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上买了个轻量应用服务器,要怎么把自己做好的网页放上去?

阿里云上买了个轻量应用服务器,要怎么把自己做好的网页放上去?,第1张

有两种方式。

1、第一种是购买轻量应用服务器时选择你喜欢的建站程序镜像,比如wordpress。

那么购买之后会自动帮你安装好一个wordpress网站,此时只要绑定域名并解析好,即可访问。默认登录账号是admin,而密码可以在你轻易应用服务器管理面板根据提示获得。

2、购买轻量应用服务器时选择安装宝塔面板镜像。然后你会获得一个中文界面的可视化服务器管理面板。在宝塔面板内可以任意创建网站,通过FTP工具上传你的网页或者建站程序即可完成建站。

因为这个具体的 *** 作步骤比较多,这里就不展开了。有一个详细教程可以参考一下。手把手带你玩转阿里云轻量应用服务器自己建站

3、如果选择的不是想要的镜像系统,也不要紧,可以去阿里云后台进行系统重置,切换成适合自己使用习惯的镜像进行建站。

你的电脑没有联网吗?一般联网了的话,CentOS下,只用使用命令 yum install vsftpd 就可以安装FTP服务器了,安装好后,使用命令 systemctl start vsftpd 来启用FTP服务器,使用命令 systemctl enable vsftpd 来设置自动启动。
或者你的ftp配置不正确,如果想要学习如何正确配置ftp,可以百度《Linux就该这么学》,在其官网右方的搜索框内输入”ftp“就可以找到相关的ftp配置教程,按照教程重新安装配置看看。

现在有几个备选方案:
1。程序移植,数据库仍统一管理。
这种方式最易实现,但存在的问题数据库必须开放internet通道,如何保证安全,是个问题。而且,访问速度是否能达到要求同样是个问题。采用通道?速度上又不能满足。
2。程序和数据库都移植。
这种方式能实现的镜像效果最好,但实施难度较大,在国内网站中实现这种镜像的还不多。这方案还有2种不同实现方式:
21 程序不改,数据库同步
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些,程序部分基本不用改动,依靠sqlserver2000的同步功能来实现数据同步。
但从我在erp项目实施中获得的经验看,这种方式看似简单,但其实问题可能最多。首先,sqlserver同样继承了microsoft的老毛病:效率不高。同步复制3G的数据这个速度我实在不乐观。其次需直接开放internet访问,如何避免安全问题,还没想好,还需要找安全专家咨询。最后,同步复制过程中如果发生网络故障,如何保证多数据源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又是个极大的挑战。
22 平台程序改动,数据库异步复制
这种方式对程序的要求较高,网站平台架构的调整较大。等于是把网站由单站点程序转为多站点平台。这样在业务和数据一致性上都有较高要求。这种方式工作最大,难度看似也最大,但我认为这种方式最可行。首先,把程序结构按照事务划分,借助mts可实现多站点统一事务,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其次,数据采用异步复制,能避免网络中断造成的数据不完整,防止引起某些逻辑错误;最后,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尽量少的访问数据库,由于负载的分担,可考虑大量的使用内存替代数据库,提高整体的访问效率。
不过,由于存在时间差,会造成镜像站点间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我还没想好如何解决。 并且,需要开发一个事务调度程序对各镜像数据进行统一更新维护,每秒可能需要面临200次的请求,程序性能和效率会是问题,如何采用分布式我也没想好。

4C4G机器设置为k8smaster节点,另外一台机器设置为k8snode节点

分别进入两台的 /ect/hosts 目录,设置r如下host

由于k8s内部节点之间的通讯使用的是内网ip,我们需要把内网ip的重定向到公网ip上

由于两台机器是处于公网环境,且k8s节点之间需要通讯,所以需要开放一些端口,端口配置可以直接进到腾讯云控制台进行配置

以下是官网要求的master节点的端口配置

可以进入腾讯云服务器的防火墙配置开放相应端口,端口可以限定来源,只允许node节点(19216822)访问

以下是官网要求的node节点的端口配置

同理,也设置node节点的端口

master节点需要安装

node节点需要安装

添加安装源(所有节点)

安装命令

设置开机启动

修改docker配置(所有节点)

组件安装完成后就可以启动了,首先启动master节点,然后让node节点加入master几点即可。

在master节点使用kubeadm初始化集群

这里需要保存token,token是用于node节点加入maste节点的凭证

node节点加入master节点

安装网络插件,否则node是NotReady状态(主节点跑)

kubectl get nodes

在给服务器安装 *** 作系统之前的时候做镜像,你们是什么的服务器,我有IBM服务器做镜像的 *** 作过程,也是从网上找的,先分给你吧!
、首先找到IBM服务器配套光盘,找出其中的SERVERGUIAD光盘,放入IBM服务器的光驱中,启动系统;
2选择“English”后显示如下选择键盘布局以及国家或地区画面,在这里全部选择“United States”,然后点击下一步
3这里是ServerGuide International License Agreement,点击“I accept”继续即可
4 查看概述以了解ServerGuide 功能,请在使用前仔细查看相关使用说明,点击下一步;
5在这里我们可以选择您要安装的 *** 作系统,选择后点击下一步;
6列表显示了下来将要做的配置,目前提示要设置日期和时间,点击下一步;
7设置日期和时间后点击下一步;
8这一步提示将清除硬盘上所有数据,点击下一步;
9这一步有两个选项,如果您想保留RAID卡上的原有阵列信息,请选择“Skip this task”,否则请选择第二项(注意这一步将清除硬盘上所有数据);
10当选择了“Clear all hard disk drives and restore ServeRAID to defaults”后显示如下界面;
11下一步将进行 RAID 卡的配置过程,点击下一步;
12 进入了ServeRAID Manager配置界面后,有两个选项“Express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快速配置)”和“ Custom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手工配置)”,快速配置将按软件默认选项进行配置,如果想定制配置请选择手工配置;
13选定“Express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快速配置)”后即进入以下界面,一切为软件默认设置,检查无误后点击Apply执行配置;
14选定“ Custom configuration for controller 1(手工配置)”后,进入如下界面,左边是控制器1上连接的硬盘,将左侧硬盘拖进右侧“New array A”中,然后点击下一步
15在如下红圈处输入逻辑驱动器的大小,推荐一个控制器上只有一个逻辑驱动器。点击下一步;
16检查配置信息是否有误,点击Apply执行配置;
17点击“Apply”确认配置,d出确认对话框,点击Yes做确认;
18RAID配置完成,点击“Continue”则回到ServeRAID Manager配置界面,(注:这时候RAID开始初始化、同步,需要很长的时间,其实不用等,直接继续下面的步骤,他会在过程中自己继续进行)点击“Exit”则退出ServeRAID Manager界面继续安装;
19下一步创建 *** 作系统的分区;
20ServerGuide提示您服务器需要重新启动;
21重新引导后进入如下界面进行分区和文件系统类型选择,在分区时注意不要小于2G的容量;
22ServerGuide正在重启应用程序:
23显示 *** 作系统分区工作执行状态:
24提示 *** 作系统分区任务完成,点击下一步继续进行配置:
25检查服务器所配置的信息有无错误,然后点击下一步:
26下面我们开始设置win2003安装的相关配置:
27在下面界面上输入用户名,计算机名和序列号,注意这里画圈地方是输入WIN2003 *** 作系统的序列号:
28选择服务器的网络设置,我们按默认设置即可:
29选择网卡的设置,可以按系统默认的网卡类型先进行安装,待 *** 作系统安装好后可以进行更改:
30选择WIN2003 系统的license数量:
31 选择 *** 作系统的地域和时区的设置,如果您安装的是中文WIN2003系统,请注意时区的选择要选择“Beijing”时间;primary language要选择“Chinese(PRC)”;alternate languages要选择“Simplified Chinese”。
32在以下界面选择您要安装的windows组件,点击下一步确认:
33ServerGuide 会显示windows的相关安装路径,查看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34Windows开始copy安装所需要的文件:
35数据copy完成后,提示如下信息,ServerGuide光盘会自动d出,您需要更换Windows2000 Server光盘:
36插入win2003 光盘后回车确认,认真阅读微软最终用户License使用手册后选择“I agree”:
37开始copy windows安装文件:
38按照屏幕要求移除WINDOWS 2003 光盘后重启服务器,服务器将进入无人职守安装,自此ServerGuide光盘配置完成。
39安装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1090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