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都是啥?

陕西八大怪都是啥?,第1张

陕西八大怪具体如下:

一、【房子半边盖】 多见于关中农村,通常房屋呈“M”型,习称厦子房,两个半边房子对称修建,中间开门。功能:山墙高耸,安全防贼;墙厚屋高,冬暖夏凉。这种房子结构也区别于官房,古时的衙门或庙宇均为人字形弓脊房,窗户是敞开在外的。这种结构让农村人感觉不安全,还是房子半边盖,两对檐呈“M”型,四周高墙厚门,夜里睡觉心里踏实。

二、【手绢头上戴】关中人称手绢为“帕帕”,昔时关中农村妇女头上一年四季都顶着帕帕。功能:妆饰点缀,防尘遮灰。民间歌谣:“瓜女子,纳底子,纳不过,吃黑馍。”昔时娶媳妇,年轻人有玩闹“抢帕帕”沾喜之习俗。另外,昔时关中农村人去“吃汤水”时,口袋里时常是装着“帕帕”的,谓之“汤水帕帕”。便于擦嘴么,我看这比现代人用餐巾纸擦嘴更环保。

三、【不坐蹴起来】昔时关中乡下的老汉小伙习惯于疙蹴在凳子上,常见有人疙蹴门前的碌碡上,端着大老碗边吃边聊,也算是一种原生态的农村文化现象吧。猜想或许古时的“军户”有关,纥蹴着便于随时起身奔跑,一有敌情,撂下饭碗就走,故习而广之。曾有女战友学陕西话,说:“有板凳你蹉哈(坐下),莫有板凳你疙蹴哈。”

四、【锅盔象锅盖】 民间烙锅盔有大有小,大者叫锅盔,小者叫饦饦。关中农村铁锅的直径,大概有六七十公分,烙锅盔的时候,就可着锅的大小做面饼,厚约一指许,放入锅内,灶火用麦秸烧,刚烙好的锅盔外焦里软,很好吃。饦饦便于携带,现今多用于吃羊肉泡。据考证,锅盔始于先秦,便于士兵行军打仗携带。世传昔日大秦帝国的兵士,就是吃着锅盔灭掉六国的,或许“干粮”一词来源于此。

五、【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吃饭,顿顿不离油泼辣子,面条再香,没有辣子,就不高兴。吃辣子习俗或许与关中外来移民有关,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陕西从四川、湖北等省招募了大批农民,定居关中开荒种田,自然也把喜好吃辣椒的习惯,带到了关中。另外据当地民间传说,辣子维生素含量高,吃辣子对眼睛有好处。关中民谣:“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喉秦腔。端一碗面条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嘟嘟囔囊。”

六、【面条象裤带】 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是小麦产粮区,当地人以吃面食为主。于是面条就有了很多种传统的吃法,臊子面、油泼面、干面、汤面、出汤面、碎核面、piang piang面等等。单就说这“biang”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文化味很浓,它是陕西关中地区一种面食独特的专用词。但字典里查不到,辞海里也没有,外地人更不认识。

有关这个字的写法,千百年来关中民谣云:“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右边钩刀挂麻糖,坐着车车逛咸阳。”按顺口溜写下去,在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个古朴端庄、活龙活现的“biang”字来。

这曲里拐弯巧妙幽默的“biang”字组合,既概括了产地特性,食者感受,工艺要领,制作者辛勤 *** 作,又体现了秦人心底宽长,有棱有角,大苦大乐的性格特点和爽快精神。“裤带面”只是其中的一种,亦称扯面,事先用盐水和面,醒面一两个时辰,然后开始揉面、擀面、扯面。通常宽约二指许,厚约一分硬币许,长约六七十公分不等,就象裤带一样。沸水煮熟,老碗盛了,圪蹴着吃。

七、【秦腔吼起来】据考证,秦腔雏形始于秦汉,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秦腔旦角声韵根据剧情需要,或委婉缠绵,或悲哀凄伤。秦腔生角的唱腔一般激越高昂,特别是秦腔净角的唱腔,如同怒吼一般,脸憋得通红,民间俗称“努大将”。

秦腔根植于民间,秦人大多数都会或生或旦的唱几句,或许吼秦腔是秦人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吧,近十多年来,陕西台《秦之声》更是火得很!叫我说:你高兴了,吼秦腔么!你颇烦了,吼秦腔么!你难过了,吼秦腔么!我看过很多剧种,唯有秦腔能把人唱哭!尤其是听了秦腔哭音曲调,你不想哭都由不得你,这就是秦腔的魅力!

八、【碗盆分不开】以前关中农村,家家户几乎都有好几个“老碗”,这“老碗”大如小盆,很适合饭量大的小伙子使用。过去农村人吃饭,喜欢端上老碗,到人多处圪蹴着边吃边谝,老碗盛饭多,既省去添饭的麻烦,又不耽搁谝闲传。

这种粗瓷老碗,多出自铜川陈炉镇,昔时富平流曲、曹村、薛镇一带村民,很多人从事贩老碗生意。现如今农村人跟城里人一样细法,吃饭用的都是白光白光的小碗了,那种粗瓷大老碗几乎很难见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中八大怪

云南八大怪是:

一、鸡蛋用草串着卖:当地老乡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著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墻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二、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三、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许多地区的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三只蚊子一盘菜。

四、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五、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十分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六、背着娃娃谈恋爱:当地少数民族期盼人丁兴旺,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七、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八、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我的家乡陕西,在上古时代是华夏九州中的“雍州”,和“梁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历史悠久,110十万年前,最早的“蓝田猿人”就在霸河两岸繁衍生息,最为出名的“半坡遗址”展示着数千年前,母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从而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陕西是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时代最长的省。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诞生了与众不同的民风和民俗,譬如文明全国的陕西“八大怪”,到底是哪八怪?来看看到底有多怪?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陕西人有凳子也不爱坐,爱蹲。最早出现蹲的地方是关中地区,但是现在陕西人都爱蹲着,无论陕南还是陕北地区,吃饭蹲着,聊天蹲着,洗衣服,做饭都爱蹲着,冬天躲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暖暖”也蹲着,而且人们一蹲可以蹲一个小时不累,孩子们一小小就蹲着吃饭,在学校里蹲着写字,我常常想出名了的“亚洲蹲”是不是起源于我们陕西的第一怪,亚洲别的国家的人民是不是从我们国家学会蹲的呢?

第二怪,房子半面盖。

陕西关中地区半面盖的房子是独特的陕西象征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把房子半面盖呢?其一是因为那时候盖房子基本都是用的泥土,木头做材料,这样半面盖的房子只有三面墙,节省了盖房子的原材料,从而节省成本。二是中国人讲求风水,也信“肥水不落外人田”之说,这样半面盖的房子,每当下雨的时候,雨水都是流到自家的院子里,因为古人深知“水乃财”,聚水实为聚财。三是半面盖的房子相对封闭,起到了很好的防御,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现在关中农村基本家家都是小洋楼,半面盖的房子成了独特的风景,希望未来不会消失殆尽。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

陕西关中,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土地广袤肥沃,因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长此以往,人们思想保守封闭,对自家姑娘的保守那更是出了名的,陕西人是不会让自家姑娘嫁到外地的,陕西姑娘都是嫁到本地,却很少和外地人通婚,河南,甘肃,湖北,四川的姑娘很多都嫁到陕西,但基本没有陕西姑娘嫁到这些地方去。因为陕西有很多朝代在这里建都,所谓天子脚下的人们都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一些,牛气厉害一些,从而导致陕西人的底气更足一些,不愿意让自家姑娘嫁外地,他们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因为离天子近啊。不过到了现代,已经早已经没有了当时的思想,姑娘们想怎么嫁就怎么嫁,想嫁哪儿就嫁哪儿了。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现在的女人们有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那么那个年代的女人怎么办呢?尤其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女人们,为了抵御酷热,风沙,不得已在头上戴个手帕帕,一是可以防晒,二是保护头发不落尘土,那时候关中地区黄土飞扬,又缺水,男人们剃光头,女人们没办法,就想出了个帕帕头上戴的办法,所以,过去帕帕是陕西关中女人的生活必须品,走亲戚,串门子,下地干活时,帕帕都有大作用。

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我们陕西人,最爱吃面食,尤其是面条是每天必吃主食。西北人粗诳豪放,喜欢大碗吃面,大口喝酒。陕西人的刀削面,拉面都是又宽又有劲道,无论是臊子面还是干拌面,都是用很大的碗,因为大碗拌得开,好入味。以至于到现在,西安的面馆还是大土碗盛面,好多外地人看到那么大的碗,就会被吓到,其实面是没有多少的,不过不够是可以在加的。现在的杨凌蘸水面,就是如此,第一次吃,朋友问我吃几根,我说怎么也得吃三四根吧,端上来一大盆,我直接蒙圈了。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陕西人爱吃面食,一是面条,二是锅盔馍。陕西农村的家庭主妇没有不会烙锅盔馍馍的。为什么说锅盔像锅盖呢?是因为烙的很大,锅有多大,基本馍馍有多大,如果有人不会烙,那是会被取笑的,手艺好的主妇做出来的锅盔馍馍,有看相,有卖像,有好看的花纹,均匀的颜色,软硬适中,烙好之后,夹上炒青辣子,那味道别提有多美了。一直到现在,辣子锅盔馍馍还是每个陕西饭店的拿手好菜。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陕西人粗狂豪放的表现就是超爱吃辣子,感觉跟四川,湖南的人有得一拼。不过四川人爱炒菜放很多辣子,而陕西人喜欢吃油泼辣子,把油烧的很热温度很高后,泼在辣子面上,油泼辣子就好了,吃馍馍沾辣子,吃面条放辣子油,从而诞生了许多因为一道油泼辣子而来的美食,陕西擀面皮,吃的就是油泼辣子,谁家油泼辣子做的地道,自然生意好,还有陕西人爱吃的油泼面,里面的菜就是油泼辣子,再无他物。小时候,家里穷,只要有一碗油泼辣子,姐妹三个都是抢着吃饭。

第八怪,秦腔吼起来。

河南有豫剧,陕西有秦腔。而秦腔的“唱”不叫唱叫“吼”。秦腔唱腔质朴豪放,音色高亢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吼”秦腔,反映了陕甘人民的性格耿直爽朗、慷慨好义,民风淳朴敦厚、勤劳勇敢。陕甘劳动人民高兴的时候,“吼”上一曲,高亢的吼声惊醒四野,荡气回肠;悲伤的时候,“吼”上一曲,悲愤的吼声苍凉悲戚,低沉婉转,“吼”是怒吼、是呼喊、是抒发内心的情感。

陕西,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注定了她独特的民风民俗,从而诞生了让世人好奇的“陕西八大怪”之说,那么“陕西八大怪”,你知道怪在哪里了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051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