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Sql语句查询的结果有无数据最快的方法

判断Sql语句查询的结果有无数据最快的方法,第1张

呵呵,当然有了!
使用Sqlcommand的ExecuteScalar方法咯!
DataTableRowCount>0:他要一条一条的数,专业点叫做:加载!
如果你的表中有100000多条数据
意思就是说表中数据库量大的话,那么ExecuteScalar()方法的select count()查询要比在内存中加载100000多次快的多!效率也要高很多!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打开sql_trace:
alter
session
set
sql_trace=true;(要dba权限)
然后到服务器上追踪文件里面查看这个session执行了哪些sql,不过这是session级的
也可以使用系统级的
对系统性能有影响

一段SQL代码写好以后,可以通过查看SQL的执行计划,初步预测该SQL在运行时的性能好坏,尤其是在发现某个SQL语句的效率较差时,我们可以通过查看执行计划,分析出该SQL代码的问题所在。
1、 打开熟悉的查看工具:PL/SQL Developer。
在PL/SQL Developer中写好一段SQL代码后,按F5,PL/SQL Developer会自动打开执行计划窗口,显示该SQL的执行计划。
2、 查看总COST,获得资源耗费的总体印象
一般而言,执行计划第一行所对应的COST(即成本耗费)值,反应了运行这段SQL的总体估计成本,单看这个总成本没有实际意义,但可以拿它与相同逻辑不同执行计划的SQL的总体COST进行比较,通常COST低的执行计划要好一些。
3、 按照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方法,了解执行计划的执行步骤
执行计划按照层次逐步缩进,从左至右看,缩进最多的那一步,最先执行,如果缩进量相同,则按照从上而下的方法判断执行顺序,可粗略认为上面的步骤优先执行。每一个执行步骤都有对应的COST,可从单步COST的高低,以及单步的估计结果集(对应ROWS/基数),来分析表的访问方式,连接顺序以及连接方式是否合理。
4、 分析表的访问方式
表的访问方式主要是两种:全表扫描(TABLE ACCESS FULL)和索引扫描(INDEX SCAN),如果表上存在选择性很好的索引,却走了全表扫描,而且是大表的全表扫描,就说明表的访问方式可能存在问题;若大表上没有合适的索引而走了全表扫描,就需要分析能否建立索引,或者是否能选择更合适的表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以提高效率。
5、 分析表的连接方式和连接顺序
表的连接顺序:就是以哪张表作为驱动表来连接其他表的先后访问顺序。
表的连接方式:简单来讲,就是两个表获得满足条件的数据时的连接过程。主要有三种表连接方式,嵌套循环(NESTED LOOPS)、哈希连接(HASH JOIN)和排序-合并连接(SORT MERGE JOIN)。我们常见得是嵌套循环和哈希连接。
嵌套循环:最适用也是最简单的连接方式。类似于用两层循环处理两个游标,外层游标称作驱动表,Oracle检索驱动表的数据,一条一条的代入内层游标,查找满足WHERE条件的所有数据,因此内层游标表中可用索引的选择性越好,嵌套循环连接的性能就越高。
哈希连接:先将驱动表的数据按照条件字段以散列的方式放入内存,然后在内存中匹配满足条件的行。哈希连接需要有合适的内存,而且必须在CBO优化模式下,连接两表的WHERE条件有等号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哈希连接在表的数据量较大,表中没有合适的索引可用时比嵌套循环的效率要高。

select a职工号 from 职工 a right join
(select max(月工资) 大月工资 ,部门号 from 职工 group by 部门号) b
on a月工资 = b大月工资 where a部门号=b部门号
可以取同一部门最高工资的多个职工号

第二条把,
select distinct name from tab where pro=1这个是先选择再分组再投影。
select name from tab where pro=1 group by name这个是先分组在选择再投影。
对于这个表而言,如按pro=1可以分成五组,而按name分四组。我们要得到的是没有重复结果的数据,所以按name分组效率高一点。

这是SQL语句优化的问题了。网上好多类似的文章,非常全面。
个人觉得比较常用的是:
SQL语句查询中经常用到的字段建索引,这样可以非常明显的提升查询速度。
FROM表的顺序,大表在前,小表在后,因为检索的顺序从后往前。
WHERE, WHERE ACOLUMN = BCOLUMN,把小表的字段放在后边(B表),大表在前。
固定值查询的放在后边 COLUMN = '1'这种。因为这个也是从后往前的顺序。
如果有(NOT) IN (SELECT ) 尽量避免,因为IN里面也是一个大的查询,使用 (NOT) EXISTS的语法代替。
还有UNION和UNION ALL,多表联合,UNION的作用是可以去掉重复,如果多表没有重复数据,使用UNION ALL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1、使用ordered提示

Oracle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剖析多表的合并,用以确定表合并的最佳顺序。SQL表达式涉及七个乃至更多的表合并,那么有时就会需要超过30分钟的时间来剖析,Ordered这个提示(hint)和其他的提示一起使用能够产生合适的合并顺序。

2、使用ordered_predicates

ordered_predicates提示在查询的WHERE子句里指定的,并被用来指定布尔判断(Booleanpredicate)被评估的顺序。在没有ordered_predicates的情况下,Oracle会使用下面这些步骤来评估SQL判断的顺序:子查询的评估先于外层WHERE子句里的Boolean条件。

所有没有内置函数或者子查询的布尔条件都按照其在WHERE子句里相反的顺序进行评估,即最后一条判断最先被评估。每个判断都带有内置函数的布尔判断都依据其预计的评估值按递增排列。

3、限制表格合并评估的数量

提高SQL剖析性能的最后一种方法是强制取代Oracle的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控制着在评估一个查询的时候,基于消耗的优化器所评估的可能合并数量。

扩展资料:


1、表设计的优化,数据行的长度不要超过8020字节,如果超过这个长度的话在物理页中这条数据会占用两行从而造成存储碎片,降低查询效率。

2、语句的查询优化,保证在实现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

3、建立高效的索引创建索引一般有以下两个目的:维护被索引列的唯一性和提供快速访问表中数据的策略。

大型数据库有两种索引即簇索引和非簇索引,一个没有簇索引的表是按堆结构存储数据,所有的数据均添加在表的尾部,而建立了簇索引的表,其数据在物理上会按照簇索引键的顺序存储。个表只允许有一个簇索引。

4、强制查询转换,有时候oracle 的优化器未必能走正确的查询路线,这个时候就需要添加一些hint 之类的来规定他的执行路线。当然了,这个未必是最好的处理方案。因为虽然现在走这个路线是对的,以为因为数据的变化到这这个HINT 变得不可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13411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