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翻译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怎么翻译,第1张

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原句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二、译文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三、出处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扩展资料:

赏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短文不但立论高远,见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论证明晰,逻辑严谨,有不容置辩的说服力。本文善用排比,层层深入进行论证,形成压倒一切的逼人气势,在艺术上也很值得称道。

孟子在这篇不到二百字的短章中,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释义: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

出处:先秦:孟子及其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斯人 一作: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扩展资料: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

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不顺。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通“弼”,辅佐。

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这里作“使(他的性格)坚韧”。

词类活用

生于忧患(生)名词作动词,生存

死于安乐(死)名词作动词,死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15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