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器芯片年产量

全球服务器芯片年产量,第1张

相较于PC行业增速放缓,服务器行业预计2022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023年再次增长,因消费者对互联网服务的使用持续扩大,数字化转型受到企业青睐。 COVID-19 大流行的影响,导致他们采购了更多服务器。根据 DIGITIMES Research 的数据,预计到 2022 年全球服务器出货量将同比增长 64%,达到约 1800 万台。随着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它们将成为出货量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大家好,我是格菲四师兄,专注于公司估值研究、会尽量使用三种适配性较强的方法对公司进行估值分析。我们格菲一共七位师兄妹,他们各有所长, 欢迎大家关注

公司简况

浪潮信息是服务器领域龙头公司,多年来市场份额保持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位置。公司市占率在51%,客户是腾讯、阿里、华为、金山等大企业。

股价走势

随着2018、2019年迎来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公司营收和利润双增,随着市场对公司关注度和认知的增加,公司估值也被不断抬升。

估值分析

四师兄采用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估值,系个人研究成果,对他人不构成投资建议。

重要假设:

公司经营状况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行业当前估值合理。

分析过程:

浪潮信息当前每股净资产约为665元,近5年市净率的30分位、50分位和70分位值分别为409、479和598倍。在中证指数网所属行业的平均市净率为532倍。

我们以浪潮信息当前每股净资产为基础,给予其不同的市净率计算股价,再根据总股本1289亿得出市值。

乐观: 给予公司65倍市净率,则对应股价为66565=43225元。

中性: 给予公司55倍市净率,则对应股价为66555=36575元。

悲观: 给予公司45倍市净率,则对应股价为66545=29925元。

结论:

重要假设:

公司未来持续经营,发展稳定;对标公司估值合理。

分析过程:

浪潮信息发布了2019年度的业绩预告,归属净利润约856~988亿元,同比增长30~50%。

浪潮信息近3年市盈率的30分位、50分位和70分位值分别为4643、6016和7875倍。

我们以业绩预告的中值922亿元为基础,分别给予不同的市盈率水平计算市值,再根据总股本1289亿得出股价。

乐观: 给予75倍市盈率,对应市值为92275=6915亿元。

中性: 给予60倍市盈率,对应市值为92260=5532亿元。

悲观: 给予45倍市盈率,对应市值为92245=4149亿元。

结论:

重要假设:

公司经营状况不会发生重大变化;折现率在8%~15%。

分析过程:

浪潮信息作为国内服务器领域龙头,我们预计未来营收复合增速预期接近25%,结合PEG和上述溢价因素,公司具有安全边际的估值在30PE附近,考虑到一季度的业绩井喷和市场热情,短期估值高点可能会给到2020预期业绩的60PE。

则2022年的净利润为922125^3=18亿元,取中值45倍PE得到2022年市值约为1845=810亿元。

假定8%~15%的折现率,逆推当前股价,再根据总股本1289亿得出股价。

乐观: 折现率为8%,逆推当前市值为810/(108^3)=643亿元。

中性: 折现率为12%,逆推当前市值为810/(112^3)=577亿元。

悲观: 折现率为15%,逆推当前市值为810/(115^3)=533亿元。

结论:

市净率估值结果偏低,四师兄认为主要参考短期市盈率和未来的折现结果;

浪潮信息的估值区间大约在40~50元之间,若市场情绪持续高涨,也可能到60元;

当前价格接近48元,已经接近高估。

今天四师兄对浪潮信息的估值就到这里啦,明天安排一下在线教育大热的新东方,不见不散~

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退出中国,只是其中的一块业务而已。

光环新闻在公告中表示,为遵守中国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公司运营的AWS云服务的安全性与服务品质,公司与亚马逊签署了《分期资产出售主协议》,公司将向亚马逊购买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相关的特定经营性资产,从而在中国境内持续稳定地提供并运营基于亚马逊云技术的云服务。从资料来看,光环新网是亚马逊云服务的中国合资公司,因为根据中国法律,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属于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一部分,是国家重点监管的领域,因此亚马逊云服务进入中国市场之时,选择了与光环新网进行合作。针对这次交易,光环新网解释说,收购亚马逊AWS中国业务有利于提高AWS运营服务的安全性与服务品质。此次收购,主要是为了响应工信部的最新要求,工信部对公有云企业在国内经营要求一定要持证经营。工信部要求厂商承诺,在2017年底之前,达到相应的经营许可要求并获得经营许可证,如果已承诺,未按期实现承诺的,2018年不得经营该业务。

所以,在面对中国云服务市场严格的政府管控,亚马逊选择了退出,另一重原因自然也和它的业绩有关。根据IDC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中国公共云市场报告显示,阿里云稳居中国市场的老大地位,排在第二位的是腾讯云,金山云、中国电信和Ucloud分列三四五位,亚马逊的AWS云服务甚至没能进入前五。

而此次交易并非是光环新网对亚马逊中国云计算业务的收购,只是根据中国监管要求,购买了AWS服务器等资产,还有软件服务等资产并未在出售范围内,且仅限于AWS和光环新网合作的北京区域,不涉及AWS宁夏区域。

​亚马逊发言人也澄清说,公司仍致力于在中国发展业务,但为了遵守中国法律,必须出售特定物理基础设施资产。

HP 还不错 和IBM 我们公司就是HP的售后服务也可以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台式机市场的品牌机跟组装机一样,服务器也是由CPU、主板、内存、硬盘这些装起来的,个人电脑可以组装,服务器当然也可以组装,不过由于服务器产品比较高端,因此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品牌服务器和组装服务器还是存在不小的区别。一般来说初级用户经常存在的疑问大概是下面这些: 一:组装的服务器同样配置下价格是不是大幅低于品牌服务器 这个问题的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大家也都知道,品牌机在价格上一般都会比同配置的兼容机贵,毕竟包含了售后服务和一些附加的技术在里面,成本高一些也是必然的。不过,凡事没有绝对,品牌服务器厂家可以用比较优惠的价格从配件厂家那里拿到“一手货”,而配件零售商中间通过多层分销渠道,因此两者的成本也可能接近,加上服务器产品的利润较高,报价一般都不透明,所以一些低端的品牌服务器做促销的时候卖得甚至比组装的还便宜也就可以理解了。 二:组装服务器的性能和稳定性是不是不如同配置的品牌服务器 当然,从理论上来说,性能大部分是取决于选用的配件,如果大家选用的配件都一样,那性能自然也就差不多,当然,实际使用时软件层次的影响也很大,正确的设置和高效的服务系统软件也起着重要作用。至于稳定性,其实还是没有一个完全绝对的答案,哪怕是IBM,也有可能生产出一台质量存在隐患的服务器,没有一个厂家敢说自己的产品100%稳定,高科技产品总是很难完全理想化的,哪怕是航天飞机这么尖端的科技都还是发生过意外,当然品牌服务器短期出现故障或者运行不稳定的可能性会比组装服务器来得低,毕竟正规厂家一般都使用比较可靠的配件,质量是有保证的,至于有一种说法称品牌服务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测试,这个就有点夸张了,测试一台服务器是件非常耗时而且消耗人力的事情,厂家肯定没有这么多技术人员也没有这么多时间更不大可能对每一台出厂的产品都进行严格测试,服务器厂家的产品测试其实是这样的:他们推出一款产品时会拿一台同样配件的样品进行各种专业测试,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无故障运行时间的测试,这个测试结果对服务器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服务器是肯定不能随便关机或者重启的,所以如果测试结果没问题,就说明这个型号的产品都没问题,而由于电脑配件都有一个故障发生率,所以这个型号的产品中还是会有个别几款在正常使用时间内出现问题,这时候,品牌服务器和组装服务器拼的就是售后服务器了,毕竟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想让自己的服务器停上几天吧。 三:组装服务器会不会有偷工减料现象或者买到假货 在DIY市场,奸商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不熟悉产品的时候几乎都会担心被商家欺骗。的确,是有少数不法商家会出售货不对版的或者配件给不懂行情的顾客,不过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找本地一些信誉较好或者实力较强、历史比较悠久的商家一般都不会有问题,毕竟服务器配件市场的竞争还没达到DIY市场那种惨烈的水平,而且买服务器的顾客很多时候是固定的或者是存在二次购物的可能,所以商家也希望通过较好的信誉和服务来树立自己的形象;另外,服务器产品的渠道和普通配件产品的渠道不大一样,可能某一地区做服务器产品经销业务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大家你认识我我认识你,所以既互相竞争也互相监督,一般不会有谁笨到自己砸自己招牌。 四:组装服务器的售后服务有保证吗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有意义,服务器的售后服务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旦发生问题必需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品牌服务器当然有自己比较完善的销售和服务体系,这也是很多用户选择品牌服务器的主要原因,不过组装服务器也不会说得不到很好的服务,如果是自己东拼西凑装起来的话要谈服务和维修当然就比较麻烦,如果是找当地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经销商,他们在市内地区的服务还是不错的。 看完上面这些,很多人可能会说:“那品牌服务器和组装服务器不是没多少区别了”当然不是,有些时候区别还很大。主要是下面几点: 一:管理系统的区别 尽管你可以把整套服务器的配件配的跟品牌服务器一模一样,但是品牌服务器厂家专门开发的管理系统软件是肯定配不来的,对服务器维护人员来说,这些软件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同时节省很多时间,甚至是实现一些没有管理软件时无法进行的 *** 作,而高效其实就是一种间接的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支持 品牌服务器买到的

2020GIDC全球互联网数据大会在深圳正式召开,会议从“数据经济”的角度出发,针对“新基建”、“边缘计算”、“容器技术”、“AI”、“RPA”等主流的技术趋势进行解读,众多嘉宾及企业分享了其在平台及技术生态搭建方面的见解与思考。

浪潮集团广东公司首席技术官陈逸聪出席大会,并以“突破计算边界,开放成就未来”为题,分享了其对智慧计算、数据中心等方面的看法。

陈逸聪表示,现在无论是互联网服务还是数据服务、数据中心运行等都和计算息息相关,而随着5G、AI、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传统的去中心化计算,而是与智慧挂钩,与此同时新型业务对计算力和数据中心的要求日益提高, 那么不局限于原有的定义,突破计算边界、推动形成开放计算生态成为亟需解决的行业核心要点所在。

他强调,智慧计算正源源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简言之,计算力就是生产力。

陈逸聪讲到,传统的数据中心就是部署一个机房或者一个机柜的设备,便能解决计算的需求,而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和数据的扩增,加之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影响,使原来很多线下的活动转而在线上举行。 线上业务的发展意味着数据中心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和承载的设备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对后端的技术支撑和计算力提了新的要求。

此外在今年,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在全国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的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亦规划一个数据中心集群,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所在。从几年前数据中心的规模扩大到现在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承载计算设备的数量增多的变化来看,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一直在快速增长,并且大型数据中心发展带来对应用支撑的复杂度和对数据中心的管理都有所提高。

陈逸聪表示,原来的服务器、存储、网络到计算机 *** 作系统等数据中心建设所需的设备,对于其厂商、设备品牌是谁并不是需要过度关注的问题, 而随着大数据越来越聚集、对于云统一的认知愈发引起行业关注与思考。 云统一的话能否把各个服务器管起来,目前国内的包括阿里云、腾讯云都在进行,那么对于统一管理的标准如何制定亦有待商榷。

数据中心最大的开销是电力成本,目前全球所有数据中心,一年的总能耗数据显示是3000亿度,转换成发电站的发电来看的话,相当于30座大型核电站的一年发电量。如果在深圳建设一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集群服务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同时配套建设三个核电站做电力支撑并不现实,这必然会对新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高效运维有更高要求。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陈逸聪举了一个例子,他讲到,原来服务器即物理机、现在已逐步服务的云计算均被业内所接受。云可以即开即用,但是亦有一些性能上的损耗;物理机最快数小时交付,所有的物理机是实时开通,即开即用,隔离性强,稳定性强,但相比云计算能耗也最高。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超高的能耗严重影响数据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因为互联网发展迅速,我们的数据中心建设也在世界的前列,一年下来年耗电量是在一千亿度,相当于整个三峡大坝一年的发电量,能耗控制产生了对一些新技术的要求。同时, 打破物理边界,实现资源池化亦是数据中心发展追求的方向,以便提高计算资源利用率,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TCO以及高效运维。

浪潮通过L11级一体化交付,使交付更快更便捷。在2019年春节前三周完成了突发需求一万台供货保障,从收到需求到交付完毕,仅用时两周。 曾经创造了一天8个小时之内物理地上架1万台服务器到数据中心的交付记录,保障了客户实现全球央视春晚观众红包互动的庞大业务需求。 此外,浪潮还通过开放计算加速智算中心建设,推动 社会 智慧转型,目前已布局全线开放计算标准产品线,多年来一直践行开放计算理念并引领开放计算标准,持续定义领先的开放计算产品。

陈逸聪表示,现在浪潮在市场上也得到了认可,前不久国际权威数据机构IDC公布的2020年Q2数据报告中显示: 浪潮服务器国内出货量市场占比113%,增速80%,全球第一。浪潮 86服务器在中国市场市占率426%,排名中国第一。特别在AI领域,浪潮AI服务器中国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超过50%。

他强调到,浪潮为业界提供了全栈信息化解决方案,也期待与业内合作伙伴们共同打造一个开放的计算环境,为业内生态的建设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九城用的是“名牌”,大约12万美金一台,三台服务器加一台NAS才能起作用,大概需要50万美金。这个东西批量采购和单买是不同概念的,便宜的也有,打个七五折左右。
这种服务器不算特殊,顶多就是一些工程产品。比如夜总会的音响,它的品质以及安装都和家用的不一样,但个人想购买安装,对方完全可以满足你。人家也就当你是个脾气古怪的有钱人。
你想买九城用的那种吗?直接打电话给惠普公司,去他的服务部咨询也可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6846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