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制作后期调色的方法是什么?

影视制作后期调色的方法是什么?,第1张

有些时候,因为前期拍摄的原因,会让我们的画面缺少了点什么,这时全道文化传媒后期师会进行画面调色,让出现色偏差遗憾的画面修正过来,让光感提升,其中,常见方法有:

1调整画面对比度

景物曝光或者人物曝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调色来纠正。

2画面缺少饱和度

可用后期软件中的曲线工具调整,让画面暗的地方更暗,亮的地方更亮,让画面感更有层次。

3白平衡色温设置不正确

画面偏蓝或者偏红,这时候需要进行后期校色,让企业宣传片的画面显示出正常的颜色。

选择拍摄模式,点击快捷设置按键,进入设置界面,选择白平衡设置。进入白平衡设置界面,通过左右切换其模式,里面有个K模式。点击进入K模式,里面可以设置详细的色温值,通过拨轮切换色温。设置色温的过程可以设置一个值拍摄一张,通过成像情况进行微调,如果感觉偏差较大,重新返回设置,设置好后再拍同个画面,进行对比。设置好色温值后可以开启拍摄,如果周围光线、色彩变化较大的时候需要重新设置色温,如果对颜色不敏感的人还是让相机自动配置比较好一些。

最近很多小伙伴私信我如何调出《The middle of the day》这组作品中的“感”,其实就单从色彩来说,色调多种多样,有冷暖对比也有和谐统一,但它们所带来的“感”却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常见的画幅剪裁比例(本组的235:1),以及较高的视觉宽容度(体现在暗部偏灰,整体没有纯黑、纯白)。于是准备为大家分享本组照片的调色思路,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首先看看成片和原片对比:

原片

成片

器材:佳能6D+佳能352二代

原片分析:明暗关系不突出,色彩灰暗,细节有待处理。其实本组照片更多是需要进行局部处理,比如绘制中轴线左侧的侧逆光,而现场确实也是这样的光位,只是由于云层的关系并不突出,我们就要通过后期来进一步渲染。

首先进入ACR做如下调整,稍微提高色温数值,使画面偏暖。追回部分细节,加强颜色的饱和度,提高明度使画面中茶和树木更突出。

2再进行校正镜头,可适当保留暗角。提高蓝原色饱和度(相比直接提高饱和度而言,整体更自然,但会对蓝色影响更多)

以下是调整之后和之前对比,我们看到照片稍微好了一些,但仍然缺少光影的表现。接下来我们将进入PS进行剪裁画幅和最重要的局部处理。

4剪裁画幅。如图,先选择剪裁工具,设置为“比例”模式,将数值改为“235:1”,进行二次构图剪裁并点击确定。之后将背景色设置为黑色,比例设置为“3:2”,向外剪裁出黑色边框。

5点击“滤镜-Camera Raw”进入,选择径向滤镜工具,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进行加曝光、加色温的处理。可以看到在图中有大量径向滤镜范围的控制点,主要施加在受光面,符合明暗关系,同时突出侧逆光。

再使用“渐变滤镜工具”对周围进行压暗,进一步强化光影,控制点范围如图所示。

然后进入曲线调整成如下形态。注意左下角和右上角,提亮黑场和压暗白场,这样照片中就没有死黑和纯白,显得更“灰”,提高了视觉上的宽容度,仿佛有更多的细节(实际已丢失)。

6点击确定回到PS界面,对人物进行液化和磨皮,这张人物主体占比例较小不需要过多的处理,我用的是中性灰磨皮。再将后面入镜的茶农给修掉。

新建“可选颜色”调整层,选择,加洋红减青色,让其偏红一些(此工具根据互补色原理调整,不熟悉的小伙伴可搜索RGB模式),再用“色彩平衡”对暗部加一些蓝色和青色。

最后对照片进行微调和锐化,然后导出,建议使用“文件-导出-导出为”选项勾选“转换为sRGB”,作为网络分享,同时保存一份PSD或者Tiff格式。

Vshi Nedomansky是一名来自纽约的影视制作人,他的主要身份是剪辑师,著名短片《最后三分钟》就经由他“妙手”剪辑而成。因为制作规模和经费的限制,单反器材爱好者的他在后期编辑的时候,经常充当调色师的角色。

这篇文章就是他在调色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建议。现在很多剪辑软件自带的调色功能已经能应对一般性的调色,有调色插件和预设模板,调色就更轻松了。
调色虽然只是整个制片的一个部分,但它可以起很大作用。通过调色,能化腐朽为神奇,让画面“声色并茂”,增强你视频的视觉体验;要是有更好的素材,那可供发挥的余地就不可限量了。不过,调色失败的话,画面也可能会变得不堪入目,让整个团队拍摄时的辛苦工作付之东流。因此,调色是一项挑战性工作,如果你负责的是影片调色和色彩分级,那就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在界,各类工作综合交错,调色逐渐成了剪辑师的工作内容,尤其遇到资金不足、时间紧张的情况时。因此,基于这几年在专题片、短片、广告、MV以及纪录片的调色经验,我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些技巧。
首先重温几个专业词汇。
调色: 人工调整每一个片段以达到较好的曝光度和光平衡。通过调整单个片段,与预设场景的色温相协调。这个过程机械、单一,但至关重要。这一步要使用示波器 (颜色示波器, 矢量示波器, 波形示波器 ),大部分非编软件和调色软件都有这些功能。如果没有以上功能的帮助,那你只能靠眼睛不断去调整光平衡。所以,让示波器来协助你将工作做得更出色。
色彩分级: 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使用软件增强或建立新的视觉效果,例如:引入新主题色、重新调光、仿真胶片、设置色彩梯度等等。这些工作是纯创造性的,无对错之分,可微可宏、可隐可现,合适即可以。正因如此,这项工作极富挑战性。可以辅助的软件非常多也都很强大,很多还是免费的,比如Davinci Resolve Lite,因此,一旦踏上这条路,就没理由退缩。
低光-中光-高光: 阴影-中间调-高光  黑-灰-白:这三个组合决定了你需要处理哪一部分画面,三者可以相互替代。一般一个项目只用三者之一,不过三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即使在处理色阶或曲线时,除了数值还需要至少三次滑动来进行细微调整。有了这三种,任何画面处理都易如反掌。
除了以上提到的专业词汇,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这篇文章重点讲几点,这些都会让制作人在完成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在此,感谢影片短篇“HWY”的导演Michael Evanet提供素材。我刚刚完成这部影片的调色工作。
技巧1-使用低对比度或 LOG模式拍摄

Shane通过大量研究和测试发现,所有拍摄模式中低对比度拍摄捕捉的画面细节信息最多。我用Canon 5D mkii拍摄时,喜欢用Technicolor Cinestyle 或 Canon Neutral,并将清晰度和对比度调到最小。接下来,我会测试Similaar Flaat 文件,这种在四种不同的颜色中可以使用。相机公司的产品一般都配有对比度高、功能全的stock profile,但是,从监视器上看的话,画面会变得非常难看,带有不均匀阴影和亮点。这样的话,一切就毁了。这对于作为制片人的我们来说,难以接受。stock profiles是业余爱好者才用的,就好像将相机调成自动的就能拍片一样。绝不接受!
技巧2-使用颜色示波器, 矢量示波器 和 波形示波器  。

打开premiere,在窗口选项中选择工作空间和色彩调节。在任意窗口低光右侧点击RGB BUTTON键。之后会出现示波器。颜色示波器=明亮度;矢量示波器=色度;波形示波器=红、绿、蓝值。这些工具非常重要。使用示波器,你拍摄起来会得心应手。了解并信任示波器吧。情况紧急时,可以用Matrox Mini来校准LCD电视。示波器完成质量可以达到广播节目或发行效果。我曾单用示波器一个软件完成过四部专题片,而且都一次性通过了质量检查。现在加上Adobe的帮助,更容易了。
技巧3-顺序

要想保证画质并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必须按步骤来。就好像做蛋糕,要一步步完成。在这方面,Stu Maschwitz给我的建议非常有帮助。调色时按顺序来,会达到极佳效果。以下是最佳顺序,有些步骤一些情况下可能用不到:

1 修除画面瑕疵问题并降噪;

2 通过调整灰平衡,饱和度和白平衡平衡镜头;

3 用蒙版或避光框调光;

4 加入渐变、柔化以及其他滤镜;

5 加入虚光;

6 图像分级;

7 进行模拟;

8 调整尺寸,增加清晰度
技巧4-在Premiere里的快速颜色校正功能是32位的,容易上手且十分实用

这个效果是任意镜头的良好开端。这样可以实时处理色阶、饱和度、色彩强度和白平衡等。我通过调整明暗对比增加对比度得到下面的镜头。我使用色轮,向橙色方向拖动,以中和原镜头的蓝色。也可以使用白平衡调节器。不过我倾向于使用橙色方位,让画面有上世纪50年代的感觉。我将饱和度调高了40%以突出画面。最后,加了235的蒙版达到旧式宽银幕镜头效果。
技巧5-首先调整低光/阴影/黑平衡

先调整黑平衡,为之后的平衡打好基线。我喜欢从底向上调整,将颜色示波器 上的黑平衡调到0 IRE。之后调高白平衡,以扩展画面并加入一些对比。最后,视情况调整灰平衡。调整黑平衡 或 白平衡时,整个颜色示波器会改变,因此要不断进行微调。最后再调灰平衡,因为它对黑平衡 或 白平衡影响不大。调高灰平衡,画面饱和度会全部改变,因此要注意调高对比度。
技巧6-灰平衡会让画面生动

灰平衡会决定画面人物肤色,画面达到平衡后,调高灰平衡会突出人物脸部。有时调高Premiere的 曝光来提亮脸部或场景更简单些,但这样会调高所有部分,效果无法出来。颜色示波器上,人物脸部IRE最佳值为60-70。尽量不要超过这个数值太高。
技巧7- 矢量示波器上的肤色标准轴线(FLESH LINE)

通过矢量示波器上的肤色标准轴线(FLESH LINE)来查看人物肤色。利用三路色彩校正或者Colorista插件方式来改变特定区域的颜色。通过调整灰平衡轮可以调整人物脸部色调。按照所需要的颜色调整灰平衡轮方向,直至其与肤色标准轴线(FLESH LINE)对齐。有趣的是,肤色标准轴线(FLESH LINE)十分精确,我们共用的皮肤色调均为FLESH颜色。在这之前,微调白平衡也十分重要。如果想要自然肤色,最好不要选择粉、红或绿,这时应该调整对比度。人物肤色的调整,并无对错之分,合适即可。
我希望我的分享能为您提供帮助,或者让您了解更多。调色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对于调色来说,没必要花费太多物力和财力,需要的仅仅是时间,最简单的效果加上探索精神和热情。尽情去感受,一次错误的拍摄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去探索并享受吧!
拍视频,找 影鹿视频工场 !

在影片中一般都会有很多场景,这些场景在色彩上可能有很大差别。有时为了强调时空的变化,有意加大这种色彩的差别。有时为了使色彩和谐,则要减弱这种差别,尽可能在观众不注意的情况下改变色调,使色彩流畅。虽然一部影片包含了多种色调形式,但是影片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风格则是各个场景基调的多样化的统一。
按色相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蓝调子、绿调子、黄调子等。
按明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以分为亮调子、暗调子,有时也称为高调子和低调子。亮调在影像画面中大量运用白色和中性灰,可以构成高调画面的效果,给人以明朗、纯洁的感觉。拍摄高调画面时宜采用正面的散射光线,以使景物的投影减少到最低限度。画面中的被摄主体和背景虽然偏亮,但仍然要有一定的层次。拍摄高调画面时,还特别需要注意在画面中营造少量的深色成分,这一小部分深色调不仅通过对比能够更加突出高调画面的效果,而且往往也是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观众多喜欢暗调子,亚洲等地观众则多喜欢亮调子。
按饱和度分,影片的色彩基调可分为浓调子和淡调子。高饱和度的色彩含有更多的能量,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低饱和度的色彩则更多地服务于故事本身的需要。
按照影像的对比程度,可以将影片分为硬调子和软调子。硬调风格的影片一般采用侧光或者侧逆光照明,两个相邻的调阶之间明暗过渡突然、对比强烈、反差大,而且在影像的某些细部往往被处理得失去质感,给人以明快、粗犷的感觉,通常表现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多硬调风格。软调风格的影片画面缺少高亮和深暗的影调部分,两个相邻调阶之间明暗过渡舒缓、反差小,给人以柔和、细腻、含蓄的感觉。画面多采用平光和散射光的照明效果,使得阴影淡化。选用侧光照明时,主光和副光的光比控制到很小,重在表现影像细部的层次,表现浪漫主义题材的**多软调风格。
按照色性可分为冷调子、暖调子、中间调。由于人眼对于色彩的感觉往往与自身的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人们对色的冷暖体验最为鲜明,所以当我们看到色彩的时候会根据色彩联想到生活本身的冷暖情感。因此,在**色彩处理中,可利用色的冷暖特性构成特定情绪色调,并与其他造型因素、声音因素结合,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情绪含义。据影片的色彩构成,我们将影片分为冷调与暖调;同时,有些影片各色彩之间较为和谐,并没有明显的冷暖区分,我们称之为中间调。
通常情况下,一部影片中冷色调与暖色调是并存的,而色的冷暖对比,又是物体色彩构成的客观规律。当人们看到暖色时,总是一并看到冷色;被摄体的受光部与暗部、空间表现、色调的转化与推移,都包含了色彩的冷暖对比与渐次变化。在设计与拍摄中,当确定色与色之间的相对关系时,色的冷暖对比,是一种最富于情绪的对比,可以用它来突出形体,构成空间。恰当的冷暖布局,可以形成色调活跃在画面,使银幕上的色彩生动和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2464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