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毛姆|那个教人抬头看月亮的人,自己捡了六便士

作家毛姆|那个教人抬头看月亮的人,自己捡了六便士,第1张

《月亮与六便士》自出版以来就成了文艺青年们心里的白月光。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作家刘瑜对小说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的赞誉。创作《月亮与六便士》一书的英国作家毛姆也因此名利双收。

看多了毛姆的书,你就会发现他写的大部分小说都遵循一套固定的模板,属于你看了一篇他的文章相当于看完了他写的全部那种类型。

他笔下的主人公永远在为追寻一个难以触及的理想丢弃世俗的羁绊。作品中的人物脸谱化,情节相似度高,但毛姆高超的叙事手法就是有办法让你沉迷其中。

读完毛姆“理想三部曲”的时候,(《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我在想作者得是个多超凡的人才能刻画出那么多脱俗的人物形象啊。

可当我寻丝觅迹去了解毛姆本人时,我意识到一个真理——关注作品,远离作者生活。

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给作者堆砌成的完美人设,会在你窥探他真人生活过程中的哪个环节被轻易击溃。

1874年,毛姆出生在巴黎,他的父亲英国驻法使馆做律师。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也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

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后,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幼年的经历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他变得孤傲、敏感。内向。

以至于40年后他回忆当初的生活说,小时候得到的爱太少,后来被爱都会令他感到尴尬。

貌似痛苦通常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来源,写出《变形记》的卡夫卡如此,毛姆亦如此。不过毛姆生不逢时,当时英国的文坛已经被写新式小说的人占领。所以他写的旧式小说无人问津。就好比现在大家都在写自媒体文章,而你在搞文学创作。

毛姆曾说,对于作者而言,写出来的东西无人问津是比拿不到稿酬还要糟糕的事情。在生活过得捉襟见肘的第十个年头,毛姆突然想通了,学会了营销自己的作品。

他在各大报刊登了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此后,毛姆的书在全伦敦热销。

他赚得盆满钵盈,再不用为凑房租焦头烂额。

成名之后的毛姆,几乎带着报复性的心理过上了十分奢靡的生活。俨然和他最欣赏的那些淡泊名利的主人公形象大相径庭。

他定制高昂的礼服、礼帽、手杖。建别墅邀请各路朋友来寻欢作乐。开豪车、乐衷与上流社会人士来往,进出高档宴会,和朋友的老婆私通、坐轮船周游世界......

他非常喜欢在作品和书信中谈及金钱,还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憎恶贫穷”,他的朋友贝弗利尼克尔斯戏谑地说:“和毛姆待一个晚上,你会以为跟股票经纪人吃了顿饭。”

他甚至被讽刺为“读者只认他的商标,他保证把货送到府上”。读者需要什么,他就写什么。

文学创作小能手到爆款大V的转变引起了同行对他的口诛笔伐,英国作家H·E·贝茨评论他:“毛姆的影响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深远宽广。”

而毛姆似乎也乐意接受这样的设定,调侃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自己的桥牌水平一样是二流作家里的第一名。

但毛姆的矛盾在于他肆意享受声色犬马的快乐,又依旧热衷写追寻理想的故事,不留余力挖苦、嘲讽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人。

他赞扬理想主义者究竟是在刻意迎合读者的喜好,还是在表达自己的所想?或许,可以从他的一封信里窥探到答案。

毛姆68岁的时候写出了《刀锋》,小说初稿完成后,他于给侄女的信中写道:“写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其他人觉得这本书是好是坏。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对我而言,这才是最重要的。”

《刀锋》讲的仍然是个主人公为追寻理想抛弃世俗成见的故事,写此书的时候毛姆早已有了自由创作的资本。所以,你看,答案为后者。

毛姆的文风一向以毒舌、犀利著称。

他谈论爱情:“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声讨苦难:“有人说灾难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贵,这句话并不对;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们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嘲讽伪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自动地逃避生活,因为他受不了那种人群的竞争挤撞;他没有力量去奋斗,所以就把这种奋斗说成是庸俗的;他虚荣,由于同伴没有用他对自己的估价来看待他,他就以蔑视他的同伴来自我安慰。”

殊不知,他的为人和他的话语一样刻薄。

《毛姆传》里有这样一件事,毛姆的亲侄女生活困窘来找他借钱,毛姆不肯,说,那你就挨饿吧。

长期和妻子及女儿关系不和,连为人同样毒舌刻薄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要和他约定好两人成为朋友的前提是互相不嘲讽对方。

毛姆把自己爱名利的事实摆在明面上来说,他的内心又真的欣赏那些真正愿意为理想放弃六便士的人,他呼吁人们追求理想,但他自己又不敢抛弃名利以身试行。只好让笔下的人物代他去追。他的伟大和怯懦就同在于此。

类似今天自媒体时代呼吁逃离北上广、追寻诗和远方一类的声音,但这声呼吁究竟出于营销手段还是出自真心,不确定。

而当你真正去追寻理想摒弃世俗的成见时,毛姆会是那个嘴里叼着烟斗,脱下礼帽,绅士地朝你鞠个躬称赞一句“嘿,您可真是个勇士”的人。

这就是营销!营销就是你没做到,但让别人相信你做到了,营销就是解决让客户相信,只要相信的问题解决了,销售就成功了。至于产品好处能否兑现,那是另外一个话题。

相信问题解决了,就给这个郎中带来了大量的客流,然后他有用零风险解决了成交率,最后又拿成本极低的产品来给客户兑现好处,没拿到好处的,由于没有成本就不会投诉,拿到好处的,由于这个好处价值太大,掏两千也不成问题。这个江湖郎中的商业模式虽然简单,却效果极佳。

所以,赚大钱的人未必是产品给别人带来很大好处的人!

我们经常看一部电影,主人公的名字可能都不记得了,但是他的故事却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这就是故事的能量。人类对故事的免疫力都是很低的,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精彩的故事。所以,这就给营销带来了大好的机会。

当一个人接收故事的时候,他潜意识闸门是打开的,此时你的广告就可以隐藏在里边,绕过他的意识,种到他的心里。就像海尔当年冰箱,这个故事的真伪无从考证,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此就被装上了一个信念:海尔产品质量好,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信念都不曾改变,甚至都不去判断海尔的质量到底好不好。

谁占有终端客户,谁就占有财富

但是三个月后,B公司的车队不见了。因为坐他们车的人越来越少,他们自己也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规范经营反而遭到了淘汰。

其实,B公司的做法无可厚非,A公司的做法似乎很傻,然而,最后却是傻人存活了下来,精明的反而做不下去了。在市场竞争中,管理规范,渠道好等都是浮云,如果抓不住终端客户,那些毫无意义。

所以,营销就要围绕这个展开,如何吸引更多的客户,并把他们牢牢地抓在手里,只要你手里有客流,你就可以把N多个产品都卖给他们,财富就源源不断。

巨额财富不是工厂加工出来的

威廉・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成名前他每天都在潜心创作,呕心沥血地打造自己的作品。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他的稿酬依然很少,生活非常清苦。有一天他终于觉醒了,决定要用另一种方式改善自己的生活,在一次写完一部小说后,他花钱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份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毛姆小说中女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几天之后,他的小说被抢购一空,毛姆也一举成名!

财富在哪里?财富不是产品质量好而带来的。毛姆多年潜心创作,不断打磨产品质量,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财富,直到他开始玩营销了,他的生命品质才真正发生了变化。然而很多搞艺术创作的都掉到产品的框里了,一辈子都在打磨产品。却没有享受到产品带来的成果,等他死了以后被会营销的人炒作成了名作,大把赚钱。

我们又有多少老板掉进产品框架呢?他们信奉:质量就是生命,整天抓产品质量,上设备,投资金,最后很好的产品卖不出去,赚点儿钱全变成固定资产了。

所以,不是说产品质量不重要,而是我们做老板的要明白,巨额财富不是工厂加工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6222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