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与太宗有什么区别?

太祖与太宗有什么区别?,第1张

太祖一般是开国皇帝庙号,太宗则一般是第二代皇帝的庙号。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受汉文明影响的儒文化圈(现韩国、越南)也有使用。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太祖的君主是商太祖成汤,自从汉太祖刘邦以后开始大规模使用于开国皇帝的庙号。刘邦最初的庙号是“高祖”,后来汉景帝即位后为刘邦重上庙号“太祖”,自此“太祖”便成为开国皇帝惯用的庙号。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唐朝开始,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

依据《孔子家语》“祖有功宗有德”,开创为功,守成为德,所以一般开国皇帝为“祖”,其他皇帝被称为“宗”。

扩展资料:

1、庙号历史:

起源商朝,可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商朝灭亡后,周朝没有延用商朝的庙号制度,只是继续发展了商朝的谥号制度,所以周朝君主有谥号而无庙号。再到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庙号和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因此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尤其是西汉,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

2、例外情况:

明成祖朱棣:本应为”太宗“,但将朱棣“靖难之役”等同于开创之功,改为“成祖“

清圣祖顺治:有入关之功,始有大统。

清世祖康熙:平三藩,除鳌拜,收台湾,名为守成,实为开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宗

太祖、太宗、高祖、高宗的顺序:

1、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

2、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他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所以李渊的庙号唐高祖。

3、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比如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

4、第三代帝王庙号常常为高宗。比如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

拓展资料

一、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即明太祖(1368年—1398年在位),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政治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

二、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因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其姨母,得隋文帝垂爱,历千牛备身,谯、陇、岐三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

三、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于武功之别馆(今陕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四、李治

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即唐高宗(649至683年在位),祖籍陇西成纪,628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125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