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第1张

古希腊神话中,万神之首宙斯有位侍女叫潘多拉。一次,宙斯派她去传递一个魔盒,并千叮咛万嘱咐不能打开盒子。然而,正是宙斯的告诫,反倒激起了她不可遏制的好奇和探究欲望,于是,她不顾一切打开魔盒,结果,盒子里装有的所有罪恶都跑到了人间。

其实,正是宙斯的禁止打开的命令促使潘多拉将盒子打开,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禁果效应”。

《圣经•创世记》中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众所周知。伊甸园中任何果子他们都可以吃,唯独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而且上帝告诉他们吃了之后就会死。结果他们还是没有禁得住诱惑,被赶出了伊甸园。这也是人类本性中“禁果效应”倾向。

这种效应是有心理学依据的:无法知晓的“神秘”事物,比能接触到的事物对人们有更大的诱惑力,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需求。平常我们所说的“吊胃口”、“卖关子”,就是因为人们对信息的完整传达有一种期待心理,一旦关键信息在接受者心里形成空白,这种空白就会对被遮蔽的信息产生强烈的召唤。这种“期待——召唤”就是“禁果效应”存在的心理基础。

生活中禁果效应无处不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起积极的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作用。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上,越是禁止的事情,可能越会适得其反,一味严厉的禁止,反而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会越禁越禁不止了,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反面。

被“禁止”的好奇心——禁果效应

天神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上的火种,并悄悄送给了人类。主神宙斯得知后非常生气,最终决定要让人间从此不得安宁,于是他命自己的儿子火神使用泥土制成一个貌若天仙的美女,并取名潘多拉。宙斯告诉她,她将降临人世成为人类的一员,过上与凡间的其他女孩子一样的生活。临走时,宙斯送给潘多拉一个盒子作为嫁妆,并嘱咐她说:“无论何时都千万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后果。”来到人间后,潘多拉每天像其他的女孩儿一样过着凡间的日子,但是时间越久,潘多拉对这个盒子就越是好奇。“为什么不能打开呢?这里面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吗?不可预知的后果到底会是什么呢?……”无数的疑问充斥在潘多拉的脑袋里,于是,潘多拉终于将盒子打开了。就在打开的瞬间,只见盒子里许多带有各种各样疾病的虫子一起向四周飞散,渐渐布满了整个世界。这样,宙斯的目的达到了,人间从此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灾难与疾病。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禁果效应”。根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夏娃曾经被告诫不要去食用智慧树上的果树,但是由于受到好奇心的诱惑,夏娃终究还是偷食了这株神秘树上的果实,最终被贬到人间。在实际生活中,“禁果效应”还表现为“逆反心理”,一处被贴上“严禁乱涂乱抹”的墙壁不久就会被涂得不像样;被告诫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的孩子,往往并不会乖乖地听话,反而会偷偷地尝试一番。

“禁果效应”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越是禁止就越是向往的偏激的情绪,某些东西越是严加制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就越会让人们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家长如果真的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情,在告诫他不要做时,同时也要说明不要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要想人们接受他们不喜欢但却很有价值的东西,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变成“禁果”,提高其吸引力;而对于不好的东西,永远都不要把它们当作禁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215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