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电影“华尔街之狼”,规避金融骗局

解密电影“华尔街之狼”,规避金融骗局,第1张

这部黄赌毒俱全的《华尔街之狼》,由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执导,取材于一家真实的美国金融诈骗公司—Stratton Oakmont,莱昂纳多在电影中扮演该公司的创始人乔丹·贝尔福(Jordan Belfort)

解密分成三个部分:

1.虚假真实:一个非典型的华尔街

2.套路设计:真实的骗局怎样运作

3.核心奥义:如何向客户贩卖希望

1.虚假真实:一个非典型的华尔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电影中这家疯狂的Stratton Oakmont公司,既没有在华尔街的摩天大楼里办公,也并不是一家典型的华尔街公司,事实上,他们只是一群把大本营设在纽约长岛的金融骗子。公司的创始人乔丹·贝尔福特(Jordan Belfort)出生在纽约市皇后区的一个中产家庭,从小就显示出过人的营销天赋。10岁时,他就在暴雪后向邻居推销铲雪服务赚钱;16岁时,他利用暑假在纽约附近海滩上卖冷饮雪糕,赚足了大学学费

23岁时,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放弃了医学院的学业,找了一份推销海鲜和肉类食品的工作。凭借着过人的推销技能,贝尔福特迅速将业绩做到了公司第一。但这种低端销售带来的利润有限,他琢磨着找一个能用销售技能撬动最大利润的地方,比如华尔街。

这个在电影中也有体现,电影中小李子失业时,和第一任妻子讨论要去超市做理货员,当时他信心满满的说,自己做售货员也可以靠业绩当上总经理。

1987年,贝尔福特加入了老牌证券公司L.F. Rothschild,结果不久后就遭遇了著名的87年股灾的“黑色星期一”,公司倒闭,贝尔福特出师不利。

也就是电影里,小李子刚拿到经纪人牌照,准备大干一票,结果公司就倒闭了。不过在这家公司,他遇到了他在金融领域的第一位导师:Mark Hanna(麦康纳扮演的角色)。导师教了他两样东西,一是华尔街成功三要素是手淫、可卡因和妓女;二是赚钱的奥义在于让客户持续不断地投资,这样经纪人就能赚大笔真金白银的佣金。

看到这里,是不是就会发现,这套路和中国那些让你不断交易的所谓荐股的套路,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呢,就会发现,我们使用的各种交易软件,每天都要给我们发各种所谓的热点,利好消息。为何呢?就是要不断的刺激我们交易啊!因为只要交易了,不管我们赚钱还是亏钱乃至亏得家破人亡,这帮券商自己却赚的盆满钵满!

很显然,贝尔福特在之后的从业生涯中,积极践行这两条金科玉律。1989年,他租了一家二手车经销店的车库,创办了Stratton Oakmont,合伙人为丹尼·波鲁什(Danny Porush),在电影中,波鲁什化名为Donnie Azoff,由胖胖的Jonah Hill饰演。

贝尔福特还拉来了一帮狐朋狗友,比如业余贩卖大麻的Kenneth Greene和Victor Wang,并通过他们拉来更多的人。Stratton的前100名员工中,大多数都是前面两位猛人的毒品客户,这家诈骗公司兴风作浪的历史由此展开。

这么一个充斥着毒贩、蠢货、废物的团队,贝尔福特是如何改造它,并把它变成揽金能力惊人的诈骗团队的呢?

2. 套路设计:真实的骗局怎样运作

首先,贝尔福特提出了两个基础理论:

理论一:美国人里面前1%的富人,尽管表面上都很理性谨慎,但私下里大部分都是不可救药的赌博者, 他们无法抵抗赌博的诱惑。

理论二:骗术可以复制

理论框架搭好了,贝尔福特找到了一个天然适合行骗的领域:粉单市场(Pink Sheet)

美国的粉单市场类似新三板,也是很多无法上正规市场的公司聚集地。

粉单市场在美国历史悠久,属于OTC(柜台交易)的一种。在这个市场挂牌交易的股票,既不用提供财务报告,也不需要定期披露信息。

在粉单上市的公司大都是有这么几个特点:股价低于5美元(多数只有几分钱)、暴涨暴跌、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被经纪商 *** 纵。

电影里,翻译成仙股。

这就是由美国报价服务公司(National Quotation Bureau)印制的“粉单”

在这个无法无天的领域,擅长销售的贝尔福特们如鱼得水。Stratton Oakmont最多时招募了1000名员工,疯狂地给潜在客户打电话,推销股票,赚取丰厚的佣金(最高可达股价的50%)。这个电影里也提到了。

然而这种推销别人家股票的业务,还无法满足贝尔福特的胃口。他们随后发明了一种“pump-and-dump”(拉高-抛售)的手法,在中国俗称坐庄,只不过这种坐庄的控制力更强:既控制了筹码,又控制了大股东,还控制了散户买卖的节奏。

中间戴帽子的家伙,大家还记得么?

在电影中,Stratton *** 纵的公司是专做女鞋的Steve Madden Ltd.(以下简称麦登鞋业)。创始人史蒂夫·麦登是著名设计师,也是合伙人丹尼·波鲁什的儿时玩伴。丹尼说服好朋友,让Stratton把他的公司包装上市,在这过程中,贝尔福特通过 *** 纵股价,赚取了几千万美金的财富。

电影没有详细阐述坐庄的细节,不过根据SEC的调查报告,这次行动可以分成6个步骤:

1. 创造IPO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核心竞争力是向客户销售“一只潜力无限的公司的股票”。而从事设计和制造女鞋的麦登鞋业满足这个条件:你可以把他吹嘘成下一个阿玛尼、Jimmy Choo或者香奈儿,反正暂时没法证伪。

2. 控制筹码:计划的关键是预先控制足够多的股权。美国证券法只准Stratton这样的承销商持有5%麦登鞋业的股票,为了绕开这种监管,Stratton先以每股4美元的价格发行给中间人,然后以每股4.25美元的价格偷偷卖回来,最终他们控制了85%的股份。这个电影里也提到了。

3. 找好接盘方:接盘的自然是Stratton事先培育好的韭菜—散户投资者。Stratton的销售人员会让散户们在一两个IPO项目上赚点儿小钱,赢得散户们的信任。一旦建立了信任,Stratton的销售人员就会告知这些客户:我这里有一个能赚大钱的项目,你一定要参与!

在这个case里,销售会告诉客户:麦登鞋业的发行价为4美元,但上市后肯定能涨到20美元,而我可以帮你拿“打新”的额度。很多客户听了高兴坏了,立马打过来100,000美元,等待新股发行。通过这种手段,贝尔福特能大致的估算出韭菜们有多少购买力。

4. 变换诱饵:在IPO前不久,销售人员会打电话告诉客户:麦登鞋业的IPO太火爆了,4美元一股的打新额度很少,不过一旦股票开始上市交易,我可以帮你尽快按照“市价”买入。这时候,是不是很多人就会退而求其次,觉得打不到新股,去第一时间买卖新股也是可以的。

很多客户以为这个“市价”只会比4美元高一点,反正钱已经打过去了,因此就同意了,只有很少人会拒绝。而一旦这么接受,就落入了陷阱。

5.  *** 纵市场: 股票IPO后,贝尔福特就开始拉升股价,目标价位是通过倒推计算得来:假如贝尔福特想抛售手上的100万股,而Stratton的客户的购买力大概是2200万美元(通过步骤3估算),因此需要把股价从每股4美元,一直拉升到每股22美元,然后卖给他们,入账2200万美元(成本可能只有几毛钱)。

在粉单市场,拉升股价的方式比大型交易所简单得多。最简单的方法是“对敲”:在Stratton自家账户之间自买自卖,但这种方式太明目张胆。由于控制了麦登鞋业的大多数筹码,贝尔福特可以通过小额市场订单慢慢地推动股票上涨,一路涨到22美元的目标价格。

6. 关门打狗:当股价涨到22美元时,Stratton全面执行客户委托的买单,也就是把2200万美元全部投进去,买入100万股。这时候,这些韭菜的钱就都在22元高位接了盘。

而贝尔福特控制的那些“老鼠洞账户”几乎是唯一的卖家,韭菜全给老鼠仓接了盘。这赚的2200万美元全转入了贝尔福特的腰包,这就是电影里的庆祝时刻。

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过程很漫长,其实就像电影中说的,可能就是2,3个小时

这么短的时间,韭菜有时间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吗?

所以呢,骗子公司确实也“兑现”了自己说给韭菜的——“第一时间”买入了。而韭菜呢,还乐呵呵的以为自己买到了绩优股。

那些花22美元买了股票的客户,如果想在市场里卖掉,就会发现根本卖不掉,甚至跌破发行价4美元都没人要。就这样,通过看似公开的市场交易,财富实现了转移。

简单概括就是:在一个合法的交易场所,通过隐秘地 *** 纵交易品的价格,把普通投资者腰包里的财富,转移到骗局设计者的钱包里,并让受害者感觉“自己投资水平不够所以亏钱”,下次还来。大家看看身边韭菜,是不是就是这种。

以为是因为运气,实际是被设计了

A股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种桥段,从这个角度看,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对:全球骗友是一家,套路不分你我他。

《华尔街之狼》是 莱昂纳多主要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他年纪轻轻就聚敛了惊人的财富,通过各种光明以及不光明的手段赚钱。我在几年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最近发现,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传奇的人生和电影的大尺度,而是一个再影片开头和结尾呼应过得一个小桥段。

当初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刚刚起步,招募了一些狐朋狗友来和他一起创办公司,靠电话来推销垃圾股票以赚取高额提成。他在饭桌上向朋友教导如何做好销售这份工作,他拿出一支笔,让朋友尝试把笔卖给他,当时我也在一起思考,是我的话,该如何把笔卖给他?我应该夸耀这支笔做工有多么精良吗?还是该说这支笔是某个名人使用过的?仅仅几秒种后,电影就给力我一个貌似顿开的答案, 他的那位朋友说:“可以请你帮我签个名吗?”

它只用了一句话,并且这句话完全没有提到这支笔,也完全没有提到买或者卖这两个词语,当时我就想,这哥们真是天才!然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思考,卖东西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什么才是销售的本质?下面是我胡思乱想得出的一些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我认为销售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 发掘需求 ,就用我们刚才的卖一支笔来举例,我们想要把这支笔卖出去,我们就要思考,谁会需要这样的一支笔?可能是一位老师,她需要批改作业,也可能是一位作家,他需要撰写文章,还可能是一位设计师,他需要绘制蓝图。那么这样我们就有了目标群体,我们会拿着这支笔,寻找我们的重点推广对象,向他们推荐我们的产品。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每个人都懂得发掘需求,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光是掌握这点,很难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那么就有了第二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 创造需求 ,华尔街之狼中卖出这支笔就是这样的方法,可能你不是教师也不是作家,那么你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笔,你就没有这样的需求,好,既然你没有,我就替你创造一个出来,我想请你为我签个名,要签名,就需要有笔才可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向你卖笔,你也有了正当了理由考虑我的提议。当然现实中的情况比电影里的那个小例子要稍微复杂一些,你最好不要让买方知道需求是你创造出来的。

第三种境界是 引导需求 ,还用卖笔来举例,可能这次我们想要把笔卖给一位小学生,他可能会告诉你,不需要了,我爸爸已经给我买了好多笔了,确实,虽然他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已经被别人满足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种时候,首先我们的产品要足够优秀,然后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耐心,以及灵活的思维。我们可以对小朋友说,不卖,这支笔送给你吧!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大多会选择接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接下来,我们继续送,直到他手中已经没有爸爸买的其他的笔,全部都是我们送给他的笔,而且他已经用习惯了的时候,就是我们开始赚钱的时候了。习惯是很可怕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其实这种方式在现今社会也很常见,比如之前的滴滴和快滴打车为司机和乘客发红包,现在ofo和膜拜的红包自行车,以及各种投标中的1分钱报价,之后再靠每年的维保挣钱等等,都是一种先投入,引导需求,积累用户粘性,然后再赚钱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积攒用户群体,而且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也许等你打免费打算开始收费的那一天,就是用户抛弃你的那一天。

最后还有一种,我认为已经不能算作是销售了,我们可以用无穷的智慧激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一切让你的销售行为变成了一种艺术,一场精彩的表演。这次我们依然是要卖出一支笔,但是我们的对象是,一位乞丐!他既没有使用这支笔的需求,也不会被你创造出需求,更不会被你引导,即使你免费送给他这支笔,他可能也不会要,还会甩你一个大大的白眼。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抛开问题的表象,找到本质。我们销售的目的是什么?要赚钱!乞丐为什么对我们的笔没有需求?因为他有更基础的需求,就是温饱的需求,他首先要活着,要吃饱饭。那好,我们送给你笔,并且还送给你200元钱,你要不要?他一定会要,笔要不要无所谓,关键是200元钱,是他现在最需要最需要的东西。不过我们是有要求的,你拿钱不能白拿,我们需要你用我们送你的笔,每天一小时,在人流最大的街边,在地上练习书法。然后我们找新闻媒体,一条认为创造的爆点新闻就出现了《年迈乞丐人穷志不短,每日街边练习书法》。吸引公众眼球以后,我们再进行追踪报道,一个乞丐怎么会有钱买笔和纸来练习书法?原来是有人送给他,不光送笔还送钱!再之后,我们手中的笔,已经被大众所熟知,我们会卖出更多的笔,赚更多的钱。我们暂时先不讨论道德问题,光就方法来看,是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我们把笔“卖”给了一个最不需要笔的人,并且从他身上赚到了成倍于这支笔的财富。神奇的是这支笔吗?是这位乞丐吗?都不是,是我们的脑子,是我们的智慧,智慧是上天赐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好好运用它,我们能做到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295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4
下一篇 2023-04-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