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使用鼠标 怎样解决手酸问题

长时间使用鼠标 怎样解决手酸问题,第1张

尽量少用,按摩,泡热水
鼠标手”早期的表现为:手指和腕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时还会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鞘炎”、“腕关节综合症”症状,但其累及的关节比腱鞘炎要多。外科专家认为,鼠标比键盘更容易对手部造成伤害,而这种疾患多见于女性电脑 *** 作员,其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以上。
“鼠标手”只是局部症状,如果鼠标位置不够合理,太高、太低、或者太远都可能继发产生颈肩腕综合症。
临床医生发现,鼠标放在桌面上的位置越高,对手腕部的损伤越严重;鼠标的距离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因此,鼠标应该放在一个稍低的位置,这个位置相当于坐姿情况下,上臂与地面垂直时肘部的高度。键盘的位置也应该和这个差不多。很多电脑都没有鼠标的专用位置,这样长期把鼠标放在桌面上连续工作,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时不言而喻的。
鼠标和身体的距离也会因为鼠标放在桌上而拉大,这方面的受力长期由肩肘负担,这也是导致颈肩腕综合症的原因置疑。上臂和前身夹角保持45度以下的时候,身体和鼠标的距离比较合适,如果太远了,前臂将带着上臂和肩一同前倾,会造成关节、肌肉和神经的持续紧张。
适当升高转椅可以预防“鼠标手”的发生。如果调节鼠标位置很困难,则可以把键盘和鼠标都放在桌面之上,然后把转椅升高。桌面相对降低,也就缩短了身体和桌面之间的距离。
用科学的方法放置鼠标,会大大降低“鼠标手”的发病机会率。你若是经常使用电脑的工作人员,则应学会和掌握上述预防“鼠标手”的方法,让你能够轻松、愉快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有无损于身体健康。

 1、不要连续在电脑前工作过长的时间,在连续使用鼠标一小时之后就需要做一做放松手部的活动。
2、业余爱好不只能丰富生活,而且手部通过其它方式运动也会有所改善。一位手外科专家说,一个经常使用电脑的吉他手是不会患“鼠标手”。
3、鼠标的位置越高,对手腕的损伤越大;鼠标的距离距身体越远,对肩的损伤越大。鼠标应该放在电脑桌的鼠标位,而不是桌面上。
4、使用适合人体工程力学的鼠标,可以极大缓解手腕的疲劳!像罗技和微软都有类似的产品!
5、现在有卖鼠标护腕,就是鼠标垫在腕部有拖,可以帮助预防,可以买一个试试。
简单的手部活动预防鼠标手
手腕运动
腕伸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上。右手握着左手四指,然后向后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腕屈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30秒。换右手做。重复2至3次。
直臂伸展
伸出双臂,与肩成水平,然后将左右手交叉紧扣,紧握十指。吸气,双臂向上伸展,维持姿势15秒至20秒。
手腕旋转
平伸双臂,握着拳头,以手臂为轴心,向内旋转拳头,连续转动15至20秒。完成后,反方向再做一遍。

长期对着电脑工作,容易患鼠标手。
已患“鼠标手”,要积极治疗,充分休息,可作理疗、外抹消炎止痛的药物、局部封闭。正中神经是手部最重要的神经,因其支配最重要的大拇指,受压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必须及早作微型手术或直接切开腕横韧带减压,神经的损伤要及早采取措施,否则难以恢复。
预防鼠标手的九点注意事项: 

1键盘应放置在身体正前方中央位置,避免把键盘斜摆在一边,以与肘持平高度靠近键盘或使用鼠标,可以预防腕管受到过度牵拉;最好选用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力分散的鼠标;
2手腕尽可能平放姿势 *** 作键盘,既不弯曲又不下垂; 打字时要正对着键盘,否则容易引起手腕过度紧绷;
3肘部工作角度应大于90度,以避免肘内正中神经受压;
4前臂和肘部应尽量贴近身体,并尽可能放松,以免使用鼠标时身向前倾;
5确保使用鼠标时手腕伸直,手臂不要悬空,移动鼠标时尽量使用臂力,避免使用腕力。坐姿挺直并最好使用背垫,应坐硬椅后背紧靠椅背,双脚应平放地面或脚垫上;
6显示屏放置在身体前面的高度以不使头部上下移动为宜,当坐正之后,双眼应与屏幕处于平行直线上,确保显示屏的亮度适中;
7 *** 作鼠标30分钟,即应该休息片刻。工作期间经常伸展和松弛 *** 作手,可缓慢弯曲手腕,每小时反复做10秒钟;也可每小时持续做10秒钟的握拳活动;
8坐时要注意挺胸,不要含胸驼背,背部最好紧靠在椅背上。双腿不要交叉或跷二郎腿,以免使血液循环受阻,影响局部血液供应;
9使用快捷键等小技巧,左右手替换着使用鼠标,使用灵活轻快的鼠标,笔记本和台式机换着用等也是权宜之计。

考虑是鼠标手,是由于使用鼠标的时候腕部长时间压在桌面上,由“手腕重力”压迫正中神经和血管受压迫造成的,鼠标手没有发炎肿胀的现象。可以热敷,不能冷敷。还要专门对全手尤其是腕管部位进行定时按摩,以血液流通和养分供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0297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