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软件园的基本情况

徐州软件园的基本情况,第1张


徐州软件园 是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三期工程,位于徐州市泉山区东南部,紧邻中国矿业大学,是泉山区政府自主投资的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软件园。总规划面积108亩,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6亿元人民币。其中,地面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共11栋楼宇,包含15座单体楼和2座商业群房。地下停车场等公共设施47万平方米,容纳泊位1000余个。科技广场 占地300亩,作软件园绿化及商务配套使用,其绿化工程和4万平方米商贸配套设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徐州软件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与服务外包、矿山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应用与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软件园、省级科技产业园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等称号。
国内软件百强企业东软集团 、南京联创科技、南大苏富特集团、金蝶软件等已签约入驻。国家级学术科研平台——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也已落户徐州软件园。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以徐州软件园为载体,规划建设 “一个中心,两个基地”项目。
我们计划通过几年的发展,将徐州软件园建成“国内先进、苏北领先、淮海经济区一流”的软件研发中心、无线通信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训基地,使其成为徐州发展知识经济、吸引高科技人才集聚的窗口和平台。

北京软件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北京软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之一
新华社信息北京7月12日专电(记者任忆 李京华)记者从北京市科委获
悉,北京软件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规划的基本思路包括五个方面:
一、总体目标:创国际一流环境,集成国内外软件产业的战略资源,建成全
国最大的集研发、孵化、培训、生产、贸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基地
;逐步提高对国际战略资源的配置能力,使软件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
整体竞争实力居全国首位,并带动中国软件产业的腾飞。到2005年,北京要
保持开发水平、规范化水平和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一,拳头产品数量和知名度居全
国第一,大中型骨干企业的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最大的集研发、生产、贸
易、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产业基地。
二、软件产业的空间布局:要形成中关村科技园为核心,四大功能性区域为
主干的产业格局。在中关村北部,以软件园区为载体形成骨干企业研发生产集聚
区;以中关村科技园核心地段为主,以国内外大公司的专业软件研发机构和孵化
器为主要载体,构建位于成府路西段、学院路中段、中关村南路、和北工大-亦
庄开发区四条创新孵化带;在中关村西区及周边地段建设软件产品商贸中心;利
用远郊区县地理、成本等有利条件,发展软件产业延伸辐射区。
三、两大产业支撑体系:要建设软件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和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共同构成北京软件产业软环境的主体。其中,软件专业服务支撑体系主要包括
:软件出口服务体系,软件人才培训体系、软件企业工程管理咨询认证体系、软
件产品测试认证体系、软件应用推广体系和软件产业公用平台。软件共性技术支
撑体系主要针对实用化的软件工程技术、互联网核心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信息化所需关键技术建立,该体系计划包括10个左右关键技术重点研发中心和
10个左右的产业化示范中心。
四、产业发展重点:“十五”期间要把握国际软件产业新趋势,提高重点领
域的发展水平。形成以应用软件产业化为重点,系统软件有突破,支撑软件和工
具软件成规模,IC设计上水平、出口创汇大增长的局面。
五、措施保障:以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积极探索在政府宏观引导机制、产
业资本运作机制、社会中介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机制创新,完
善区域性政策法规、加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完)
今年北京软件产业六项工作重点
--北京软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之二
新华社信息北京7月12日专电(记者任忆 李京华)据北京市科委副主任
俞慈声介绍,今年北京软件产业工作重点主要有六方面:
一、以中关村国家级软件园为核心,构造多层次软件园,推动软件园建设取
得阶段性进展。今年要全面推进中关村、北工大、昌平中软等3个软件园的建设
,年内使软件园建设有明显的阶段性进展,在国内外形成影响,初步解决发展空
间不足的问题。中关村软件园要争取批准成为国家级软件园。北京工业大学和亦
庄科技园共同建设的北工大软件园要落实选址,完成软件园公司的组建,力争年
内开工。昌平中软软件园将按照计划于8月完成中软的软件研发综合楼工程,并
投入使用。
二、推进863软件孵化基地建设,形成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目前北京市
正在编制863软件孵化器二期建设规划,拟以目前的863软件孵化器为核心
,按照“国内最大、国际一流”的原则建成北京863软件孵化基地,形成86
3成果研发孵化区、国际企业孵化区、国内企业孵化区等三个功能性区域,形成
国内最佳的孵化环境。今年要完成基地的选址,力争能够开工建设。在孵化基地
建设方面,公共技术支撑体系将是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将完成方案的论证,启动
体系建设,争取部分投入运行。
三、组建软件工程师学院,初步形成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今年将完成北
京软件工程学院和北工大软件工程师学院的的组建,实现对外招生,重点开展软
件工程、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工程硕士和跨专业双学士的教育,并有针
对性地开展认证培训和国际化培训。此外,今年将选择1-2所学校开始软件技
术工人培训试点。
四、加强服务和政策落实工作,营造优先发展软件产业的氛围。今年北京将
陆续出台与《北京市贯彻国务院1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配套的各项实施细则和
办法。在改善服务方面,将建设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窗口网站--“北京软件”
,开通政府热线电子邮箱,继续利用已取得良好成效的“IT青年企业家论坛(
沙龙)”、《北京软件快讯》等渠道,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双向交流。同时,将加
大对软件企业上市工作的协调力度,创造条件支持几家有规模的软件企业年内上
市。
五、国际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拓宽软件出口渠道。今年北京将重点实施骨干
企业CMM认证计划,建立政府之间、机构之间和企业之间三个层次的软件国际
合作渠道。
六、实施体现产业导向的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形成软件产业链。北京今年将
重点围绕首都“市民卡”工程和校园网建设,带动一批相关软件企业的发展。今
年将提出推荐政府采购的软件产品目录,并将建立3-5个共性技术开放式研发
中心,构建软件产业的关键技术群,以提高北京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北京软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之三
新华社信息北京7月12日专电(记者李京华 任忆)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
展,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目前,北京软件产业基地拥有软件企业1340多家,认定和登记的软件产
品1178个,初步形成了以联想集团、清华同方、北大青鸟、摩托罗拉中国公
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群,并推出一批软件知名品牌。
北京地区具有发展软件产业的潜力和优势,在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促进工作等三方面均领先于全国。从业人员6万多人,占全国的35%。
去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创造了900亿元产值,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贡献率
达到60%以上。
北京市科委主任范伯元说,北京软件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是“创国际一流,
成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软件基地”,在地区布局上将形成以中关村科技园为核心
的骨干企业研发生产积聚区、创新孵化带、国际化软件产品商贸中心和产业延伸
辐射区等四个功能性区域。
2000年8月12月,昌平中软软件园和中关村软件园分别开工建设。昌
平中软软件园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内,由中软总公司、中电集团为主建设
,占地约24公顷。中关村软件园位于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西侧,占地142公顷
,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软件园。
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北京市启动了863软件产业孵化器和集成电路设计专
业孵化器两个重点项目。其中,北京863软件产业孵化器由科技部、市科委和
863智能机专家组倡议发起,中软总公司、北大青鸟集团等知名软件企业和风
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4250万元,一期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现已入驻企
业20余家,创造了政府投资引导、软件企业参与、风险投资为主的投资模式,
和集技术支持、风险投资、孵化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北京硅普集成电路设计
孵化器是北京市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它发挥了北京自测所和航天九
院微电子研究所的设计和测试优势,通过政府资金引导支持、军民科技资源互补
、投资机构参与共建的形式,采用一个公司、两个基地的商业模式运行,每年将
通过空间孵化和虚拟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向20-30家微电子企业提供企业创办
、产品开发、技术支持及服务等方面的创业孵育服务。(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0535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