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如何盈利

网页如何盈利,第1张

我要讲的是个人站如何赚钱的另一个思路,如何维持生计以求发展,请大家不要迷信网上某些网络写手说的他的站能年入多少多少,大家权当他们在放P,谁能把自己网站能赢利多少写出来啊,他的站有什么资力收入这么多啊。其实这些LJ的网络写手误倒了我们一批又一批本来有很多想法的站长!

很多人做站是为了讲求IP,我觉得这是个片面的错误,即使有人气也未必给你带来财气,当然定位做垃圾站的除外,其实有了IP与流量只是给你增加了网站能赚到钱的概率罢了!除非你真正的有能力,实力,财力去冲击世界排名前1千位,否则随着时间的发展,你就会因为网站无收入或者收入很少而坚持不下去!

大家可以回头想一想自己做过多少站,都做过什么类型的,有没有真正的赢利过,是因为什么原因放弃的,自己可以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我想大多数朋友都是因为网站没有起色,没有实现自己的最初目的,没有赚到钱而放弃的吧!

网站的定位固然重要,但是网站定位的赢利点更加重要,也就是这个网站靠什么赢利。在自己各方面的条件内能否实现,从建站到赢利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你只想靠追求IP,去追求一点点可怜的联盟广告费,那么我这个文章你就不必在看下去了。我的意思也不是一偏盖全,也有很多站长朋友的站做的很出色,日IP达到10万以上,靠广告月收入上万的个人站长也是有的!但是他们付出了多少经历,花费了多少时间,动了多少脑子,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并且做他们那种站能成功的概率也很小,赢利周期也很长!很多站长做站都进入了一个误区,把发展一个网站想的太简单了,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了,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踏踏实实做站,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以最少的IP数,追求最大化的赢利呢答案:做收费资源站,并且当成自己的一个生意来做,把网站的资源当成自己的商品!很多浏览者给你的站付费不会是因为你的站IP多,排名高,而是因为你站上的东西对他有用,东西好才给你付费的!我这里说的资源站不是一些源码拉,素材拉什么的!这些东西满大街都是,除非你有真正的独一的东西,否则别人不会付费的,大家都知道同行之间的钱是最不好赚的!我这里说的资源站是涉及到各行各业的资源,随着现在电脑网络的普及,各个行业的人都有在网上找资源的习惯,各个行业都有他在电脑上用到的资源,只要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定位好应该不难的!打个比方:我一个朋友做一个课件的站,自己花大力气收集了各个科目,各个层次的教学课件,日收入也是好几百元,网站从开站到赢利只用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虽然赚的不多,但是足够维持生存,积累资金一步步向前发展了!我自己也有个资源站,是专门为演员提供伴奏,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开站几个月,因为我定位不是光收取会员费,是基于BBS形式的,现在月收入也有几千元,并且还积累了一定数目的潜在付费会员!另外还看到一个站,专门收集国外的服装设计的,大约积累了上万张,在国内应该是绝无仅有的,他的大多数会员应该都是国内的服装设计人员,那个站上居然看一个收费几元!这个站世界排名在100万以后,但是看他站上800免费电话,以及一连串的固定电话连号,就知道这个站的收入不菲!还有做论文站的,做建筑设计资源站的等等。。。。。。。。

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只是一点点而已,大家不要光局限与此,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开拓自己的思路,找一个相对的空白点来做,这样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只要好好搞,贵在坚持,赢利的概率应该在90%以上。做资源站是可行的,但是起步比做任何一个站都难,因为你要收集资源,收集别人站上少有的资源,积累自己庞大的资源库,还要与其他同类的站进行竞争,记住如果想做,一定要做全,做精,做大。这些都要慎重的考虑的,毕竟时间就是金钱,节省了时间就能比别人快一步!

虽然做个小小的资源站,可能短时期内不能叫你的站成为国内的有名的大站,但是能叫你的站有收入,也能积累资金,朝更广,更大的方面发展,来实现自己在网络中的理想!

至于那些靠采集别人的文章,采集别人资源做站的朋友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思路做站了呢

哈哈,我写了这些不知道对大家有什么启发,中国人多了,有钱的人也多了,只要你的资源站做的好,不怕赚不到钱!

有能力,有技术的朋友,还是趁早想办法挖取第一桶金尽快投身与商业吧,记住做个人站长太难,做自由职业者太险!

个人网站如何盈利

网站要赢利,首先是需要解决的是人气及特色;有了人气之后,大致的赢利方式该是以下几种:

1、网络广告

广告几乎是门户和大部分网站的生存法宝。没有了广告就没有了互联网的今天,正是广告商才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茁壮成长,从门户代表新浪的收入结构来看,广告收入占到1/3强,而有些小一点的网站则几乎达到90%,所以说,广告是网站的头牌赢利武器。现在流行的广告技术,可以通过对该网页的文本进行分析,选择性的投放与用户网站上的内容相关的广告,或与您网站内容所吸引的用户的个性和兴致相符的广告。可投放与网站内容相关的广告项目的广告商,包括国外的Google、国内的"窄告"、百度的主题推广、搜狐竞价等。

需要注意的是,GoogleAdSense虽然信誉度极高,但它对于作弊的处罚也是最为严厉的,而且拥有高超的技术,基本上不可以有任何侥幸心理,因此需要认真按照它的发布规则来进行,不能有任何的点击欺诈或者激励点击等措施。否则的话,一旦帐号被停止,恢复的可能甚小。

2、电子商务

主要是B2C、C2C、B2B,而这其中B2B(如全球采购123tradingcom)主要是卖会员费,C2C主要是收取交易费,B2C(如消费者报告userratecom)就相对好些,可以收取相应的利润,现在的网民警惕性非常高,一般的B2C比较难做,准入门槛抬高了,做的比较好的是当当、卓越等,B2C也比较适合企业,但中国很多企业几乎就从来没重视过建立个B2C的平台来卖自己的产品,可见这里面的市场份额不小。

个人网站可以结合网站主题,推销自己在淘宝上的网店里面的商品。例如,如果您的网站是关于牙齿健康的,您不妨主推您的关于“牙膏、牙刷、洁齿、校牙”等的网店产品。

3、联属营销

联属营销是通过广告等形式,推荐销售他人的产品而获得佣金(commission);佣金的数量一般是教授价格的若干百分比。国内联属营销的项目较少,例如卓越网站的“网站联盟”就属于这一种,但是与国外的同类形式的联属比较起来,太“抠门”了点,因为它规定要在用户从浏览您的网站到达商家网站的24小时以内的购买才算数;佣金大约在10%左右。

而国外电子产品的推荐有效期很长(通过cookie跟踪,一个月以上,换句话说,有人到您的网站看到某商品,点击进入商家网站,一个月以后他又想起来这个商家,即便是直接进入商家网站(即不通过您的网站)购买,您仍然能够得到佣金),佣金也非常高,因此,如果你的英语比较好,推荐使用ClickBank的下载类产品推广(电子书和软件等),佣金最高可达75%!此时世界上最大的联属营销平台,非常有信誉,强烈推荐!

联属营销的运作是需要一定的技术的,一般说来,它并不需要一个“英文网站”,但都需要投资进行网络广告宣传——这就是联属营销的魅力:商家只需要研制产品,而不需要在推广销售上投入;联属销售者承担广告投资的风险,但可以获得高额分成(50%~75%)。

一般投资者都运用ClickBank+AdWords的运作模式,运作者的利润=营销收益-广告费用。

在您申请了ClickBank和AdWords帐号(这两者都是免费的)后,具体运作方案(纯英文文档,需要使用美元购买,价格约为50美元,可使用美元xyk或者PayPal支付)参见:Google秘密联属现金流

4、网络游戏

盛大--网络游戏的最大受益者,利用无数网游迷24小时为了虚拟的自尊做到了门户与游戏的结合,并且盆满钵溢;同时更诞生了众多游戏装备网站、游戏论坛、战队等附属产业。但从目前来看,社会舆论及国家政策似乎开始严格起来,网络游戏的规范化大势所趋,那时的准入门槛会更高,但是市场需要依然在。

5、会员费/信息费

这基本属于电子商务范畴,做的最好的肯定是阿里巴巴了。他们一个中国供应商的账号就是6万RMB,当然这里面包括了一年服务的费用。有些特色的行业网站,也几乎就是卖会员费来生存的,都有其一定的求生之道。

信息费:做的比较好的是慧聪网,非常齐全的行业信息,而且有不错的分析报告。

6、移动增值业务

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业务,各种彩玲、sms等等满地都是。不规范的引导方式导致SP公司大肆泛滥,而规范的代价就是新浪和SOHU都被移动惩罚,但是,这个方面需要背景、技术,否则寸步难行。最重要的是:虽然长远来看,规范化的SP市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但市场需求还是有的,决定了这部分的收入不会太多,但也绝对不会没有。

个人网站如何盈利

找准网站主攻方向

网站内容要尽量做到"精"和"专",在决定之前,大家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站点包含些什么内容

2目前国内有哪些比较有实力的同类站点

3我跟它们比有哪些优势

如果答案能说服自己,那么就放手一搏吧。旺财选择的是做一个专业的IT新闻站点,网站采用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Blog方式,网站的访问对象是那些对IT新闻、软硬件感兴趣的网民。之所以做此选择,是因为那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形式的IT新闻站点,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空白,而且旺财的英文不错,可以即时翻译大量来自国外站点的新闻。

别急着考虑赢利问题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解——我们的目的不就是赢利吗是的,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网站访问量的问题。否则,一切都只能是空谈。要提高网站的访问量,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选择免费空间还是付费空间:很多朋友的个人主页都是放在从网上申请的免费空间服务器上的,不过对于想赢利的个人站点来说,选择付费空间才是明智之举。当然我也不推荐大家在开站之初就选择租赁或者购买一台甚至多台服务器,那样成本太高。建议大家首先租用比较稳定的虚拟主机,费用一般是数百元/年不等。当然,如果你做的是音乐、、软件下载等对空间、流量要求非常高的站点,那只好加大投入,选择租赁或者购买自己的服务器,并将它们托管在电信机房中了。这样的费用大约是2~3万/年不等。

2更新的频率:内容是网站的灵魂,网站的时时更新才能吸引访客的下次访问。一般来说,在网站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随着内容的增多和栏目的细化,网站必须增加新的人手进行管理和更新。网站更新时间的选择也有学问,首先分析一下访客访问该站点的高峰时段,将更新的时间稍微提前效果最佳。

3网站的宣传策略:有网站宣传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有登录搜索引擎、交换链接、交换广告、加入品网联盟等常见的网站推广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网站,宣传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站点Google就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传统广告、页面广告,它主要是口碑在网民中传播。而目前访问量非常大的个人网站采用了在主页上加入代码,提示访客将其设为主页的办法来迅速提高其页面点击率(这主要是由于它提供的是网站的入口服务,对大多数类型的个人网站,这样做只会引起访问者的反感,请慎用!)。旺财是这样来处理这个问题的:首先建立一个比较完备的网站统计系统,接下来分别试用不同的宣传方法,再观察网站访问量的变化,最后确定出最好的方法,并将其深入下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网站的宣传只是一种手段,要真正保证访问量的持续上升,还得在网站内容上下功夫。

赢利模式的拓展

在辛苦的更新扩充网站内容和推广网站长达一年左右后,旺财的网站日均访问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该是考虑如何回收建站成本以及赢利等问题的时候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旺财已经提过个人网站收入的大致来源,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自的注意事项。

1厂商赞助:这种情况一般是我们在站点上为主机提供商制作一个广告条,来抵消或者减少租赁费用。具体的 *** 作还需要大家跟主机提供商联系协调。

2广告投放:目前百度、搜狐新闻、易趣、21cn等网站都提供有、文字链接广告的合作,大家可以直接跟他们的广告部门邮件联系。如果你的页面访问量和网站内容与他们的要求相符,就可以获得合作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广告条的配色风格尽量和网站本身的风格融合在一起,特别是色调要保持一致,如果因为加入的广告影响了网站的访问量,就得不偿失了。此外,不推荐采用d出式的广告,一来这种广告非常容易引起访问者的反感,二来在WindowsXPSP2推出后,d出式广告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也是大势所趋。

3其它形式的收入:等你的个人网站有实力做到这一步后,可以考虑跟大型网站甚至传统厂商联合举办活动等方式来扩大收入来源了,这时候你完全不是处于被动的找客户的"无奈"状态,一般厂商会主动联系你的。而且这时候你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网站的未来你应该会有自己的打算,就不用旺财多 *** 心了。如果你觉得网站已经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就将它转让给大型网站吧(我们常常听到的收购新闻大致也就是这样出炉的)。

类似《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这种广受欢迎的作品会给作者带来财富么?
(转自知乎)
先破一下题。题主所言古代小说,当落在明清之间。有明一代小说成熟,清代书事多自前朝沿袭,因此这个回答,以介绍明代小说及作者状况最为切綮。其次,题主所言作者是否可以凭文致富,出版机制为何,因此回答将不涉文艺评价,单从市场营销角度都略谈一二。
明代是中国刻书的一个高峰期,有官刻、私刻、坊刻等。官刻是朝廷官方的印书机构所出的书,除国子监、太医院、经厂还有穷极无聊的宗室藩王自己办的刻坊;私刻是私人出资延请刻工雕版成书,多是一次性的,比如给自己老师老爹刊印著作。真正决定明代印刷行业气质的,是坊刻。坊刻就是书坊出的书,书坊的地位跟现在的图书出版公司差不多。
都说明代有资本主义萌芽,而且都举纺织业为例,其实书坊也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明代的书坊非常兴旺,各地尤其是江南苏杭,本来就是工商聚集之地,市民阶层初步形成,又多文人墨客,文化昌盛,连带着印刷业也跟着发展起来。江南一些大城市有专门的图书铺子一条街,里面卖书的叫坐商,还有走门串巷的书客。定期有书市,运输有书车、书船,物流非常发达。雕版印刷的工坊也鳞次栉比,大的书商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后端工坊和前端销售网点,产销一条龙。
这些明代书商最可爱的地方在于,他们不像士大夫一样板着面孔把书籍当成神圣的东西,而是当成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作为商人就要绞尽脑汁将之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因此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客观上促进了技术进步。比如为了招徕买主,他们促进了套色印刷的出现,推动了版画艺术的进步,还初步催生了广告和版权意识;比如为了节约成本,嘉靖年间的书商在要求工匠在雕版时使用以平直为风格的字体,提高刻字速度,称为匠体,即后世宋体字之滥觞。宋体出来以后,刻板效率大增,制作成本一路下滑。以嘉靖年出的《豫章罗先生文集》为例,一共刻了八十三片板子,上下两帙,一共一百六十一页,付给刻工的酬劳是二十四两银子。若以字数来算,当时汲古阁每百字三分五厘左右,三分银子刻一百字。当真是低廉得紧。
而当时的书价又相当贵。万历年间余献可在居余堂刻的《新刻李袁二先生精选唐诗训解》,一部七本,每部纹银一两。而《大明统一志》更贵,每部纹银三两。其他书籍相对便宜,但少说也有数钱之价。比照万历年《宛署杂记》提供的价格,一两银子可以买三百多斤大米,上好猪肉可买八十多斤。卖书在那个时候,可谓是暴利行业了。
书商们的销售渠道非常畅通,销售理念十分先进,制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润十分巨大,那么他们还缺什么呢?
跟现在书商面临的情况差不多,缺好稿子。
明代书商们无所不印,经史子集、医书农书,道藏佛典等等,时人诗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选,每年刊行数量巨大。但他们很快发现,明代的老百姓、尤其是城市里的老百姓——所谓初步形成的市民阶层和市井文化——最喜闻乐见的是各种通俗小说。书坊里卖的最好的,永远都是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畅销书。清人金缨《格言联璧》:“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正是书商经营的诀窍。康有为亦有诗为证诗证:“我游上海考书肆,群书何者销流多,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奈小说何。”
罗贯中、施耐庵生不逢时。他们虽然写出好书,但没赶上市场上的好时候,古人又没版权意识。三国水浒被各大书商印了一次又一次,版本无数,但他们并没得到什么大利。这些畅销书从明初开始,出了一遍又一遍,连书商自己有抱怨说“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水浒》一书,坊间梓者纷纷”。时间长了,市场饱和,人民群众难免腻烦,需要书商推出新产品,市场出现了新的需求。
书商们看到这种巨大利益,自然不会不心动,决定要把这个市场做大做深。当时的情形是:“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当别有秘本图书而衡之”写新鲜东西?没问题,但作者得有才气、有学识。古代识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从士林里找,可偏偏当时士林风气视小说为小道,都不愿意写,愿意写的也不敢露名。
到了嘉靖年间,稿荒和对新书的渴求已经到了巅峰。书商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一条特别奇葩的路来。
这条奇葩之路,是福建建阳书坊清白堂主杨涌泉想到的。
当时的福建建阳,是东南最著名的刻书中心,号称闽刻。建阳书商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走低端市场,他们的书质量一般,胜在便宜、量大,虽然口碑不及苏杭,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建阳书坊的商人们头脑思维灵活,对市场极其敏感,什么点子都想得出来。
杨涌泉当时在印一本书,记录岳飞事迹的《精忠录》。印完了审校,他突然脑子一激灵:
《精忠录》是史书,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把它写成三国那样的小说呢?关于岳爷爷的通俗演义,那得多牛逼啊!
杨涌泉想到这儿,赶紧去找他的亲戚,也是个书商、忠正堂主熊大木。杨涌泉说我水平是不行了,但你读书多,写东西没问题。咱们找不到人写稿子,可以自力更生嘛!熊大木一听也对,挽起袖子,当即就搞出了一部《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熊大木在序里谦称“才不及班、马之万一,顾奚能用广发挥”,自己其实内心很自得。
熊大木认识字,可实在没什么写作天分。罗贯中是七实三虚,他是十实无虚,就是把史书拿大白话讲了一遍,还舍不得删,把岳飞的所有奏章、题记、檄文、书信全扔进去了,文学效果惨不忍睹。熊大木自己也觉得太枯燥,脑子一转,往岳飞传里硬夹了一段路遇关胜的故事,还得意洋洋地加注释说这个关胜是梁山的人曾经征讨方腊云云,借来水浒传的大皮给自己宣传。
别看这书写得糟糕,当时销量却十分惊人。现在能查到的版本,就有七种,也就是说至少先后被七家出版商翻刻过,甚至其中一个版本还是内府本。换句话说,嘉靖修道有暇,还让经厂刻成御本来欣赏。
熊大木一战成名,士气大振,一口气又”翻译“了《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南北宋志传》与《全汉志传》三部通俗小说,销量都不错。
可见当时市场上的读者饥渴到了什么地步。
自古跟风者众,熊大木的成功,引燃了建阳书商们的雄心。这些书商亲自挽起袖子,开始改史写文,一时如过江之鲫,有道是十亿书商九亿写,还有一亿在发帖——当然,质量也极其堪忧。
到了万历年间,在这股低劣仿古的大潮中,建阳书系出现了一位绝世强者,姓余,名象斗。
余象斗字仰止,坊名双峰堂、三台馆,自称三台山人。此人生平履历不详,但研究明代出版,却是绕不开的一位巨擘。
他有个长辈叫余邵鱼,当时也投身到这股创作大潮,写了本书叫《列国志传》,讲春秋战国的,销量不错。余象斗接了书坊生意以后,亲自写了一本《列国前编十二朝传》,从盘古讲到商周。在这本书后面,余象斗夹了一页广告说:“至武王伐纣而有天下,《列国传》上载得明白可观,四方君子买《列国》一览尽识。”然后把《列国志传》重新翻印了一遍。读者买了《列国前编》,自然就得去买《列国志传》,两部书互相带动,又大赚了一笔。得了甜头,余象斗先后又推出了《京本通俗演义按鉴全汉志传》、《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新刻皇明开运辑略武功名世英列传》、《全像按鉴演义南北两宋志传》、和《新镌全像东西两晋演义志传》等等,几乎要把中国历史搞过一遍。
万历二十年,一部神书横空出世,书名《西游记》。市场上都疯了,没见过这么牛逼的小说,情节有趣,文笔也极赞,是文人中的高手,跟原来那些粗制滥造不可同日而语。余象斗一看,一拍桌子:”他卖的好,咱们也能卖的好,跟风呗!“
但跟风也得有人写啊?没问题,我余象斗也是文人啊!我也写过小说嘛!然后这位有眼光没节 *** 的营销大师亲自上阵 *** 刀,速成了一部讲真武大帝的《北游记》,然后又出了一部讲华光的《南游记》,全是自己写的,文字粗陋不堪。他还从吴元泰那儿买来讲八仙的《东游记》,盗了《西游记》的版权,凑成一部东南西北俱全的《四游记》,扔到市场上去卖。读者早听说西游记的大名,听说又出了三部,高兴坏了,立刻掏钱去买。
万历二十二年,有一个作者叫安遇时,通过与耕堂出了本公案小说,叫《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余象斗看见成了畅销书,一拍桌子:“跟!”可是时间紧、任务急,又没人会写,怎么办?余象斗一拍桌子:”抄“,找人搬来了刑部和各地衙门的卷宗,硬是拼凑出一部《皇明诸司廉明奇判公案传》。这部公案是部奇书,罗列了一百多件案子,一半的故事惨不忍睹,一半连故事都没有,就是把判词、诉状往那儿一扔……但当时正流行公案小说,读者照单全收,高高兴兴也买了,销量大好。
在他之后,一群反应迟钝的书商在抓住这个主题,一时间奇案、公案满天乱飞,市面上全是此类。可大明的案子素材也就那么多,又没人会编新的,于是这些人就互相抄袭,让这类书的质量更加惨不忍睹。最后连官府都看不下去,一纸禁文下来说,才算稍微消停。
这几件事可以看出余象斗的行事风格:紧随市场风潮,运用营销手段刺激销量。无关产品质量,无关人品节 *** ——这是一个标准的市场营销天才。
余象斗在市场营销领域的杰作还不止于此。比如他对图书插图十分重视,每本书做得好似连环画,上面是图,下面是字。虽然余家的刻工比起苏杭一代的雕工水平差得远,但架不住图多,图多就易读,读者就愿意买。在书的细节上,余象斗也下了大工夫,他印的书,多冠以“新镌”、“新刻”、“新锲”、“新刊”、“新锓”,他往旧书掺杂私货,就可以当成新书来卖了。余象斗出过《新刊京本校正演义全像三国志传评林》,往里面多加了花关索的一段故事。水浒传也难逃他的毒手,被出了一版《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全传》,看名字就知道他干了些什么。书名后缀还往往以“批评”、“评林”结尾。这是因为余象斗首创了d幕体,对一些旧书夹以注释批评,读者边读边看他在书旁发的议论,等于是买了一条导演评论音轨。这样一来,既可以借名著的东风,再赚读者一笔,又不会被说是旧书新印,里面有原创的内容,更刺激读者去买。
其他的如书页广告、牌记广告、在自序里反复提醒读者注意购买双峰堂品牌,都是余象斗的创举。这哥们儿后来自恋到每出一本书,必在后面加一页自己的自画像,号为“三台山人余仰止影图”,虽然自恋,但品牌影响不容忽视。
余象斗虽然人品有限,但还有个不错的原则,就是只做忠义,不碰色情。他出的书,多是历史演义或怪力乱神,但总体来说三观颇正,忠义廉耻不会轻忽。双峰堂发行量那么大,却几乎一本色情书都没有。嘉靖、万历年间色情书那么泛滥,销量那么好,余象斗也没碰过。
老先生活到76岁,临死前还刻了一本《五刻理气详辩纂要三台便览通书正宗》,真是生命不息,出书不止。
说跑题了。
总之,以建阳书商为基地,熊大木、余象斗为巨擘,书商们在稿荒的时候,找出一条原创之路。可是因为他们水准太低,这条路只可以取得一时之效,却后劲不足。读者们开始读着新鲜,但很快就意识到其品质太过低劣,要求推陈出新,出些好书。
于是回到了原来的问题:文人不肯写,书商写不好。
好在这时候朝廷帮了大忙。一是科举之路愈渐艰险,使才不如使钱,让很多读书人举官无能,只能另谋出路;二是经济发展,言商不再是什么丢人事,士林和商贾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先以财生文,再以文生财变得稀松平常。有人评论当时情况:”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此宋、元、明以来变迁之大较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所以到了明中叶,文人终于放下身段,愿意鬻文以求财,如唐寅、文徽明、徐渭这样的大才子,可以靠卖画、给别人写碑文墓志铭贺词什么的为生,像吴承恩这种仕途失意、文名不显的,就只能“卖文为生“,这个卖,就是给书商写稿,所谓”润笔“。
于是书商开始四处搜购,笼络文人,或者从他们手里购稿,或者约写主题。文人们虽觉此系小道,但家中贫寒,仕途无亮,只要能赚钱,写写字又算得了什么?从嘉靖、万历以降,文人们开始悄然介入小说创作。比如天许斋刻印《古今小说题辞》,明确交代了稿件来源:“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之一为初刻。”就是书商从文人手里收上来若干稿子,编撰之后刊行。凌濛初在《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里把这层关系说的更明白:“同侪过从者索阅一篇竟,必拍案曰“‘奇哉所闻乎!’为书贾所侦,因以梓传请。遂为钞撮成编,得四十种。“可见当时书商缺稿何其严重,要派人专门去各大名家那里去”侦“察。像冯梦龙这种超级写手,还会应邀做题,他的《古今小说》,就是“家藏古今小说甚富,因贾人之请,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儿四十种,畀为‘一刻”,明显就是约稿了。
不过冯、凌二人本是名家,凌濛初自己家就是开书店的,所以待遇奇好,他们是在金字塔的尖端。对了,比较出名的还有一个王世贞。王世贞是明后七子的领袖,大文豪,可是他在出版界的待遇,和白岩松在微博的遭遇差不多,古往今来第一大马甲。无论什么书,只要作者来历有疑问的,都有人说是这可能王世贞写的。比如《金瓶梅》,有传说他是为了报复严世藩故意写的,还在书页之间用毒药粘连,严世藩看得入迷,用指头蘸口水去捻书页,然后中毒而死。还有的民间故事更荒唐,说严世藩死后,嘉靖听说《金瓶梅》好黄好暴力,找王要来看。王世贞怕皇上也被毒死,连夜赶了另外一部献上,就是《封神演义》——你说王世贞招谁惹谁了……
前面说的是名家。次一级的作者,是书商一次性买断书稿。《归田琐记》里引用林樾亭讲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说从前有个书生,大女儿出嫁罄尽家财。二女儿说我出嫁时候该怎么办啊!这书生说我想办法!然后回家翻书,看到《尚书》里有句话叫“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一拍脑袋说有了!花了几个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给女儿做陪嫁。二女婿把书稿拿给书商一看,大为激赏,重金购得,于是嫁妆问题就解决了。这位书生叫许仲琳,这部书叫《封神演义》。
你说《封神演义》招谁惹谁了……
《封神演义》的作者到底是谁,这故事是真是假,无可考。但读书人可以写小说拿去卖钱,而且卖的不少,这是明确确凿无疑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清代袁枚。临死前他写了份遗嘱跟儿子说“我一生著序,都已开雕,尚有《随园随笔》三十卷,正想付梓,而大病忽来,因而中止,他日汝二人行有余力,分任刻之,定价发坊,兼可获利。”也是类似情形。可见手里若有新稿,大可以卖给书商赚一笔钱。
更牛的书商,还会自己养一批专职写手,那就更便宜了。比如明代有一位奇幻作家叫邓志谟,极有才华,”两脚书橱“这个外号,就是从他这里传出来的。邓志谟因为生活贫困,寄寓在福建建阳,在余象斗家当塾师,其实是被包养,半是写手半是编辑。余象斗给他的任务,就是写神魔小说,学西游记,于是他写了诸如吕纯阳飞剑记、许旌阳擒蛟铁树记、咒枣记等一系列奇幻小说,编了故事黄眉、故事白眉等辞书,销量颇高。但他的利益,都被他的出版商余象斗拿走了,以致于生活只能勉强糊口。邓志谟给朋友写的信里哭诉:“仆穷愁著书,雕虫技尔,然不能藏之名山,徒为梨枣也者。"梨枣指梨木和枣木,这是雕版最常用的两种材料,代指出版。邓志谟觉得自己写的这些雕虫小技上不了厅堂,藏不进名山,但是没办法,还必须得写,因为他太穷了,“弟今岁厄甚,薄田数亩,悉燔于骄阳,稼穑之枯,且如蜀之眉山草,家人泣馁也。”
像这种小作者,命脉全被出版商掐住。出版商让写什么,就得写什么,不然全家都要饿死。和现在的一些人的境遇……呃,也差不多。
总之在明代中、晚期,各大书商家里涌现出一大批塾师,他们都是落魄文人出身,为书商提供各类稿子,半作者半编辑,生活凄苦,生活在出版界食物链的最低层。他们所出的书良莠不齐,多以神怪、色情为主,其中放荡肆意之处,令人惊叹。我手里有七百多部明清二、三流小说的文档,曾经随便打开过几个看,其中一部——我名字忘了——的开头,就是书生、**、丫鬟、家丁几个人在闺房里围成一圈,前后相插,群P为乐。
顺带一提,到了清代,古今第一才子(我个人这么认为)李渔就想开了。
李渔本来也是怀才不遇,写书卖给书商。书商说你这故事不错,就是太短,你再给我写十个,凑个短篇集我就给你出。李渔只能答应,他很快意识到,这样下去永远没出路,就对自己进行了一次SWOT分析,认为“一艺即可成名,农圃负贩之流,皆能食力。古人以技能自显,见重于当世贤豪,遂至免于贫贱者,实繁有徒,未遑仆数。即今耳目之前,有以博弈、声歌、蹴趵、说书等技,邀游缙绅之门,而王公大臣无不接见恐后者。“
所以他痛痛快快甩开文人那点矜持。自己写书,自己印书,还自己卖书,开了个芥子园书肆,还自己当导演自己当编剧还找来乔、王二姬来排戏,活得潇洒自得,成了彻底的职业作家。红楼梦之前,四大奇书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就是从他的书肆刊行里叫出来的。
但和现在一样,李渔这种作者兼书商的定位,也遭遇到了他的克星。
盗版。
盗版古已有之。
这里先要推荐一下李渔的所有小说,极其有才,有才到你不敢相信这是古人写的,充满了一派现代气息。
他的小说太有才了,太受欢迎了,苏杭的书商都盯着。先是苏州,然后是杭州,然后是南京,后来他每出一本,书商都盗刻一本,不出击日,千里外市面上就有盗版了。有一次,李渔南下广东,走到一半想起来东壁简陋,恐有盗贼侵入,就写信回家,提醒家人把出书用的雕版挡在东边。等到他回来,发现雕版也被偷走了,过了几天,市面上出现一模一样板式的盗版书…盗版盗版,即从此事而来。
更有无良书商,干脆找个q手写本烂书,也说是李渔写的,影响极坏。李渔大怒,叫上女婿沈心友去告官维权。李渔在苏州告赢过几次,当地官员孙道台判书商赔偿,还发了公告。书商群起攻之,朝廷要维稳,要大事化小。李渔虽然满腔愤懑,却也无可奈何。他要起诉的书商太多了,为这个甚至把家都从杭州迁到南京,方便上庭。
他在《闲情偶寄》里对盗版一事说得十分慷慨:“是集中所载诸新式,听人效而行之。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已经传札布告诫之于初矣。倘仍有垄断之豪,或照式刊行,或增减一二,或稍变其形,即以他人之功冒为己有,食其利而抹煞其名者,此即中山狼之流亚也,当随所在之官司而控告焉,伏望主持公道。至于倚富恃强,翻刻湖上笠翁之书者,六合以内,不知凡几。我耕彼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布告当事。即以是集为先声。总之天地生人,各赋以心,即宜各生其智,我未尝塞彼心胸,使之勿生智巧,彼焉能夺吾生计,使不得自食其力哉!”
这一篇声讨盗版的檄文铿锵有力,搁到现在,一点不过时,特此录全,推荐大家仔细读读。
其实文人和盗版之间,早有纠葛。宋代朱熹,就曾经因为自己的《论孟精义》一书被浙商盗版,一纸告到当地,吓得官府立刻下公告禁止翻印,以免得罪这位大儒。从此以后,朱熹的书都是自印自卖,获利极丰润,一生不愁吃穿。朱氏子孙对朱熹著作的刻印出版享有垄断权,延至明清,都独得其利。
没办法,李渔写的是小说,盗就盗了。朱熹写的是马哲、马经,事关意识形态,谁盗那就是真不知死了。明清两代政府对这类书监督都非常严,连版式、字体都不准妄改,生怕错一处而误人子弟,两类书境遇大不相同。
至于小说作者,就只能发布声明,说说气话,指望能稍微震慑到有良心的盗版书商。崇祯年有本书叫《道元一气》,上头牌记写了类似声明:“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誓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气魄挺大,口气却很无奈。
冯梦龙在《智囊》里讲过一个故事,说某书坊主怕自己的书被盗,还没出,就先跑到衙门说有人盗版。衙门发出海捕文书去抓盗版者。其他书商吓得惶惶不可终日,他趁机再上市,总算版权得全——不过这个大概只是文人的美好愿望吧。
说到盗版,不得不再提一下天才营销家余象斗。这哥们儿盗版盗起来毫不脸红,还换着马甲盗。余君召、余文台、余元泰、余世腾、余象乌,都是他的马甲。发起狠来,他甚至把熊大木的《大宋中兴岳王传》那么烂一本书给盗了,重出一本,作者名改成了余应鳌,真是丧心病狂。以至时人评价说“福建书坊⋯⋯专以获利为计,但遇各省所刻好书,闻开价高,即便翻刻”。
当时建阳书坊的质量不好,金陵的刻本质量高。余象斗二话不说,把要出的新书全都加上京本二字,鱼目混珠。如果你们看到《新刊京本春秋五霸七雄全像列国志传》、《新刊京本编集二十四帝通俗演义西汉志传》之类的名字,还有双峰堂的印记,别多疑,肯定是盗版。
别看余象斗盗别人书毫无含糊,可容不得盗自己的书。前面讲了他盗了吴承恩,凑出《四游记》。南北二记是他自己写的,质量低劣,《东游记》是吴应泰的手笔,水准不错,销路最好。结果这书就被苏杭书商给盗了,余象斗大怒,再刊的时候,在序言里大骂说盗版的都是浪棍、都是逃奴,无耻之甚乎!据说他在自己每本书里加自己的肖像,也是有类似于激光防伪标签儿一样的防伪功能,至于效果只有天晓得。
最后说一个无关的人。清代有个大文人袁枚,这一辈子被盗版过无数次,他的《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三有首诗《余所梓尺牍、诗话被三省翻板近闻仓山全集亦有翻者戏作一首》——光看诗名就知道心情有多糟糕——可为千古读书人对盗版的心情:
自梓诗文信未真
麻沙翻板各家新
左思悔作三都赋
枉是便宜卖纸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0517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