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Win7系统中设置迅盘功能?

如何在Win7系统中设置迅盘功能?,第1张

迅盘是一种能为用户电脑增加系统速度、降低功耗的软件,许多电脑爱好者都对迅盘非常的了解,不过却没有多少人制作正确配置迅盘的方法,故此河东软件园小编在这里以win7系统为列,为大家详细讲解下win7系统配置迅盘的 *** 作方法,需要的用户赶快试试吧。

迅盘是什么?

迅盘:加速系统,降低功耗。笔记本电脑将会支持一项名为FRMT的技术(曾经代号Robson),中文名称为英特尔迅盘。迅盘是一块PCI-E接口的扩展卡,在系统的支持下,可提供ReadyBoost和ReadyDrive功能,这些功能将直接对系统在启动、休眠、安装程序、拷贝文件、载入游戏等有关磁盘 *** 作的任务上进行大幅度的性能提升。官方资料表明,迅盘可以使软件启动和运行速度提高1倍,开机速度加快20%,同时减少硬盘转速以节省功耗。

*** 作方法:

1、下载Intel

INF芯片组驱动,解压。接下来点击开始菜单,在搜索框输入设备管理器并单击,这样就可以进入设备管理器界面。

2、从左侧菜单中找到并双击IDE控制器下的“ICH8M/M-E

SATA”驱动标志,然后点击“更新驱动程序”,接下来以手动方式指定驱动程序目录,选择“iaAHCI”文件后,在显示列表选择“Intel(R)ICH8M-E/M

SATA

AHCI

Controller”即可。

3、不过在Win7系统下,ReadyBoost组件功能是需要手动开启的。 *** 作方法也比较的简单,依次点击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存储下找到磁盘管理选项并单击,接下来在右侧的窗口中便可以找到迅盘所在的分区了,然后选中该项,然后点击右键,选择删除卷。

4、接下来,我们需要重新设置迅盘分区,直接在空白处点击右键新建一个分区即可,格式化之后选择“ReadyBoost”选项,将其启用,容量方面默认数值就可以了。

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就能够在win7系统下开启迅盘功能了,当用户开启该功能后,我们就能够明显的感觉系统速度有所提升!

1、需要下载Intel INF芯片组驱动,进行解压。

2、在开始菜单中输入设备管理器,enter进入该页面,

3、从左侧菜单中找到并双击IDE控制器下的“ATA/ATAI”驱动标志,然后点击“更新驱动程序”,接下来以手动方式指定驱动程序目录,在显示列表选择“Intel(R)5 Series 4 Port SATA AHCI Controller‘即可。

4、依次点击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存储下找到磁盘管理选项并单击, 右侧点击迅盘点击右键,选择删除卷。

5、对迅盘分区进行重新设置,右键新建一个分区进行格式化选择“ReadyBoost”选项,将其启用,容量方面默认数值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Win7系统设置迅盘提升电脑性能的方法,希望小编的解决可以帮助到你。

由于官方网站并没有提供Windows7版驱动,笔者采用公版驱动来安装,首先下载Intel INF芯片组驱动,解压后进入设备管理器,双击IDE控制器下的“ICH8M/M-E SATA”驱动标志,然后点击“更新驱动程序”,之后以手动方式指定驱动程序目录,选择“iaAHCI”文件后,在显示列表选择“Intel(R)ICH8M-E/M SATA AHCI Controller”即可。

点击“确定”按钮后,重新启动系统,按F2键进入BIOS设置窗口,在“Config”设置页下,将SATA控制器设置为“AHCI”模式,这样就开启了主板芯片组对迅盘技术的支持,保存退出后登录Windows系统,登录Intel官方网站下载Intel Turbo Memory驱动,安装后重新启动系统,进入Intel Turbo Memory控制台,勾选“启用ReadyBoost”和“启用Ready Drive”两个选项,重新启动系统后,其中ReadyBoost组件依然处于关闭状态。

经查询得知,由于兼容性问题,在Windows7下需要手动开启ReadyBoost组件,方法是依次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界面,然后展开“存储”下的“磁盘管理”,右键单击迅盘分区盘符,选择“删除卷”删除迅盘分区(图1),

3

然后再新建迅盘分区,格式化之后打开迅盘分区属性,选择“ReadyBoost”选项,再选择“启用ReadyBoost”, 容量大小选择默认即可。再次进入Intel Turbo Memory控制台,此时发现“启用ReadyBoost”选项已经开启(图2),接下来就可以享受迅盘技术的优化好处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aji/64451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2
下一篇 2023-03-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