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界最牛的十个人

中国IT界最牛的十个人,第1张

成功职业人的启示 张敏,他是汽修管理专业2008届毕业生。是第六届学生会主席,还曾是汽修管理学院首届“十佳大学生”之一。在校三年,他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专业特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还参加过学院创新竞赛荣获三等奖,而且他在多个公司实习过,因此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提高率就业竞争力。在四十多名竞争“汽车维护与保养人员”中,在笔试面试后,他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公司。他说:“初入社会,只有不断努力和进步才能更好的生存,每一天的工作是为客户进行汽车维护与保养,为客户减少行车途中的麻烦和安全隐患,我会用心做事踏实做人,更上一层楼。”张敏的成才之路值得我们敬佩,更值得我们学习。俗话说:“成功之路在于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我们怎么做才能向他靠近呢?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服从老师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并积极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精神,争做一名优秀学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张敏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属于他的荣誉。 做一名优秀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医药关心集体,积极向上,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三要学习勤奋,勇于创新,成绩优秀;四要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遵守校纪校规。从这一些条件侧面反映出高尚的道德规范,为他的将来奠定了基础。但是一个人光会读书不会运用也是无用这才。张敏是第六届学生会主席,我想他有这个能力坐上这个位置一定有着实力吧。在大学生活中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弥补你自身的缺陷,;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素质。而张敏为何有着如此上进的净胜呢?我想这与他的职业理想追求脱不了关系。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目标没有理想,那他与驶入大海的孤舟有什么区别吗,四海茫茫,没有方向,只会随风而逝,随波逐流,整天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所以确立好方向,才能明确目标,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应到你前进的方向,走向成功之路。那如何找准自己的方向呢?1、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2、我适合做什么?3、我的特长是什么?4、我能做什么?通过以上因素综合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方向、目标,明白自己所选的专业是什么。在课余时间我们还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办事能力、实践能力。但是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却没有道德素质也是不行的。在校期间我们扮演着学生的角色,那就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而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的需要,具有专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协调能力。从思想上我们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从文化素质上,我们要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自学能力,从身体上,我们通过专业实践,强化我们体育锻炼,是专业学生具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事业上,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思想。从学长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准也只是、实践能力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明确方向,树立理想是走向成功的根基。我要一步不想学长靠近,学习他的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职业理想追求,我们“十年寒窗”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天吗?

成功者找 方法 ,失败者找借口。以下是我整理的成功人士的启示的 文章 ,欢迎大家阅读。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来到浙江大学紫荆港校区举行专题 报告 会,以成长中的十个启发为题,分享成长中的得与失、苦与乐,为其创业引路。

一、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4岁的时候,我跟父母说:"幼儿园太无聊了,我不想上了,我要读小学。"妈妈看我很自信,拍板说:"只要考得上,你就去。"

很幸运,我考上了,因为年纪太小,父母还主动帮我联系私立学校。

一天,邻居阿姨看到小小的我,就跟我开玩笑:"你读得来吗"

"我还没看到过99分呢。"言下之意每次都考100分。

一周后,我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妈妈很生气:"我记得那天你对阿姨夸下的话,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

从此,我就记下了这个教训并受益终身--自信,但在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我十岁开始了在美国的 留学 之路。

高中时,开始第一次创业,和同学们做餐巾的扣环,因为客户是自己的父母,所以赚了些钱;第二年我向导师提出,要求重新来过,我要找到真正的客户。当时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到50分钟,同学们意见都很大,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出售印着"I want longlunch"的T恤,卖给同学,大受欢迎。

很多年后,有人问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我告诉他:那就用更多的时间找到兴趣;如果再找不到,送你一个秘诀--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三、思考比传道更重要 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大学的时候,凭着兴趣我选择了计算机系。系主任尼克跟我们传递了一个观念--思考比传道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教育 ,就是知识都忘光时剩下的那点东西,也就是学习的能力。

四、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

毕业 论文中,遇到了小麻烦,和导师的方向不一样。是和权威顶撞,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导师对我的态度是--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不但让我自己尝试,还为我赢得了经费上的支持,他的话至今印象深刻:"在科学的领域里,我们要有胸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毕业后留校任教,其中一项任务是教一群天才高中生编程,8周教学结束后,60个学生全部合格。我高高兴兴到系主任那拿薪水。

系主任的桌上放着一沓学生对老师的点评,我要求看看,结果是惨不忍睹。

学生们给我取绰号,把我的课堂称为"8点开复剧场",说我的课程让人昏昏欲睡,天知道我当时自我感觉多么良好。但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我主动请教热门老师,他们教我,教学要有目光接触,如果害羞,就看最后一排同学的头顶;上台紧张的话,双手按着讲台,人家就看不出你在发抖。至今,我还保留着这些习惯。

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教书工作两年后,我加入了苹果,之后到了SGI(美国视算科技公司)。在SGI做了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台下有人用过吗,没有当然,因为失败了,100人左右的团队,90人最后失业。

这么酷的产品为什么失败因为科学家做产品,衡量的标准是"新",但产业首先要求的是"有用"。

我们的创业也是一样--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七、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 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2005年,谷歌准备进入中国,我想跳槽,结果东家微软很生气,问题很严重,把我和谷歌告上了法庭,微软用上千万美元雇用顶级的律师来阻击我,媒体也质疑我的诚信。

我用上了自己所有的法律和计算机知识,坚持之下,官司取得了胜利。

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2005年9月,我开始了在谷歌的工作,我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最精确的搜索技术、最大规模的数据中心,还有最好的创新模式和如何打造一个工程师最向往的公司。

美国做过一个调查,人的一生平均换4到5个工作。求知若饥,虚心若愚,是要永远保持的。

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每个人总有些想坚持的东西。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的心声。

十、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我这次选择了创新工场,今年9月成立,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我的目标是把它办成创业的黄埔军校。

这个选择正确吗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是钱得到之后,会更快乐吗你的价值在哪里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了多少。

  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IT人物

  按:《计算机世界》报于2000年初组织了一次“世纪评选”,根据专家和群众的意见评出对我国20世纪IT事业最有影响的10个人,谭浩强教授名列第二,他的功绩是把千百万非专业的人引入计算机的大门。1.张效祥——中国IT见证人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创始人之一,40年来,张效祥从我国第一台仿苏电子计算机制造的主持人,到我国自行设计的电子管、晶体管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各代大型计算机研制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中期,在他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率先在我国开展多处理器并行计算机系统国家项目的探索与研制工作,并于1985年完成我国第一台亿次巨型并行机系统,为我国巨型机的研制开拓了新的技术途径。由于其对计算机的突出贡献,张效祥被聘请或当选为国务院电子计算机及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计算机顾问,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组长,国家计委中国国际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委国家高技术计划评估监督小组成员等,并长期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2.谭浩强——计算机科普作家如果告诉一个外国专家,一本计算机方面的科技书籍卖出了400万册,他肯定会不相信,然而就是这本叫作《BASIC语言》的书发行量现在已经超过1200万册,而它的作者就是谭浩强。在80年代,谭浩强在中央电视台主讲BASIC,观众达到100万人,而以后的几种计算机语言的电视讲座使谭浩强的学生最多。许多人买书就是冲着“谭浩强”这个名字去的,有人说这个名字就是一个知名品牌。1984年,谭浩强等人创办了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可以说,谭浩强的功绩在于使更多非计算机专业的人了解了计算机,把他们引入计算机的大门,为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王选——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是IT业内业外家喻户晓的人物。70年代参与著名的“748”工程,以其独特的“轮廓加参数描述”技术思路实现排版技术跨越,并成为研制汉字激光照排主导人物之一。同样令人敬佩的不仅是王选的个人奋斗经历和在专业学科中表现出的优异才能,在致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面,他也堪称开风气之先。4.柳传志——中国IT产业乐队首席指挥柳传志的价值、贡献、意义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界,他提出的“贸、工、技”企业动作方式,为弱势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他总结“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长期困顿于计划体制下疏于管理的中国企业指明了管理的要义;他对联想“国有民营”模式的产权改造,为中国企业解决在转型时期积累下的大量产权问题提供了一个范例。柳传志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袖级人物。5.倪光南——站柜台的研究员和被解聘的院士倪光南是中国计算机界最优秀的科学家之一,他主持开发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还是中国科技人员走出象牙塔的象征,被誉为“站柜台的研究员”。他的联想式汉卡让联想从中关村普通一个做贸易的公司一跃成为一家高科技公司;1988年,联想打到海外去,倪光南带领一支精锐的研发队伍在香港研发出了后来为联想带来巨额利润的联想板卡和联想微机。由于与联想高层主管在发展道路上存在分歧,1999年,已经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被联想集团解聘,留下许多遗憾和困惑。6.王志东——中国互联网运动的先锋成功地将自己从程序员改造为经理人、国内“互联网运动”的先锋人物。从一文不名到今天最火爆的互联网公司的CEO,从被迫从“新天地”出走到辗转创立新浪网,王志东当是1999年最受瞩目的国内IT明星之一。除了广东人与生俱来的商业意识之外,王志东的年轻、厚道和越来越成熟的职业人作风、个人品牌以及对互联网业的敏锐感情,同样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据说为了更充分的国际化,王志东现在正苦练英语口语。7.杨芙清——中国软件“青鸟”在中国计算机产业,杨芙清以大力倡导、积极实践软件工程研究著称,并以解决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研制闻名软件业。她取得的成就令人眩目:在国内首先研究解决了共享资源和多道程序协调运行的概念和方法,并研究成功集成电路计算机DJS11机(150机) *** 作系统。用PCM方法,层次管理结构设计实现了DJS200/XT2 *** 作系统,且全部用于系统程序设计语言SCY书写。倡导研究软件工程支撑环境,以解决软件的开发手段,为软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环境。进行了软件工程核心支撑环境BETA-85、集成化软件工程支撑环境青鸟系统的研究开发。承担了软件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导研制了多语言混合编程环境KM系统。主持了南京市汽车制造厂转向器厂和北京电视机厂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研制成功了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系统MISGS。作为北大教授、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时期以来,杨芙清不仅致力于科研开发工作,还在北京大学这个著名的教学阵地上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地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IT人材。杨芙清现正在软件工程开发环境的标准化与实用化和软件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域继续做出自己的贡献。8.李国杰——“产学研”探索者作为中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的带头人,人们对李国杰最感兴趣的是他的双重身份:中国工程院院士兼曙光公司总裁。李国杰和曙光公司紧密结合所取得的成绩,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如何将“知识--科技成果--市场”三者运作成良好性互动的时代风彩。高性能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这方面的研究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曙光机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研究水平和应用水平的一面旗帜。美国留学期间的李国杰在智能计算机、有效搜索算法和VLSI处理器阵列这三个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开创性贡献,而他在日常也不忘对年轻科研工作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看到中国的缺陷又不失振兴中华的信心,既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又不迷迹西方生活”。9.施振荣——微笑创时势1989年被《FORTUNE》评选为“与亚洲做生意不可不认识的二十五位人物”之一,1995年被《世界经理人文摘》推选为“全球15位最能创造时势的企业家”之一,1996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全球25位最杰出的企业管理者”之一--这就是施振荣,台湾宏集团董事长。 像他的企业一样,出生在台湾省彰化县的施振宽松拥有全球性的荣誉。他总能带来新鲜的思想,他的微笑曲线、XC理论无不是对IT行业深刻理解后的点睛之解;而他奋斗、创造的经历对年轻人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他打破了华人企业难以长大的谶语,这中间的经验产在是每一个想要做大、作“百年老店”、进500强的国内企业需学习的。10.刘积仁——促进软件产业化的排头兵刘积仁是中国第一个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他不仅作为学术带头人,在跟踪国际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最新潮流、从事基础研究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把眼光投向中国巨大的应用软件市场,于1991年创办软件企业--东大阿尔派及东软。从3万元科研经费、3台普通微机、3名年轻教师和一间半教室起家,创造性地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东北大学网络工程研究室发展成为拥有上市公司东大阿尔派在内的大型软件企业。公司现有工程师1900多名,总资产9亿元。刘积仁在探索发展民族软件产业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跨世纪优秀人才”等多项荣誉。 原作者:《计算机世界》编辑部 来 源:《计算机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追求职业榜样 成功职业人的启示全部的内容,包括:追求职业榜样 成功职业人的启示、成功人士的启示的、中国IT界最牛的十个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langs/8814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