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是什么意思?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是什么意思?,第1张

【意义】:荀子想通过此来告诉人们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陶冶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情 ***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达到至诚的境界。

【读音】jūn zǐ yǎng xīn mò shàn yú chéng

【释义】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出处】语出自:《荀子·不苟》——“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所说的“诚”是真实无欺的意思。天是真实无欺的,人也应该追求真实无欺。达到至诚就能使人感动,达不到至诚就不能使人感动。荀子也重视“诚”,认为“诚”是所有德行的基础。

他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把“诚”当作最重要的道德观念的是《中庸》。

《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可见,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释义: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说明道理:荀子想通过此来告诉人们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必须陶冶和提高自己的思想情 ***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事。 

至诚是一种尽性知天并达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这是中国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过神学,而从人性与天性、人道与天道的合一,从相信人性善并通过尽性知天的途径,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出自:《荀子·不苟》

扩展资料:

儒学地位

荀子在儒学体系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2、荀子对儒学经典的传授居功甚伟。汉代儒学,不仅“礼学”出自荀学,“诗经学”乃至于“春秋学”都与荀学有关。

清儒汪中著《荀卿子通论》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而尤有功于诸经”,并对荀子的“传经”作了详细考证,为经学史研究的学者所基本同意。当代大儒徐复观也曾高度评价荀子在经学史上的地位。

3、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孔子不入秦,荀子却对秦政、秦俗多予褒奖,而同时批评其“无儒”。

这说明他在坚持儒学的基本信念的前提之下,还在努力争取扩大儒家的政治空间。俯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荀子所体现的务实精神,应该是汉代儒宗董仲舒的取法对象。他们都为儒学适应时代环境、进而寻求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荀子

【名句】君子养心①,莫②善于诚③。

【注释】①养心:修炼情 *** 。②莫:没有哪一种东西。③诚:诚信,真诚。

【释义】君子修炼自己的情 *** 时,没有什么东西比真诚再好的了。

【点评】修身养性,应以诚信为本。

参考文献

《荀子·不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5945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