降温的幅度和范围再来判断。

将到来的下一波冷空气,还会这么猛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4日到16日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次冷空气过程,它影响的区域主要是在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大部分地区的降温幅度可能有4到6摄氏度,并且伴随着4到6级的大风。跟刚刚过去这次寒潮天气过程相比,它的降温的幅度和风力都是明显要弱的,同时在水汽条件上也是明显不如这次寒潮,所以说出现大范围的强降雪的强降温的这可能性更小一些。

今年冬天会否出现雨雪冰冻灾害?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大范围持续性的冰冻雨雪天气,它与中高纬度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地区低纬度的水汽条件比较好是密切相关的。那么从我们今年的预报上来看,今年冬季冷空气活动依然会比较频繁,但是南方的水汽条件要明显差于2008年,也就是说今年出现像2008年那种情况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不过我们考虑在西南地区东部、江南西部发生这种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的天气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何为尼娜事件?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还有哪些?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拉尼娜主要是指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低的一个现象,就是偏低超过05摄氏度,并且持续5个月以上,我们就可以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在大部分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冷空气活动相对是比较频繁的,是有利于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气温相对偏低一些,并且出现强降温过程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另一方面它也会使得西太平洋的高压减弱,造成我国南方的水汽输送条件变差,江南华南的地区水汽条件不好,降水偏少的特征。

既然全球变暖,为何寒潮来袭?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全球变暖它不仅仅体现在平均温度的升高上,它还体现在我们天气变化的幅度明显增加上,也就是说在暖的时候会更暖,冷的时候会更冷,虽然平均起来看是一个偏暖的特征。同时,这种变化还有很明显的区域性特点,根据很多相关的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北方地区出现强降温事件的次数是在明显增加的,所以这次出现寒潮来袭的强降温过程和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矛盾。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因何多发频发?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 郑志海: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在一定程度上跟全球变暖有着密切关系。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体现就是不同区域增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在北极地区和我们高原地区增暖的速率是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正是因为这样热力差异的变化,尤其是像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使得我们中高纬度的环流经向度明显加大,也就是说不稳定性明显加大,使得这种极端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是一个明显增加的趋势。

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2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冬季的气候情况,何时降温、降幅多大、何时来第一场雪、冷冬还是暖冬等问题都会被热议。而今年在双峰拉尼娜现象的背景下,冬天会不会出现极端寒冷的情况,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根据气候中心最新的消息,从11月4日开始,一股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陆续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预计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先后下降8~10℃。由于此次寒潮来临之前,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高,这很可能会出现局部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5℃的情况。

随着降温而来的就是降雨降雪的天气,此次来袭的冷空气是“全能型”的,大风、雨雪和降温一个都少不了。

前段时间国家气候中心公布了有关拉尼娜的消息,说拉尼娜现象已经形成,预计我国冬季将经历一场从弱到中等的拉尼娜事件。

很多人都会把两者联系到一起,而且去年冬天的四次大寒潮还记忆犹新,难道今年又要遭遇冷冬?不是说正在全球变暖吗,怎么感觉冬天反而会越来越冷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相关的问题。

1、双峰拉尼娜形成,今年冷冬是否成定局?

很多人对拉尼娜现象可能比较陌生,但厄尔尼诺就比较熟悉了,拉尼娜就是与厄尔尼诺相对的情况,是太平洋海域海温持续变冷的现象,也叫反厄尔尼诺。

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了近60公分,西部海水的温度也随之升高,气压下降,潮湿的空气积累成台风和热带风暴。

由于太平洋东部表面的海水被吹走了,底部温度较低的海水开始上翻,导致东太平洋海水变冷,进而影响海洋表面大气层的温度。

具体的标准是,当太平洋中东部海温低于均值05℃持续六个月,拉尼娜现象就形成了。如果海水温度高于均值05℃,则是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本就是正常的气候现象,可为什么今年受到这么高的关注呢?这是因为今年出现了罕见的双峰拉尼娜,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一直持续到今年的三月份,也就是说2021年一年里,出现了两次拉尼娜现象,也就是双峰拉尼娜。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出现的年份,我国冬季气温会偏冷,而一年之中出现两次拉尼娜,就不得不让人担忧今年冬季的气温情况了。

那么会不会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冷冬呢?答案是不会的,气象专家早就表示过,此次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是比较弱的,而且拉尼娜和冷冬是不能划等号的。

从1951年至今,一共出现过15次拉尼娜现象,其中10个拉尼娜年份我国冬季是冷冬,而另外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是暖冬。也就是说拉尼娜确实会增大冬季偏冷的概率,但不是所有拉尼娜现象都会导致冷冬。

一方面是因为除了拉尼娜,我国冬季气温还会受到北极海冰、中高纬度环流以及其他大洋海温等因素的影响,拉尼娜只是影响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跟“冷冬”的定义有关,拉尼娜可能会造成某个时间段的极端寒冷天气,会引起大寒潮,但这些不能决定该年份是否冷冬,因为冷冬指的是某年冬季三个月平均温度低于近30年该季节均值05℃,判断是否冷冬看的是平均温度。

就比如去年冬季,我国经历了四场大寒潮,大家也明显感觉到了寒冷,但是去年冬季是暖冬。别忘了今年2月份也属于去年冬季,一场全国范围的回暖,硬生生把冬季气温的均值给拉高了。

所以说,在双峰拉尼娜形成的背景下,今年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会更大,也可能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但无法确定今年冬季是冷冬还是暖冬,不过大家还是要做好御寒的准备,毕竟第一波降温马上要来了。

2、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为何感觉冬天反而变冷了?

去年冬季经历了几场大寒潮,今年冬天又有可能面临偏冷的气候,这不禁让人感到疑惑,不是说全球气温正在变暖吗,怎么感觉冬天越来越冷呢?

今年冬天有多冷还不清楚,但是相信大家对去年冬季的情况,还是有些印象的。去年12月1号到今年的1月5号,全国平均气温是零下45℃,而同一时期的的常年均值是零下38℃,低了07℃。

07℃的变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察觉的,但这是均值,这07℃的变化是局部地区贡献的。也就是说去年冬季的那个时段,我国局部地区出现了大幅降温的情况,一旦这种天气持续几天,就会给人们留下这种印象:今年冬天真的很冷!

前面我都已经介绍,去年冬天是暖冬,整个冬季均值上来看,温度是略有升高的,只是几次大寒潮令人们印象深刻,觉得去年冬天很冷。

如果把时间尺度再拉长,统计我国1961年~2019年冬季的气温变化情况会发现,总体趋势是升高的,升高的幅度在3℃左右,也就是说几十年前的冬天要比这两年的冬天冷的多。

1961年~2019年我国全国冬季平均气温

所以说这类短期内的起起伏伏,说冬天更冷了或者更暖和了好像都没错,但从长期的数据来看,全球气温无疑是变暖了。

那么为什么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冬天还会出现大寒潮的现象呢?原因是这样的:

地球上绝大部分陆地都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的冷空气又主要来自北极,而北极的冷空气又跟冰面的面积有关。当北极有1500万平方公里的冰面时,冰面上会形成气旋,让冷空气原地打转。而当北极冰面只有1200万平方公里时,很多原地打转的冷空气就会随着全球大气向南方流动,这让极地以外的大陆反而变得更加寒冷。

比如去年的大寒潮就跟北极冰面面积减少有关,2020年9月,北极海冰的规模降到了有历史记录以来的第二少,极地气旋南下的较多,造成去年冬天气候偏冷。

还有今年年初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大寒潮,造成大面积停电,数十人死亡等事故,也跟极地漩涡的变化有关。而接下来我国要面临的大幅降温,也是受到了极地寒冷气流南下的影响。

所以说恰恰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进而使得极地气旋南下,造成我国冬季发生大寒潮。而且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时候,往往会给人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短期内的偏低气温会让人觉得异常寒冷。

3、全球变暖带来的连锁反应

全球变暖引起的不仅仅是北极海冰规模减少,类似的大转变还有好几个,比如冰川融化、冻土层融化等。

中科院对珠穆朗玛峰冰芯的研究显示,最近50年来,珠峰地区变暖的速度是同期全球平均升温的3倍,差不多每10年就升温033℃。

升温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冰川减少,2010年珠峰自然保护区的冰川面积,比40年前的1970年减少了284%,冰川融化后,冰湖数量随之增加,这也让从前是白茫茫为主要色调的珠峰变得更绿了。

冰川融化的同时,冻土层也会跟着融化,很多深埋冻土层的古生物遗迹被科学家们发现,这对古生物学家来说是梦寐以求的。

但是冰川变湖泊、冻土层融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机盎然,还带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封存在冻土层几万年的微生物和病毒,很可能会苏醒,这对生活在冻土层的人们和动物来说,很可能是一场灾难。

2016年时西伯利亚爆发了炭疽热,导致俄罗斯几十人住院,还造成了2300多头驯鹿感染致死。对那次感染溯源之后发现,是一具在冻土层封存了几百年的驯鹿尸体,在土层融化后感染了其他驯鹿,后来又感染了与驯鹿接触的人。

所以全球变暖造成的冻土层融化,会让很多封存地下的动物尸体、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菌、病毒重见天日,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灾难和变数。

4、结语

全球正在变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尤其2000年以来,地球气候正处于农业文明以来最暖的时期。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碳活动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

从短期来看,人们可能会觉得冬天越来越冷,尤其今年双峰拉尼娜形成,不得不让人们担忧今年冬季的气温。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这两年冬季气温并不低,比起几十年前要暖和的多。

不管怎样,今年冬季气温偏冷的概率会更大,出现极端低温的情况也会更多,大家还是要做好抵御寒冬的准备。

引言: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就在前不久,中汽协公布了最新的汽车销量数据。

2019年1-11月的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038万辆和2311万辆,同比下降9%和91%。在产销量双双下滑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昔日风光无二的某些车企甚至到了濒临破产的绝境。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汽车行业的下行趋势?难道是老百姓都不买车了?浅谈2019汽车市场迎来销量寒冬的原

全球车市进入冰期

放眼全球,我们发现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汽车销量不理想,全球都同样遭遇危机。

据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的主要汽车市场中,中国,美国,印度,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出现了汽车销量下跌的情况,其中中国和印度是降幅比较大的地区,印度甚至创造了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最大的降幅,可见全球汽车市场的低迷并不是只有中国一家。

伴随着销量的下滑,巨额的亏损,很多品牌也纷纷选择在华撤资。曾经风光无二的铃木汽车,当年凭借奥拓也是中国小型车市场的热门,如今也黯然离开。可见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役中,无论你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没有谁是真正保险的。

高速发展的车市迎来急刹车

中国的汽车市场在连续增长28年之后,在2018年迎来一脚重刹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同比下滑42%和28%,这也是28年来第一次迎来下滑,却没想到2019年的数据更加糟糕。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中国汽车发展的速度太快,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销量迅速攀升但是造车的技术却没能跟上脚步,生产的散乱问题也时有发生,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汽车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但是近年来,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质量都稳步提升,一辆车开个五六年也没有任何问题,这无疑就延长了很多人的换车周期。加上现在汽车年检也越来越方便,新车六年免检,六年以上,15年以内的每年一检,很多城市都有车检快捷通道,即使是异地验车也没那么麻烦,因此很多人更加懒得换新车。

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钱包护得更紧了

另一个原因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样的体会,那就是2019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全球多个新兴经济体都遭遇了经济危机,中国虽然仍在稳步前进,但是生活的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房价的连年走高,很多人都被房价掏空了自己的钱包,买新车就显得有心无力。

如今掏空6个钱包才能在大城市买一容身之地,咬咬牙才能吃一顿40一斤的猪肉的时候,哪里还有闲钱去买车呢?我们都知道,汽车是消费型支出,经济繁荣,收入增多的时候,大家腰包鼓了才会有动力去买新车。

用车成本居高不下

第三个原因就是现在用车成本居高不下,一辆车的购买成本就包括汽车价格,购置税和保险。用车成本还包括燃油费,停车费,保养费,违章罚款等。

其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停车费一直在涨,就跟前文我们说的房价一样,如今一个车位也是动辄10万+的费用,不买车位又找不到地方停车,哪怕是租个车位每年也至少好几千的费用。

在汽车销量连年增长的同时,配套的停车资源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因此停车难问题也是限制用户买车的一个原因,如今的互联网打车软件如此方便,对于出行并不总依靠汽车的人来说,打车反而是一种更加经济方便的选择。

结语

随着汽车销量的连年下滑,整个汽车行业来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一场更加残酷的洗牌正在上演,在整个寒冬背景下,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比如比亚迪等车企不但销量没下滑,反而还逆势增长,这正是优势企业凸显竞争力的时候。

2008年时销量前10的车企占总销量只有58%,这个数值到了2018年来到了892%,这一数字充分反映了现在的车市是赢者通杀的时代。

从国内市场来看,中国的汽车已经进入了普及阶段,这与20年前大不一样,虽然说市场容量已满为时过早,仍有进步空间,但结合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增长规律,在车市接近饱和的过程中,增速有放缓甚至出现下滑都是正常现象。

车企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个更加集中,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世界汽车的历史告诉我们,能留下来的,且行且珍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暖冬。

随着全球变暖,气候也逐渐变得温暖起来,以前冬天的时候,天气会比较的寒冷,现在冬天来得比较晚,冷的程度也会低很多,因此,2019是暖冬。暖冬这一名词,以往气象学上没有定义,是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

以上就是关于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全部的内容,包括:全球变暖为什么冬天越来越冷、昔日神车遭遇销量寒冬,为何2019年汽车行业年关难过、2019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767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