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6系统裁剪

centos6系统裁剪,第1张

1、系统裁剪要求:有GRUB引导系统,并且使用init脚本实现网卡驱动的装载,以及IP地址的配置,添加tserver服务,并在系统启动时启动此服务并显示。

2、 *** 作环境的目标

(1)在virtual box中 *** 作,系统为Centos6.5

(2)基于宿主机(Host)制作一个简单可启动的Linux

3、流程概括

(1)为虚拟机添加一块新硬盘,并为其分区,安装GRUB

(2)复制内核文件(vmllinuz)和initrd文件至新硬盘中。

(3)移植bash,网络相关命令ifconfig、ip、ping命令,文件列表命令ls,服务管理命令chkconfig,模块装载卸载命令insmod、rmmod,挂载卸载命令mount、umount,文件查看命令cat至目标主机(Target)的/文件系统中。

(4)为grub提供配置文件。

(5)为目标主机配置/sbin/init文件启动网络服务和其他服务。 (6)将目标主机的硬盘装载在其他虚拟机上。

4、添加新硬盘并分区、格式化和挂载

(1)在虚拟机上添加一块1G的硬盘,名为TinyLinux。

裁剪过程

(1)内核文件为宿主机中的/boot/vmlinuz-VERSION

(2)initrd文件为宿主机的/boot/initramfs-VERSION.img

根文件系统一般包含的目录: etc/rc.d,usr,var,proc,sys,dev,lib,lib64,bin,sbin,boot,srv,mnt,media,root

(1)移植的时候需要把命令的可执行文件以及所依赖的库文件复制,命令才能被执行。 (2)可执行文件位于/bin目录下,库文件在/lib目录 或者/lib64目录下。

(3)用which COMMAND 命令可查看命令的执行文件在哪个位置 用 lddwhich COMMAND 命令可查看命令所依赖的库文件在哪个位置。

(4)用一个脚本实现将命令的可执行文件以及其所依赖的库文件复制到目标主机根文件系统中

执行脚本,复制命令:

字段解释:

default =# :指定默认启动的内核或者OS(Operating System)

timeout=# :等待用户选择要启动的内核或OS的时长,单位为秒。

splashimage=/path/to/splashimage_file :指定使用的背景图片

hiddenmenu:隐藏菜单

tittle

先umount 分区,在关闭虚拟机centos6

启动Tinylinux,若有grub引导并出现如下界面,并且命令正确,证明TinyLinux小系统能成功运行。

这个时候,我们TinyLinux系统只能执行简单的命令,也没有网络,文件系统也没有挂载。接下来,我们复制网卡,挂载文件系统。

先把TinyLinux系统关机,启动centos6

网卡模块所在路径: /lib/modules/2.6.32-431.el6.x86_64/kernel/drivers/net/e1000/e1000.ko

创建/mnt/sysroot/lib/modules目录

复制网卡模块至/mnt/sysroot/lib/modules目录下

编辑/mnt/sysroot/sbin/init文件

编辑/mnt/boot/grub/grub.conf文件,将init指定为sbin目录下的init

卸载硬盘FS,并关机

如果目标主机启动时候显示绿色OK字样,证明网卡模块已经被装载。

我们继续检查一下,ip , 文件系统

手工挂载一下

ip设置,如下

此时,ctrl+c按键并不能中断ping命令,因为该小系统并没有配置ctrl+c热键。 建议使用以下命令限定ping次数和时间检测:

至此,centos6系统裁剪已经完成。

1、在linux中的复制粘贴命令:在一行的任何位置按下yy,y是yanked拷贝的意思,然后去想粘贴的位置按下p即可。p是粘贴的意思。

2、如果想复制3行的话,按下3yy,就复制3行,如果想复制多行的话,直接按数字可以选中多好,然后粘贴。

3、剪切和粘贴:把光标移动到想剪切那一行的任意位置,按dd。后在想粘贴的位置按下p粘贴。

4、按下数字如3dd,剪切3行,然后去想粘贴的地方粘贴即可。

5、删除上面最后一行中的数字6,首先按下Ctrl+v,进入Visual Block模式(块选择模式),这是一种特殊的模式,允许选择多个字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1962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2
下一篇 2023-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