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板上rom芯片中存储的自举程序

主板上rom芯片中存储的自举程序,第1张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芯片是一种不可被随意改写的存储器,通常用于固化主板上的自举程序。自举程序又被称为引导程序,是计算机启动时首先运行的程序,用于检查硬件配置、初始化系统环境、加载 *** 作系统内核等重要任务。主板上的ROM芯片通常存储着计算机自举程序,其工作流程如下:

1. 计算机开机后,BIOS指令将执行并启动计算机。

2. BIOS会进行系统硬件自检,自检的内容包括处理器、内存、显卡、硬盘和光驱等设备,还会检查每个硬件设备与 *** 作系统是否兼容。

3. *** 作系统启动后,BIOS将把控制权移交给Operation System( *** 作系统)的内核,随后计算机进入 *** 作系统启动界面。

由于ROM具有高度稳定性和不可篡改性的特点,因此主板上的ROM芯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自举程序。其中,现代计算机中的BIOS固件通常都是存放在主板上的ROM芯片中,以确保可靠、高效、安全的系统启动过程。

计算机加电启动过程顺序:加电自检程序,自举装入程序,引导程序, *** 作系统。

4个过程简介:

1、加电自检程序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输出输入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

BIOS中主要存放的程序包括:自诊断程序、CMOS设置程序、系统自动装载程序和主要I/O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2、自举装入程序

标准设备检测完毕后,系统BIOS内部支持即插即用的代码将开始检测和配置系统中安装的即插即用设备。每找到一个设备之后,系统BIOS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设备的名称和型号等信息,同时为该设备分配中断、DMA通道和I/O端口等资源。

3、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位于电脑或其他计算机应用上,是指引导 *** 作系统的程序。引导程序启动方式及程序视应用机型种类而不同。例如在普通的个人电脑上,引导程序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阶段引导程序位于主引导记录(MBR),用以引导位于某个分区上的第二阶段引导程序,如NTLDR、BOOTMGR和GNU GRUB等。

4、 *** 作系统

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 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 *** 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

扩展资料

计算机加电自检过程简介:

POST自检测过程大致为:加电-CPU-ROM-BIOS-System Clock-DMA-64KB RAM-IRQ-显卡等。检测显卡以前的过程称过关键部件测试,如果关键部件有问题,计算机会处于挂起状态,习惯上称为核心故障。

另一类故障称为非关键性故障,检测完显卡后,计算机将对64KB以上内存、I/O口、软硬盘驱动器、键盘、即插即用设备、CMOS设置等进行检测,并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和出错报告。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我们几乎无法感觉到这个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加电自检程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引导程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作系统

选择A,POST程序→CMOS设置程序→系统自举程序→引导程序

“复位”是用硬件控制的方式对CPU进行复位 *** 作,强制中止任何工作任务,将CPU中的寄存器和RAM所有单元的数据进行清除,再进行一次开机自检,通过后再引导 *** 作系统。

由于复位没有冲击电流的影响,所以它不会象冷启动那样令老化加快。另外,在系统死锁且键盘被封锁时,复位是最好的办法,而且是除了关机以外唯一的方法。

扩展资料

热启动

同时按下Ctrl+Alt+Del进行热启动也能卸去当前任务,重置系统,但它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那就是键盘没有被封锁。

综上所述:除了首次冷机启动外,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关、开机。

当我们按下电源开关时,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太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内部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CPU在此刻不会马上执行指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计算机启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7864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0
下一篇 2023-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