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阿里巴巴怎么应用云计算啊

谁知道阿里巴巴怎么应用云计算啊,第1张

阿里系将自己的数据中心通过云计算架构构建成一个云环境,就是将所有的物理服务器通过网络互联,然后通过虚拟化技术构建成虚拟的云环境,然后通过管理虚拟机管理IDC机房,这样子就完成了从原有的计算模式到云计算的转变。

阿里 YunOS 跟华为鸿蒙主要的区别在于开发商和生态方面的构建方面的区别。

阿里的yunos是阿里巴巴集团研发的,主要是以数据和服务作为lot的 *** 作系统的,而且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互联网领域之中。

客观来说阿里的yunos系统和华为鸿蒙系统相比较的话,其实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态方面的构建了,阿里在技术方面是实力很强的,但是生态额度构建则是没有那么的容易。

华为鸿蒙系统是华为集团研发的,是基于Linux开发和大量优化,在此之外华为还推出有华为方舟编译器,从系统底层进行改善,提升手机的运行速度,而且还有自主研发的EROFS超级文件系统,还有去年的GPU Turbo,可以说通过这几张关键技术的整合,华为鸿蒙系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实力。

阿里巴巴自研的 CPU有什么特点?在最新公布的一次年度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自研计算机是阿里巴巴从 PC时代开始就坚持的一项核心技术。在过去三年时间里,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的基础架构已经经历了从 CPU到 CPU,再到 FPGA、 GPU、 ASIC的多次升级。如今,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运营商之一。在云计算领域,阿里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在中国成为仅次于亚马逊、谷歌和微软这样国际巨头的四大超大规模云服务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也拥有海量用户,并有不断提升计算性能的需求。

在核心硬件上,阿里云将采用通用计算处理器RISC-VR9+和 FPGA组成的RISC-V架构,基于 GPU加速。阿里云还将提供定制化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体计算性能,满足大规模云服务的需求。Cortex-A15采用了最先进的 FPGA和 IP技术,支持多路RISC-V指令集和高性能并行处理功能。该处理器支持不同架构下的 FPGA和 GPU加速机制,并对不同设备采用统一指令集和调度策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阿里云将在A15处理器上引入并行计算技术。在A15处理器与 GPU之间将加入并行处理通道。

在服务器上,其存储设备由32个 SAN卡组成,每个 SAN卡可以连接至一个内存节点,当存储设备发生故障时, SAN卡会自动跳转到一个虚拟机中,供用户恢复故障数据。为了支持更高规格的 IaaS应用和更低时延的 PaaS应用,阿里云的网关为全互联型 SAN,即一个网关就可以支持数百台不同类型的 IaaS应用。

阿里云OS是由阿里云计算公司开发,运行在数据中心和移动终端上的 *** 作系统,含有阿里云自主开发的地图、邮箱和搜索等在内的互联网基础服务。阿里云系统兼容了大部分的Android系统的APK应用,但是本质上来说它和小米的MIUI、点心OS等系统并不一样,是完全独立于Andoid开发的 *** 作系统。
在应用方面,阿里云OS不仅集成了阿里云自主研发的通讯录、短信、日历农历、输入法、搜索、邮件等基础应用,也携带有阿里巴巴集团自有开发的消费级应用,如淘宝聚划算、淘宝比价、淘女郎等。此外,Android Market的手机应用也能在该平台中使用。未来,阿里云OS还会对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应用接口。
1:创新的Cloud APP概念,无需安装的云端应用程序。
2:国内首款云概念手机,丰富云应用。
3:阿里巴巴服务一站式体验。
4:兼容Android应用。
阿里云OS基本功能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让使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与其它手机 *** 作系统不同的是,阿里云OS采用Cloud App方式,使用户不需要在手机端下载应用,而只在网络环境下,登陆统一的云账号后,只要手机流量足够,即可运行O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
资料显示,采用阿里云OS的智能手机能直接享用100GB云空间和阿里云提供的各种云服务(如地图、电子邮件等),还能使目前互联网上的海量Web服务通过阿里云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方便接入手机终端,保持与本地应用一样的流畅用户体验,把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

以下内容来自于淘宝网的:开源绿色计算 主要用在CDN的节点服务器上,可以点进去了解更多

随着淘宝用户数和访问量的增加,网络上部署的服务器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为了保障用户体验,淘宝在全网部署了几十个用于加速的WebCache节点,服务器的数量达到数千,其每天消耗的电量非常惊人。在整个淘宝网运营成本中,电消耗成本已占了相当比重并逐年增加。因此,节约服务用电量,已经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采用比传统服务器省电的低功耗服务器。定制低功耗服务器,就成为降低能耗的主要方案。

目前市场上的低功耗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低功耗CPU。低功耗CPU在带来低功耗的同时,也损失了处理速度。因此,消耗CPU资源少的应用,是低功耗服务器首要应用场景。从目前淘宝整个服务器体系看,满足这一要求的是CDN web cache服务器。因此,淘宝网的低功耗服务器的定制实践,始于Cache服务器的应用需求。

传统的低功耗处理器,其节省功耗的原理,是在原有高性能处理器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处理器在闲时的主频和耗电,同时简化乱序处理的逻辑模块,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但受限于原有的高性能架构,整体功耗降低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在IO密集型的业务上。而用于静态内容加速的CDN web cache服务器,主要功能正是对静态的网页和进行读写 *** 作,属于IO密集型业务。因此,针对IO密集型业务,我们需要寻找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更低功耗的处理器及其服务器方案。

基于上述背景,由淘宝针对自身的需求,在Intel和美超微等厂家的支持下定制了一款绿色低功耗的服务器。在该服务器定制完成并且进行一定规模应用的基础上,联合Intel和超微等硬件厂家共同发起开源“绿色计算”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推动互联网整体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IDC机房、机架和电源等)的节能环保;项目组织方式是采用多方合作的机制吸纳业内同行共同参与该项目,项目的运转方式是根据不同的设施类型分成不同的子项目,分别有特定的参与方负责推动在该方向上“绿色”设备的定制化、产品化和规模化;项目的成果将以开源的方式发布到项目网站上供业内的人士分享。目前该项目只ATOM低功耗服务器这一款定制化的“绿色”产品,后续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同行参与该项目,开发其他方向上的“绿色”设备,共同推动“绿色计算”产业的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阿里云OS与氢OS、SmartisanOS等号称OS的安卓(Android)ROM有着本质的区别,阿里的工程师重写了dalvik虚拟机,还加入了阿里的云服务,能够反向兼容Android,所以我们其实可以说阿里云OS确实是一个新的 *** 作系统的,只是剽窃了Android的代码。

我记得去年,阿里云OS宣称自己已经是世界第三的移动 *** 作系统,听上去很牛的样子。但实际的情况是什么呢?

实际上的情况是黑莓、诺基亚已经彻底放弃了自己的 *** 作系统,三星的Tizen也只是摆摆样子而已,微软的Windows系统虽然依旧支持手机,但除了平板,已经没有新手机用Windows了,所以这个世界上的移动 *** 作系统基本上是被IOS和Android给霸占了,IOS至少有10亿台设备,Android的用户比IOS还大,云OS连二者的零头都不到,只有几千万中国山寨机在使用,也被排到第三了。真是可喜可贺呀。

我曾经用小米手机刷过阿里云OS30,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感觉是比各种安卓(Android)ROM要好用得多,流畅得很,但让我不爽的是,阿里云OS系统中绑定阿里的全家桶啊,我对全家桶这东西原本就反感,加上我又几乎不使用包括淘宝、支付宝在内的阿里系服务,所以没几天,我就刷回Android了。

现在,阿里入股了魅族和锤子,所以魅族的魅蓝系列是基于阿里云OS定制了Flyme,这也算是帮助阿里云OS提升市场份额的一个好方法,但有什么用呢?阿里巴巴虽然在市值上并没有落后谷歌多少,但在互联网行业上的影响力其实是远不及谷歌的,连微软都没在手机 *** 作系统上玩转,你阿里巴巴连做系统的传统都没有,怎么能够玩转呢?所以梦想这东西啊,有时候还是不要有得好,因为始终看不到实现的希望会很痛苦的。

数据中心的管理正在向对IT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全面集成,能数据收集、监测、自动化,并能智能、动态地适应需求的方向发展。 数据中心是IT系统的基石。随着IT系统日益融入企业的业务或者实际就是企业业务系统的一部分,人们对数据中心的要求随着提高,特别是在云计算、虚拟化以及物联网部署和建设的推动下,可靠、灵活和绿色节能成为对数据中心的普遍需求。
显然,要到达这样的要求并非易事,依赖现有的管理工具和手段已经力不从心,数据中心的管理也必须上台阶,也就是要摒弃传统的手工式管理或者小作坊的管理工具,通过一个统一的集中管理平台,实现数据中心包括供电、制冷在内的基础设施管理和IT设备的管理,这样才能跟上信息化的整体脚步。来自Gartner的一份调查显示,一个管理非常好的数据中心,可以通过软件使整个运营成本降低20%。这也说明了数据中心管理软件的重要作用。日前,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以下简称APC)发布了一款名为StruxureWare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实现了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使我们看到了新一代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的雏形。

数据中心管理面临整合需求

传统上,数据中心的管理被分为基础设施和IT设备两个部分,基础设施主要指供电、制冷,而IT设备主要指与IT系统直接相关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等,这两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人管理,各自有自己的管理工具。
而实际上,基础设施的管理和IT设备的管理是高度相关、紧密联系的,人为地割裂它们,不利于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管理。比如,IT设备上的负载就和制冷需求高度相关,新增IT设备的部署都和机柜的制冷能力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虚拟机的迁移也是要机柜中的温升情况的。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技术工程师刘郑海认为,数据中心的管理有着几个层次的要求:首先要知道数据中心的所有设备的运营状况以及耗电情况;其次是如果出现问题,要知道这个问题出现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第三,要知道有哪些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比如如何将PUE值降到2以下。而满足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都离不开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和IT设施的集成管理带来的一个好处就是,我们能从各个方面了解、分析数据中心,从而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同时,我们可以得到整体的、实时的解决方案,提高IT系统的灵活性。”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企业管理与软件副总裁Soeren Brogaard Jensen告诉记者。
在Soeren Brogaard Jensen看来,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正是这样一套整体的管理软件。它可以同时管理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以及IT部分的基础设施管理,从而能提供数据收集、监测、自动化以及规划和实施等功能,帮助用户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数据中心关键任务物理系统相关信息。通过全新的软件,数据中心管理者可充分利用数据中心运营所需的所有数据和工具,让其数据中心的运营更加可靠、高效、经济、安全和环保。

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

Soeren Brogaard Jensen表示,除了集成性之外,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必须能支持云和虚拟化,因为这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在云时代,数据中心必须是动态的、灵活的,以快速响应业务的变化。”他说。
本报总编辑许传朝也持同样的观点。许传朝认为今天的IT已经进入随需而变的时代,这就对于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可用性、安全性、能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加智能、更加完善、更加系统的管理。
那么,作为后台管理系统的数据中心如何支持云计算和虚拟化?Soeren Brogaard Jensen举例说,StruxureWare与VMware的vSphere实现了紧密集成,当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需要把虚拟机迁移到其他服务器时,StruxureWare能根据机柜内的制冷能力和供电情况,挑选最合适的机柜和服务器,以避免出现热点,确保迁移成功。目前,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除了支持VMware的ESX 及微软的Hyper-v外,不久后还将支持Xen。
Soeren Brogaard Jensen认为,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未来有三大趋势:第一,厂商中立;第二,支持云和虚拟化,与虚拟机进行紧密集成;第三,打通IT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
“未来的数据中心管理平台软件一定是一个更加动态和智能,能满足高密度以及高能效的需求,让整个数据中心能够进行相应的自调整。比如,当数据中心出现热点时,它可以自动地帮你调配制冷和供电;当你的负载动态变化时,它能为之提供合理的环境。这一切会是完全智能的。这才是理想的管理平台。”他说。

单做一块!Soeren Brogaard Jensen认为,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未来有三大趋势:第一,厂商中立;第二,支持云和虚拟化,与虚拟机进行紧密集成;第三,打通IT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之间的联系。


链接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
StruxureWare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可提供一系列的软件工具,以提升对数据中心监测和运营的全面管理,包括:
1 监测管理套件:可提供一系列领先的核心选项,包括设施和数据中心电力系统、制冷系统、安防系统和IT基础设施组件的实时可视化、通知及报告。监测管理套件包括:
StruxureWare Central(即原有InfraStruxure Central英飞中央管理器)是一款可兼容多个厂商品牌的基础软件系统,能够为复杂的IT物理基础设施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及分析功能。
StruxureWare Power和StruxureWare Cooling。这些高级选项是基于施耐德电气已有的创新及业界领先的电源监测(即原有ION Enterprise)和制冷自动化(即原有Continuum)软件之上,并针对数据中心各种具体和独特的应用进行了调整。
运行管理套件:StruxureWare运行管理套件是第二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框架”软件,可帮助数据中心管理者应对包括容量限制、频繁变更和可用性在内的日常挑战,实现对数据中心日常运营的有效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4017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