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区别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区别,第1张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区别如下:

1.疾病发生后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疾病发生后昌判,队列研究疾病发生前;

2.分组情况病例对照研究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队列研究按暴露与否分成病例和对照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结果是否已经发生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队列研究否,由因推果;

5.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队列研究前瞻性研究。

相关介绍

队列研究优点:

1.资料可靠,一手迅宽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2.可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毕亮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 RR 、 AR 等反映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

3.由于病因在前,疾病在后,因此检验假设的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4.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有时还可能获得多种预期以外的疾病结局资料,可分析一因多种疾病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

(1)对照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a.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b.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c.个体配比对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卡方检验是用途很广的一种假设检验方法,它在分类资料统计推断中的应用,包括: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以及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等埋誉。目录一、卡方检验基本思想 二、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 三、行X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 四、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编辑本段一、卡方检验基本思想在分类资料统计分析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资料,如两组大白鼠在不同致癌剂作用下的发癌率如下表,问两组发癌率有无差别? -------------------------------------------------------------------------------- 处理 发癌数 未发癌数 合计 发癌率% -------------------------------------------------------------------------------- 甲组 52 19 71 73.24 乙组 39 3 42 92.86 -------------------------------------------------------------------------------- 合计 91 22 113 80.33 -------------------------------------------------------------------------------- 52 19 39 3 是表中最基本的数据,因此上表资料又被称之为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统计量是卡方值,它是每个格子实际频数A与理论频数T差值平方与理论频数之比的累计和。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T是在假定两组的发癌率相等(均等于两组合计的发癌率)的情况下计算出来的,如第一行第一列的理论频数为71*91/113=57.18,故卡方值越大,说明实际频数与理论频数的差别越明显,两组发癌率不同的可能性越大。 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data kafanginput row column number @@cards1 1 52 1 2 19 2 1 39 2 2 3 runproc freqtables row*column/chisqweight numberrun 统计量自由度值概率卡方16.47770.0109(有统计学意义)似然比卡方17.31010.0069连续校正卡方15.28680.0215Mantel-Haenszel 卡方16.42030.0113Phi 系数

-0.2394

列联系数

0.2328

Cramer 的 V

-0.2394编辑本段二、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用于进行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的比较。 1. 专用公式: 若四格表资料四个格子的频数分别为a,b,c,d,则四格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卡方值=(ad-bc)2*n/(a+b)(c+d)(a+c)(b+d), 自由度v=(行数-1)(列数-1) 2. 应用条件: 要求样本含量应大于40且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5。当样本含量大于40但弯指段理论频数有小于5的情况时卡方值需要校正,当样本含量小于40时只能用确切概率法计算概率。 编辑本段三、行X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行X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用于多个率或多个构成比的比较。 1. 专用公式: r行c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卡方值=n[(A11/n1n1+A12/n1n2+...+Arc/nrnc)-1] 2. 应用条件: 要求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T均大于5或1<T<5的格子数不超过总格子数的1/5。当有T<1或1<T<5的格子较多时,可采用并行并列、删行删列、增大样本含量的办法使其符合行X列表资料卡方检验的应用条件。而多个率的两两比较可采用行X列表分割的办法。 编辑本段四、列联表资料的卡方检验:同一组对象,观察每一个个体对两种分类方法的表现,结果构成双向交叉排列的统计表就是列联表。 1. R*C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R*C 列联表的卡方检验用于R*C列联表的相关分析,卡方值的计算和检逗姿验过程与行X列表资料的卡方检验相同。 2. 2*2列联表的卡方检验: 2*2列联表的卡方检验又称配对记数资料或配对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根据卡方值计算公式的不同,可以达到不同的目的。当用一般四格表的卡方检验计算时,卡方值=n(ad-bc)^2/[(a+b)(c+d)(a+c)(b+d)],此时用于进行配对四格表的相关分析,如考察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有无关系;当卡方值=(|b-c|-1)2/(b+c)时,此时卡方检验用来进行四格表的差异检验,如考察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率有无差别。 列联表卡方检验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同R*C表的卡方检验相同。 卡方检验就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就决定卡方值的大小,卡方值越大,越不符合,偏差越小,卡方值就越小,越趋于符合,若量值完全相等时,卡方值就为0,表明理论值完全符合。

病例对照研究亦称回顾性研究(retrospective study);选择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作为病例组,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定义:指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n个组,追踪观察一定的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检验该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是前瞻性研究。

队列研究是根据一些病因线索提出仔郑滚病因假设,然后验证假设是否科学、正确。又称非匹配病例对照,按与病例组可比的原则,根据样本的大小,选择一定数量的对照,数量不需成严格的比例关系,但对照的数量等于或多

区别:1.疾病发生后进行;

2.按发病与否分成病例组与对照组;

3.暴露是由研究对象从现在对过去的回顾;

4.结果已经发生,由果推因;

5.分析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病例对照研究:

(1) 对照的规定:

必须是来自产生病例的总体。意味着对照一旦发生所研究的疾病也可以成为病例组的研究对象。

(2)对照的形式:

1)成组比较法:若研究目的是广泛探索各种危险因素,除了可比性之外,可以不加任何限制选择对照。

2)成组配比对照: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同。

3)个体配念余比对丛答照,病例和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按照研究因素以外的外部因素进行1:1、1:2、1:3…、1:R配比选择对照。

队列研究: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采用没有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群作为对照

2、外对照:需在人群之外去寻找对照组

3、总人口对照:即以所研究地区一般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作为对照组的数据。

队列研究的类型:

1、前瞻性队列研究

2、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从现在开始,但研究对象是过去某个时间进入队列。

3、历史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目的: 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病例对照研究获得的明确病因线索,进一步进行队列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从而证实病因假设。

样本含量的估计:

病例对照研究:

决定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大小的参数:

1.研究因素在对照人群中的暴露率(P0)

2.预期暴露于该研究因素造成的相对危险度(RR)的近似值或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队列研究:

1、对照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0;

2、估计人群的估计发病率p1;

3.希望达到的检验性水平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2475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2
下一篇 2023-05-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