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组建问题

无线网组建问题,第1张

组建无线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低预算的wi-fi网络已经是非常地流行了,但是它们并不是现在仅有的一种无线网络类型。实际上,如果从价格方面考虑的话,从不到100美元到几百万美元的无线网络有几十种。为了能在无线网络中达到最佳性能,有必要了解一些在wi-fi和非wi-fi无线网络中都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备太多

对于无线网络来说,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内通常会有非常多的无线设备。在安装无线装备之前,通过一个专业的站点调查就可以很容易的避免这个问题。不幸的是,好像大多数网络工程师都这样认为:如果他们能够安装一个wi-fi网络,那么其规则对于其他无线网络来说是一样的。所以他们就会试图自己来安装这些设备。 问题是在一个区域内可以放置多少个设备?这对于特定类型的无线设备来说是非常讲究的。ds-11直接扩频网络(direct spread spectrum networ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ds-11网络一共有11个可用的信道。因此,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仿佛就是只要各个网络不在同一个信道上,在这样的一个区域内你就可以使用11个不同的网络而不会相互产生干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在扩频网络概念的背后,使用多个信道实际上是要尽可能地增加可用的带宽,并且要增加其安全性。在一个ds-11网络中,因为每个ds-11设备都是使用多个信道, 所以为了避免在这些频率相互干扰,只能形成3个无线网络。

但是,ds-11并不是唯一的受到这种限制的技术。也许你听说过这种叫做fhss(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的无线网络技术。fhss是一种和ds-11非常相似的扩频技术,它的运行频率范围为24到2483ghz 。在这个范围内,总共有79个信道和78个不同的跳频序列可以使用。即使是有这么多可以使用的信道,这种类型的网络仍然限制为只有15个。

在这里得到的教训是,在安装任何无线网络硬件之前,进行一次专业的站点调查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专业的站点调查将告诉你:在这个区域内是否有其他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否会对你准备安装的设备产生干扰。 可视距离的网络

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无线网络是可视距离的网络(line-of-sight networks )。可视距离的网络既可以使用无线电信号也可以使用激光在两点之间传输数据。顾名思义,可视距离的技术要求在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必须没有障碍,能够相互看得见。

在使用可视距离的网络时还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视距离的网络的天线难以调整是非常出名的。当然,通过专业人士来安装这个网络或通过购买具有自矫正机制的硬件,你可以很容易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比较喜欢具有自矫正机制的硬件,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它比较容易安装。可视距离的网络常常用于在两个建筑之间发射信号。这种网络的问题是:在有风的天气中,高层建筑上的天线有可能会有点摆动。虽然在每个方向上的摆动可能只有几英寸,但是这种移动足以中断无线网络的信号。但即使是建筑发生了移动,自矫正的硬件也能够保证天线能够自动对准。 记住,建筑能够移动这是众人皆知的,发射塔也能够移动。大约在九年或者十年前,我进行了一个卫星互联网接入试验。我在其他州购买了一个碟型天线。通过长时间的调试之后,我认识到无法与卫星实现清晰的无障碍的可视距离通信。为了补救此事,一个朋友从外地赶来并帮助我构建了一个大约有20英尺高的铝制发射塔。在一开始的几天中,信号工作的很正常,但是,很快就刮起了大风。虽然肉眼感觉不到天线有太多的摆动,但是随着发射塔在风中来回的摆动,信号也随着减弱。

在可视距离的网络中,维护天线之间的矫正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这只是这场战争中的一部分。考虑菲涅耳区(fresnel zone)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一片原野的一端,试图使用一个很大的手电筒来照亮在原野另一端的一个目标的情形。在原野另一端的光束将比手电筒宽广得多。这个例子说明了光的散射原理,也就是说光随着它的传播在不断的扩散。但是激光就不会象手电筒中的光那样有很高的散射率,但是它仍然存在这种现象。无线电信号也遵守这种规律,将随着它的传播而不断扩散。

对于可视距离的网络而言,问题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考虑到这种散射现象。我曾看见许多人看着窗外,如果他们能够看到目标就认为他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可视距离的网络。然而,随着信号的扩散,信号的力度在减弱。如果想要接收全部信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接收天线要有一个清晰的可视距离的网络来接收全部的进站信号,而不只是部分信号。包含信号的区域就叫做菲涅耳区(fresnel zone)。

如果在这个区域内,有一个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号的模糊,那么将会由于这个物体在中间而导致部分信号力度丢失。大多数可视距离的网络信号缺少穿透这些物体的力度。这也证明了进行站点调查的重要性。 不恰当的装备

另一个导致无线网络问题的原因在于使用了不恰当的装备。在此之前,我曾经说过目前

有几十种不同的无线网络。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的一个原因在于不同的安装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象期望的带宽、气候、距离以及障碍物等这些东西在装备的要求中都会起作用。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准备,你的网络将不能充分地运行。

在所有装备中,最需要你考虑的一个主要部件是天线。即使你购买了恰当的无线电发射装置,并且你有一个很好的网络规划,选择很差的天线将会破坏你的所有努力。虽然本文不准备成为一个全面的指导如何选择天线的文章,但是我想在此花一点时间来稍稍讨论一下比较常见的天线类型,这只是想让你知道为什么天线的选择非常重要。

天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抛物柱面反射器天线(parabolic dish)。这种天线看起来象一个圆盘式卫星电视天线(satellite dish),常常应用于可视距离的无线网络。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天线的网络信号力度虽然不能穿透障碍物,但是却可以进行长距离通信。这种天线的一种变异是栅格抛物面天线(parabolic grid)。栅格抛物面天线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抛物柱面反射器天线,但是这种天线更适合于多风的环境。

另一种类型的天线是板状天线(panel)或者扇形天线(sector antenna)。这种天线的功能和抛物柱面反射器天线的功能很相似,但是看起来更象一个比萨饼的盒子。这些类型的天线接收信号的范围可以从60度变化到180度,适合于广域范围的广播。

当然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天线是全向天线(omni)。全向天线看起来象一个cb天线或者象一个在小船上使用的无线电天线。全向天线可以360度覆盖整个区域,但是所覆盖的范围只能是一个平面。这意味着信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传播过来,但是却不能上下传播。 对于全向天线这种类型来说,可供选择的天线还有平板天线(patch antenna)。平板天线是一种小的环形天线,也能够从360度进行覆盖。但是和全向天线不同的是,平板天线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平面范围内的覆盖。平板天线主要用于室内网络。 天线连接问题

但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天线的连接问题。在离开接收器之前无线信号的力度是最强的。然而,在天线电缆和接收器之间有一个圆柱形连接器(barrel connectors),并且在天线和天线电缆之间有另外一个圆柱形连接器。这种圆柱形连接器将大大减弱信号的力度,当然天线电缆甚至是天线本身都会减弱信号。

你的安装目标应该是减少信号的损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在绝对需要的时候不要使用圆柱形连接器,天线电缆的长度也要尽可能最短。在此,我还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说来,使用放大器是一种非常不好的想法。因为放大器不仅放大了信号,同时也放大了噪声。更重要的一点是,通常情况下,与直接连接天线相比较而言,使用放大器的方法会要求你使用

多的圆柱形连接器和更长的的电缆,因而这样也将逐渐减小信号的质量。即使信号失真不是问题,一个放大的信号也常常会超出fcc(联邦通信委员会)所能够管理的信号强度的范围。

最近,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网络,其信号质量很差。整个网络的连接如下:无线电发射装置连接了一个放大器,在放大器的另一端连接着一个分离器和两个天线电缆,它们将信号反馈到两个很大的天线。由于这三根天线电缆、六个圆柱形连接器、两个天线以及分离器的电阻的存在,实质上这个网络并没有产生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朋友只是简单的将无线电发射装置通过一根电缆和两个圆柱形连接器直接连接到天线上。这样一来,无线电发射装置的工作情况与最初设计要求的性能相同。

常用的无线介质有哪几种?什么情况下应当使用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没有什么介质可言,只有使用何种频率,一般使用8021a、b等协议群,频率一般为24G、54g等等。装置有无线AP,无线路由、无线网桥等。使用无线方式的原则是不方便实施布线的情况下或者临时搭建网路环境

什么时候应当使用无线传输介质?

1不愿意忍受有线的牵绊纠缠,

2有线埠损坏或接触不良,

3资料线损坏,

4使用有线连线布线麻烦或不美观,

5近距离内两个终端无法使用有线连线,

6隐蔽传输

以上情况都可以选择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介质的优点,有哪些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

可以在自由空间利用电磁波传送和接收讯号进行通讯就是无线传输。地球上的大气层为大部分无线传输提供了物理通道,就是常说的无线传输介质。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人们现在已经利用了好几个波段进行通讯。紫外线和更高的波段目前还不能用于通讯。无线通讯的方法有无线电波、微波、蓝芽和红外线。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讯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资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资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资讯传递的目的。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红外线通讯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

1、不易被人发现和截获,保密性强;

2、几乎不会受到电气、天电、人为干扰,抗干扰性强。此外,红外线通讯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它必须在直视距离内通讯,且传播受天气的影响。在不能架设有线线路,而使用无线电又怕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使用红外线通讯是比较好的。

1无线传输介质的优点,有哪些无线传输介质

优点是省去了布线的麻烦,传输分WIFI,微波,3G,非视距

常见的传输介质是如何分类的有哪几种无线传输介质是否没有传输介质

1、视讯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讯基带讯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讯号。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影象讯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影象质量;一路视讯讯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讯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充套件性差,适合小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讯及控制讯号转换为镭射讯号在光纤中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讯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装置 *** 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3、网路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2/4、H264音视讯压缩格式传输监控讯号。其优点是:采用网路视讯伺服器作为监控讯号上传装置,有Inter网路安装上远端监控软体就可监看和控制。其缺点是:受网路频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影象;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影象,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影象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影象。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讯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严重雨衰想象。

5、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讯基带传输的一种,将75Ω的非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是解决监控影象1Km内传输,电磁环境复杂场合的解决方式之一,将监控影象讯号处理通过平衡对称方式传输。其优点是:布线简易、成本低廉、抗共模干忧效能强。其缺点是:只能解决1Km以内监控影象传输,而且一根双绞线只能传输一路影象,不适合应用在大中型监控中;双绞线质地脆弱抗老化能力差,不适于野外传输;双绞线传输高频分量衰减较大,影象颜色会受到很大损失。

6、宽频共缆传输:视讯采用调幅调制、伴音调频搭载、FSK资料讯号调制等技术,将数十路监控影象、伴音、控制及报警讯号整合到“一根”同轴电缆中双向传输。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同轴电缆的资源空间,四十路音视讯及控制讯号在同一根电缆中双向传输、实现 “一线通”;施工简单、维护方便,大量节省材料成本及施工费用;频分复用技术解决远距传输点位分散,布线困难监控传输问题;射频传输方式只衰减载波讯号,影象讯号衰减很小,亮度、色度传输同步巢状,保证影象质量达到45级以上国家标准;采用75Ω同轴非平衡方式传输使其具有非常强抗干扰能力,电磁环境复杂场合仍能保证影象质量。其缺点是:采用弱讯号传输,系统除错技术要求高,必须使用专业仪器。宽频调制端需外加AC220V交流电源,但目前大多监控点都具备这个条件

无线也是有传输介质的,2g,3g,微波,WIFI,WIMAX,非视距等

无线介质有哪几种

无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讯装置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线,而是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微波、红外线和镭射等

光纤 用于500米以上的装置间传输

同轴电缆 用于网内摄像机或投影机的传输

超五类、 六类 用于网内近距离的装置传输联通用的线。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手机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是什么,笔记本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是什么

大家都是用WIFI,其实都一样。没什么不同,只可能电脑的传输比手机的快一点点吧。

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哪几种

1双绞线

1.1非遮蔽双绞线(UTP)和遮蔽双绞线(STP)

双绞线是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传输介质。双绞线最外层由绝缘材料包裹,为了降低讯号干扰,内部每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名符其实。双绞线又可分为非遮蔽双绞线(UTP)和遮蔽双绞线(STP)两大类。

非遮蔽双绞线只有线缆外皮作为遮蔽层,而遮蔽式双绞线则具有一个金属甲套(sheath),对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ic Interference)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非遮蔽双绞线,因为价格便宜,容易安装,价效比较高。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图中的五类遮蔽双绞线多了根导线,这是一条金属铜导线,是接地用的,可以加强双绞线的资料传输和抗干扰能力。

1.2非遮蔽双绞线的标准

双绞线既可用于传输模拟讯号,又可用于传输数字讯号。美国的电气工业协会/电信工业协会(EIA/TIA)制定标准来评估非遮蔽双绞线,分为多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传输速率和应用环境不同,标准如下:

第一类线:主要用于传输语音(一类标准主要用于八十年代初之前的电话线缆),不用于资料传输。其资料传输速率可达4Mbps。

第二类线:传输频率为1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4Mbps的资料传输,常见于使用4Mbps规范令牌传递协议的旧的令牌网。

第三类线:指目前在ANSI和EIA/TIA568标准中指定的电缆。该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6MHz,用于语音传输及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的资料传输,主要用于10base-T。

第四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2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16Mbps的资料传输,主要用于基于令牌的区域网和10base-T/100base-T。

第五类线:该类电缆增加了绕线密度,外套一种高质量的绝缘材料,传输频率为100MHz,用于语音传输和最高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资料传输,主要用于100base-T和10base-T网路,这就是我们最常用的双绞线。

超五类线:超5类具有衰减小,串扰少,并且具有更高的衰减与串扰的比值(ACR)和信噪比(Structural Return Loss)、更小的时延误差,效能得到很大提高。超5类线主要用于千兆位乙太网(1000Mbps)。

六类线:该类电缆的传输频率为1MHz~250MHz,六类布线系统在200MHz时综合衰减串扰比(PS-ACR)应该有较大的余量,它提供2倍于超五类的频宽,最大速度可达到1 000 Mbps,能满足千兆位乙太网需求。

另外,由欧州提出的标准七类线,为ISO7类/F级标准中最新的一种双绞线,它主要为了适应万兆位乙太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但它不再是一种非遮蔽双绞线了,而是一种遮蔽双绞线,所以它的传输频率至少可达500 MHz,是六类线和超六类线的2倍以上,传输速率可达10 Gbps。

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

2.1同轴电缆结构

同轴电缆以单根铜导线为内芯(电缆铜芯),外裹一层绝缘材料(绝缘层),外覆密集网状导体(铜网),最外面是一层保护性塑料(外绝缘层)。金属遮蔽层能将磁场反射回中心导体,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的频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2.2基带同轴电缆

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种:一种为50Ω(指沿电缆导体各点的电磁电压对电流之比) 同轴电缆,用于数字讯号的传输,即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为75Ω同轴电缆,用于宽频模拟讯号的传输,即宽带同轴电缆。而基带同轴电缆的主要型别有粗缆(RG-8)和细缆(RG-58)。

2.3同轴电缆应用

现在计算机区域网中一般都使用细缆组网。细缆一般用于汇流排型网路布线连线。利用T型BNC介面联结器连线BNC介面网络卡,同轴电缆的两端需安装50Ω终端电阻器。细缆网路每段干线长度最大为185米,每段干线最多可接入30个使用者。如要拓宽网路范围,则需要使用中继器,如采用4个中继器连线5个网段,使网路最大距离达到925米。细缆安装较容易,而且造价较低,但因受网路布线结构的限制,其日常维护不是很方便,一旦一个使用者出故障,便会影响其他使用者的正常工作

粗缆适用于较大区域网的网路干线,布线距离较长,可靠性较好。使用者通常采用外部收发器与网路干线连线。粗缆区域网中每段长度可达500米,采用4个中继器连线5个网段后最大可达2500米。用粗缆组网如果直接与网络卡相连,网络卡必须带有AUI介面(15针D型介面)。用粗缆组建的区域网虽然各项效能较高,具有较大的传输距离,但是网路安装、维护等方面比较困难,且造价较高。

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区域网。

3光纤(Fiber)

3.1光缆结构

光纤一般都是使用石英玻璃制成,横截面积非常小,利用内部全反射原理来传导光束。光纤在使用前必须由几层保护结构包覆,包覆后的缆线即被称为“光缆”。光缆(optical fiber cable)由光导纤维纤芯(光纤核心)、玻璃网层(内部敷层)和坚强的外壳组成(外部保护层)。

3.2光纤分类

目前有两种光纤: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模即Mode,这里指入射角)。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很小,约为8~10μm,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能以单一模式传输,传输频频宽,传输容量大,距离远,一般由镭射作光源,多用于远端通讯。多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能以多个模式同时传输的光纤,一般由二极体发光,多用于网路布线系统。与单模光纤相比,多模光纤的传输效能较差。

3.3光纤传输

光纤的资料传输:由光传送机产生光束,将电讯号转变为光讯号,再把光讯号汇入光纤,在光纤的另一端由光接收机接收光纤上传输来的光讯号,并将它转变成电讯号,经解码后再处理。光纤的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是区域网中传输介质的姣姣者。不过光纤的安装和连线需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光纤中传输的是光束,由于光束不受外界电磁干扰与影响,而且本身也不向外辐射讯号,加上提供极宽的频带且功率损耗小,所以光纤具有传输距离长(多模光纤有2公里以上,单模光纤则有上百公里,如我们熟知的海底通讯光缆)、传输率高(可达数千Mbps)、保密性强(不会受到电子监听)等优点,适用于高速区域网,远距离的资讯传输以及主干网连线。

虽然目前光纤费用昂贵,但是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作为宽频接入的最终发展方向已是不可逆转,据报导,2007第一季度日本宽频使用者数达2644万户,其中光纤宽频使用者880万户,市场占有率挺进33%。香港特区 有关部门2007年月11月公布的资料显示,香港光纤到户及光纤到楼加区域网的普及率已达到212%,超越韩国和日本,成为全球之冠。笔者跟大家一样,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用上光纤。

无线传输介质有哪几种,每种传输方式主要用途是什么

我来回答你!

所谓传输介质就是通讯网路中资料传输的物质基础,传输介质的特性对网路资料通讯有决定性的影响。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特点是:

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讯;

大气对微波讯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

微波通讯主要用于几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讯,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

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红外线通讯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

1、不易被人发现和截获,保密性强;

2、几乎不会受到电气、天电、人为干扰,抗干扰性强。此外,红外线通讯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它必须在直视距离内通讯,且传播受天气的影响。在不能架设有线线路,而使用无线电又怕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使用红外线通讯是比较好的。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讯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资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资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资讯传递的目的。

 无线信号干扰因素

 无线工作站的上网访问信号要是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或者信号传输距离非常远时,那么无线工作站也很难快速地连接本地无线网络;为此,我们需要想方设法排除外界信号干扰,调整无线工作站与无线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还无线工作站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旦我们在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界面中,搜索不到本地的无线网络节点名称时,我们就需要认真检查无线网卡与无线节点设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信号干扰源。

 例如,我们可以看看无线工作站或无线节点设备附近,有没有类似电视机、冰箱、空调等大功率的家用电器设备,或者看看是否有类似无绳电话、手机这样的常见通信设备,这些设备往往能够对无线上网信号的传输造成严重干扰,要是发现这些干扰源存在的话,我们必须及时将它们排除掉,或者将无线工作站或无线节点设备转移到四周空旷的地理位置,确保无线上网远离各种干扰源的干扰。

 除了外界干扰源会对无线上网造成干扰外,无线信号的传输距离也会影响“牵手”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一般来说,无线网卡设备与无线节点设备之间的通信距离应该控制在100米以内,超过这个距离后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十分容易衰减,从而会影响搜索无线网络的速度,甚至无法搜索到附近的无线网络。所以,当我们发现无线工作站无法“牵手”附近的无线网络时,我们可以尝试调整无线工作站与无线节点设备之间的距离。

 无线节点自身因素

 在排除了上面各项因素后,要是无线工作站仍然无法快速搜索到本地无线网络时,那我们就有必要将目光转向本地无线节点设备了,因为该设备是无线网络的核心,一旦该设备工作状态不正常,或者设置方面出现了错误,也会阻止无线工作站顺利连接本地无线网络,所以我们在最后应该看看无线节点设备自身是否存在问题。

 比方说,我们可以尝试将无线节点设备重新启动一下,以便释放该设备中的缓存空间,或者尝试将该设备的工作参数全部恢复到默认数值,当然也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无线节点设备的天线位置。要是上面的措施还无法让工作站顺利连接本地无线网络中的话,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性能好、质量硬的无线节点设备来替代现有设备,相信这样多半能够让无线工作站快速地连接本地无线网络。

无线信号传输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家庭的空间都比较拥挤,空间不够开阔,其中房间中的墙壁是最主要的障碍物。由于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是无线微波频段。微波的最大特点就是近乎直线传播,绕射能力非常弱,因此身处在障碍物后面的无线接收设备会接到很微弱的信号,或没有收到信号;

2、物理的障碍物,不仅阻挡微波无线信号,它还能把电磁的能量给吸收掉,生成弱电流泄流掉,因此,无无线信号在家庭环境中最大的金属物体的障碍物是内有钢筋网的楼板,这个方向的信号几乎没有穿透的可能。要能穿透,信号也是非常的弱;

3、IEEE 80211b/g标准的工作频段为24GHz,而工业上许多设备也正好工作在这一频段如:微波炉、蓝牙设备、无绳电话、电冰箱等。如果附近有较强的磁场存在,那么无线网络肯定会受到影响;

4、如果在无线环境中存在多台无线设备还有可能存在频道冲突,无线信号串扰的问题;

5、距离无线设备及电缆线路100米内的无线电发射塔、电焊机、电车或高压电力变压器等强信号干扰源,也可能会对无线信号或设备产生强干扰;

6、信号实在室外传播天气情况对无线信号影响也很大,如果是在雷雨天或天气比较阴沉的时候信号衰减比较厉害,而晴天里信号能传输的距离会更远;

如何改善信号传输质量:

1、为无线AP选择一个最佳的放置地点。这个放置点的要求如下: a、位置应偏高一些,以便在较高地方向下辐射,减少障碍物的阻拦,尽量减少信号盲区; b、位置点选择应是使信号尽量少地穿越隔墙,最好是房间中的无线客户端能与无线AP之间可视;

2、修改频道,减少无线串扰。注意:设置自己无线信号发射频道时也要尽量保证离别人无线信号频道5个以上;

3、减少居家电器干扰,保证信号畅通无阻。放置无线AP时尽量远离上述设备;

4、如果无线AP天线是可拆卸的,可以通过更换天线达到增强无线信号的目的。

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这是一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从传统以太网角度分析,现有的有线网络已经全部采用交换机,淘汰了以前的传统集线器和令牌总线令牌环网,不再遵循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也就是每个交换机端口是一个冲突域,而不是一个设备是一个冲突域,简单的理解,只是为了让人易于理解,但并不准确的说就是以前是一个设备是一个冲突域,现在是一个端口是一个冲突域,也就是不再冲突了。而无线因为广播的原因,依旧无法突破这个限制,采用CSMA/CA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办法,这就是说,无线网有冲突,当有一台无线客户端上网时另一台并不能上网,因为划分了时槽,用户并感觉不到,但其实是存在的,所以无线客户端设备越多,网络越慢,而且因为冲突避免的算当,导致以指数级增长,并不是说四台设备比两台设备慢一倍,而是慢许多倍,因为在算法运行当中,为了避免冲突,会有大量的检测冲突数据包存在,而且一旦发现冲突,会随机延时,这也是一个慢的重要原因。

2、无线自身的缺陷,因为无线的特性决定了同等速率的无线设备不可能超过有线设备,无线有散射,反射,吸收这三大特性,导致无线网络很脆弱,比如大电机,微波炉,大基站,地毯,墙壁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无线信号的衰减和畸变。

3、无线的安全性问题,因为有线通过线路传输,想进行物理攻击必须接触过实际线路或设备,但无线信号因为必须通过大气传输,各种黑客软件和黑客可以通过大气直接对无线网产生干扰,某些软件甚至可以通过数据包让在线主机掉线或速度变慢。

4、无线设备商对速率的虚假宣传,无线宣称的最大速率,都是设备在最良好环境和状态下运行的速率,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而且无线采用的是信道复用提高速率,但现在城市大量的无线路由在线,导致信道互相冲突增大,干扰加强,所以根本达不到理论值。

微微网是实现蓝牙无线通信的最基本方式。每个微微网只有一个主设备,一个主设备最多可以同时与七个从设备同时进行通信。

散射网是多个微微网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比微微网覆盖范围更大的蓝牙网络,其特点是不同的微微网之间有互联的蓝牙设备。

建立在用户感知度上的网络优化面对的必然是对用户投诉问题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信令建立过程

在手机收到经PCH(寻呼信道)发出的pagingrequest(寻呼请求)消息后,因SDCCH拥塞无法将pagingresponse(寻呼响应)消息发回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可通过调整SDCCH与TCH的比例,增加载频,调整BCC(基站色码)等措施减少SDCCH的拥塞。

因手机退出服务造成不能分配占用SDCCH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盲区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线高度来增加基站覆盖;对于BCCH频点受干扰造成的脱网现象,可通过改频、调整网络参数、天线下倾角等参数来排除干扰。

鉴权过程

因MSC与HLR、BSC间的信令问题,或MSC、HLR、BSC、手机在处理时失败等原因造成鉴权失败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由于在呼叫过程中鉴权并非必须的环节,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鉴权,因此可以将经过多少次呼叫后鉴权一次的参数调大。

加密过程

因MSC、BSC或手机在加密处理时失败导致呼损。

对策:目前对呼叫一般不做加密处理。

从手机占上SDCCH后进而分配TCH前

因无线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件故障)使SDCCH掉话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通过路测场强分析和实际拨打分析,对于无线原因造成的如信号差、存在干扰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对于硬件故障,采用更换相应的单元模块来解决。

话音信道分配过程

因无线分配TCH失败(如TCH拥塞,或手机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种原因占不上TCH而导致链路中断等原因)而导致的呼损。

对策:对于TCH拥塞问题,可采用均衡话务量,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启用定向重试功能等措施减少TCH的拥塞;对于占不上TCH的情况,一般是硬件故障,可通过拨打测试或分析话务统计中的CALLHOLDINGTIME参数进行故障定位,如某载频CALLHOLDINGTIME值小于10秒,则可断定此载频有故障。另外严重的同频干扰(如其它基站的BCCH与TCH同频)也会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过改频等措施解决。 一般现象是较难占线、占线后很容易掉线等。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则应增加信道板或通过增加微蜂窝或小区裂变的形式来解决。

排除以上原因后,一般可以考虑是否是有较强的干扰存在。可以是相邻小区的同邻频干扰或其它无线信号干扰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时钟同步不稳。这种问题较为隐蔽,需通过仔细分析层三信令和周围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结论。 掉话的原因几乎涉及网络优化的所有方面内容,尤其是在路测时发生的掉话,需要仔细分析。在路测时,需要对发生掉话的地段做电平和切换参数等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电平足够,多半是因为切换参数有问题或切入的小区无空闲信道。对话务较忙小区,可以让周围小区分担部分话务量。采用在保证不存在盲区的情况下,调整相关小区服务范围的参数,包括基站发射功率、天线参数(天线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区重选参数、切换参数及小区优先级设置的调整,以达到缩小拥塞小区的范围,并扩大周围一些相对较为空闲小区的服务范围。通过启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试)功能,缓解小区的拥塞状况。上述措施仍不能满足要求的话,可通过实施紧急扩容载频的方法来解决。

对大多采用空分天线远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线俯仰角不一致,也极易造成掉话。如果参数设置无误,则可能是有些点信号质量较差。对这些信号质量较差而引起的掉话,应通过硬件调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频点来解决。 在日常DT测试中,经常发现有很多微小的区域内,话音质量相当差、干扰大,信号弱或不稳定以及频繁切换和不断接入。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区的交叠区、高山或湖面附近、许多高楼之间等。同样这种情况对全网的指标影响不明显,小区的话务统计报告也反映不出。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频带资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对集中,频点复用度高,覆盖要求严格,必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局部的频率干扰。另一方面是由于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市区,手机接收的信号往往是基站发射信号经由不同的反射路径、散射路径、绕射路径的叠加,叠加的结果必然造成无线信号传播中的各种衰落及阴影效应,称之为多径干扰。此外,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造成上述现象。

在测试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话音质量的好坏,信号质量实际是指信号误码率, RXQUAL=3(误码率:08%至16%),RXQUAL=4(误码率:16%至32%),当网络采用跳频技术时,由于跳频增益的原因,RXQUAL=3时,通话质量尚可,当RXQUAL≥6时,基本无法通话。

根据上述情况,通过对这些小区进行细致的场强覆盖测试和干扰测试,对场强覆盖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出RXLEV/RXQUAL之间对照表,如果某个小区域RXQUAL为6和7的采样统计数高而RXLEV大于-85dBm的采样数较高,一般可以认为该区域存在干扰。并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频、邻频干扰频点。 如果直达路径信号(主信号)的接收电平与反射、散射等信号的接收电平差小于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号比主信号的时延超过4~5个GSM比特周期(1个比特周期=369μs),则可判断此区域存在较强的多径干扰。

多径干扰造成的衰落与频点及所在位置有关。多径衰落可通过均衡器采用的纠错算法得以改善,但这种算法只在信号衰落时间小于纠错码字在交织中分布占用的时间时有效。

采用跳频技术可以抑制多径干扰,因为跳频技术具有频率分集和干扰分集的特性。频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动的接收设备长时间处于阴影效应区,改善接收质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优点。干扰分集使所有的移动及基站接收设备所受干扰等级平均化。使产生干扰的几率大为减小,从而降低干扰程度。

采用天线分集和智能天线阵,对信号的选择性增强,也能降低多径干扰。

适当调整天线方位角,也可减小多径干扰。

若无线网络参数设置不合理,也会影响通话质量。如在DT测试中常常发现切换前话音质量较差,即RXQUAL较大(如5、6、7),而切换后,话音质量变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驶通过此区域时话音质量可能很好(RXQUAL为0、1),因为占用的服务小区不同。对于这种情况,是由于基于话音质量切换的门限值设置不合理。减小RXQUAL的切换门限值,如原先从RXQUAL≥4时才切换,改为RXQUAL≥3时就切换,可以提高许多区域的通话质量。因此,根据测试情况,找出最佳的切换地点,设置最佳切换参数,通过调整切换门限参数控制切换次数,通过修改相邻小区的切换关系提高通话质量。总之,根据场强测试可以优化系统参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竞争的激烈及各运营商的越来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运营商为完成任务,达到所谓的优化指标,随意调整放大一些对网络统计指标有贡献的参数,使网络看起来“质量很高”。然而,用户感觉到的仍是网络质量不好,从而招致更多用户的不满,这是不符合网络优化的宗旨的。

总之,网络优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进行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好在现在国内两大运营商都已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网络质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时网络的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既符合用户的利益又满足了运营商的要求,毫无疑问将是持续的双赢局面。

无线网络优化的目的就是对投入运行的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技术手段或参数调整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的方法,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效益,同时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扩容提供依据。

移动通信网络主要包括交换传输系统和无线基站系统两部分,其中无线部分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它对无线网络的影响很大,其性能优劣常常成为决定移动通信网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当然,无线网络规划阶段考虑不到的问题如无线电波传播的不确定性(障碍物的阻碍等)、基础设施(新商业区、街道、城区的重新安排)变化、取决于地点和时间的话务负荷(如运动场)、话务要求、用户对服务质量的要求的增加,都涉及到网络优化工作。

当网络运营商发现网络中存在诸如覆盖不好、话音质量差、掉话、网络拥塞、切换成功率、未开通某些新功能等问题时,也需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工作,使得呼叫建立时间减少、掉话次数减少、通话话音质量不断改善、网络拥有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改善小区覆盖、降低掉话率和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和切换率、减少用户投诉。

一、网络优化过程

网络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贯穿于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提高网络的质量,才能获得移动用户的满意,吸引和发展更多的用户。 在日常网络优化过程中,可以通过OMC和路测发现问题,当然最通常的还是用户的反映。在网络性能经常性的跟踪检查中发现话统指标达不到要求、网络质量明显下降或来自的用户反映、当用户群改变或发生突发事件并对网络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时、网络扩容时应对小区频率规划及容量进行核查等情形发生时,都要及时对网络做出优化。

进行网络优化的前提是做好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数据采集包括话统数据采集和路测数据采集两部分。 优化中评判网络性能的主要指标项包括网络接入性能数据、信道可用率、掉话率、接通率、拥塞率、话务量和切换成功率以及话统报告图表等,这些也是话统数据采集的重点。路测数据的采集主要通过路测设备,定性、定量、定位地测出网络无线下行的覆盖切换、质量现状等,通过对无线资源的地理化普查,确认网络现状与规划的差异,找出网络干扰、盲区地段,掉话和切换失败地段。然后,对路测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测试路线的地理位置信息、测试路线区域内各个基站的位置及基站间的距离等、各频点的场强分布、覆盖情况、接收信号电平和质量、6个邻小区状况、切换情况及Layer3消息的解码数据等,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解决方案。

网络优化的关键是进行网络分析与问题定位,网络问题主要从干扰、掉话、话务均衡和切换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干扰分析:GSM系统是干扰受限系统,干扰会使误码率增加,降低话音质量甚至发生掉话。一般规定误码率在3%左右,当误码率达8%~10%时话音质量就比较差了,如果误码率超出10%则话音质量不可容忍,无法听清。因此,通常对载波干扰设置了一定的门限,规定同频道载干比C/I≥9dB,邻频道载干比C/A≥-9dB(工程中另加3dB的余量)。 通话干扰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音质量差引起的掉话率、干扰带分布、用户反映、路测 ( RxQual )及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

掉话分析:掉话问题的定位主要通过话统数据、用户反映、路测 、无线场强测试、CQT呼叫质量拨打测试等方法,然后通过分析信号场强、信号干扰、参数设置(设置不当,切换参数、话务不均衡)等,找出掉话原因。

话务均衡分析: 话务均衡是指各小区载频应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某些小区拥塞,而另一些小区基本无话务的现象。通过话务均衡可以减小拥塞率、提高接通率,减少由于话务不均引起的掉话,使通信质量进一步改善提高。话务均衡问题的定位手段包括话统数据、话务量、接通率、拥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路测和用户反映。话务不均衡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站天线挂高、俯仰角、发射功率设置不合理,小区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该小区话务量较高,造成与其它基站话务量不均衡;由于地理原因,小区处于商业中心或繁华地段,手机用户多而造成该小区相对其它小区话务量高:小区参数,如允许接入最小电平等设置不合理而导致话务量不均衡;小区优先级参数设置未综合考虑。

话务均衡方法1:改变定向天线的下倾角、挂高,调整相应小区参数如基站的发射功率等,改变覆盖面的大小,以达到调节话务量的目的;对临时话务量的增加,可通过临时增加载频或增大发射功率,改变信号覆盖范围。

话务均衡方法2:改变小区载频数是话务量调节的常用方法之一。从话务量少的小区抽调载频到话务量高的小区;采用OVERLAY/UNDERLAY层次小区结构或增设微蜂窝基站,降低每信道话务量。

话务均衡方法3:核查允许接入最小电平值ACCMIN,通过小区覆盖范围的变化间接调整话务量。注意此值调整过大可能造成盲区,过小可能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根据现场重选测试,调整小区重选参数CRO;调整切换偏移和滞后参数,改变切换边界和切换带来实现话务分流;启用定向重试、负荷切换。

话务均衡方法4:双频网话务调整,在GSM900和GSM1800系统上采用分层小区结构;考虑小区所在层、优先级、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等参数的设置,使GSM1800小区能成功吸收双频手机的用户。

二、网络优化分析工具

为了有效解决网络优化问题,各厂家开发出网络优化辅助分析工具,可以作为话统分析和诊断分析的工具。

话统台统计结果是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输出的,记录每个统计周期的计数点累计值,具有一定的缺陷:表格形式数据离散,数据变化趋势不明显;不提供每天平均指标的计算,手工计算平均指标花费大量工时;不能体现各种指标项间的相关关系,不便于数据分析。话统分析工具的作用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手工工作中解脱出来,对原始话统数据进行自动处理,以满足用户需要、以方便用户分析的形式呈现出来。华为话统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异常值的过滤、异常问题的辅助诊断、日常统计项的直观显示、相关统计项的组合显示及完善的报表等功能,是理想的网络优化辅助工具。

网络诊断分析工具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隐藏的问题,通过地理化显示小区分布状况、各小区覆盖状况、各小区服务质量和历史数据的回放、网络利用率等,也可以查看小区属性、覆盖范围、利用率等资料,通过动态回放历史数据,掌握服务质量,将存在问题的小区直观地显示出来,以便进一步查看问题的详细报告。诊断分析工具可对小区的覆盖做出计算和评估,计算切换尝试次数(信号质量、时间提前量)、切换尝试次数、小区间切换成功率、切换时接收电平、接收质量、出小区、入小区切换比率、平均接收电平、接收质量等,分析出小区覆盖水平。另外,也可对小区干扰进行计算和评估,包括TCH信道在各干扰带中所占比率、SDC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TCH占用时无线链路断的次数、未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定义邻近小区平均信号强度、接收电平与接收质量不匹配、上下行不平衡、掉话时的电平和质量等。

三、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一:内蒙伊克昭盟东胜市双频网网络优

网络背景:东胜市全网为华为GSM双频网。

优化项目:话务均衡。

通过普查测试、邻区关系调整、话务均衡调整等优化 *** 作,使得GSM1800有效合理分担GSM900的话务,保证了话务均衡,图1为优化前后网络指标对比图。

应用案例二:福建漳州云霄双频网络优

网络背景: 华为1800MHz与Nokia 900MHz设备共站址异种机型组建的双频网,市区1800MHz与900MHz共同覆盖,形成多层网,平均站距为700m,达到密集连续覆盖,建筑物密集且无规则,无线环境复杂。

优化项目: 调整1800话务吸收、降低掉话率、优化切换指标。

网络优化后,网络质量大大提高,图2为网络优化前后话务吸收情况,切换成功率达到平均975%,消除了乒乓效应。优化前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60%,全天平均为062%。优化后忙时平均掉话率为033%,全天平均:037%。

雷电不影响无线上网,但并非对电脑及网络全没影响。实际上,雷电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两种途径“攻击”电脑。电源方面,自然该受关注,不过现在一般建筑的防雷击措施已经不错,我们注意采用一些质量较好,并带有保险的电源插座,就不用太过担心。

夏季电压波动及日常打雷闪电时,对电脑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为这时,随时可能发生瞬时电涌和尖峰电压将直接对你的电源及主机提出考验,如果你的电源具备保护功能,购买,一个优质带电涌保护功能的插座也是不可少的。

在使用电脑时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正确开关电脑先开显示器电源再开主机电源,关机则相反;千万不要强行关机;

二是,正确放置电脑轻拿轻放,远离高温、潮湿、灰尘,避免阳光直射;

三是,夏季注意防雷不要在打雷下雨时使用电脑,最好拔掉电源线。网线或ADSL上的电话也要拔掉;

四是,避免磁场对电脑的影响不要与电视机、音箱、功放及电话机摆放过近,至少隔开两米左右;

五是,防止反串烧为电脑配备一个专用的防静电接线板;

最后,避免潮湿环境雨季时,将长期不用的电脑打开运行一段时间;天气干燥时,适当增加房间空气湿度。

只要注意采取以上措施,在雷电交加时,对上网的影响就会减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16786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