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现状如何能打赢高科技信息化局部战争?

根据我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现状如何能打赢高科技信息化局部战争?,第1张

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

一、</FONT>树立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国防观念。

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制胜。农业时代以冷兵器体能制胜,工业化时代以机械化和技能制胜,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和智能制胜。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也空前扩大,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坦克折数量及 *** 作这些钢铁兵器的战士的技能成为新的制胜因素。20世纪后半叶起,由计算机、通信卫星和全球网络带来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战争方式的切底改变。1991年的海湾战争,从机械化战争的标准看,伊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并不大,但瞬间一边倒的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信息优势所带来的全新的战争制胜要素。此后20年来所进行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则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必需要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观念。

新的制胜因素的出现,必然给国防建设带来一系列的挑战。这种挑战的表现在以下几点:

A、制胜优势的转型,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的新的制高点;

B、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夜战、电子战、侦察与反侦察成为贯穿战争始终的要领;

C、非线性、非对称、前后方界限消失、战略战术概念模糊……新理念扑面而来,武器装备的代差甚至隔代差的出现,超视距作战、远程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全新战法的出现;

D、信息化推动军事组织结构不断创新,指挥机构趋向简捷,陆海空三军的区分趋向模糊;

E、人的智能得到极大扩展,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供人类充分利用的智能空间。

纵观百年世纪战争,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械制胜还是信息制胜,说到底都是物化了的人的综合素质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军人,打不赢机械化战争,更打不赢信息化战争。所以,面对信息化战争的到来,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国防观念,首先必需要树立一个人才的综合素质观念。

二、</FONT>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作战能力

打赢信息化战争,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具备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A、</FONT>着力铸造杀手锏,为打赢创造物质条件

杀手锏,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使出最拿手的置敌于死地的武器。从总体上说,我们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系统方面与主要作战对手存在较大的技术差,目前有不少方面还比较落后。但我们也不必自卑,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较短时期内在某些领域完全有能力铸造自己的杀手锏。

1、 </FONT>下大力发展情报预警系统

随着武器信息化和军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军事系统和作战行动对情报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军情报侦察的手段还相对比较落后,侦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必需大力加强和发展这方面的手段和装备。首先要建立战略早期防空预警系统,力争对敌人的突然袭击行动能够早期发现、预警准备。还要重点发展战场监视系统,包括无人侦察机、预警机、战场探测雷达、战场电视监视系统以及各种性能先进的夜视器材和电子侦察设备,以提高战场的透明度。

2、 </FONT>有重点的发展精确打击武器

高精度、突防能力强的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杀手锏。在这方面,我们已有较强的实力,但设计及生产的能力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务必使我们在对空、对地、对海上等目标的精确打击上有令敌人生畏的杀手锏。此外,防空、反导导d系统是对抗空袭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方面也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和科技力量的投入,形成自己的防御体系,以免被动挨打。

3、 </FONT>进一步加强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

C4ISR系统不仅是信息作战的力量倍增器,而且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当前,在继续加强和完善战略级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应重视战术级C4ISR系统的建设,特别是在提高通信能力和情报获取能力上力争有所突破。

4、 </FONT>在提高电子战能力上下功夫

电子战是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信息对抗,已成为信息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是夺取信息优势的主要内容。我军的电子对抗装备应在提高性能、扩展频谱上下功夫,电子战飞机要能执行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发射反辐射导d等任务,并且有战场毁伤评估能力。此外,各种作战平台要装备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和自卫干扰系统,以适应未来信息作战的复杂电磁环境。还要注重研制计算机病毒武器和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提高计算机空间的对抗能力。

5、 </FONT>注重发展新概念武器

随着新概念武器陆续登上战争舞台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军也要注重对新概念武器的开发和研制。如动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还有非致命武器如激光致盲武器、次声波武器、光学d药、失能剂、材料摧毁剂……,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全面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只要有一定的经费和科技力量投入,组织攻关,在某些方面是能够见效的。

B、 </FONT>造就信息化战争的“伏魔”精兵

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作战要求和从事信息作战的人才,是信息化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作战是具有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较量,我军必需把培养人才作为作战准备的基础工程,作为刻不容缓的战略性任务。

在信息时代,军事对抗双方人员的信息素质已经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需坚持育人为本,与时俱进。要抓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军事斗争准备等历史机遇,创新人才培养总体设计,稳步推进现代化教学科研工程。

毛主席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无论信息化武器如何发展,其威力如何巨大,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这一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在人和武器结合的统一体中,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信息化武器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能力的延伸,丝毫也没有降低人的因素作用。相反,武器装备越是信息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人的因素就越重要。

适应信息作战需要,不仅要普遍提高全体军人的素质,而且要下大力培养关键人才。信息作战关键人才,主要包括中、高级指挥人才,信息网络管理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高级尤其是高级指挥员,必需是具备扎实信息知识,拥有驾驭信息作战能力,具有高技术谋略意识,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指挥作战的复合型人才;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指挥人才,是信息网络系统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他们应当是既通晓信息技术、熟悉信息技术装备和信息网络,又精通信息作战特点和战法,有较强组织指挥能力的指、技合一型人才;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是信息作战各类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者、管理者,他们必需通晓信息作战特点、战法与技术保障的要求,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撑信息侦察、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作战,能使己方信息技术手段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

三、</FONT>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国防动员建设是国家军事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当今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防强弱,不单要看其军事实力,还应看其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的能力,也就是国防动员的能力。如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动员参战的后备役人员达25万之众,与参战的现役部队人数相比约为一比一。在信息化战争登上战争舞台之际,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实行精兵政策,大幅消减现役部队员额,同时加强高技术兵种和快速反应部队以及军事航天、信息作战等新型力量建设。现役部队的精干化,无形中提高了对国防动员的要求,凸显了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必需加强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

A、</FONT>动员体制要与信息化战争的需要相适应

国防动员体制作为国家军事组织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需顺应战争形态的转变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创新思维,积极转型,坚决摒弃那些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陈旧观念和思维,从有利于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与使用着眼,从强化政府动员职能着手,改革国防动员指挥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各级动员机构的横向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的弥补和消除传统动员体制信息流程长、信息流速慢、抗毁能力差等弱点,构建纵横一体、上下贯通的“网”状动员指挥体制。我国的国防动员体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更应加强并逐步完善。当前体制变革的重点,主要是围绕强化政府动员职能,健全动员机构,完善动员法规,理顺动员关系,搞好平战转换等方面而展开,以尽快建立起权威高效、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平战结合的国防动员体制。

B、 </FONT>把科技和信息动员作为国防动员的重中之重

随着制信息权在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战争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国与国之间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人才间的较量。尤其是在网络战中,非军人和非军事机构同样可以参与战争,民间的信息技术、设施和人才都可以动员起来,或直接参战,或为作战服务。科索沃战争期间,正是来自雷声、波音等公司的工程师与美国空军协作,仅用了4天时间就迅速开发出针对南联盟特定防空与干扰系统技术,大幅度改进了美军飞机的电子对抗能力,使B1B轰炸机能在高威胁区进行正常投d飞行。因此,我们必需未雨绸缪,努力加强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和信息动员机制,将有限的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通过国防动员准备,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使分散在民间的科技和信息力量能够在战时有效的生成和转化为信息战斗力、信息突击力,以满足应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四、</FONT>进一步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随着信息化战争的到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在进入一个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在积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中,必需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A、</FONT>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抓

伊拉克战争再次说明,现代战争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将掌握战争主动,最终赢得战争胜利。我军信息作战能力与世界军事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的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将难以发生根本改变。在军事斗争准备日益紧迫的情况下,有效的动员地方信息资源参战支前,充分发挥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信息作战优势,弥补我军信息作战能力的不足,越来越凸显出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必需牢固树立以信息提升战斗力的观念,紧紧抓住国家深化改革,信息化建设日新月异的大好时机,充分发挥地方的信息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促进其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B、 </FONT>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搞好顶层设计,事关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必需紧紧围绕未来信息化战争如何打,国防后备力量如何配合现役部队开展信息作战等问题来筹划,明确思路。一是要有前瞻性。要树立超前意识、依靠意识和创新意识,利用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最先进的信息系统、最优势的人才资源,在缩短建设周期上求跨越,在综合集成建设上见成效,在创新开拓中谋发展。二是要有系统性。各级各单位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任务分工组织实施,避免出现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象。三是要有规划性。国家必需建立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统一的领导体制、建设标准和法规制度等政策规定,切实依法抓建,确保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C、 </FONT>突出建设重点,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作战后备力量

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在于通过民兵组织把地方广泛的信息资源和众多的信息科技人员整合起来,发挥好作用,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作战后备力量。一是要建立适应任务需要和信息人才颁特点的组织体系。我们要根据后备信息作战力量战时担负的主要任务和参战的主要形式,制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力量编成、编组种类和任务区分。要根据地方信息技术、人才、装备的分布特点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因地制宜,分类建设。二是要建立适应打赢要求和作息作战后备力量专业特点的训练体系,加强民兵信息战分队的科学施训。三是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作战后备力量装备保障体系。对信息作战后备力量的装备保障,要坚持军地兼容、合理配置、多方保障的原则,打破只在地方对口单位预编的形式。要采取军队配发专用装备,省市政府采购补充,编组单位预编抽编等办法来解决。

D、</FONT>从国情军情出发,建立完善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保障价机制

一是要建立军地统一的领导体制。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体、军队为补充的信息动员组织机构,在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对地方信息力量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规定,依法动员和组织地方信息技术力量参加民兵组织和参战支前,对参与人员要建立奖励制度,特别是对战时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要给予重奖;三是要科学制定动员预案。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要把地方信息资源的储备情况作为国防动员潜力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调查摸底和登记统计,建立信息动员数据库,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应急动员预案。

E、 </FONT>多策并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向信息化转型

一是应着眼双赢推进国防后备力量的信息化建设。要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上下功夫,谋求经济利益和国防利益实现双赢。二是应抓住人才建设这个根本不放松。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人才是根本。要加大对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人才培养机制,防止人才流失。三是充分利用地方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成果。要搞好军地协作,建立和完善军地联合攻关、合力转型的保障机制,构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系统与国民经济动员系统互相联通的信息网络系统,充分利用地方,特别是高校在信息、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为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建用并举,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促进战斗力增长。可以充分利用基础网络平台的作用,发挥网络平台的效能,以用促建,建用并举,改进指挥训练手段,提升训练层次,促进战斗力增长。

以上内容参考左惟主编《大学军事教程》,丁晓昌、张政文主编《军事理论教程》,汪维余编著《新军事变革与信息化战争》,张召忠《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

制电磁权成为信息化战争中的新制高点。

一、制电磁权的含义和夺取手段

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电子战依托的电磁空间是信息存在和依附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载体,是现代战争中信息获取、传递和利用的最主要媒介,是战争双方控制与反控制的焦点。夺取了"制电磁权",就为最终夺取"制信息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夺取了制电磁权就意味着己方能自由使用电磁频谱,不受对方的电磁威胁;同时剥夺了对方自由使用电磁频谱的权利。制电磁权有其时空性。在总体上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并不是一筹莫展,若科学指挥,合理集中力量,能在某一时域或地域内,夺取局部的制电磁权。

制电磁权的夺权是靠电子对抗来实现的。电子对抗(ECM-Electroniccountermeasures),美国及北约国家称为“电子战”,俄罗斯称为“电子斗争”。 电子对抗技术主要是指以专用电子设备、仪器和电子打击武器系统降低或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的正常发挥。电子对抗的基本手段是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反辐射摧毁与反摧毁。

西方军事强国在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利用电磁脉冲武器上演的一幕幕“电磁珍珠港事件”给世人敲响了警钟,电磁脉冲武器已成为21世纪的大规模电子破坏性武器;西方某些专家甚至将其称为“21世纪的原子d”。“无网不在”的现代信息社会,将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的每一个部门都转化成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数字化的网络快车在提供便捷快速服务的同时,也把这种电磁平台的“软肋”展露无遗。西方一些军事强国秘密研发的专门瞄准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武器,轻则可破坏一个城市的供电或金融系统、瘫痪一个战场的指挥控制网络,重则甚至威胁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安全。透过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硝烟,石墨炸d造成的贝尔格莱德的大停电,微波炸d造成的巴格达电视转播信号的消失都给世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二、抢占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必须打造坚固的电磁防御之盾

众所周知,任何电子设备都要在一定的电磁环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实验证明,在电磁脉冲辐射超过其阈值时,该电子设备将失去功能。战时,各种电子设备将处于十分恶劣的电磁环境中,一旦其屏蔽和加固条件受到破坏,就将面临严重后果。就目前电子设备的防护现状来说,越是数字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基础设施、设备越容易受到攻击。

电磁战争中的“防御”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 武器正常应用的积极一面。就是所谓的电磁兼容,避免武器本身因为自身的电磁干扰带来武器应用的实际问题(内因)。

(二)武器被动应用的消极一面也算是主动对抗外界电磁干扰的基本应用能力(外因)。一件武器的优劣关键在于自身抗电磁干扰和自身电磁兼容的能力的统一体,也就是内、外因共同优化之后的综合体。

可以预见,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战场电磁环境将极为复杂,如果不能正确采取应对措施,势必导致战场感知迷茫、指挥协同紊乱、用频装备效能下降,从而影响作战进程甚至战争成败。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对待复杂电磁环境,既不能等闲视之,也不能盲目躲避,只有准确把握其本质特征,科学分析其对信息作战的影响,才能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

越是尖端的武器,其抗电磁干扰和自身电磁兼容的任务就越繁重,毕竟在这一类武器里面太多的微电子元器件的大量使用,这就给电磁战争带来了诸多的攻击漏洞。不要说普通工业控制计算机,就算是已经加固的军用计算机也未必能在电磁环境下发挥效力,这就说明提升武器装备的综合电磁能力至关重要。

未来的电磁环境,或者说干扰源,主要包括高压静电、雷电、核电磁脉冲、超宽带电磁脉冲、连续波等强电磁环境,这些电磁环境可以在实验室内构建成各种模拟的电磁环境,用来实现对武器的测试。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对电磁环境防护的研究早已开展多年,新研制的军用电子设备、计算机、通讯系统等都加强了对电磁武器的防护能力,但很多其他新型装备仍不能避免存在电磁漏洞。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今却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发达国家针对对手的武器存在的电磁漏洞大做特做文章,利用其电磁漏洞让这类武器在战场上全部失效,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神话。

这确实对于我国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新式武器提出了很紧迫的课题和艰巨任务,毕竟即使在优秀的电磁环境试验室也无法模拟出全部战场下的恶劣电磁环境。

美国、前苏联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武器系统受电磁危害的问题,从早期的射频对军械的危害研究逐渐扩展为现在的武器装备电磁环境效应研究,在概念和研究范围上不断更新和扩展。早在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发布的第59号指令中,就强调核电磁脉冲对美国的严重威胁,要求国防部在开发每一种武器时,必须考虑电磁脉冲防护能力。1986年,美军完成了电子元器件易损性与加固测试计划;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军已经把各种电磁危害源的作用归纳为武器系统在现代战争中遇到的电磁环境效应问题,并于1993年完成了“强电磁干扰和高功率微波辐射下集成电路防护方法”的研究。目前对电磁脉冲的防护能力已列入其军标和国标中。俄罗斯也在1993年完成了电磁脉冲对微电子电路的效应实验和防护技术研究,他们的武器系统一般都有抗静电和抗电磁脉冲的技术指标。

在试验对象上,美军从电子元器件,到F-16战斗机和B-52轰炸机等大型武器装备都进行了整机电磁脉冲模拟实验,建立了武器装备电磁脉冲效应实验数据库。即使是陆军使用的常规武器装备,他们也进行电磁环境效应考核试验,如雷达等电子装备部件和d药包装袋都有抗静电和防电磁危害的功能。俄军的某些炮d和导d等武器装备,也有抗静电、抗电磁脉冲的技术指标。

在对手电磁防护的盾牌尚未铸就之前,电磁打击必然拥有致命的威胁。目前少数国家军队拥有的电磁打击优势在信息化战场上造成了不对称的局面,以至于大多数国家和军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装备的软肋完全暴露在潜在敌手的打击下。这种现状如不及时改变,我军未来战争中的制胜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三、抢占信息化战争的制高点必须磨砺锋利的电磁攻击之剑

我国必须跟踪世界军事强国,开发具有创新性和实战价值的电磁脉冲武器,作为打赢“电磁战争”的进攻手段之一,这一类电磁武器优势明显,主要有三点:

(一)电磁武器比其他武器更具优势

电磁武器发射的能量以输出点为顶点呈锥形向外延伸,在传输过程中不受大气、云雾等影响,能量损失少,并且其作用目标是其有效空间内的所有电子设备,其对于精确定位技术的依赖性不高,因此,远比以往电子战中的精确制导炸d、反辐射导d或者常规炸d有优势。

(二)电磁武器充分体现现代武器的高效率和人道主义精神

电磁炸d爆炸后其电磁辐射主要是造成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毁伤,一般距离上不会危及人员安全,轻者造成烦躁不安、头痛、记忆力减退,重者造成肌肤烧伤、内部组织损伤,如白内障等,能扰乱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使人暂时失去知觉,但无强烈副作用。

(三)电磁武器是隐形武器的克星

除了造型上的独特设计之外,隐形武器的主要秘密在于靠吸波材料吸收电磁波,从而减少电磁波的反射和被发现的概率。普通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因能量弱可以被吸波材料吸收,因此能达到隐身的效果,而电磁脉冲武器的脉冲能量密度大,瞬间就能使吸波材料的温度上升从而使其“原形毕露”。

电磁脉冲武器分为三大类:核电磁脉冲武器、高功率微波炮和超宽带电磁辐射器。

(一)核电磁脉冲武器

核电磁脉冲武器是指以核武器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对敌方军事或民用目标实施打击的武器。早在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的专家对原有核武器的设计进行了改造,使核d在爆炸时能将更多的核能量转换为电磁脉冲能量。1962年7月8日,美国在约翰斯顿岛上空400公里进行了1.4兆吨TNT当量的高空核试验,爆炸引起距离1300公里之外的夏威夷瓦胡岛30多条路灯同时发生故障;电力线路中许多断路器跳闸,数百个报警器响成一片,檀香山与威克岛之间的短波通信也一时中断;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失灵,警戒雷达故障丛生,荧光屏出现无数回波和亮点。

(二)高功率微波炮

高功率微波炮是另一种电磁脉冲武器,它能产生GW量级的微波,就像探照灯和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一般,可瞬间击毁电子元器件。1977年,苏联克格勃曾利用高功率微波对美驻莫斯科大使馆进行照射,造成一个机房的电器设备短路起火,火情在使馆的机要房间蔓延开来,伪装成消防人员的克格勃特工则伺机安装窃听装置。

(三)超宽带电磁辐射器

超宽带电磁辐射器是近年研发的一种新型电磁脉冲武器,它就像雷公电母的兵刃,由于频带很宽,可瞬间大范围覆盖目标系统的响应频率,使跳频通信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对电子设备有很大的威胁。这类武器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 *** 作方便,置于车辆、飞机和卫星上,可破坏敌方的电子信息系统、信号接收机或阻塞对方雷达。

当然以上三类电磁脉冲武器仅仅是从工作机理上分类的,如果将该技术分别应用于不同的技术平台,也就会衍生出来更多的武器类型,如将高功率微波炮、超宽带电磁辐射器等安装在低轨道的军事卫星之上,该卫星就会具备攻击各个轨道卫星的能力,这种基于卫星平台的武器系统,势必会成为今后太空霸权争夺的主战场,也是美国继续谋求“星球大战计划”的重要体现之一。

与西方发达国家军队相比,我军对电磁武器的攻防研究以及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联合训练、作战电磁频谱的认识均起步较晚。如何科学筹划用频,实时管控用频,灵活组织电磁攻防,最大限度发挥作战频谱资源效能,是今后联合作战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仅靠某一部门、某一系统远远不够,必须整体联动,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强力推进。

相对于机械化战争的“物理战场”而言,“电磁战场”、“电磁空间”对信息化作战具有关乎成败的重要影响。因此,要牢固确立“制电磁权”的首位意识,从强化用频管频意识做起,切实像重视武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10827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