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发错了消息怎么撤回,怎么做?

微信发错了消息怎么撤回,怎么做?,第1张

一、微信客户端原因:
1、关掉微信,重新启动;
2、退出微信登陆状态,重新登陆;
二、网络问题:关闭网络在打开,重新连网;
三、手机问题:重新开机。
四、设置问题:发送、小视频等信息时,如果在手机中设置了流量消耗的设置,此时是无法发送的,需取消相关的设置,再进行 *** 作。
微信在最新的版本新增加了消息撤回的功能,这样在和好友聊天的时候发错了消息也可以及时的撤回,避免出现尴尬的事情,下面是详细的用法介绍。 微信消息撤回方法: 1、打开微信,在跟朋友聊天的窗口,长按已经发送出去的最后消息。 2、出现选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 *** 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微信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沟通软件,在与人联系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发错对象或者发错信息的错误,那出现了这些发错消息的情况该怎么办呢?今天就来介绍下具体的做法。

在微信聊天界面,如果发现发送出去的信息错误,那么可以马上撤回发送的消息。

在已经发送出去的错误消息上长按,选择d出的对话框中的“撤回”。

此时,就会出现“你撤回了一条消息”的提示,就表示发出去的错误消息已经撤回来了。

如果想重新编辑修改撤回的消息,可以点击后面的“重新编辑”,原来的文字就会全部出现在消息框中,修改即可。

而撤回消息后,在对方的聊天记录中,只会看到撤回了一条信息,而并不能看到撤回的消息是什么。

总结:1、在微信中发送错误消息;

2、长按发出去的错误消息;

3、在d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撤回”;

4、此时,就会看到消息被撤回;

5、这样,对方就只能看到撤回消息的信息,而看不到原来发送的消息。

发短消息发错很正常,针对不同的人可以使用不同的化解之道。如果是陌生人,可以置之不理或者直接解释发错了。关系比较亲近的人也可以将错就错。如果是有工作关系或者和职业相关联的人,尤其对方是比较严肃的人你可以解释并道歉。我有一回打电话联系一个朋友,结果打给通讯录里同名的另一个同学了,我就将错就错与他寒暄了一阵子,权当联络感情了。

1、如果发送时间未超过两分钟,可尝试以下 *** 作:长按消息,出现选择项;选择撤回即可撤回消息。
2、怎样避免发错消息
(1)对非常重要的人,尽量不用微信沟通。
(2)定期清理好友列表,把不需要的联系人都移除出去。
(3)在发送前从上至下检查一遍,一是看发送对象是否正确,二是看有无错别字和标点错误。
(4)给不同的人设置不同的聊天背景,尤其是对重要的人。1打开微信,点开好友的聊天窗口。2发错信息后,在可撤回的时间内长按信息。3选择把信息撤回。4如果已经过了撤回时间,直接告知发错信息之类的话语,再和对方聊一些日常,就说发错人了,1立即“演双簧”。
假设你把私密信息误发到朋友大群,不要着急,不要解释,先冷静下来,抽根烟,不要着急说“发错了”,因为别人不信,还可能激起更大的“围观”兴趣,探求背后的故事。为了避免误解,你让老婆也在群里跟你互动几句。然后,你们一起赶紧在群里解释:我们私聊进错房间了,请大家自行忽略。如果是普通的不文明的脏话之类的信息,可以补几句类似的话,然后,你出来解释:这是熊孩子乱发的,已经胖揍一顿。
2手机中毒了。
如果把错误的信息误发到工作大群,主要指那些不该发的信息、不良信息、影响形象的信息等等,这种失误可能会引起负面情况,不能简单地解释“发错”了,而是要立即补救,把责任转移出去,但是,不能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因为一个谎言需要无数个谎言来圆,所以,要把责任转移到手机上。你马上狂发一连串各种各样的信息,越多越好、越乱越好、越扯淡越好,刷满屏幕,把那条“错误信息”淹没掉。然后请群里的同事,帮你出面解释:刚才,某某某的手机中毒了,正在疯狂输出!某某某不能 *** 作手机,让我替他声明:他不会向任何人借钱,凡是收到这类信息的,千万不要上当。造成损失的,立即报警。

3手机丢了。
有些信息一旦误发到工作群,那就是“铁案如山”,几乎无法自圆其说。演双簧,没人配合怎么办?手机中毒了,查你的手机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况,唯一的自救办法就是“让手机丢了”。重复第二个步骤,乱发一堆莫名其妙的信息,甚至可以随便骂一些不认识的人,营造有人“恶作剧”的假象。但是,手机是有定位的,必须让它真的丢了。发现误发了严重错误的信息,要立即取消手机密码,跑到马路上见到那种运渣土、运垃圾的长途卡车,把手机扔到车上。手机会被埋入渣土或垃圾里,定位在远方,且无法找到,间接证明“你不在场”。你买一部新手机,然后解释:手机丢了,如果大家接收到的任何信息,千万不要理会 ,以免造成误解或造成财物损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26698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