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再见啦

云上再见啦,第1张

云上的「最后一公里」

20岁的腾讯调整视线,瞄准产业互联网;10岁的阿里云接手了“云上阿里”的传承使命。

时间已经过了2018年,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不再甘于“默默赚钱”,取而代之的是消费互联网网站的流行。云责无旁贷成为第一主战场。

德意志银行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中国84%的企业愿意上云,云就是未来。这个被称为信息能源引擎的云,在互联网世界里扮演着“[S2/]水电煤炭”的角色。

当亚马逊的AWS(亚马逊网络服务)在上一个财年贡献了256亿美元的收入时,它成为了其关键的增长动力,增长了47%。不仅仅是微软和谷歌,阿里和腾讯,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亚马逊给科技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归根结底是连锁反应。火热的云计算引发更大的化学反应,一场API(应用编程接口)“大爆炸”正在肆虐。

这是一个曾经被忽视的市场,但潜力无限。仅在云通信市场,美国就涌现出一批上市公司。twilio2018年收入6.5亿美元,市值128亿美元;zendesk2018年收入6亿美元,市值87亿美元;中环2018年收入6.7亿美元,市值88亿美元;Zoom,刚刚IPO,上市首日暴涨72%,市值160亿美元。

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百度、网易也布局已久,但巨头们的触角并不是万能的。容联等创业公司也纷纷占领了自己的战场。在无数个微小的角落里,他们就像一群积木,构筑着云的最后一公里”

正如投资管理公司D.A.Davidson的分析师所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API正在吞噬软件,这是最长的一句话。

风要来了

对于马来说,2018年是危机感很强的一年。

在去年9月的腾讯办公厅例会上,当马抛出“云是腾讯必须的吗?”,他的心一定很坚定。云是互联网toB下半场最重要的战略武器。

腾讯高层把toC部队比作空部队,一颗炸d落下,整个地盘都被收入囊中。在接受《故事硬核》专访时,马花藤坦言做toB压力挺大的,都是苦差事。"

也正是在那次“总办公会”上,与会者达成了共识,这在腾讯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中得到了体现。在继续巩固toC市场的同时,我们将大力投资toB市场。腾讯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专注于产业互联网,汤道生成为掌舵人。

早在2016年腾讯云峰会上,马就首次给出了云商平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全行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第一要素是云”。马坚信,腾讯在toB市场也有其天然优势。"建筑工作并不难。任何人都可以建造它,但问题是,建造后会有人使用它吗?产品和消费者有联系吗?"

另一个巨头阿里,十年前就率先开始了。

直到2018年底,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阿里巴巴集团CTO张建锋兼任阿里云智能总裁。他在3月21日的阿里云北京峰会上提出,目前阿里巴巴60%到70%运行在阿里云公有云上。经过1到2年的努力,其100%的业务运行在公共云上。

他第一次阐述了阿里云的定位,给外界吃了一颗定心丸。阿里云将是“达摩院的加持云、数据智能的云、最佳实践的云、集成的云”。

他还画了一条线,“阿里云不做SaaS自己,让大家做得更好SaaS"

“BAT要做的,一定是共同需求大,差异化小的东西。”荣CPO熊谢刚在接受蓝洞商业专访时表示,云就是这样一个基础设施。

阿里和腾讯最早涉足云市场,都是带着ToC的气场。

有投资人说,刚进入产业互联网的时候,是按照toC模式玩的。“恨不得直接招一批所谓的专业toB人才,冲进各个行业。AT按照toC市场惯用的风格和框架做了一段时间,发现做不到。”

AT已经学会了“退一步”“/s2/],生态才是他们该去的地方。

这也是阿里云提出不做SaaS的原因。2019年1月,腾讯云在“微信公开课”上发布10亿元扶持计划,帮助100万中小企业开发小程序,快速上云。这被外界解读为“一个给自己创造机会的漂亮动作”。

当然,在每一个子战场上,阿里、腾讯、网易等大公司的做法都是既参与又合作。这就像一个跷跷板,互相制衡,互相成就。

早在2017杭州云起大会上,阿里云和阿里通信共同打造了通信PaaS平台C-PaaS,开始向PaaS层迈进。当时阿里云的想法是,“尽量不做垂直的事情,而是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聚集一些商家,让商家来完成这些事情。因此,阿里通信的进入对垂直细分的云通信企业不形成直接竞争。”

2017年5月,网易云旗下网易云信和视频云业务进行战略整合。当时网易技术委员会资深专家徐杭生表示,私有云的定制化服务模式是趋势,网易云通信的主要目标是“稳定”和“易用”。2018年12月,腾讯云与Avaya将在通信行业云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动通信行业云生态建设。

在融联CEO孙看来,巨人是高举高打。相比之下,容联在云通信上的布局更早,也更垂直。“阿里、腾讯、网易的优势是获客,容联的优势是产品和行业的深度。”

在最后一个公共

“在toB的世界里,没有人看你的产品来自哪个研究所,唯一的标准就是产品好用。”荣CPO熊谢刚在接受蓝洞商业专访时表示。

这位思科、亚美亚等公司的元老,深知toB市场的特殊性。“互联网公司进入了一个不熟悉的传统行业,完全依靠技术的力量去颠覆它是不可能的。”

过去几年,toB企业是在传统商业模式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018年风向一转,更多的资本和技术闯入这个行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诞生了更多的新事物。在熊协刚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李安运通信首席技术官熊协刚

前几年把消费互联网的流量模式应用到产业互联网上,但是很快被验证了,并不起作用。b看商业形态,不看流量和人。

“离客户越近,你的生存空空间就越大。”在熊协刚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你在一个行业做得越深,跨行业就越难。”用生态模式平衡个体和共同产品是关键。基于此,toB企业都得靠生态生存,全国各地没有一家能吃到

荣就是这样一家6年的创业公司。它于2013年5月推出。在创业之初,它位于提供完整通信能力的云计算PaaS平台上。通过整合运营商的网络和通信资源,将通信能力打包成API接口和SDK,为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提供语音、IM、视频、会议、呼叫中心/IVR等通信能力。可以说是典型的水电煤电“水暖工”。

今天容联的生态游戏是将全产品运营集团化。

除了起步的PaaS业务,融联陆续成立了几家子公司,在上下游投资了几个项目,比如投资了云客服厂商“融联奇摩”的SaaS层;联手Avaya推出小A云,面向大客户推出钉钉类产品“融信”。

容的成长路径是先做公有云的PaaS,再做中小企业的标准化云客服产品,再延伸到大企业的融合通信(UC)和云联络中心(CC),并推动CC+UC的融合,AI的全面赋能。

“为什么融联叫融联云通讯而不是融联云客服或者融联即时通讯云,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定位更大,格局更大。”孙曾说:“容联的品牌使命是提升人类组织的沟通体验和运营效率”。

今年4月,容联发布了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将多个产品和业务板块整合调整为公有云CC事业部、行业云CC事业部、智能UC事业部、智能通信事业部、运营商合作事业部五大事业部。

整个调整只用了一个月。

谈及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因,熊协刚表示,公司营收规模达到一定体量,进入下一阶段;市场中的新机会需要在产品、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更准确有效地应对市场。

以呼叫中心为例。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比如云化。早期容联主要做公有云,也就是“容连琦Mo”,但是大客户对私有云或者专有云的需求比较强烈。“这个市场不做,就彻底没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同的事业部被拆分。

智能UC事业部彻底颠覆传统形态。“以前银行采购视频会议软件都是一次性项目采购,金额几个亿。还有设备维护、更换等后续成本,机型很重。”云之后是轻资产运营。"企业可以根据并发数量进行采购."

5G到来前夕,容联已经开始规划。此次架构调整,容联新成立的智能UC事业部集中了通信AI、视频、会议等战略产品,熊协刚掌舵。在他看来,5G带来的核心变化有两个,一个是更快的传输速度,一个是无边界的移动性,可以实现大量的商业应用场景。

就在上周,Zoom在纳斯达克上市,开盘价为65美元,与每股36美元的IPO价格相比,可谓一路飙升。最终收于6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2.22%。市值达到1600亿美元

对于视频会议厂商来说,5G无疑是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关键节点。

作为多人云视频会议软件服务商,Zoom支持25人免费高清视频通话。虽然在进入市场之前,已经有微软、思科的Webex、谷歌的Hangouts、GoToMeeting等玩家。短短六年,Zoom晋升为视频会议行业的新独角兽。

Zoom的爆发给了熊谢刚更大的信心。他以银行零售网点为例。取消线下网点,搬到线上是趋势。目的是解决时间+空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很难解决,那就是信用安全。连的做法是把人脸识别和视频结合起来,弥补这个空的不足。本质上,通信解决空之间的问题,数据解决时间的问题。

容联的客户群中有国家电网和中国银行,还有今日头条和首汽约车。

谢刚把客户群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央企、国企等传统大型企业;第二类是具有强烈互联网特征的新经济公司;第三类是初创型中小企业。

当然,三类客户各有利弊。大型传统企业进入门槛高,获客成本高,但投资规模大,可持续收益更好,这也是这个客户群体竞争的原因。新经济公司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很高,但是不确定,务实。一旦他们自己的技术成熟了,他们就会自己去做。中小企业基数大,但对价格敏感,支付金额有限。

荣的战略方针是抓住金融、能源、制造等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做出标杆效应。比如金融保险的任何IT系统都不能有任何差错。比如今日头条这种快速成长的公司,需要很强的创新思维,同样的技术,在角度、场景、模式上都会更加极致。

"作为一个能力输出者,你需要跟上变化,快速迭代。熊谢刚说,这样的观念存在于各个角落,会相互启发。

订阅模式仍然是这个行业常见的商业模式。基于此,容联提出了一种新玩法“出售转租”,即云租赁模式。目前整个收入模式中,订阅模式占比最高。

再做一个Twilio?

2018年全球股市叽叽喳喳的时候,有一家公司最高涨幅达350%。

这家公司是Twilio。2016年,Twilio成为第一家进入资本市场的PaaS(平台即服务)云服务公司。

这家成立仅晚于AWS两年的公司,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2016年,Twilio上市,开盘价仅为24.84美元;2017年,股价徘徊在22-30美元;2018年8月10日,Twilio盘中最高触及79.47美元,较2018年初最低点23.25上涨342%,市值增至约70亿美元。

Twilio上市以来股价k线图

曾经专注于PaaS的Twilio不断探索业务边界,收购了邮件服务SendGrid收购能够感知客户情绪的Ytica,并将其整合到Twilio的Flex呼叫中心产品中;收购Kurento以改善其WebRTC功能等。

当时一位美国金融市场分析师表示,Twilio有望成为第二个AWS

很多年前荣联作为标杆的公司是Twilio,现在看来越久越不一样。

在孙看来,认为,“美国是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Twilio专注于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它是‘运营商资源的云计算’。但是Twilio在国内做的事情会受制于运营商的资源,毛利率比较低。所以容联需要把软件层做得‘厚’,做一些‘PaaS+’的功能,所以会做SaaS和AI。”

在过去的六年里,融联已经完成了过亿美元的融资。2018年2月完成3000万美元C+轮融资,由老股东智信资本投资;2013年获得红杉资本4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获得挚信资本15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7月,获得7000万美元C轮融资。

2018年,融联交出的成绩单是年收入接近7亿元,公司估值超过7亿美元。

显然,与2018年收入约6亿美元的Twilio、Zendesk和RingCentral相比,容联仍有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恰恰在容联这样的创业公司未来的成长空之间。

根据艾瑞发布的数据,国内短信云通信市场规模近200亿元,到2020年将以7.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45.1亿元;语音通信市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IMPaaS服务也将保持20%左右的市场增长率。

在美国的to-b市场,甲骨文、SAP、Salesforce三家企业服务公司的总市值超过3500亿美元。在中国,不仅有阿里、腾讯、网易这样的巨头,也有融联这样的创业公司,各有侧重。

但是,目前还没有一家巨头公司有企业级的服务。是什么原因?[/s2/]熊谢刚曾经和美国朋友交流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短时间内很难。

“他们举了一个例子。销售管理软件Salesforce吃了很多行业,目前市值1235.84亿美元。即便如此,Salesforce所在的SaaS市场仅占美国ToB市场的一小部分。但在中国,没有Salesforce这样规模的公司。”谢刚认为,中国的ToB市场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和空也有很大差距。过去六年,融联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0%,这也是其信心所在。

Twilio的首席执行官杰夫·劳森(JeffLawson)曾谈到一句古老的格言:人们往往高估自己在一年内可以做的事情,低估自己在十年内可以做的事情。下一个十年,我们能在中国造出另一个Twilio甚至Twilio+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515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4-30
下一篇 2022-04-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