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第1张

,能做世界为之折服,世人敬仰,联合国为之降半旗,让别人从内心服你,这才是最伟大的营销。 呵呵,我瞎掰的,别介意市场营销没有最高境界。一般来说,营销高手一般都会具有几个特点:第一,高级营销人员从来不以卖的身份或者心态去卖产品;而是,主动的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遇到的问题。高级营销人员一般都会主动的帮助顾客去解决这些问题,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就自然完成了销售。当销售完成之后,一般顾客会带着非常感激的心态去与销售人员相处。第二,更高级的营销人员主动的了解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问题,市场的变化趋势,同类产品在市场中的表现;然后高级营销人员会把以上的问题作为一个论述报告建议给公司其他部门,例如,产品开发研究部门修改产品,一直到顾客满意为止,或者一直到市场上最好的为止;反应给公司决策部门修改经销方式结果是,最后产品就自动的完成了销售,而不以人为主。一般发达国家的公司产品都带有这个特性。第三,要想完成以上2点,你需要晋升为高级营销主管以上的职位方可实现;特别是在中国,你没有权利的话,你甚至连价格都决定不了,更别提其他了。我来补充: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绝大多数人对市场营销都缺乏基本的认识,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目前还停留在推销阶段,很多企业都把经营的重点放在渠道建设和品牌宣传上,而偏离或者说是忽视了市场营销的核心工作--产品创新。由于对营销认识的误区,企业内缺乏真正的营销职能,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价格战、广告战就成了中国市场的主旋律,大家在推销的层次上努力拼搏,艰难度日,即使那些全国知名的大品牌也基本上没有品牌溢价能力,只好靠低价格去赢得客户,赢得竞争。要把产品卖出去,销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销售人员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市场营销的层次有三个:卖产品、卖服务、卖思想。只要把产品交给销售人员,给他们相应的指标(压力)及合理的奖励机制,他们就会想办法把产品卖出去-这是目前大多数国内所采用的销售模式,是典型的卖产品。由于大多数产品都是同质化的,用户选择余地非常大,最终就会导致谁便宜就买谁的,谁会说主买谁的,或者与谁关系好就买谁的。因此,企业很难得到客户的偏爱,更不会得到他们的忠诚。要想提升营销的水平,就要进入下一个层次--卖服务,并通过卖服务实现品牌溢价,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尽管核心产品大同小异,但是服务可以弥补核心产品上的不足。典型的服务内容包括 *** 作指南、故障诊断指南、咨询或升级服务、客户培训、维修保养等。但这套保障系统并不是靠销售人员的力量达成的,而是靠系统、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核心产品的功效。我们知道,任何企业的产品都不可能全面地超越对手,只能各有所长而已,作为市场营销人员,就是要根据目标客户的需求,设计出在某个方面(消费者最有价值的方面)超越才是最重要的。一旦客户认同了这种观念,也就认同了本企业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人员卖的就是一种思想,是市场营销人员总结出来的统一的卖点。企业要想上升到卖思想的境界,首当其冲就是明确本哪部分人服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任何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都必须树立仅为部分人服务的理念。通过市场细分这个工具,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客户群中挑选出一小部分人,这部分人认同本企业的优点,而不在乎(至少是容忍)本企业的缺点,他们就被称为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即我们所要服务的那部分人,并为其提供差异化的完整产品。任何一个产品都是由三层构成的,最中心的是核心产品,第二层是外围产品,第三层是外延产品;只有理解了完整产品的三个层次,产品同质化的问题才有望解决。首先要分析企业完整产品的构成,即从众多要素中排出顺序,客户首先关心什么、其次关心什么、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如何等。有了完整产品的构成,企业就可以根据自己所要服务的那部分人的特殊要求去强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某一个方面做出特色。企业应该组织公司内部有限的资源重点突破,长期专注于某一点,从而使某个特性成为有别于他人的长项,所有加入这家公司的人都认同这一点,所有的产品设计和改进都是围绕着这一点,进而不断强化品牌的个性。企业需要在还没有进入研发阶段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某个新产品的价值诉求,即消费者非买不可的理由,这些价值诉求就是未来卖思想的基础,这叫新产品定义。新产品定义是在产品进入研发阶段之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属于市场营销的规定动作,通过这样一套动作,企业就能够说服自己将要研发的新产品为什么一定畅销,一定赚钱,因为产品的思想已经被设计进去了。如果企业按照新产品定义的要求把价值诉求设计到产品里面去了,产品就会有内涵。

销售行为的最高境界,就是品牌。销售人员的最高境界,就是个人品牌。优秀的销售人员,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某些相关行业里精耕细作十年以上,具有极好的口碑、信用和人脉,能够迅速获得项目信息,迅速获得客户信任;具有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

我自己并不是杰出的销售,因为我清高逗比爱装X,但我对销售境界的理解,是来自自己做甲方、乙方、代甲方的经验。

1、个人素质:形象、言谈、见识、富足。教育背景较好的人更拿得出手。(不要拿丁书苗大神当反例,人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富起来是靠胆量和眼光,后来发家靠的是本钱和人脉)

2、良好的行业口碑:销售的口碑来自于业绩,来自竞争对手,来自合作伙伴,来自客户。

竞争对手认为这个销售很靠谱,承诺的事情不反悔,谈好的事情不反水,这样就具有以后合作的基础,一来二去三五年下来,竞争对手便成了合作伙伴。

合作伙伴认为这个销售在行业内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调动资源的能力,无论客户还是竞争对手,都会卖他几分薄面。跟这个销售合作,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利润。

客户认为这个这个销售能力强人脉广,不但能够满足客户的小心思,还能够在安排就业、子女入学、出国考察、老人就医、公检法等部分都能帮得上忙。

我的一个老板就是机缘巧合认识了一位40岁的中医,家学渊源,他的父亲是某常委的保健医生。两年后某个客户领导身体欠佳,最严重时候连坐在主席台开一上午会都撑不下来,自然仕途不利;老板得知后带着客户领导去找大夫,三个月中药吃下来,真的就有效恢复健康,而且更上一层楼。老板这个人情赚大发了。客户领导逢人就说XXX公司的产品靠谱,给老板带来了不少高端人脉及生意。

3、良好的信用:

信用好的,不付钱先拿货都没问题,陪你打单帮你垫钱也没问题;

信用不好的,不全款拿货绝对不行,签了合同也概不赊欠;

比如我做销售时候曾经有一个项目利润很充足,但是需要选择某个全国总代走货,当时对我来说,这些总代我都不熟悉,我也愿意把利润都留给总代,只要他们在我需要时帮我完成200万销售额就可以(当时1万的销售额值800块钱)。然后我选择了一个信用最好、说话算话、资源充足的总代销售合作,他拿到了利润,我拿到了更多的业绩。

无论怎么说,信用就是拿来担保和赊账的。

3、良好的人脉:

我个人认为,人脉与朋友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人脉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相互信任、有信用背书的基础上的。

朋友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孔颖达)。

人脉的单位叫“人情”。人脉需要定期维护,保持熟悉;而朋友更贵交心。

丁书苗后来在北京做中间人,帮人运作高铁项目,还不是因为丁书苗在铁路系统内有丰富的人脉?丁承诺的事情能够百分百兑现,客户便逐渐对丁总生出了信任之感,而且随着丁的盘子越来越大,客户也会觉得丁「路子够广,实力够强」。

4、行业消息灵通:

丁的团队跟各家铁路设计院都很熟悉,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项目情况。

丁对行业内的奇闻轶事,行业政策、升迁贬谪一清二楚;在应酬的时候丝毫不显突兀。

5、迅速获得客户信任:

销售有了口碑和品牌之后,自然有了「人的名,树的影」,加上销售自己的八面玲珑,心思剔透,出手大方,背景深厚,自然能够迅速获得客户信任。

6、整合资源:

优秀的销售总能整合各方的资源,然后借势把自己做大。集成商销售跟厂商销售的捆绑是整合;设备厂商跟设计院的协作是整合,就连动辄喊出航空产业基地的那帮大忽悠也是整合。

2000年前后,国家大力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当年张汝京就能左右逢源对接、整合资源,借着ZY需要芯片工厂的东风,成立了中芯国际,到04年的时候,就整合了4家8寸芯片厂,在北京亦庄又盖了一个12寸芯片厂,迅速挂牌上市,不得不说对时局的把握和对资源的整合能力相当出色。

7、重中之重:了解并满足客户的各方面需求

无论客户的政绩、家人、财产、地位抑或是隐秘的需求,销售都能敏锐的察觉到,并且能够整合手头的资源,想办法满足客户的期望,自然是最高的境界。

上面说的七条,最后都能归结到「品牌」上面;当在某个行业里,你已经有了战绩和威望,有了人脉和信用,有了信源和财源,那就说明你有了个人品牌,达到了销售的最高境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68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