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提问”,一定是好事吗

孩子“爱提问”,一定是好事吗,第1张

明明上一年级了,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大多时间明明都是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明明特别喜欢提问,每天都要问爷爷好多问题。爷爷原来是小学语文老师,也特别愿意回答明明的问题。可是期中考试,明明的语文和数学成绩都只有80多分,比其他同学差远了。

明明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很奇怪,明明上课也挺认真的,作业每次也做得全对,而且不懂就马上问,应该是很爱学习的啊。为什么反而学习不如那些不太爱提问的孩子呢?

明明的爸爸听过我们一年级入学适应的讲座,感觉明明的情况不太对劲,拿出考试卷认真地看了起来。明明的爸爸发现,明明的语文和数学错了好多基础题,平时会写的字,考试时不是这里多一笔,就是那里少一笔。比如“日”要不写成“口”,要不写成“目”。数学考试里,个位数的加法,作业每次都是全对,可是考试却错了好多。

爸爸很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呢?爸爸又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

老师说,明明在学校里也非常爱提问题,老师课刚上完,他就马上接着提问。但问题往往是和课堂内容无关的问题,比如数学课,老师用苹果来代表数字,教孩子计算。明明就会问,苹果好不好吃,在哪里买的?然后就开始说自己家也买了苹果。明明的问题一提出来,其他的孩子也会七嘴八舌的说起苹果的事来,让老师哭笑不得。另外,明明在学校里做作业时,速度很慢,并且喜欢边问“这字怎么写”,边看同桌的作业。老师提醒过爷爷几次,告诉爷爷,明明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不爱动脑筋、独立思考。但爷爷没有在意,认为孩子喜欢提问是好事。

爸爸听了老师的话,下班回家后,专门留意了明明和爷爷的提问过程。

明明的爸爸发现了,明明的提问基本都是作业的答案。明明每次做作业,遇到稍微不会做的题目,就马上问爷爷,爷爷就会立刻告诉明明答案。久而久之,明明就依赖上了爷爷,不愿意独立思考了。

上课的时候,明明的注意力不在老师讲的内容上。因为这些内容,需要他自己思考、理解、接受。他不想费力。只要回家问爷爷就好了。所以明明上课时,才会提好多和上课内容无关的问题。做课堂作业时,没有爷爷可以问,那就问同桌小朋友的。

爸爸明白了明明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但不知道怎么解决,带着问题,来到我们工作室。

“爱提问”的问题,孩子有,很多成年人身上也有。

比如单位要填写个人信息表,怎么填写,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是仍然会有人会不断地问同事,这个怎么填、那个怎么填,最好让别人帮他填好。还有很多事情,比如如何上传,完全可以自己在网上搜索的,但有的人会一遍一遍地问,你略微表现出点不耐烦,他就会很生气,说你小心眼。

这和明明一样,都是依赖心特别强,不愿意自己动脑筋的表现。

如果任由明明“爱提问”的习惯发展下去,不但学习会越来越差,更会养成依赖心强、不会独立思考的性格特点。对于明明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分辨一下,明明“爱提问”背后的心理需要。

明明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陪明明的时间很少。而爷爷虽然是教师出身,但爷爷和奶奶年纪都大了,只顾着关心明明的衣食住行,和明明交谈的时间很少。明明一个人在家没有人说话,很孤单,发现只有自己提问的时候,爷爷会非常开心的和自己说话,于是明明就开始找各种问题来提。而作业的问题是最容易找到的,爷爷也最乐意回答的。于是明明就特别喜欢提作业上的问题,慢慢的,自己就依赖上爷爷的回答了。

明明“爱提问”的背后,不仅是学习能力的不足,更是情愿需要的表达。

明明的爸爸妈妈要多花点时间和明明交流,白天工作忙,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每天睡前花半个小时,和明明聊聊天,让明明说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说说自己工作中的事情。在聊天过程中,可以让明明说说对爸爸妈妈工作的看法,培养明明倾听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

另外,要和爷爷沟通,让爷爷和明明约法三章。

最后,爷爷如果真要回答明明的作业题,要像以前教学生一样,不要直接回答明明的问题,而是从侧面给明明一些提示:你想想草和花都是植物,都有什么头啊?7加5,是十以上的加法吧,老师上课是怎么教的啊?先凑十,是吧。……

只要全家人改变了自己的教养方式,关注明明的情感需要,引导明明独立思考,明明很快会从“爱提问”变成“会提问”的。

1997年一天,提出“快速交友”的美国心理学家Arthur Aron博士,在他的实验室研究出了一组特定的问题:

只要实验对象相互回答完36个提问后,就能成功让两个陌生人相爱。

实验中,Arthur Aron说服52对陌生男女和19对陌生女性两两分组坐在一起,在45分钟内彼此提问并回答36个问题。

这36个问题各分为3组,每组的私密程度逐渐加深,最后,两人还需要四目相对,彼此凝视4分钟。
实验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Arthur Aron和他的同事向参与实验的人了解双方对彼此的亲密感,并进行了追踪调查。

在后续的追踪中发现:

在聊完36个问题后,有30%参与实验的人表示:他们和一起参与实验人的关系已经超过了他们人生中和其他人的任何一段;

再过一段时间之后,有37%的实验者,在上课的时候坐在了一起;而有35%的实验者,在问答过后已经开始约会。

其中,还有一对实验者,在实验的六个月后结婚,并邀请了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这样一来,整个过程最多只需要90分钟,就让两个陌生人快速拉近距离,增进对彼此的好感,甚至爱上对方!

很快,这套实验就风靡全球!
其实社会心理学家早已发现,当你对一个人倾诉得越多,在情感上你就越容易依赖并且信赖Ta。

而人与人的亲密度,会因为自我披露而提升。这些题目也正是借助这一心理,引导人们去倾听、了解以及信任彼此。

相对于日常松散、无序的交流,在这36个开放性问题牵引出了人们情绪和内心最脆弱的部分。通过高频度的双向沟通,给予双方更高的关注度和对共同话题的投入度,不断让人卸下内心的防御,直接进行彻底深入敞开心扉的交流。
打破隔阂,彼此坦诚的沟通与交流,或许这才是这36个问题在美国真正风靡的原因吧。

以下是36个问题的中文版,赶紧找到身边那位你在意的人,和TA一起试试这36个问题,看你们坦诚的倾诉后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吧…
关于喜好和价值观
1)如果可以请到全世界任何人,你会请谁一起吃晚餐?
2)你想出名吗?想怎样出名?
3)对你来说,“完美的一天”必须包含哪些元素?
4)如果你能活到90岁,你人生的后60年如果能把头脑或身体保持在30岁的状态,你选哪样?
5)如果满足你这个愿望,你希望明早醒来拥有哪种特质或能力?
6)朋友之间你最看重哪一点?
谈谈过去,谈谈自己

7)你对生命中的什么东西最心怀感激?

8)如果你能改变影响自己成长的任何一件事情,你会改变什么?

9)花4分钟时间,尽可能详细地把你过去生活中的故事讲给你对面的他(她)听。

10)如果有个水晶球能告诉你关于你自己人生、未来或其他任何一件事情的答案,你想知道什么?

11)有没有一件事是你早就梦想着要做,却一直没有做的?为什么还没有做?

12)你人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13)你最珍视的回忆是什么?

14)你最糟糕的回忆是什么?
当“我”变成“我们”……
15)说出3个你和你对面的他(她)之间的共同之处。

16)轮流说出你对面的他(她)的优点,一共说5条。

17)各自用“我们”正确地造3个陈述句,例如“我们都在这个房间里,感觉……”

18)将句子补充完整:“我希望有个人与我分享……”

19)与你对面的他(她)分享一个私人问题,询问他(她)的建议,听听对方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20)另外,请对方告诉你,从他(她)的角度来看,你选择这个问题反映出你的什么感受?
分享尴尬,感情升级

21)在打电话之前,你会预先演练一下待会儿要说的话吗?为什么?

22)你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唱给别人听呢?

23)如果你和你对面的他(她)将成为密友,他(她)最需要知道的是什么?

24)与你对面的他(她)分享你曾遇到过的尴尬经历。

25)你上一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自己独自一人哭又是什么时候?
假设爱已经开始

26)告诉你对面的他(她),你喜欢他(她)什么地方,请诚实地说出你一般不会对刚遇见的人说的话。

27)告诉你对面的他(她),你喜欢上他(她)的哪一点?
心理治疗系爱情问答
28)你是否对自己的死法有某种莫名的预感?

29)你与家人的关系有多紧密和温馨?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多数人更幸福?

30)你如何看待自己与母亲的关系?

31)对你来说,友谊意味着什么?

32)在你的生活中,爱和情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33)如果你知道1年后自己会突然死去,你会改变现在生活中的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

34)如果你今晚就要死,再没机会与别人交流,你最后悔没说出什么话?为什么还没说出口?

35)家里着火,你救出了亲人和宠物,现在你还有时间最后冲进去抢救一件东西。你会抢救什么?为什么?

36)你家族所有人里谁的死会最让你辗转难眠?为什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2774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 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