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更换商标意味着什么?

广汽丰田更换商标意味着什么?,第1张

从初始印象来看,广汽丰田的新标主要元素发生了根本性调整。

第一个变化,此前只有TOYOTA是最醒目的红色,也是视觉核心,现在TOYOTA直接取消;

第二个变化,此前银色的广汽丰田四个汉字变成了红色,位置更加醒目突显;

第三个变化,此前最大的独立元素是丰田的牛头标,新标的丰田牛头大幅度缩小,然后增加了广汽的车标。而且广汽的车标放在丰田牛头标前面,两者大小级别相同。

总体来说,新标从此前的以丰田为主的单标,变成了广汽和丰田并重的双标。丰田权重的比例大幅度缩小,而广汽的标志属性大幅度提升,重要性甚至明显超过丰田。

毫无疑问,这是广汽自主觉醒的一个举动,而在更换标志之前,其实广汽早就通过改名,宣言了广汽自主时代的到来。

2009年,广汽本田就通过更名突显了自主品牌的分量。总所周知,广汽本田的前身是广州本田,广州本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远远大于广汽本田。但是即便如此,广汽本田还是执着地进行更名。很多人以为从广州本田到广汽本田不过一字之差,但是实际上名称含义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广州本田来看,多数人会认为主语是本田,广州不过是一个地域修饰语,就比如广州麦当劳,北京麦当劳,天津麦当劳……至于广汽,恐怕只有很少人会想到。

但是变成广汽本田之后,立刻让人明白这是一家合资企业,是广汽和本田的合资厂,广汽还在本田的前面,不仅淡化了地域意识,也强化了广汽的重要地位,主导性逐步加强。于是,有着十年之久的广州本田改名换姓开启了新的航程!

2015年12月“上海大众”成为历史,迎来了全新的“上汽大众”,一经公布引起众人哗然!从品牌影响力来看,上海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30多年,品牌影响力深入人心。而作为一个新的名称,上汽大众的影响力完全无法与上海大众相提并论。但是上海大众晋级上汽大众,同样是因为上海大众地域性太强,突显了大众,淡化了上汽,对于上汽明显不利,现在改成上汽大众,不过是名至实归而已。在上汽大众更名的影响下,上海通用也很快改名上汽通用,上汽也顺利从上海时代进化到上汽时代。

当然和上海大众改成上汽大众相比,广汽丰田直接将广汽的标拿出来,这个力度和决心要大得多。因为无论对于一家企业还是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标志和名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更名换标使得标志重新打造、整个销售渠道所有物料需要更新,新的名字需要重新让消费者认识接受,原有的无形资产如水消融,累积多年的品牌美誉和影响力或因改名而有流失。

中方伙伴自主意识的觉醒

但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次换标潮流无疑是正面事件,无论是启用双标志还是更改名字,都在明确提升自主权重,此次广汽丰田换标,背后就是自主品牌的某种觉醒,也证实了广汽的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中确立了主导地位。从此以后,人们在展台或者新闻发布会上看到广汽丰田的时候,一定会看到更醒目更突显的广汽色彩,尤其是那个和传祺一模一样的车标如果出现在凯美瑞、汉兰达和雷凌车身时候,其实也是在以某种形式为传祺背书。

广汽丰田换标,自主品牌的腰杆越来越直了

当然肯定有人会觉得双标非常奇怪,车标怎么还能这么设计?其实广汽丰田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二十多年前,一汽大众成立的时候,就成为第一家启用双标战略的车企,早期一汽大众生产的奥迪上确确实实还曾经打着一汽的鹰标,而一汽大众的整体标志也确确实实就是一汽的鹰标和大众的VW标并列而行。只不过后来出于商业考虑,一汽鹰标的使用范围逐渐收窄,但是它的正式标志,还是和大众的VW并列。

不过不管怎么说,通过换标的小事,我们发现自主品牌的中方合资伙伴们,他们的腰杆真的在慢慢挺直了……

世上本没有神车,你得花足了功夫去造,才能造出来。一款车要成为国民神车,在我看来不仅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最重要是能禁受住负面的打击和竞争对手的出招,销量长虹。

相信大家能想到的答案都无非是那几款车。这其中一些国民神车不仅仅满足在国内叱咤风云,还冲出国门走向世界。不过,在海外的国民神车有些喜好换个马甲上场,本文带大家了解一下自主品牌的这波换标的骚 *** 作。

宝骏、五菱、名爵、雪佛兰,你的530想挂什么标?

宝骏530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无疑就是国民神车批发厂,五菱宏光、宝骏730、宝骏530都是声名在外。借助通用 汽车 的国际优势,从2004年开始,上汽通用五菱在南美、中东和非洲区域以整车形式出口,由海外经销商负责销售产品以及售后服务。通过这种模式,锻炼海外人才队伍,实践海外营销管理模式,为后续深入开展海外业务打下了基础。

其中最大胆的要数宝骏530,居然悬挂四个品牌车标在中国、印尼、泰国、南美、中东等地区售卖。

▶ 雪佛兰科帕奇Captiva(南美/泰国)

雪佛兰Captiva于2019年1月10在宝骏基地成功下线并出口南美。2019年4月12日,通用南美西区于秘鲁成功举办新科帕奇上市活动,新车会在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销售。

2019年9月10日,雪佛兰Captiva在泰国成功上市,售价99.9万~119.9万泰铢(约合人民币23万元~27.8万元),由SGMW印尼工厂生产出口至泰国,2020年1-2月宝骏530收获多个海外地区订单,已进入中东和非洲市场

▶ 五菱Almaz(印尼)

2017年7月11日,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正式投产运营,项目总投资7亿美元,占地60公顷(主机厂占地30公顷,供应商园区占地30公顷),具备年产12万辆整车的能力,是目前印尼最大的中资整车制造企业。

五菱Almaz售价3.188亿~3.388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16.1万元~17.1万元),于2019年2月在印尼上市后连续两个月占据印尼中型SUV细分市场销量第一,撼动了当地本田CR-V的地位。数据显示,五菱Almaz同时也是MediumSUV细分市场中在Google、Youtube上搜索率最高的产品。

印尼公司的投产运营实现了中国 汽车 企业在知识产权、品牌与产品、人力资本与团队,业务运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全方位向海外输出。同时,上汽通用五菱致力于将印尼公司打造为东南亚的出口基地,已开始与泰国、文莱等国合作启动出口业务发展。

▶ 名爵 Hector(印度)

上汽名爵印度公司在印度市场投产的首款产品。2019年4月29日,MG Hector在名爵印度工厂正式量产下线。随后6月27日,MG Hector正式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上市,新车售价为121.8万卢比~168.8万卢比(约合人民币12.1万元~16.8万元)。

大7座SUV+智能语音系统非常吸引当地消费者,上市不到两个月,MG HECTOR就收到近28000份订单。宝骏530凭借大空间、高性价比,在国内积累的不错的口碑,换标后在海外市场也广受好评。

▶ 换标出口成绩

2020年,换标出口的宝骏530陆续对海外33个国家开放订车通道,不久后还会进军墨西哥和中美洲市场。今年3月已经有2007辆换标的宝骏530发往南美、中东和非洲市场,包含哥伦比亚、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15个国家。

宝腾X70

吉利博越

能实现海外市场换标 *** 作的,前提是在海外当地市场已经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这对家大业大的吉利来说简直顺理成章。吉利在收购马来西亚宝腾 汽车 49.9%的股份后,便将品牌旗下的主力车型吉利博越输出东南亚市场,并命名为宝腾X70。

宝腾X70整体造型延续了吉利博瑞的设计,仅对前中网、车标、轮圈等细节进行调整。售价方面,宝腾X70在东南亚市场的价格换算成人民币较国内售价更高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宝腾X70前期是由宁波春晓工厂生产出口,后期则转为马来西亚宝腾丹绒工厂生产。吉利通过产品输出,再到海外工厂投产,进而实现更大的全球化发展目标。

标致Landtrek

长安凯程F70

上面说的都是一家人借壳换标的事情,接下来这台车可是洋品牌向中国品牌“求助”的案例。先是长安在PSA的帮助下研发出了凯程F70皮卡,接着标致就拿着长安的车换壳推出了Landtrek。

标致并不是简单地换标,而是赋予Landtrek自己品牌的家族式元素。新车提供更多样的车身结构,除了两排座的版本之外,还有一排座的版本,而一排座的版本又可以分为有斗和无斗的形式。

PSA求助中国品牌的皮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就用东风锐骐换标成标致PICK UP售往非洲市场。或许,这种“拿来主义”令标致感受到大幅缩减研发成本的诱惑后,再次将长安凯程F70“拿来一用”。

出口换标是什么 *** 作?

汽车 在全球不同市场换标售卖早已经不是新鲜事,毕竟在当地市场重新打造一个新品牌难度大时间周期长,换壳换标可以达到快速回本的目的,何乐不为?

这波骚 *** 作,通用可谓是大宗师。早年间通用就引入了一大波韩国大宇品牌的车型在国内换成别克和雪佛兰的标售卖,大名鼎鼎的凯越就是最成功的案例。而如今,通用干完了拿进来的事儿,又寻思规划着走出去的事。这背后反映神车频出的五菱宝骏造车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中国制造的高品质得到世界认可。

吉利和宝骏的玩法虽然不同,但都是基于中国 汽车 工业的崛起。透过这些车型可见,当自主品牌车型实力越来越强大时,它们全球化的足迹也会走得越来越远,中国 汽车 全球化的身影将越来越高大。(图/文/摄:太平洋 汽车 网 谢鹏)

李宁的消费人群年龄偏大,而未来的竞争在于对年轻消费者的争夺,李宁正通过换标进行品牌重塑。

从对称标到不对称标,从“一切皆有可能”到“让改变发生”,2010年6月30日,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HK.2331,下称“李宁公司”)发布了新LOGO(标识)和Slogan(口号)。

“通过外部调研,消费者从偏好度和原LOGO的直观感觉上反馈,李宁给人以积极向上、有潜力、中国特色、可亲近、可信赖的品牌形象,但在时尚、酷和国际化观感方面落后,我们必须加以改变。”今后的几年内,方世伟恐怕要将类似的话重复N遍。

方世伟是李宁公司集团副总裁和CMO(首席市场官),2007年6月进入李宁公司,3年来,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对李宁的品牌重塑。

而对于李宁公司CEO张志勇来说,李宁新标的发布则意味着更多:李宁的消费人群年龄偏大,而未来的竞争在于对年轻消费者的争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过去开店就能增加营收,现在需要更加直面来自业内的国际品牌巨头的竞争,李宁公司需要将主战场从国内二三线市场向一线和超大城市转移。

意在提价

2009年财报显示,李宁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25.4%,实现销售收入83.87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业内估测的阿迪达斯中国2009年的销售额。也就是说,这是2004年国内销售收入被阿迪达斯超越之后、李宁公司时隔5年又重新夺回了“榜眼”位置。仍然独占鳌头的是耐克中国公司。业内估算,耐克2009年国内销售额约100亿元。

但张志勇注意到,2008年之前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年增长约30%,2009年约11%,2010年估计是15%~16%。李宁公司自身的成长正随着规模的增大而减缓:2008年该公司增长逾60%,2009年只有25.4%。

“市场增长的驱动力已经发生变化。过去那么多年,体育用品增长的驱动力在于分销,我们叫多开店,中国市场非常大,让人买到,就要有店,方便消费者购买使得这个产业发展非常快。现在店开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会回到竞争的核心和关键阶段,我们称之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张志勇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产品跟品牌创新,做这两个事情首先还是要有真正的品牌定位,没有这个定位做不了后面的事情。品牌定位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呈现的是品牌的调性、产品的特质,加上口号,还有LOGO,这四部分通常形成了消费者看到的品牌个性。”方世伟说。

2006~2007年,李宁公司针对消费者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李宁品牌实际消费人群与目标消费人群相比,有了一定偏移,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超过50%。而被张志勇视为新一代创造者(Generation 1 Creator)、13~26岁的主要目标人群,往往觉得李宁不够“酷”。

这让张志勇很头疼,毕竟,李宁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宁的想法一直是做“国际的李宁”,而非“中国的耐克”。即便只是做好“中国的耐克”,李宁品牌也势必面临一场从二三线城市转向国内一线和超大城市的“上升”运动。于是,给李宁品牌注入更多活力、时尚元素亦成为必然。

不过一个残酷的现实是,国内一线和超大城市的店铺租金正飞速上涨。看起来,李宁公司即便要保持现有利润率,亦面临更多困难。产品提价似乎成为唯一出路。

张志勇称,大趋势下,李宁公司首先是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这个品牌;只有这些都做好了,李宁产品价格的上扬才能找到理由和根基。

库存风险

即便李宁公司准备了3年,张志勇还是坦承,李宁的换标和品牌重塑之路不可能一路坦途。

“从暂时风险的体现来说,第一个就是老LOGO的存货,因为我们不能预见新LOGO出来,对老LOGO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产品是一级一级上升的,这个产品越来越多,那个产品越来越少。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存货要在24个月全部清掉,所以我们要加速做这个事情。”张志勇说,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经验,而国内换LOGO的公司也只有联想公司成功实现了转换。

此外,张志勇的第二个担心在于,李宁新LOGO让消费者认知,公司从产品设计到营销都要保持创意的一致性,以及持续性。“也就是说,5年之内不同的运动项目之间,所有的创意都要保持一致,这比创意本身重要得多。”

为了降低换标可能带来的风险,李宁公司内部从市场系统、产品系统和销售系统上做出调整。

产品设计和研发上,李宁公司原先的服装(包括配件)和运动鞋平行事业部变成了以篮球、跑步、羽毛球等以运动品类为主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渠道升级上,李宁“第六代店”开始测试。吊环式的门把手、赛场般的地板装饰、中国红等设计元素粉墨出炉。全国市场划分为北区、东区、南区,设立三个大区的总经理,根据区域市场进行针对性营销。

李宁转型能否成功,仍有待市场检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59204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8
下一篇 2023-03-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