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监听是什么

网络监听是什么,第1张

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时候,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发送信息以后,可以确认信息是否到达,也就是有应答的方式,这种方式大多采用TCP协议。在TCP传输控制协议中,建立端对端的连接是靠IP地址和TCP的端口号的共同作用。

一种是发送以后就不管了,不去确认信息是否到达,这种方式大多采用UDP协议,UDP也是使用端口号进行连接的。

对应这两种协议的服务提供的端口,也就分为TCP端口和UDP端口。

当你要访问别的主机上的网络应用进程(如WEB服务)时,你发送的IP数据包里除了有对方主机的IP地址外还要有你访问程序的端口号。

而所谓的端口监听,是指主机网络进程接受到IP数据包后,察看其的目标端口是不是自己的端口号,如果是的话就接受该数据包进行处理。进行网络通讯的主机,既要发送数据,也要接受数据,所以就要开启相应的端口以接受数据。一个网络上的主机有可能开启多个网络进程(如即浏览网页又上QQ),也就是监听了多个端口。

如果你想看你电脑开启的端口

可以 开始/运行 输入cmd 进入命令提示符

然后输入 netstat -a (中间有空格)

这样你就可以看到你所监听的TCP/UDP端口了。

网络攻击又可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

  ◆ 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就是网络窃听,截取数据包并进行分析,从中窃取重要的敏感信息。被动攻击很难被发现,因此预防很重要,防止被动攻击的主要手段是数据加密传输。为了保护网络资源免受威胁和攻击,在密码学及安全协议的基础上发展了网络安全体系中的五类安全服务,它们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对这五类安全服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

  ◆ 主动攻击包括窃取、篡改、假冒和破坏。

  主动攻击包括窃取、篡改、假冒和破坏。字典式口令猜测,IP地址欺骗和服务拒绝攻击等等都属于主动攻击。一个好的身份认证系统(包括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访问控制等安全机制)可以用于防范主动攻击,但要想杜绝主动攻击很困难,因此对付主动攻击的另一措施是及时发现并及时恢复所造成的破坏,现在有很多实用的攻击检测工具。

最好的防御方法是高性能的防火墙,如果黑客们不能向每一台机器发送数据包,该机器就不容易被入侵。

一些典型的网络安全问题,可以来梳理一下:

IP安全:主要的攻击方式有被动攻击的网络窃听,主动攻击的IP欺骗(报文伪造、篡改)和路由攻击(中间人攻击);

2 DNS安全:这个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修改DNS的映射表,误导用户的访问流量;

3 DoS攻击:单一攻击源发起的拒绝服务攻击,主要是占用网络资源,强迫目标崩溃,现在更为流行的其实是DDoS,多个攻击源发起的分布式拒绝攻击;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是三本关于计算机基础的书籍,强烈推荐给你,看完之后可以对计算机的东西有个初步的了解。

1、上网前可以做那些事情来确保上网安全?

首先,你需要安装个人防火墙,利用隐私控制特性,你可以选择哪些信息需要保密,而不会不慎把这些信息发送到不安全的网站。这样,还可以防止网站服务器在你不察觉的情况下跟踪你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其他个人信息。其次,请及时安装系统和其它软件的补丁和更新。基本上越早更新,风险越小。防火墙的数据也要记得及时更新。

2、如何防止黑客攻击?

首先,使用个人防火墙防病毒程序以防黑客攻击和检查黑客程序(一个连接外部服务器并将你的信息传递出去的软件)。个人防火墙能够保护你的计算机和个人数据免受黑客入侵,防止应用程序自动连接到网站并向网站发送信息。

其次,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关闭这些功能。文件和打印共享有时是非常有用的功能,但是这个特性也会将你的计算机暴露给寻找安全漏洞的黑客。一旦进入你的计算机,黑客就能够窃取你的个人信息。

3、如何防止电脑中毒?

首先,不要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或打开及时通讯软件传来的文件。这些文件可能包含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序,该程序使得黑客能够访问你的文档,甚至控制你的外设,你还应当安装一个防病毒程序保护你免受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和蠕虫侵害。

4、浏览网页时时如何确保信息安全?

采用匿名方式浏览,你在登录网站时会产生一种叫cookie(即临时文件,可以保存你浏览网页的痕迹)的信息存储器,许多网站会利用cookie跟踪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

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的时候在参数选项中选择关闭计算机接收cookie的选项。(打开 IE浏览器,点击 “工具”—“Internet选项”, 在打开的选项中,选择“隐私”,保持“Cookies”该复选框为未选中状态,点击按钮"确定")

5、网上购物时如何确保你的信息安全?

网上购物时,确定你采用的是安全的连接方式。你可以通过查看浏览器窗口角上的闭锁图标是否关闭来确定一个连接是否安全。在进行任何的交易或发送信息之前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在线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个人信息和密码。

网络监听是很正常的事,这个词语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意思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窃听窃取的意思,其实任何和网络有关系的软件,都会网络监听。 而上传东西,其实是上传你下载的音乐,如果人人都不让酷狗上传的话,那下歌就会下的很慢。 你不想让它上传影响你的网速的话,可以用其他播放软件听歌,如千千静听,kmplayer,暴风影音。。。。。。 它们中有些可能会连接网络,但是不会到影响网速程度

搜索这个问题才发现原来你已经提问了,恩恩,求牛人解答

我的答案:

(1)对于怀疑运行监听程序的机器,向局域网内的主机发送非广播方式的ARP包(错误的物理地址),如果局域网内的某个主机响应了这个ARP请求,我们就可以判断该机器处于杂乱模式。而正常的机器不处于杂乱模式,对于错误的物理地址不会得到响应。

(2)网络和主机响应时间测试。向网上发大量不存在的物理地址的包,处于混杂模式下的机器则缺乏此类底层的过滤,由于监听程序要分析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包会占用很多的CPU资源,骤然增加的网络通讯流量会对该机器造成较明显的影响,这将导致性能下降。通过比较前后该机器性能加以判断是否存在网络监听。

(3)使用反监听工具如antisniffer等进行检测。

发生在共享式局域网内的窃听 所谓的“共享式”局域网(Hub-Based Lan),指的是早期采用集线器HUB作为网络连接设备的传统以太网的结构,在这个结构里,所有机器都是共享同一条传输线路的,集线器没有端口的概念,它的数据发送方式是“广播”, 集线器接收到相应数据时是单纯的把数据往它所连接的每一台设备线路上发送的,例如一台机器发送一条“我要和小金说话”的报文,那么所有连接这个集线器的设备都会收到这条报文,但是只有名字为“小金”的计算机才会接收处理这条报文,而其他无关的计算机则会“不动声色”的抛弃掉该报文。因此,共享以太网结构里的数据实际上是没有隐私性的,只是网卡会“君子”化的忽略掉与自己无关的“闲言碎语”罢了,但是很不巧,网卡在设计时是加入了“工作模式”的选项的,正是这个特性导致了噩梦。  每块网卡基本上都会有以下工作模式:Unicast、Broadcast、Multicast、Promiscuous,一般情况下, *** 作系统会把网卡设置为Broadcast(广播)模式,在Broadcast模式下,网卡可以接收所有类型为广播报文的数据帧——例如ARP寻址,此外它会忽略掉目标地址并非自己MAC地址的报文,即只接收发往自身的数据报文、广播和组播报文,这才是网卡的正常工作模式;如果一块网卡被设置为Unicast或Multicast模式,在局域网里可能会引发异常,因为这两个模式限制了它的接收报文类型;而Promiscuous(混杂)模式,则是罪恶的根源。在混杂模式里,网卡对报文中的目标MAC地址不加任何检查而全部接收,这样就造成无论什么数据,只要是路过的都会被网卡接收的局面,监听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一般情况下,网卡的工作模式是 *** 作系统设置好的,而且没有公开模式给用户选择,这就限制了普通用户的监听实现,但是自从嗅探器(Sniffer)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拥有了设置网卡工作模式的权力,而且矛头直指Promiscuous,任何用户只要在相应选择上打个勾,他的机器就变成了可以记录局域网内任何机器传输的数据的耳朵,由于共享式局域网的特性,所有人都是能收到数据的,这就造成了不可防御的信息泄漏。  可是,最终这种监听方式还是被基本消灭了,人们用了什么手段呢很简单,局域网结构升级了,变成“交换式局域网”。2、发生在交换式局域网内的窃听  作为与“共享式”相对的“交换式”局域网(Switched Lan),它的网络连接设备被换成了交换机(Switch),交换机比集线器聪明的一点是它连接的每台计算机是独立的,交换机引入了“端口”的概念,它会产生一个地址表用于存放每台与之连接的计算机的MAC地址,从此每个网线接口便作为一个独立的端口存在,除了声明为广播或组播的报文,交换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让其他报文出现类似共享式局域网那样的广播形式发送行为的,这样即使你的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它也收不到发往其他计算机的数据,因为数据的目标地址会在交换机中被识别,然后有针对性的发往表中对应地址的端口,决不跑到别人家里去。  这一改进迅速扼杀了传统的局域网监听手段,但是历史往往证明了人是难以被征服的……  (1)、对交换机的攻击:MAC洪水  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这种攻击模式,大概是因为交换机的出现破坏了嗅探器的工作,所以一肚子气泄到了交换机身上,另一种看法则是精明的技术人员设想交换机的处理器在超过所能承受信息量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而进行的试验,无论是从什么论点出发的,至少这个攻击模式已经成为现实了:所谓MAC洪水攻击,就是向交换机发送大量含有虚假MAC地址和IP地址的IP包,使交换机无法处理如此多的信息而引起设备工作异常,也就是所谓的“失效”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交换机的处理器已经不能正常分析数据报和构造查询地址表了,然后,交换机就会成为一台普通的集线器,毫无选择的向所有端口发送数据,这个行为被称作“泛洪发送”,这样一来攻击者就能嗅探到所需数据了。  不过使用这个方法会为网络带来大量垃圾数据报文,对于监听者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因此MAC洪水使用的案例比较少,而且设计了端口保护的交换机可能会在超负荷时强行关闭所有端口造成网络中断,所以如今,人们都偏向于使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进行的欺骗性攻击。  (2)、地址解析协议带来的噩梦  回顾前面提到的局域网寻址方式,我们已经知道两台计算机完成通讯依靠的是MAC地址而与IP地址无关,而目标计算机MAC地址的获取是通过ARP协议广播得到的,而获取的地址会保存在MAC地址表里并定期更新,在这个时间里,计算机是不会再去广播寻址信息获取目标MAC地址的,这就给了入侵者以可乘之机。  当一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给另一台计算机时,它会以IP地址为依据首先查询自身的ARP地址表,如果里面没有目标计算机的MAC信息,它就触发ARP广播寻址数据直到目标计算机返回自身地址报文,而一旦这个地址表里存在目标计算机的MAC信息,计算机就直接把这个地址作为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地址头部封装发送出去。为了避免出现MAC地址表保持着错误的数据,系统在一个指定的时期过后会清空MAC地址表,重新广播获取一份地址列表,而且新的ARP广播可以无条件覆盖原来的MAC地址表。  假设局域网内有两台计算机A和B在通讯,而计算机C要作为一个窃听者的身份得到这两台计算机的通讯数据,那么它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己能插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线路里,而在这种一对一的交换式网络里,计算机C必须成为一个中间设备才能让数据得以经过它,要实现这个目标,计算机C就要开始伪造虚假的ARP报文。  ARP寻址报文分两种,一种是用于发送寻址信息的ARP查询包,源机器使用它来广播寻址信息,另一种则是目标机器的ARP应答包,用于回应源机器它的MAC地址,在窃听存在的情况下,如果计算机C要窃听计算机A的通讯,它就伪造一个IP地址为计算机B而MAC地址为计算机C的虚假ARP应答包发送给计算机A,造成计算机A的MAC地址表错误更新为计算机B的IP对应着计算机C的MAC地址的情况,这样一来,系统通过IP地址获得的MAC地址都是计算机C的,数据就会发给以监听身份出现的计算机C了。但这样会造成一种情况就是作为原目标方的计算机B会接收不到数据,因此充当假冒数据接收角色的计算机C必须担当一个转发者的角色,把从计算机A发送的数据返回给计算机B,让两机的通讯正常进行,这样,计算机C就和计算机AB形成了一个通讯链路,而对于计算机A和B而言,计算机C始终是透明存在的,它们并不知道计算机C在偷听数据的传播。只要计算机C在计算机A重新发送ARP查询包前及时伪造虚假ARP应答包就能维持着这个通讯链路,从而获得持续的数据记录,同时也不会造成被监听者的通讯异常。  计算机C为了监听计算机A和B数据通讯而发起的这种行为,就是“ARP欺骗”(ARP Spoofing)或称“ARP攻击”(ARP Attacking),实际上,真实环境里的ARP欺骗除了嗅探计算机A的数据,通常也会顺便把计算机B的数据给嗅探了去,只要计算机C在对计算机A发送伪装成计算机B的ARP应答包的同时也向计算机B发送伪装成计算机A的ARP应答包即可,这样它就可作为一个双向代理的身份插入两者之间的通讯链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121767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