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街道是什么

韧性街道是什么,第1张

在较长时间内形成应对外界冲击能快速恢复,适应自身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后仍然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的街道。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韧性街道起源于对生态系统的研究,OECD认为韧性街道是指街道具有吸收各种经济、环境、社会和制度冲击带的影响并从中恢复的能力。ISO则认为具有韧性的街道能够以一种及时有效的方式抵御、吸收、容纳并适应灾难和冲击。而可持续性地方政府将韧性街道的核心含义归纳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应对外界冲击能快速恢复,适应自身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后仍然保持相对平衡稳定的街道。这种街道具备两个核心特征:一是街道系统抵御冲击干扰后能够调整适应的能力。二是街道系统能够在灾难中学习改变不断优化自身结构的能力。

城市韧性水循环首先干预的水循环系统是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处理城市污水,将其转化为可以再次利用的水资源。通过污水处理系统的干预,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城市水循环的可持续性。

韧性城市”是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也就是说,当灾害发生的时候,韧性城市能承受冲击,快速应对、恢复,保持城市功能正常运行,并通过适应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灾害风险
韧性城市建设会根据城市的特点、防灾需求和灾害风险的种类、大小,建立一套适合这个城市特点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通常是分层级、分领域建立的,一个城市可能会建立上百项甚至更多的指标,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韧性水平进行评价。
从宏观上看,韧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是发生灾害的时候,生命财产损失可控,也就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小;
二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不中断或者可以快速恢复;
三是备灾救灾系统完善,而且能够快速启用,灾害不发生链式反应,也就是次生灾害少;
四是灾后恢复的时间和程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恢复快。
韧性城市概念的提出,实际上给城市应对灾害的理念带来了新变化。原来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是“硬抗”。比方说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主要源自地震强烈震动导致的房屋倒塌,那么传统的做法主要是靠加厚、加粗墙体、柱体或增加钢筋的数量把房子盖结实来抵抗这种冲击。
但事实证明,当地震比较大、超过当地抗震设防阈值的时候,房屋就扛不住了。所以“硬抗”的方法已经很难应对这种极端灾害,极有必要采取一种“以柔克刚”的做法,也就是应用“韧性”的理念来更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354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