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绝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负熵为食,最终走向消亡

最令人绝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负熵为食,最终走向消亡,第1张

每当科学研究取得新的进展时,我们总是会因此感到欢欣鼓舞,不管是我们的探测器又去到了更遥远的时空,还是我们又发现了新的可以为人类生产所利用的技术,都让大家感到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希望,觉得整个人类的前途光明无限。

但是在一些理论当中,我们又会得到相反的东西,比如所谓的 增熵原理 ,按照它所阐释的定律,生命乃至整个宇宙,最终的命运都是走向消亡,那么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虽然是物理学当中非常有名的一个名词,但是熵其实并非一个实体性的物质,大部分情况下它都是一个 概念性的量度 ,用来描述某种特定系统的状态,尤其是构成这个系统的物质的状态变化。

因为我们的 社会 也是一个人为建立起来的系统,所以一些研究也把熵的概念运用到 社会 学这样的学科当中,用来解释其运转。

就熵这个概念本身来说,它所描述的东西跟能量的变化相关,更准确地说它就是用来衡量能量减退程度的一个参数,最早是由德国的一名物理学家提出的,从19世纪中期开始,熵开始被广泛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尤其是像热力学这样直接和能量相联系的学科。

不过和大多数物理量不太一样的是,比起应用来说,熵的本质阐释要晚的多。

所有人都在自如地使用着,但是你要问这到底说的是什么样的物质或者现象,却很少有清楚准确的定义,直到近代物理学取得发展之后,它的本质才慢慢得到廓清,用一句话来说明, 熵描述的就是某个特定的系统内部到底有多混乱。

乍一听,似乎还是很混乱,怎么会有一个物理量是用来描述混乱程度的呢?

直观上,科学对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目的就要尽量将其精准化,要找到其中的规律、有序性,一切处在混乱中,无法计算和组织起来的现象都不再科学描述的范围内,而熵却打破了这个规定。让我们回到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科学家,也就 是克劳修斯 那里。

这位物理学家在1850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标题是《 论热的动力和能由此推出的关于热学本身的定律 》,在这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里,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洞察, 当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件做功的活动并且由此产生了热量时,一定也会有同样数量的热量在其它的物质变化中被消耗掉 ,反过来也一样。

看起来,这个描述是将我们所处的这个系统看作是一个 总热量不变的整体 ,一些活动看似生成了新的能量,实际上只是把能量从系统的某个地方挪过来了。

换句话说,能量不是孙悟空,能够从石头里蹦出来, 我们要么从已有的物质当中获取,要么就是把现成的能量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所谓的生产过程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

当然,克劳修斯的论文当中还有第二个非常重要的论点,那就是要想让热能从温度较低的物体上去到温度较高的物体上,必须要通过特定的做功,通过消耗能量才能做到。

这也就是后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雏形,直观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然状态下 ,温度只能从高温传递到低温,而不能从低温传递到高温 如果要反着来,必须要人为地干预这个过程。

但是这里又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力学当中,这样的能量运动原理上是可逆的,如何解释这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呢?

克劳修斯的做法是先将这种的现象独立出来进行定义,然后为它指定了新的物理量,在那篇经典的论文发表后的第十个年头,克劳修为这种现象创造了一个新的名字,也就是

同时他将 做功产生热量的过程称为正转变,而相反的热量变成功的过程称为负转变。

前者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后者却需要借助一个正转变才能实现,也就是说,热量想要变为功的形式,需要另外再来一个做功活动,以这个活动产生的热量来推动上面的热量实现功的转变。

这就好比说,我们从 坡上向下骑车的时候并不需要外力的帮助,但是从坡下向上走的时候,就要使劲了 ,要是力气不够还得再请一个人来帮忙,这个多出来的人所形成的额外消耗就是熵。

在这个观察的基础上,克劳修斯重新对这个定律进行了描述,也就是在这种负转变活动当中,一定会产生熵,它的数值至少大于零才能让整个活动得以进行,这也就是所谓的增熵原理。

如果我们的整个系统当中都是遵循自然的正转变,那么熵的数值就是零,但是这里的自然说的不仅是和人类相对的自然,而是一切符合正转变的能量活动,即便在地球上人为因素为零的地方,熵的数值也不会为零。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始终都存在负转变活动,不停地形成负熵,而人类的生产生活大大增加了其数量,这个过程不仅存在于宏观的系统里,也反映在我们每一个个体身上。

至少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没有负熵,现有的 社会 是无法运行的,但是负熵所指向的一定是内耗,也就是整个系统的消亡。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绝对坚持不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知识界对市场化、工业化及其反思讨论的很热烈,西方的有关著作也译进了很多。《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年版]便是其中之一。尽管书中提出的观点,所进行的探讨直到现在看来仍不为我们的主流认可,但确实是极具启发的另一种思维。

(一) 熵和退化史观

何为熵?作者说熵定律"实质是说,宇宙万物从一定的价值与结构开始,不可挽回地向混乱和荒废发展。"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页]熵律适用于孤立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小到一个生命体,大到整个宇宙。
与熵律相对应的有赫尔姆霍茨的宇宙观:密集能源的大爆炸形成银河系、星体,它们将沿着熵律的方向,走向永恒的死亡与平衡。又有生命的再解释:生命体以秩序和活力出现,以衰亡结束:生命体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的实质是为了减缓内部熵值的增加。

在我们的社会历史领域,熵律也同样存在。它表现为:全部社会活动的真正内容,是有效能量转变为无效能量,是有效能量的不断转化、变换和不可挽回的消失。若相比我们这个时代多数人和许多的杰出政治家、社会学家们所信奉的人类及世界总是以各种方式在进步、在发展的进化论而言,这种观点可称为退化史观。因为它不再一味地把历史看作进化、发展、创造、积累财富、走向美好未来的过程,相反,它向

人们揭示:历史将以颓废而终,一切的繁华富足最终不过是虚伪的昙花一现,进化论不过是谎言。

退化史观何以敢向近代以来人们坚信不疑的进化论挑战,并把它斥为无稽之谈?书中从不同的能源环境和人的生存关系上加以论证。当人类处于狩猎--采集时期时,他的能源就是狩猎和采集所得的野生动物,她的生存方式即是狩猎和采集。在狩猎和采集进行中,猎物和可食用的植物日渐相对人的需求在减少,人的活动范围也趋向了极限,而新的生命又在繁衍,生生不思,于是生存的危机来了。这样,原有能源环境中的熵值大增,旧的能源环境为人类所破坏,所余无几。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人必须拼命找到新的能源环境。庆幸的是,在长期的摸索之后,耕种出现了,所以新的能源--农业产品--使人的生存又在另一新的能源环境中持续。与此相似,人们的能源环境又依次经历了木材、煤炭、石油等阶段。社会形态也相应从中世纪、近代社会进入到工业资本主义等阶段。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是因为不同的能源环境不得已需要更替的缘故。

以上的过程若简单的以模式来概括,可表示为:"原有的能源环境"生存的需要导致熵值增加到极限…寻找新能源环境…找到"。这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是各个能源环境、进而整个能源环境的耗散,是熵值的增加;人类历史总趋势是在每个与能源环境相对应的社会类型中进行被迫的抗争。当新能源不可能再有的时候,当旧的能源环境无法向新的过渡时,历史便终于结束退化,走进消亡。

进化论者讲生产力的发展、讲科学技术的作用、讲社会制度的进步及美好的明天,但是依退化史观者看来,这些不过是人类对整个退化无情趋势抗争的产物。是的,人们可以找到一种又一种新的能源环境,创造一类又一类新的社会形态,但这些不过是徒劳而已。因为人类总是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如把这个空间比作一个有限的仓库,那么所谓的生产不过是把仓库内的东西搬运回家而已;人们的家也可以比作一个封闭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人们的所谓消费,不过是把有用之物创造成垃圾、粪便、废气和有毒物而已;为进化论者所夸耀的科学技术也不过是这种搬运和创造的加速而已。所以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实际是加速了社会退化。熵的增加,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进化。

人类的生存依此来说,也是难容乐观,因为这个无情的趋势最终即是消亡。但作者也提出人在此过程中仍有所作为,因为"人类在这个地球上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到熵的过程的缓急。人类可以通过对自身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选择决定世界上有效能量的扩散速度。"[《炳:一种新的世界观》第47页]所谓死罪虽然难免,延年益寿还是可以办到的。

(二)新的能源危机和发展战略

熵律被提出已经有一百来年了,退化史观古代原本也就有,但直至近十几年它们才被异乎寻常的关注起来。作者认为此中原因也是与现在人们生活的能源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现代人主要以非再生性资源、煤、石油、铀等等为能源环境,这个能源环境现在则面临枯竭,出现危机。所以现在,人们的思想易于容纳、接受熵和退化史观。

那么这个新的能源危机是什么

是非两生性能源熵值的增加的危机。作者于书中指出,能源消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主,以新兴的第三世界国家为辅,它们将在几十年内消耗尽现存在的能源储备;而人工合成燃料、太阳能等等发展有限,不成熟的核能利用还会带来放射线污染的严重危害。我们从二十一世纪之初的事实来看,虽然作者言辞有些夸大,但也不过分,这种能源环境中的熵值是在进一步增加的。

这个危机也是全球气候异常和生态平衡遭破坏的危机。臭氧层空洞、冰山消融、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局部、大部甚至全球性灾害不断,这些是与人们在二百年中走的工业化道路的负面效应密切相关的。不可否认,工业化--这个与现在的能源环境相关连的生产方式--在一些方面成就显赫的同时,却在更大的范围内造成更严重的问题。比如美国农业,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是从能量产出角度来看则不是。一个美国现代农民花 10卡能量(指生产石油、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等所需能量)才能得到1卡能量 (指农产品所含能量);而一个传统农民依赖再生性能源则花l卡能量 (揩手工生产、搜集自然肥料所需劳动力)就可产出10卡能量(指农产品所含能量)。所以从能量产出角度来说,美国农此生产虽是最现代化、最工业化的,却是世界上所有耕作方式中效率最低的。而丑还要带来土壤侵蚀、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负面效应。所以,这种现代的先进、繁荣是以加剧非再生性能源危机、加快熵值的增加为代价的。进一步从个人角度来说,作为本以为可充分享受工业化带来的幸福的个也与工业化联系越紧密,越更多地受现代社会自我创造的疾病、生理负担、精神负担的困扰。

这些问题指出了在此时熵值增加、能源环境面临枯竭的时刻,工业化己无助于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世界需要一个新发展战略,以救地球村于水火。怎么办这需要发达国家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回到低熵上,并主动调整不合理的南北关系,要规避工业化文明带来的危机。发展中国家则也要认识到全盘西化或工业化的错误,确立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有效率和有质量的发展战略。人们旧的世界观也要变。作者提倡佛教世界观,因为佛教提倡与自然保持高度一致,要求节制欲望,以求最终成佛。这之中存在着节制欲望的可贵内容。作者是西方人,但不提倡基督教世界观,因为他认为基督教主张开发自然,用不加限制的劳动使自己得救,所以是现代工业化问题的一个潜因,只会加速熵流。所以虽然基督教也有和佛教一样的作为宗教本身的特点:反对非分的消费、占有和对物质的普遍迷恋,作者却不用。这些看法,不一定是定论,但决非杞人忧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134696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