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都有哪些?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都有哪些?,第1张

1、磁带:MT(magnetic tape);

2、磁盘:DK(disk);

3、光盘:CD(CD-ROM);

4、联机网络:OL(online)。

我国新闻出版署1996年颁发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扩展资料

电子文献的优点

1、 *** 作简便、自动分类组合、便于管理。

在管理上彻底颠覆了以往手工检索、分卷管理、人工分类存档调动的格局,并且其容量小,虚拟存在的方式大大节省了库房等储存空间,同时也避免了纸质文件将随时间与数量累积储存,一旦存储不当导致损毁将无法复原的隐患。

2、检索迅速、资源共享。

以往纸质档案资料,因其重要性,借阅需要经过申请手续,并且需到指定资料存储地点进行人工检索,但在信息化办公系统中,资料库是内部相关部门共享的,可以依照规定通过内部网直接检索并且对文档信息进行拷贝储存。

电子文献不受地域与空间的制约,可以同时异地进行检索、浏览、编辑与应用,为人类生活创造了以往难以想象的效率空间。

电子文献的缺点

1、对电子文件的保护成本高。对其保存要远离磁力和计算机病毒,否则极容易造成文件的全部损坏。

2、鉴定原始性难度大。统一文档上输入的信息在痕迹上不具备辨识度,鉴定原始文件的难度极高。

3、不具备永久保存的条件。相对纸质文件保管寿命短,不适合历史资料或独一性的资料储存;最后,因其可被无痕篡改,所以相对于纸质文件,电子文献大大降低了其档案价值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文献

ncbi有数据库 ,zmbl也可以。

载体(Vector) ,指在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中将DNA片段(目的基因)转移至受体细胞的一种能自我复制的DNA分子。三种最常用的载体是细菌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在实际生活中,胰岛素就可以通过使用载体将已插入胰岛素基因片段的质粒放入大肠杆菌内。经过插入基因片段的质粒就称作载体。该质粒在细菌内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并且不会影响到生物原来的活动。

质粒载体

质粒载体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染色体DNA之外的环状DNA(一般有1~200 kb左右,kb为千碱基对),有的一个细菌中有一个,有的一个细菌中有多个。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整合到细菌染色体DNA中,随着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复制。

噬菌体载体

利用噬菌体作载体,主要是将外来目的DNA替代或插入中段序列,使其随左右臂一起包装成噬菌体,去感染大肠杆菌,并随噬菌体的溶菌繁殖而繁殖。

UDI(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是一种在医疗器械产品或者包装上附载的,由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组成的代码,用以对医疗器械进行唯一性识别。

完整的UDI系统包括唯一标识、数据载体和数据库三部分。唯一标识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电子身份z;数据载体是存储或者传输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数据媒介;数据库是储存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产品标识与关联信息的数据库。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UDI是实现医疗器械产品自动化识别、精准召回、追踪追溯、全过程通查通识、信息互联互通、智能化管理的关键基本要素。

UDI的组成:

UDI由器械标识(Device Identification,DI)和(或)生产标识(Production Identification,PI)组成。

DI是UDI的必须、固定部分,由企业识别码和产品规格码两部分组成。企业识别码由注册人或备案人申请,由符合我国医疗器械编码规则和编码标准的发码机构依申请受理,并分配全球唯一的企业识别码;产品规格码是注册人或备案人根据其生产的产品型号、规格及包装等特征编制的代码。由企业标识码和产品规格码组成的DI是全球唯一的。

PI是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的非必须、可变部分,包括生产日期、失效日期、批号或序列号等。PI的数据不需要上传编码数据库,所有单位可采用通用扫描设备在本地解析相关生产信息。

UDI应当符合唯一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原则。唯一性是UDI的首要原则,确保产品的唯一标识不重复是精确识别的基础,也是唯一标识发挥功能的核心原则;稳定性原则要求UDI应当与产品基本特征相关,若产品的基本特征未变化,产品标识应当保持不变;可扩展性原则要求UDI应当适应监管要求和实际应用的不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sjk/9983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