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第1张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1.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适应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重庆三峡学院体院在执行2003年的《课程方案》过程中,积极改革教育思想、优化教育观念、拓宽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对课程设置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笔者主要从课程分类、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结构比例、课程开设情况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对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分析。

1.1课程分类分析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结构一般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各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为能够更科学地安排课程,便于教学与管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划分课程。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分为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模块课、选修课、验证课和实践创新课。

1.2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我国2003年的《课程方案》中,各类课程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三峡学院体院2336学时),除公共课约占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外,按1900到2100学时(三峡学院体专880学时)、100到110学分安排专业课程,各高校可依据《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时数上下浮动10%。

课程学时分析,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时2336学时,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55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23.6%;基础课312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13.3%;专业课开设880学时,占总学时比例的37.7%;模块课开设376学时,灵活性较强,其占总学时比例的16.1%;选修课开设128学时,占总学时的5.5,其中校级公共选修课没有计算在内,按照要求,每个学生还应该选择4门选修课或者达到8个学分。

课程学分,分析学分制管理是现代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发展和改革的必然趋势。重庆三峡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分设置情况如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生修完193.5个学分,其中校级公共必修课39.5个学分,8门课程,中国近现代史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大学英语17学分,大学计算机3.5学分,大学语文4学分。

1.3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课程是指规定以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培养下一代。重庆三峡学院课程开设情况如下:校级公共必修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创新课,还有可供灵活选择的模块一、二六大类。课程开设达86门,其中包括校级公共必修课为8门,基础课9门,专业课16门,可供选择的模块一、二各5门,选修课19门,验证课13门,实践创新课11门。

2.学生技能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的师范生技能满意度不高。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体育课堂教学能力方面,4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能力等级在较好级以上,12.21%的学生选择好,35.26%的学生选择较好,3.1%的学生选择差。其中体育课堂设计能力方面12.90%的学生选择好,30%的学生认为较好,4.5%的认为自己的体育课堂设计能力差;12.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教案转向能力好,31.5%的学生认为较好,4.3%的对自己的教案撰写能力特别不满意选择差;问及“您的到技术讲解方面的能力如何”时,只有4.6%的学生选择了好,有8.6%的学生选择差,39.7%的学生选择较好,选择一般的学生占44.3%。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笔者通过调查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老师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调查学生的体育教育技能并结合分析课程设置结构,结果显示:师生都认为课程设置需做调整,调整学科设置的顺序,合理分配课时比例,尤其是术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的课时比例,选修课与必修课课时比例等。

3.2建议

在“健康第一”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下,结合三峡学院学生的特点,合理分配课程比例。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各个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中小学生的特点合理调整课程结构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结合社会需要与就业前景,有效利用学校资源,增加专业术科课时比例。

建立有效的监督、指导及评价机制。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面向大众化。伴随而来的就是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建立高效的监督、指导和评价机制,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人才培养的要求。

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建立一个纵向的意见搜集机制,对历年毕业生进行调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对重庆三峡学院体育学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社会学专业主要课程:社会学、当代社会问题、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行政、社区工作、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人口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社会学史等。

一、以人为本课程设置理念的内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以人为本,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挖掘人的潜能和开发人的智力以及激发人的创造性,是一个国家保持旺盛生命力之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所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对我国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张扬学生个性的课程设置理念。它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它将学生的需要、兴趣作为重要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强调学习内容与学生的需要、愿望、兴趣的关系和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它强调课程内容不应局限于专业和学科体系,而应扩展到包括人文和科学等方面。

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观否定以知识为本的课程所蕴涵的工具理性,使人的自我意识受控制和压抑,使学生的创造力干枯,使审美能力及敏感性下降。总之,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就是要以学生为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课程设置与人本相违的表现高校课程设置是指为实现大学教学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对于所培养的人才应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相应的具体学科内容的设置与安排。它受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还存在许多与以人为本理念相违背的方面。具体表现为:

1.学科交叉课程少,不注重为人的创造性设置课程。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多以分科课程为主,交叉学科课程量少。这种课程设置使学科课程之间形成一种严重的隔离,阻碍了学生形成广博知识结构和创造思维。在这种学科课程隔离的状态下,学生很难知道各学科专业之间天然地具有的相通性,也无法形成具有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的知识构架,难以进行大跨度的、有效的思维迁移和创造。此外,课程设置往往强调科学课程而忽视人文课程,致使受教育者有技术、没内涵,缺乏社会理想和人文关怀。

2.选修课程少,不注重为人的个性发展设置课程。高校课程设置如何才能做到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呢?从国外的经验看,建立课程的选修制度是必由之路。国外选修课基本属于自由选修课,一般在40%左右,美国哈佛大学已超过50%。而我国高校选修课的比例太小。据调查,现在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选修课所占比例最高仅达35%,最低甚至不到10%。选修课又分限选与任选,任选课约占选修课的三分之一。而且选修的范围小,往往局限于专业范围,跨学科、跨专业、跨系、跨年级的选修课就更少,甚至没有。

3.实践性课程少,不注重为人的实践能力设置课程。提高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是提高高校学生 *** 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然选择。而我国高校课程设置过分注重学科课程,实践性课程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 *** 作能力薄弱。而在国外,实验教学、课程教学、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的三鼎足,在忽视实践的课程体系中,学科课程独立于实际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学生被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之外。这种不协调的课程结构,致使高校无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高素质的人才。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护理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护理学专业培养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及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

发展历史,1、中国古代护理学

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中医把人体看成作是统一的有机体,并把人的健康与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中医药学为护理学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十几种疾病和处理方法。 西周时期医学分科更细,反映了诊疗活动。提出观察体温。面色等护理活动。 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发展迅速,名医扁鹊总结出“望、闻、问、切”的诊病方法;针灸、汤药、热敷的治病方法。 秦汉时期《黄帝内经》阐述了许多生理、病理现象,治疗和护理原则。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总结了药物灌肠术、舍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和急救护理等医护措施。名医华佗提倡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方针和措施。 古医书中记载了导尿术、灌肠术。 隋唐孙思邈《千金药方》提出“凡衣服、巾、栉、枕、镜不宜与人同之”的预防、隔离观点。 宋代记载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重要的医药学论著;明清时期记载了蒸汽消毒衣物、焚烧艾叶、喷洒雄黄酒等方法消毒空气。

2、中国近代护理学

我国近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随西医和宗教的传入开始。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设了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两年后开办护士短训班。 1887年,美国妇女联合会派到上海的护士麦克尼奇在上海开办了护士训练班。1888年,美国人约翰逊在福州成立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04年,国际红十字会上海分会成立,1911年改称中国红十字会。1909年,中华护士会在在江西牯岭正式成立,1922年加入国际护士协会,1937年,更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21年,开办高等护理教育,1950年停办。1931年,开办红色护士学校,1941、1942年护士节,毛泽东先后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尊重护士,爱护护士”。

3、中国现代护理学

⑴护士队伍壮大:1949年3万---1977年110多万;护师以上职称达58%。⑵护理教育体制日趋完善①中等教育: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护理教育被列为中等专业教育之一。1949---1953年,护理教育接管,调整合并阶段。1958---1965年,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和调整年代。②大专教育:学士学位教育:1983年天津医学院开办护理系,目前18所院校设立了学士学位的护理教育。研究生教育:1990年批准,1992年北京医科大学护理系开设护理硕士教育,学制3年,目前,有5所大学开设护理硕士教育。⑶护士晋升制度和注册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1995年6月25日,首次正式护士职业考试在全国举行,护士职业管理正式走上法制轨道。⑷护理出版物增加⑸护理研究的发展:护理研究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研究水平逐年提高。

世界护理学发展简史

1、世界各国的早期护理

公元前后,一些文明古国已有了早期的医学和护理活动。希波克拉底创立了“液体学说”,提倡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并采用冷热和泥敷等疗法。强调在病人的床侧对病人进行仔细的观察;重视生活条件,周围环境对病人康复的意义。19世纪以前的护理以家庭照顾为主。欧洲建立了医院,但条件差,病人和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率和死亡率高,护理工作多为修女,她们出于爱心和宗教观念对病人提供一些生活照顾和精神安慰但得不到任何科学的、正规的护理训练和教育机会。

2、南丁格尔时期的护理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ie,1820—1910年)被誉为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 1854-1856参加克里米亚战。改善医院的生活环境。饮食和供水条件。对伤病员进行精心的护理。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50%降到2.2%。并完成题为“影响英军健康,效率和医院管理的问题摘要”的战地报告。1859-1859写出了《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指出了护理工作的生物。社会性和精神对身体的影响等。★护理观点被总结为“环境理论”是现代护理理论的基础★1860年在伦敦圣多马医院开办第一所近代护理学院 被公认为是护理和预防医学的'专家★1912.国际护士学会将她的生日5.12订为国际护士节。环境理论,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互相联系的部分环境因素影响机体的生活,发展,影响对疾病和死亡的预防,抑制或促成良好的环境应包括清洁的空气和水,噪音的控制,污水的排放,适合的温度和多种多样的活动等护理是将病人安置于有利于机体生长发展的最佳条件中的过程,其目的是保持机体的生命力和保证患病机体修复过程. 3、世界各国现代护理学

⑴护理教育的发展,证书教育(diplomaprogram)医院办护校始于1873年1920—1930年发展鼎盛高中毕业学制3-1年,培养了许多优秀护士.40年代转向专科学院或综合性大学建立护理系.目前为1年.准学士项目(associatedegreeprogram)美国开始于50年代,高中毕业学制2年,以学习护理 *** 作技术为重点.继续学习可获得学位.学士项目(baccalaureateprogram)开始于1919年,明尼苏达大学创办重点学习护理科学,人际沟通,决策过程,领导艺术。硕士项目(masterprogram)1932年,美国天主教大学开始美,强调为临床各专科培养专家国。博士项目(doctoralprogram)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开设护理教师的博士项目⑵护理实践的发展,19世纪------在医院中为病人提供照顾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护理实践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护理专业分科越来越细 20世纪60年代护理程序形成和应用,使护理实践更具有系统性和目标性,护理病人的活动不再只是按照护理 *** 作规程完成任务,而是根据个人,家庭,群体的特殊需要提供不同的护理措施,使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提高.护士专业角色扩展,护理服务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广泛.护理理论的发展,南丁格尔被视为最早的护理理论家,20世纪60年代形成护理理论和模式,3、护理研究的发展,护理教育的发展,具有科研能力的护理工作者不断增加.1955年,美国护士基金会成立支持护理研究。1985年,美国的全国健康研究院设立了全国护理研究院。护理团体和刊物的发展,1896年,美加护士会成立,1911年改为美国护士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简称ANA)1899年成立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简称ICN)1900年,〈美国护理杂志〉创刊1952年,〈护理研究杂志〉创刊.各国各专科护理杂志不断发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tougao/109481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