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还原糖的原理是

检验还原糖的原理是,第1张

检验还原糖的原理是: 还原糖中的醛基(-CHO)在加热条件下能将Cu(OH)2中的铜离子还原成亚铜离子,从而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物。

化学反应式:

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扩展资料

检验还原糖方法:

在待测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度温水中加热2分钟,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组织样液中含有还原糖。

其中使用的斐林试剂的成分:

甲液:NaOH 0.1g/mL

乙液:CuSO4 0.05g/mL

斐林试剂需现配现用,且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均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检验还原糖

直接滴定法测定食品中还原糖时,不能用CuSO4沉淀蛋白,可用的沉淀剂为ZnSO4。

还原糖的检测试验中甲液为硫酸铜,乙液为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硫酸铜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再和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酒石酸钾钠与铜的络合物,酒石酸钾钠与铜的络合物中的的二价铜是一个氧化剂,能将还原糖氧化,而二价铜被还原为一价的砖红色沉淀。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1、鉴定时,所配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2、注意水浴加热,促进反应。

斐林试剂中溶液为斐林试剂甲(NaOH溶液)其浓度为0.1g/ml,斐林试剂乙(CuSO₄溶液)其浓度为0.05g/ml。

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沉淀,可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存在。用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是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扩展资料

还原性糖主要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果糖含有六个碳原子,也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在自由状态下,它富含果汁和蜂蜜,果糖也可以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蔗糖。

半乳糖是一种单糖式,可在乳制品或甜菜中找到。半乳糖是由六个碳和一个醛组成的单糖,它被分为醛糖和己糖,是一些糖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糖只存在于自然界的哺乳动物乳汁中,一个乳糖消化分子产生一个葡萄糖分子和一个半乳糖分子。半乳糖能促进脑苷和粘多糖的产生,对儿童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情况下,单糖的还原能力主要来自它的醛基,如葡萄糖,而多糖则大多因为半缩醛羟基的存在,还原后,自己会变成糖酸。如葡萄糖就会变成葡萄糖酸,如该糖是酮糖,羰基就会断裂,分解成两个较小的分子,如果糖。

所有单糖(除二羟丙酮)及大部分二糖(除蔗糖等)在本尼迪克特试验中呈阳性反应,所以大部分单糖及二糖都具有还原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还原性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39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