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钢材产量

广东省钢材产量,第1张

广东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钢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统计数据,广东省钢材产量分别为:2015年产量为5916万吨,2016年为6219万吨,2017年为6456万吨,2018年为6638万吨,2019年为6746万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的钢材产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且增速逐年加快。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增幅较大,分别为38%和30%。这一趋势与广东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也反映了广东省钢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广阔。

9801+157+042=100%,不可能有这样的钢材, 铁+铬+锰三个元素恰好是百分之百,连碳也没有、连杂质也没有,如何冶炼的?不可能有这么纯的东西。你查查钢材的国家标准就知道了,凡是钢材,其他的元素有可能不含有,但是必或多或少的含有钢的五大元素:碳、硅、锰、磷、硫,你提供的铁+铬+锰三个元素就是百分之百,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钢材。

上钻:从当前数据往上回归到上一层数据。例如:(某数据的分类下面分为品名)从品名列表收拢到分类列表。

下钻:从当前数据往下展开下一层数据。例如:(某数据的分类下面分为品名)从分类列表展开到品名列表。

上钻、下钻统称钻取。

切片:展现同一层面的数据。如上述的产品。

转轴:这些应该属于查询、展现范畴。

原材料

标准的马氏体不锈钢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这些钢材的耐腐蚀性来自“铬”,其范围是从115至18%,铬含量愈高的钢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热处理期间马氏体的形成,上述三种440型不锈钢很少被考虑做为需要焊接的应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属不易取得。

百度百科-转轴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关键词: 中韩钢铁产业; 产业内贸易;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钢铁工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作为给中韩两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中心产业如汽车、机械、电子等制造业提供基础材料的重要产业,会随着中韩贸易程度的不断加深,发挥出巨大的经济辐射效果,中韩钢铁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两国地理上的便利和关税等制度壁垒的降低,以及钢铁需求产业的扩大投资,中国和韩国的钢铁产业贸易增长迅速。1992-2006这15年间,除个别年份外,韩国对中国的钢铁出口额逐年增长, 1992年出口额仅为635亿美元, 2005年达到了4702亿美元,虽然2006年稍有降低,但数额也将近40亿美元。相对于韩国对中国钢铁出口的增长,中国对韩国钢铁的出口波动性较大,但增长势头却更为强劲,从1992年的17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5334亿美元。如果以HS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商制度》) 2位数的贸易数据来看,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很高,如同我们表面上所见到的一样。然而在HS2位数基础上计算的产业内贸易由于调剂了进行贸易的具体产品组之间可能存在的贸易失衡,所计算的结果往往不能真实量化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因此,为切实反映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以及特点,有必要基于HS4位数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尽管中国钢铁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中国仍算不上是钢铁强国,在技术水平与产业结构等方面与韩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而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钢铁产业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组织结构的升级。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合作,以及中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样有必要对影响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政策制订提供相应参考。

一、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测算和分析

1测算方法的选择

不同学者提出了很多产业内贸易的计量方法,计量模型各有所长,然而综合比较之下,为更好的反映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模式以及特点,本文基于目前应用最广的格鲁贝尔和劳埃德( Grubel和Lloyd,1975)指数计量法(GL )来测算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

其表达式为:

其中, GLi 表示i产品组或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 Xi ,Mi 分别表示i产品组或产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该指数介于0到1之间,指数越大,所表示的产业内贸易比重越大。

由于产品组或产业i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次产品组或产业j,因此为了考察分类汇总水平上的产业内贸易的平均指数,要将各产品组或产业j的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公式表示为:

其中, i代表给定统计汇总水平上的产品组或产业, j为i产品组或产业中分组的种类,这里实际上是用SITC4位数或HS4位数的产品分组代替了GL计量法公式中的SITC3位数或是HS2位数的产品分组。如果SITC4位数或HS4位数项下的产品分组贸易差额不存在反向符号效应,则IITi 与GLi 相等,如果贸易差额存在反向符号效应,则GLi 便存在高估倾向。

为区分水平型产业内贸易(HIIT)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VIIT) ,本文采用Greenaway, Hine和Milner(1994, 1995)提出的根据进出口单位价格比将贸易重叠部分中质量相似产品从质量显著不同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若商品进出口价格满足: ,则将j产品的贸易看作是水平型贸易;若商品进出口价格满足: ,则将j产品的贸易看作是垂直型贸易。

其中, 和 分别表示贸易产品的单位出口价格和单位进口价格;α是离散因子,通常取值为015或025,本文将α设定为025。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用GHM方法来计算各种产业内贸易指数,公式可表示如下:

其中, p代表水平型或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当p表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时,所得的GHM 指数即为HIITi ,当p表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时,所得的GHM 指数即为V IITi。

2测算

利用上述选定的产业内贸易计量方法, 本文以HS1992 年的商品分类标准为基础, 根据UNCOMTRADE数据库中HS4位数的贸易数据计算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另外,根据《商品名称及编码协商制度》, HS72章产品为钢铁产品, HS73章产品为钢铁制品,由于并非所有的钢铁制品均由钢铁行业制造,因此剔除掉非钢铁行业制造的钢铁制品,钢铁产业应由HS72章所有29种钢铁产品以及HS73章另外8种钢铁制品汇总而成。这样,本文中,钢铁产业共包括了HS4位数的37种产品组。为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情况,本文对1992 - 2006年钢铁产业的37种HS4位数产品组及其汇总水平上的产业内贸易均进行了经验分析。其中各年度汇总水平上的产业内贸易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

3特征分析

(1)总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15年间,中韩两国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年份刚刚超过031,最低年份不到003, 15年的平均指数为018。中韩两国钢铁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两国间钢铁工业产品大进大出的势头愈加明显,然而以HS4位数贸易数据计算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韩钢铁具体产品组的贸易不平衡现象,同时也说明了中韩两国在具体产品组的钢铁贸易中各有优势。

(2)汇总水平上产业内贸易模式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除个别年份外,在总产业内贸易中,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占据更重要的份额,占总产业内贸易比重的65%以上。近年来中国与韩国产业内贸易数额较大的产品,比如未经包覆和镀涂的冷、热轧平板轧材,铁及非合金钢的半制成品,不锈钢条,杆等,它们的进出口价格较为接近,虽然部分产品的进出口差额较大,但贸易重叠部分仍然为中韩钢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增添了有力的砝码。而相反,中韩两国质量差异较大的钢铁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部分较小,使得中韩两国钢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3)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变化平稳,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波动性大。产业内贸易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显示(见图1,为更清晰的展现各种产业内贸易的相互关系,本文从整体考虑,去除了几个时间点) ,中韩钢铁产业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总体较低,并且变化平稳,最近两年才逐渐表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指数相对较高,波动性也较大,每隔几年就有一次下降和上升,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波动幅度归于收敛。总产业内贸易指数受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大,在数据期间内的波动走向也几乎与其保持一致。

(4)具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1995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模式为主的产品组有8种,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模式为主的产品组有3种, 2006年它们分别有7种和2种,具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中韩钢铁产业具体产品组的贸易模式特征也显示出,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产品如铁、铁合金及非合金钢的初级产品等,多为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而从韩国进口的多为合金钢板材、不规则盘卷的合金钢条、杆,以及圆形截面的管材等加工程度深、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虽然近年来,通过产业内贸易中国部分钢铁产品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但与韩国相比的技术差距仍然较大。因此找到相关影响因素,促进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发展,对实现中国钢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二、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选择

(1)国民收入差距。依据需求相似理论,国家间收入差距越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越小,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越大,收入差距越小,消费者需求的相似性越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越大,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越小。赫尔普曼(Helpman)和克鲁格曼(Krugman) (1985)等人也曾经证明了人均收入反映生产要素储备程度,相近的要素比率往往会导致相近的生产结构,而相近的生产结构为生产及交换水平型产品提供了可能。反之,相异的要素比率会导致相异的生产结构,从而更能促进垂直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这里的收入用中国和韩国的人均GNI来表示中国的人均GNI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韩国的人均GN I数据来自世界银

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2)市场规模。市场规模在本文中指的是经济意义上的国家规模。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越大,则为生产者提供的市场活动空间就越广泛,能够为企业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加强对差别化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从而能够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水平都会与市场规模程度表现出正向的变动关系。这里的市场规模用中韩两国GDP的平均值来表示,同样,中国的GDP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韩国的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

(3)规模经济。在技术水平和要素禀赋一定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依然可以通过规模生产和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产生比较优势,故而规模生产所导致的经济性可以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另外许多经济学家指出,一个国家规模经济越大,则该国家生产的产品种类就越少,在产品差异度一定的情况下为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则同一产业进口、出口的产品就越多,所以随着规模经济的提高,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也都会有所增强。这里的规模经济用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来表示,市场集中度反映市场份额向产业内核心企业集中的程度,是度量规模经济的一个常用指标。本文的市场集中度指标用中国钢铁产业前四大厂商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来表示,数据来自《中国钢铁年鉴》。

(4)国际直接投资。从总体上说,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取决于直接投资的类型。市场寻求型的国际直接投资,为扩大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针对东道国市场特征和消费者偏好所生产的产品将成为母公司出口供给的补充和替代,进而降低产业内贸易水平②。成本寻求型的国际直接投资,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往往通过产业内投资,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分割多阶段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来获得各中间环节的比较优势。如果这种专业化分工的结果是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被列于SITC或HS分类的同一级别,则产业内贸易规模也因此会有所扩大。这里的国际直接投资数据并没有采用韩国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直接投资,除了数据的难获得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到钢铁产业与上下游其他产业的关联性极强,产业间的渗透作用使得如果单纯采用钢铁产业的投资将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直接投资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此本文的国际直接投资指标采用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来加以表示,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5)钢铁贸易总额。选取这一指标作为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原因在于产业的贸易总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之间该产业的市场需求状况以及发展经营状况,能够反映两国之间的产业互补性。我们认为产业的贸易总额越大,两国之间该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大。这里中国和韩国钢铁产业的贸易数据均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

(6)技术水平差距。技术水平差距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显而易见,产业间技术差距越大,进行贸易的质量异质型产品就越多,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也就越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也就越小。反之,技术差距越小,则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越大,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越小。这里的技术水平差距本文采用韩国出口至中国的钢铁产品平均价格与中国出口至韩国的钢铁产品平均价格之比加以表示。相关数据均来自UN COMTRADE数据库。

2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第二部分我们基于GL 指数利用GHM 方法分别计算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这种方法用来表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及特征有一定的适用性,然而GHM 指数反映的是产业内贸易的程度而非水平,因此用它来进行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时,结果往往差强人意。针对这一问题,尼尔森(Nilsson) ( 1997①、1999②)建议用GHM 方程式的分子去除贸易的商品数量,以得到单位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用这种方法同样也可以计算出单位产品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计算公式为:

其中, p代表水平型或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根据计算所得的单位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数据,本文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检验。

对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应该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 (Augented Dickey Fuller Test)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韩人均国民收入差距(LnDGN ICt ) 、中韩平均市场规模(LnAVGDPt ) 、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LnFD It ) 、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LnTt ) 、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SEt ) 、中韩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DTt )以及中韩钢铁产业各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水平(LnHIITLt、LnV IITLt、LnIITLt )进行了检验(检验过程略) ,结果显示各变量均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经一阶差分后均变得平稳,因此各变量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因为本文实证检验的目的在于揭示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稳定均衡关系,为了具体和更好的反映这种关系,我们对中韩钢铁各种类型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分别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协整方程都至少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各检验过程略)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协整系数如表2 所示,其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协整系数的T统计值,由T统计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协整方程给出的变量间的协整系数都是显著并且可靠的。

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贸易总额以及技术差距的协整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同。这表明,平均市场规模的扩大和钢铁贸易总额的增加,都会促进中韩钢铁产业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技术差距的拉大则会减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生。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协整系数符号为正,说明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并没有对中韩钢铁之间的贸易产生替代作用,相反,以成本节约为主的直接投资所引发的专业化分工,却有力的促进了中韩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差距和规模经济这两个变量的协整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反。就人均国民收入差距来说,一方面,中韩人均国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时期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不久韩国经济处于减速的时期,这段时间内,由于中国成功地避免了这场浩劫,实现人民币不贬值,中国从韩国的进口数额迅猛增长,而韩国由于经济受挫,韩元贬值,从中国的进口数额明显下降,这一升一降使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也包括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出现了下滑;另一方面,近些年,虽然中韩之间的人均国民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但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使得一些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模式和消费偏好日渐与韩国相似,从而促进了两国之间相似产品的流动与生产,直至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就规模经济来说,它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协整关系为负,原因在于,近年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普遍不高,并出现持续下滑迹象,市场集中度的下降,使大型钢铁企业没有强大的市场力量来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效的影响,在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阶段,一些中小钢铁企业就抓住了机会扩大产能,导致某些钢铁产品供过于求,最后转而依靠出口来缓解这种产能过剩问题。在中国钢铁出口增大的同时,中国向韩国的进口却没有减少,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钢铁产品的进口更是有增无减,因此市场集中度的下降,反而使中韩钢铁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都得到了提高。

总产业内贸易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协整系数符号都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协整符号相一致,这主要是因为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主要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占总产业内贸易至少65%以上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也都对总产业内贸易产生相似的作用效果。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协整检验系数符号与预期相反之外,与其他所有变量的系数符号都与预期的相同。即:平均市场规模的扩大、人均国民收入差距和技术水平差距的拉大、中国实际利用韩国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贸易总额的增长,都会对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1)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指数偏低,具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但由于某些以产业间贸易模式为主的产品组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数额较大,最终使汇总水平上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成为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

(2)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钢铁产品多为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近年来通过产业内贸易中国部分钢铁产品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但与韩国相比的技术差距仍然较大。

(3)中韩钢铁的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投资额和两国钢铁贸易总额均有正的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与用市场集中度表示的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两国钢铁产业间的技术差距存在着负的协整关系。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存在负向的协整关系外,与其他所有变量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

2政策建议

(1)增加研发投入, 使产业内贸易和产业技术进步形成良性互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能够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水平型产业内的分工和贸易能够促进国家间产业组织、技术促进和追求产品差异化等方面的信息交流,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有利于直接引进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研发投入不足带来的钢铁产品技术含量低,品种少,成本高,使中国与韩国钢铁的贸易方式是中国出口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而进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这使中韩钢铁的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受到了影响。鉴于此,中国应当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体系, 增加研发投入,在淘汰和改造落后工艺装备的同时,鼓励技术革新与应用,完善和推广连铸连轧、熔融还原等高新工艺技术, 逐步提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水平差异化产品所占的比重, 促进贸易模式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最终使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提高和中国钢铁产业技术的进步形成良性互动。

(2)有选择的鼓励和吸收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促进产业内贸易的质量升级。对于钢铁产业而言,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更主要的是出于成本节约的目的,即在中国建立出口的生产基地。这种类型的直接投资能发挥更大的技术外溢效应,同时也能通过引入竞争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而更有利于中韩两国之间实现产业内的水平分工和协作。另外,与垂直一体化投资相比,水平一体化直接投资,由于是在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合理的、互利的国际分工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对东道国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为此,在鼓励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应注意提高引进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档次,即在继续吸收韩国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的同时,也应有选择性的吸引韩国水平一体化的直接投资,鼓励其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产业关联效应较强的生产环节进行投资,以此来提升中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能力,促进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质量升级。

(3)提高钢铁产业市场集中度,发挥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长期来看,中国钢铁产业依靠产能过剩扩大出口来加快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途径是不可取的。因为钢铁市场新增需求有限,当国内和国际市场都不能再吸收中国过剩的产能时,中国钢铁工业必将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与此同时,若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过快,也易引起进口国相关行业的警惕,并引发贸易摩擦。相反,鼓励相关企业注重并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才是有效促进钢铁产业内贸易的正确途径。因此,应当努力实现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和大型化,防止盲目投资搞重复建设;淘汰一批技术落后,污染浪费严重,缺乏规模效应的钢铁企业,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大推动国内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力度,建立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提高钢铁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我国钢铁产业应该努力形成大型钢铁企业集团控制全行业的粗钢产量和多种大规模化生产的钢铁制品、中小型钢铁企业侧重于对钢材的深加工和延伸性服务的新的生产格局,充分发挥出规模经济对产业内贸易的促进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广东省钢材产量全部的内容,包括:广东省钢材产量、Fe 98.01, Cr 1.57, Mn0.42是什么钢材、什么叫“上钻”、“下钻”、“切片”和“转轴”这是属于数据库哪一章的内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2983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