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梵高在生前没有被誉为天才,死后却声名鹊起

为什么梵高在生前没有被誉为天才,死后却声名鹊起,第1张

梵高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他生前没有被任何人承认,穷困潦倒的一生,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直到死后,他的价值才被世人发现,于梵高而言,他的梦想实现了,但是他却再也看不到了,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导致梵高遗憾终生的原因。

首先,梵高是一位天才画家却不是一位很好的营销人。众所周知,艺术不仅仅要看作品的好坏,还要看营销手段,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有的人可能是收藏家,有的人可能只是专门的拍卖家,所以,一副好的作品处世,如果没有人为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好在哪,那么这幅作品就算再优秀也只能被埋没。梵高就是后者,他的画作一开始定位就错误,他的画都是卖给穷人,这样的营销策略怎么能够成功呢?一是因为穷人没有殷实的经济基础,自己只能填饱肚子,怎么还有余钱去买花,马斯诺需求理论里就有谈到,先要满足物质需求才会有意识的去追求精神上的需求。

梵高死后,乔安娜和沃拉尔的推动下,梵高的名声和作品价格开始不管的攀升,他们的定位就是向富人宣传,后来梵高的作品被荷兰政府全部买下,并且成立博物馆和梵高基金会,从那之后,梵高的作品得以向全世界进行宣传,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了梵高的巨作,因为日本人非常喜爱梵高的画,所以因为日本的关系,梵高的画开始在亚洲风靡。

其次,梵高的画领先于时代的审美,梵高的画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别人看不懂梵高所想要表达出来的美,到梵高死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的变化,这才让世人看懂了梵高的作品。

在美术史上,生前就拥有如此多财产的画家,从古至今,仅此一人。而且,毕加索还是第一个在活着的时候,就看到了自己的作品被卢浮宫收藏的画家。毕加索的一生真是辉煌灿烂。毕加索不但是个艺术天才,更是一个营销高手。

毕加索从来都不会等着别人来买自己的画,而是通过各种办法炒作自己,提升自己的名气,然而吸引人别人来买画。用今天的话来说,毕加索是一个懂得如何品牌的人。那么毕加索究竟是怎么打造个人品牌的呢?毕加索是个西班牙人,初到巴黎的时候,毕加索毫无名气,也不认识什么人。他雇了几个大学生,让这几个大学生充当买主,在巴黎各大画店到处转悠,并询问老板,“请问,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毕加索到巴黎了吗?”一来二去,画店老板对毕加索这个名字也就越来越熟悉了。时机成熟后,毕加索带着画作来到了巴黎各大画店。画店老板就纷纷抢着买毕加索的的画作。毕加索因此一举成名。

毕加索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提前预支了自己的知名度。营造出一种自己已经很火的“假象”,虽然一开始耍了一点手段,但最终还真的把自己给捧红了。毕加索不仅会炒作自己,还是一个非常有商业意识的画家。在20世纪,人们买东西都是付现金,但毕加索却不,他通常都是给店主开签名支票。并把自己的名字签在了支票上。店主也很精明啊,与其这点小钱跑到银行换现金,不如把它裱起来摆在店里面装门面,明星效应宣传的不仅仅是商店,同时也进一步宣传了毕加索。当越来越多的商店都开始这样做的时候,毕加索在巴黎的名气也就越来越大。

毕加索不仅是一个画技精湛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懂得营销之道的商人。毕加索在卖画的时候,一次只准许一位画商进入他的工作室,其他人一律在外等候。在画室,毕加索认真为画商讲解画的创作背景、画里的故事,吸引画商对画产生兴趣,从而间接地提升画的价值。因为画商之间相互不知情,因此难免就会进行各种猜想,画的价值空间无形之中也就会不断上升。利用信息不对称,让画商之间彼此猜疑,形成竞争,抬高售价。

这就是毕加索的商业智慧。最终,毕加索不仅把自己的画成功推销了出去,还卖了一个好价钱,毕加索作品超级热卖的原因,一方面除了画作本身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其实在于品牌的价值,“毕加索”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1064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1
下一篇 2023-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