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加磁盘阵列柜,服务器本身需要几块硬盘

服务器加磁盘阵列柜,服务器本身需要几块硬盘,第1张

服务器磁盘阵列柜至少需要三块硬盘
服务器加磁盘阵列柜一共三种连接方式:SAS、iSCSI、FC(光纤),都需要安装在服务器上HBA(连接主机I/O总线和计算机内存系统的I/O适配器)卡,通过相对应的线缆连接盘柜。
SAS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SAS HBA卡,通过SAS线连接到盘柜上的SAS接口。速率3Gb/S,可以通过SAS交换机(此类SAN交换机相对其它SAN交换机较少)扩展成SAS SAN存储区域网络
iSCSI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iSCSI HBA卡,通过以太网线连接盘柜上的iSCSI接口,速率1Gb/S,可以通过以太网交换机扩展成iSCSI(IP) SAN存储区域网络
FC连接方式:服务器需要安装FC HBA卡,通过FC线连接到盘柜上的FC接口(接口上必须安装短波光模块)。速率4/8/10Gb/S,可以通过FC交换机(需要安装短波光模块)扩展成FC SAN存储区域网络
目前企业数据存储的主流是FC SAN 和IP SAN,前者吞吐量高、性能最好,扩展方便。SAS接口的存储一般都用于入门级直连存储,少有扩展成SAS SAN的。

可以的。两者物理接口是一致的,而且SAS host能兼容SATA device,反过来接就行了。

SAS接口兼容SATA设备,但SATA接口不兼容SAS设备,通俗的说SATA标准是SAS标准里的一个子标准,SAS包含更多的指令及更多的控制与检测技术;

SAS接口一般为服务器主板上才有,部分服务器搭建时考虑到成本问题时,可能采用相对廉价的SATA硬盘代替SAS硬盘,如果真有SAS接口可放心接普通SATA设备。

扩展资料:

一个磁盘损坏,也就是说不能对任何读写命令作出响应,需要更换。raid 5能从保存的对等数据中恢复所有数据,重建缺陷磁盘。 磁盘组本身没问题,但其中一个磁盘上出现了坏块(即不能读取的块),造成某些数据不能恢复。

从数学角度说,每个磁盘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约为 50 万至 150 万小时(也就是每 50~150 年发生一次硬盘损坏)。实际往往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情况,在大多数散热和机械条件下,都会造成硬盘正常工作的时间大幅减少。

考虑到每个磁盘的寿命不同,阵列中的任何磁盘都可能出现问题,从统计学角度说,阵列中 n 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比单个磁盘发生故障的机率要大 n 倍。

如果服务器的控制器类型是SAS控制器的话,是可以混插SAS和SATA的,但是两块磁盘不能在同一个阵列。
你可以使用SAS盘做一个RAID 0运行网站数据,然后使用SATA盘做一个RAID 0做备份,这两个阵列中的两块磁盘会在 *** 作系统中为你呈现磁盘0和磁盘1这两个逻辑磁盘。这种存储的方法叫分层存储。
你说的最后那句“用RAID备份到SATA的硬盘”我不太理解,RAID的备份是不能指定磁盘的,所以你需要一款备份软件来实现定点的备份(由磁盘0---->磁盘1)。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28079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