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曾的人物经历都有哪些?

关学曾的人物经历都有哪些?,第1张

关学曾的人物经历:

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

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

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

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

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

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

关学曾简介:

(1922.08.01~2006.09.27),男,满族,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1922年生于中国北京,“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北京琴书创始人。

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琴书”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

曾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

2006年9月27日,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

代表作品:《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

唱腔细腻:

关学曾对《鞭打芦花》音乐唱腔的处理十分细腻,尤其是闵子骞替继母李氏求情一段极为

感人。

每唱到“爹爹呀您把这休书收回吧,孩儿我替母求情请您要容宽。儿的娘对儿的折磨儿无怨恨,乃是儿孝意不周才有今天。爹爹您千不念来万不念,念我娘照顾孩儿这些年。您今天要真是休了我的母,抛下我们三人岂不更可怜。”,必催人泪下。

关学曾是中国北京琴书演员、北京琴书创始人。

关老先生出生于1922年8月1日,卒于2006年9月27日,满族,原名关士清,出师后取艺名“学曾”,是“单琴大鼓”第二代传人。

生前曾任北京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关学曾与常年合作的琴师对“琴书”的唱腔、板式、表演进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乐亭大鼓”和“单弦牌子曲”的腔调;板式上由原来的三眼一板发展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来只有“跺句”,发展为“双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扬琴、四胡、二胡,使音乐表现力更为丰富;曲目大都改为短段子,多以现实题材为主。1951年和1952年,关学曾先后两次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前线演出。

关老先生14岁学艺,拜常德山为师习唱单琴大鼓。参与组建了北京曲艺团、北京曲剧团,积极编演新曲目。与琴师吴长宝合作期间,成功改良了单琴大鼓,并更名为北京琴书。《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长寿村》为其保留曲目。创作作品百余段,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曾两次赴朝慰问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线、自卫反击战的猫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声音。1996年参与发起曲艺进校园活动,并参加了数十场演出。出版了《关学曾北京琴书经典唱段专辑》CD。有北京琴书泰斗之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新中国曲艺50年特别贡献曲艺家”称号。2003年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2006年9月荣获中国曲艺终身成就奖。老先生从艺60多年来演唱过上千个段子,演出近2万场,作品题材丰富,经典佳作不断,在艺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他的噪音洪亮、宽厚,表演神形兼备,字正腔圆,唱腔优美动听,板式铿锵有力,在演唱上自成一家,让人爱听、爱看、过目难忘。

2006年9月,关学曾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关学曾去世前一个月,荣膺“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和北京“德艺双馨楷模”称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883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