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法定节假日的程序是什么?

设立法定节假日的程序是什么?,第1张

据中新社香港6月12日电 有关人士11日向香港媒体透露,热炒已久的将端午、中秋、清明等中国传统节日列为乱烂法定假日的倡议已经提上官方议事日程,目前,专家就此事可行性的咨询、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如一切顺利,有望在明年进入立法程序。

据了解,根据初步设想,列入法定假日的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清明、端午和中秋,但现行的全年休息日和法定节假日总数不会作大幅度增加。因此新增的法定假日将用压缩“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时间的方法进行调整。另外,除夕日也有可能纳入春节假期,以便让民众好好享受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晚餐——年夜饭。

在近年来中国部分传统节日的式微而西方舶来节日兴起的背景下,民间力促端午等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呼声一直十分高涨,而官方态度相对低调审慎。因此,有舆论认为,传统节日法定化呈现“民热官冷”的态势。

“事实上,官方对此事一点不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苑利向记者介绍说,有关部门对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假日的建议一直非常重视,并早在一陵举年前就在着手研究。但是节日是一个民族及国家的时间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牵一发则动全身,不仅需要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观念层面达成共识,而且要在技术可行性角度通盘考虑,从长计议。因此,政府部门谨慎低调行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刘魁立也透露,早在去年春天,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就邀及包括他在内的五名专家探讨节假日架构以及如何安排时间的问题,专家们经过研究,对今后节假日设置提出相应的建议,并很正式地形成了哗汪漏书面意见书。这份意见书认为,目前中国的节假日体系存在着二元结构,就是在现有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深厚历史根基的一部分节日,却常没有安排休假时间。这种二元结构有必要改变,以舒展民众情绪。

刘魁立说,对这份报告书,官方非常重视,随后还征求了有关部委和更大范围学者的意见。至于此后官方部门有何进一步的具体决策,他并不了解,但能预料此事应该能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感觉是先提案,有相关部门研究,调研.经过人大投票,最终确定.

就想10月1日,实施的物权法一样吧

法定节日及日期如下: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2、新年,放假3天(阴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阴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阴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响。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响(15-34岁的人为青年)。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闭裤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响。

法定节假日的意义

法定节假日调整后充分体现了科学性、统筹性的特点,对旅游和社会经济的真实宽世拉动效应,以及新的节假日方案对于旅游及社会经济的综合影响等,进行了深入的数理分析,形成科学决策的数理依据。

此外,方案轿巧简最大的特色是统筹性,它统筹兼顾了旧的节假日制度的优点及新的社会需要;统筹兼顾了不同社会力量的意见和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还统筹兼顾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传统文化习俗之间的关系,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这一点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法定假日有:

1、元旦

元旦,即公历的1月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轿蠢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2、春节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热闹喜庆的气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3、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4、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枯帆雀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没早,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5、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端午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yw/8256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