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在海里

腾讯服务器为什么在海里,第1张

因为把服务器放到海里能实现自然降温,冷却服务器,不会让服务器过热,产生爆炸等危险。

要知道,腾讯支持着全国各种业务、软件的使用,所需要用到的服务器可想而知有多少,为了使这么多服务器可以尽量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冷却,放在海里是最好的选择。

2014年微软开始着手将服务器放置于水下的计划,同年开始在海里做投放实验,他们将300台电脑的服务器,放置进一个重约十七吨的密封舱内,该密封舱是全钢制的。而且密封舱内同时还装载着100多个传感器。岸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可以通过这些传感器感知到水压和温度,便于及时发现并处理特殊情况。

一切就绪后微软的团队将这个密封舱投入加州海岸的近海区。第一次试验结束后,为证明海底数据中心是可行的。2019年微软又进行了第二次海底数据试验,这次的实验规模更大,装载的电脑服务器更多,一共有864台电脑服务器,相比较第一次的钢制密封罐。

这次试用的密封设备更像一艘小型潜艇,它的长度超过十米。而这次的实验周期为期五年。同样将服务器放在水里的还有阿里巴巴,阿里将自家服务器藏在了千岛湖里面,去过旅游的游客应该有听导游介绍过吧。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大量热气,此时必须做好散热,不然可能会有烧坏的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一天天发展,科学家们的想法已经不局限于眼见可见的地方,更多的想要到达研究眼睛不能直接到达的地方,对宇宙的向往如此,把数据中心放入水中也是如此。

两年前微软曾经把一台855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放入水中,这就是水下的数据中心了。这台水下数据中心除了能研究云计算的能源效率之外,同时还承担了研究纳蒂克项目的命题短期使用的小型数据中心能否商业化。这个研究听起来十分的荒诞且无意义但数据中心的顾问却说出了这个研究的潜力。当数据中心所面临的环境一切顺利时自然是万事大吉,但如果某一天人力不能预测的自然灾害或者不能阻挡的强力袭击来临时,数据中心还有可以转移的方案的话就非常不一样了,这样一来就不必承担重大数据丢失所面临的效应,而且如果这个藏匿的地方是水中的话还能节省了一笔建造费用。

而水下数据中心也不并这两年才有的概念,早在2014年这个概念就被提出了,当然它被提出的时候最终目的是节能还没有这么多深层次的优势被挖掘,地球上97%的部分都是水,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靠近大一点的水域,如果数据中心存放在水下的话数据也就能更短距离的传播,速率得到提升而且水又可以迅速的吸收服务器排放的热量,而且这个数据中心的电力来源也很简单风能和太阳能就能提供它在水下所需要的能量,仔细想来水下数据中心比起陆上的数据中心还有很多的优势。

数据中心的运转所排放出的热量或许对海洋环境有影响,这是一些人的担心,虽然海洋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一点点污染没有什么关系,但长期日积月累下来的后果也是难以推测的,微不足道的数据也可能会在某一天产生巨大反应。你对于这个水下的数据中心有什么好奇的吗?

从数据分析来看数据中心无疑是“能耗大户”。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每年的耗电量近亿度。2018年全国数据中心消耗的总电量为160889亿度电,比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度)还要多,相当于三峡大坝全年的发电量。

如今,数据中心消耗了全球约2%的电力,华为负责研究可持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安德斯·安德雷表示,到2030年数据中心会消耗全球8%电力。当你拿起手机,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答案的时候,可能永远不会想到,这一次搜索,就会消耗一盏8瓦灯泡一个小时的电量。

所以低能耗数据中心呼之欲出,这不仅关系到环境的可续发展,也决定了算力的成本和服务的竞争力。Facebook把数据中心建到了北极、微软则选择了“海底捞”、阿里巴巴将数据中心建到了千岛湖坝上,而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将数据中心建在了山洞里。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降低能耗,降低成本据IDC统计一个传统的数据中心平均的使用年限为9年,超过7年的设施都趋于陈旧。假定使用年限为10年,其中电力能耗占据所有成本的20%、场地费占15%、冷却设备费用占6%,这三项合起来的超过了40%。

能源只有47%的部分进入了服务器,而41%的部分变成热量消耗掉了。机架风扇、空调、泵机和散热塔消耗的能源占据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

微软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有以下几点好处:大量的沿海海床可以免费使用,而不必付产地使用费,不用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海洋的潮汐运动、和海面风能产生的廉价电力为数据中心供电。数据中心在海底可以用海水来进行服务器的冷却,并且可以避开绝大部分的自然灾害。世界50%的人口生活在海岸线附近,并且全球互联网的主干光缆都位于海底。海底数据中心可以减少数据包延迟。

今年7月份,微软位于英国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3566米深的数据中心(2018年放置)打捞起来了,864台服务器只有8台发生了故障。数据中心采用海底流动的海水自然冷却,可靠性是其他同类产品的8倍。

如此这样,省下了场地费、电费、冷却设备费用、一定量的维护费用,省下的这些费用就变成了巨大的收益,买肉吃不香吗?何必白白地浪费掉。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成为了这个时代迫切的需求建数据中心已经优先地考虑全年低温时间较长的地区、河边或者海边等水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充分的利用自然冷源赖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

微软、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构建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作为绿色节能技术的行业推动者和践行者,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需要,同时也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都需要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科技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在全力发展的一个领域,我们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科技树也是不断有新的分岔出现,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再说了,科学家精力毕竟有限,数量更是有限,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在所有领域都做到科技领先。

微软将服务器沉入大海,华为将服务器藏入深山,谁技高一筹?微软曾经发起的“水下数据中心计划”,并且很快就进行了海下试验,装了300台电脑服务器在重达17吨的钢制密封舱里沉到海底。看到这里是不是非常纳闷为什么微软要将这个服务器沉到海里面去?

常识告诉我们,电子设备最怕接触的就是水,更别说是告诉运行的服务器,更是应该一滴水都接触不得的,因为水会直接造成电子设备短路,当电子设备被烧毁之后它就是一个连废铁都不如的东西,那为什么要沉入水中呢?

无独有偶,华为在贵州贵安新区的大山中,有一座七星湖数据中心,仅一期的建筑面积就已经是超过了40万平方米,直接将大山都给掏空了,将60万台存储服务器藏身其中。这又是什么缘故?在大山当中不是应该没有信号嘛?厚重的山体会直接将信号个隔离在外。

其实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首先微软选择将服务器沉入海底,是为了能够解决服务器散热的问题,上千台服务器同时运转,服务器制冷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所以微软克服万难将服务器放置海中,用“水冷”的方式解决问题。

而华为则是为了“省电”,全球数据重心的电力能耗占全球总耗电量的2%,“电老虎”的名头可见一斑,如果在城市当中建立一个数据中心的话,很难做到为它供电。建在贵州大山中是因为一方面便于散热,另一方面是因为贵州的喀斯特地貌能很好的保护大数据中国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贵州有非常多富余的电量能够供给给华为。

两项比较一下,看似好像是微软的 *** 作难度更高,然而实际上,微软的选择的海岸地区限制条件更多,总的来说,微软赢在了 *** 作技术,华为的大山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无疑是更为成熟,并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并且规模远比微软更大,整体上是华为更胜一筹,不过微软的二期试验已经开始了,不排除微软可能会逆袭超越华为!

不管是中小型企业网站还是大型企业网站都会面临着被攻击的危险,如果没有一个专业的程序员维护,网站会经常性的出现很多问题,网页打开缓慢、延迟、打不开甚至死机,因此流失很多客户。不过面对网站攻击并不是束手无策而坐以待毙,网站被攻击恰恰说明网站存在安全漏洞,只要查缺补漏,加以防范,便可保持网站的正常运行。网站之所以存在漏洞,是因为电脑系统或网站程序不断被发觉新漏洞,不是很专业的程序员疏于防范,便给一些不法之徒带来可乘之机。为此,网站运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需要程序员的专业技术、管理习惯、责任心息息相关。

网站被攻击的常见形式:

(一)网站网页被挂马:当我们打开网站网页时,会被浏览器或电脑安全管理软件提示,此网站存在风险、此网站被挂马等报告,是因为网页和根目录文件中被植入了js,当打开网页时,触发js的命令,自动执行含有木马的脚本或php文件,从而窃取用户的隐私数据。被攻击的网站往往是一些涉及虚拟货币或有交易性质的网站。

(二)网站网页中出现大量的黑链:网站的网页一般用户看着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在网站的源代码中,往往是在最底部,出现了大量的锚文本链接,而这些链接往往被隐藏起来,字体大小为0或极限便宜位置。被攻击的目的在于,一些黑客非法植入链接,来提高一些低权重网站的权重和流量而获取利益,而被攻击方的网站往往会被降权惩罚。被攻击的网站往往是一些存在一定搜索引擎权重和流量的网站。

(三)网站根目录中出现大量植入的网页:如果网站维护不及时,会发现网站收录突然暴增,而收录的内容都是非自身网站的内容,大多数是一些非法广告页面,诸如博彩、色情、游戏私服外挂等内容,我们检查服务器网站数据会发现大量植入的静态页。被攻击的网站广泛,特别是一些流量高的网站备受黑客青睐。

(四)网站网页打开自动跳转到其它网站页面:这种形式我们常常称之为非法桥页,在网页中植入的强制转的js,或入侵服务器,在iis中做了301重定向跳转,其目的在于黑客进行一些非法广告性或网站权重转移而从中获益。被攻击的对象往往是一些有权重、有流量的网站。

(五)网站数据库被植入新内容。网站数据被植入了一些新增加的内容,这些内容形式和网站其他数据看似正常,但是看时间日期,会发现内容往往比较集中,而并不是编辑人员添加的内容。这种网站往往是一些能够办理证件的网站,诸如职业资格证、毕业证等。黑客为一些非法客户在正规官网植入虚假职业信息,而从中获取高额利益。被攻击的网站往往是一些大学官网、教育部门网站或一些资质认定的网站。

(六)网站被攻击打不开会打开极为缓慢:网站网页经常打不开,或服务器无法远程连接,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企业竞争激烈,非法的竞争对手雇佣网络黑客,恶意攻击自己的网站程序和服务器,导致网站或服务器无法正常运行,诸如大量的DDoS攻击、CC攻击、直接破坏或删除网站数据。部分黑客存在心理扭曲、炫耀自己的能力进行恶意攻击。被攻击的网站往往是企业网站或一些维护水平较低存在大量安全漏洞的网站。

(七)网站和服务器密码被篡改:有时会发现网站和服务器的密码不正确,被篡改了。是因为黑客对存在漏洞的网站和服务器进行暴力破解,篡改了密码。其目的往往在于炫耀黑客技术能力,进行恶意的、非法的黑客技术 *** 作。被攻击的网站为所有网站。

(八)网站数据库丢失或损坏:有时发现自己的网站可以正常打开,但是无法再继续更新程序和新添加内容。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离职程序员或黑客,进行恶意的攻击网站。被攻击的网站为各类网站。

(九)网站域名DNS劫持:打开自己的网站,内容却不是自己的网站内容,检查服务器和网站程序均正常,这种情况我们ping网站ip到时候已经不是自己的服务器ip,这种情况往往存在域名DNS劫持。其目的在于恶意的攻击炫耀或广告利益。被攻击的网站为所有类网站。

(十)网站服务器运行缓慢,被植入蠕虫等病毒:有时候站长会发现网站运行更新或在服务器 *** 作异常缓慢,我们查看服务器的进程管理会发现,有运行占据高CPU、高内存的进程。这是查杀木马,往往会查出蠕虫等病毒。其目的在于占据网站资源,或服务器自身被攻击入侵,作为一种“肉鸡”用来攻击其他人的平台。被攻击网站,往往是一些高性能、高带宽的服务器。

二、网站服务器如何运维:

(一)网站数据定期备份:定期备份网站数据可以用来恢复被攻击的网站,即便网站被攻击或误 *** 作删除一些网站信息,可随时恢复。为此网站运维,网站备份才是硬道理。

(二)网站程序系统更新:网站程序和服务器系统定期更新使用的版本、补丁,可消除一些存在的安全漏洞,以防给黑客带来可趁之机。

(三)定期查杀网站病毒:定期查杀网站病毒可以防止黑客的进一步破话或窃取网站数据,也可以及时删除入侵的网站后门漏洞文件。

(四)网站文件权限设置:对网站服务器文件合理的设定权限,比如部分执行程序的重要文件应当取消写入或执行权限,可避免黑客篡改网站数据。

(五)网站域名开启>

(六)可使用高仿服务器:高仿服务器具有高性能、高带宽、高防御的特点,在安全上、运行上自身具备一定维护的基础后盾,给后期维护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是造价高昂,客户应当根据自己经济情况酌情考虑。

(七)定期更新管理密码:网站密码可被离职程序员记录或黑客入侵暴力破解获取,定期更新网站后台密码和远程服务器登陆密码可有效预防数据损失。

(八)定期查看网站日志:网站运行数据的记录都在网站日志里记载,开启并定期查看网站日志,清晰地了网站运行的轨迹,是网站维护的重要方式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2733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