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之核心竞争力

战略管理之核心竞争力,第1张

一、黄太吉公司的战略成败原因分析

1、案例

黄太吉成立于2012年,曾被称为互联网餐饮鼻祖,从卖煎饼果子起家,四年时间多次融资,估值高达12亿。在创业之初,黄太吉是卖煎饼果子的,以其独特的互联网营销及小资的装修和店面文化火爆京城餐饮圈。然而黄太吉煎饼经历了短暂爆红之后迅速降温,繁华商业区的高昂租金、门庭冷落的销售业绩,令不少黄太吉煎饼店难逃关门厄运。之后黄太吉想通过打造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实现区域内密集开店,形成餐饮的商圈生态链,如“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来得及”外卖,众多品牌接踵而至。但由于消费频次过低,难以量产等因素导致再次的关店潮。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去年10月,黄太吉高调宣布获得2.5亿元融资,转型做外卖。最大的特色就是为合作商户提供外卖产品的代加工服务。彼时,外卖平台在C端的烧钱大战已接近尾声,市场趋于理性也是让投资方看到了信心。但如今不到一年,入驻商户的“集体出走”似乎宣告了黄太吉外卖三度试错。

2、成败原因分析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黄太吉把传统餐饮模式和互联网营销结合起来成功打造出企业品牌,并在创业初始时期获得利益相关的支持,但最终并没有一直持续传奇,总结起来归于以下原因:

黄太吉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模式看似是其的核心竞争力,但因在全球化的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思维和营销模式已被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和应用,而其可模仿性也非常高,因此黄太吉的营销思维和营销模式并不能构成其核心竞争力,而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就不能维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企业长期的战略目标,也因此会像黄太吉这样多次转换战略方向但结果依然不尽人意;

二、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

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和知识的集合,是企业核心能力在产品上的体现,是通过整个企业的组织系统和文化价值的传递而发挥作用的能力。

2、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有价值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为顾客创造可感知的价值,如:海底捞的核心竞争力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满足一切可以满足的顾客需求;

(2)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知识、技术、产品、服务、营销等一系列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这一系列的是能力是很难去模仿的;仍以海底捞为例,那么多企业向海底捞取经,但最终仍是只有一个海底捞;

(3)各战略业务单元的共享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各个战略业务单元都可以共享的,如果只有某一个业务单元可用,那也就不叫核心竞争力了;

(4)持久性:企业生存发展的持久性来源于核心竞争力的持久性和长期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长期发挥作用,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变和进一步提升,才能够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3、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1)核心竞争力决定企业产业发展的深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软硬实力的综合体现,它超越了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升华为企业整体实力的对抗,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关注企业具体的产品和业务发展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避免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加强企业在相关产品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3)核心竞争力具有难以模仿性,因而可以提高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及行业进入壁垒;

(4)核心竞争力在目前全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可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于黄太吉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愿景、使命;战略目标是发展核心竞争力前提和基础,而核心竞争力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

    企业的战略目标、愿景、使命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企业的一切工作就会失去方向,只注重短期的利益,而忽略长期的发展;就如黄太吉一样,无法找到关于公司的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的介绍,只能看到其对产品的营销,由此可见他们更注重产品的营销,而当顾客对他们的营销策略免疫,又不了解这家企业的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自然也就失去了对企业或品牌的期待和支持;同时员工也会因为不明白企业的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对企业的前途及自身前途感到渺茫,从而失去对工作的兴趣与动力;由此黄太吉首先需要明确其战略目标、愿景和使命并不断进行宣导,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这也是核心竞争力建立的一个过程;

2、核心竞争力建立的外部途径

(1)进行SWOT分析,分析内外部环境,找出外部的机会威胁和内部的优势劣势,在些基础上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并通过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通过联盟来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于黄太吉之前的多元化品牌矩阵(只是不同的品牌和产品,但营销模式却相同),而是寻找一个专长不同的企业来结成联盟,彼此学习对方的专业能力,同时又能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

(3)通过兼并或合并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黄太吉之前也有兼并其他公司,但并不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黄太吉的兼并并未带来企业的成本下降或效益提升,也非是一体化的战略,而是在其主营产品销售下滑的情况下做出的与目前经营模式相同(同样的营销手段、同样的客户定位等)的战略,从这一出发点上,黄太吉就不大可能获得成功;

(4)了解顾客需求,从顾客需求出发去做产品和业务,同时又需要引导顾客需求;

3、核心竞争力建立的内部途径

(1)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愿景、使命并不断宣导,使其成为员工日常的行为标准与价值观;

(2)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黄太吉之所以会兼并投资其它品牌就是因为其主营产品(煎饼果子)销售下滑严重,但又没有可以取代此主营产品的新产品,当然,创新也不仅仅只是产品的创新,经营方向方法同样也可以创新;

(3)建立创新型文化和学习型团队: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建立创新型文化,让员工有意愿并且愿意在工作中创新,而创新来源于不断的学习与成长,所以学习型团队的建立也非常有发要;

(4)专业化经营,集中企业资源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准确定位市场,不断创新,做行业内的专家;在这一点上黄太吉其实是比较失败的,首先市场定位不够精准,把煎饼果子这种日常早餐的食物通过营销做为正餐食物且定价较高,顾客前期会通过新颖的营销手段光顾,但在产品口味一般价格偏高且又不是主要的正餐首选食物时,这一产品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因此黄太吉应该通过市场和行业结构分析,选择一种适合的产品,专业化经营并不断创新,真正做这一行的专家而不是营销家;

(5)加强对具备核心能力员工的管理与激励,对具备核心能力员工的素质进行提炼,建立素质模型,招聘培养储备具备核心能力的员工;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企业领导者尤其是企业老板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文化,他们的一切行为对外传达企业的理念、代表企业的外在形象,对内影响企业管理、制度、文化,所在企业领导者在软实力的建设中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领导加强学习、注重提升自我,注重对个人风格、才智、行为的有效控制和合理发挥,则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软实力,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洞察

洞察是把钩子,把用户内心最渴望的需求挖出来。

洞察是指南针,指引我们的方向。

洞察是一种本能,是营销人的核心。

1.1找到核心需求,解决问题

用户就像图里的冰山一样。

你可以轻易“观察”到露出的冰山一角,但用户的真实动机藏在这冰面下。

这时,只有深入“洞察”,才能了解用户真实的购买动机。

但是,很多时候,用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时候,你要利用洞察的本能反应,去帮他们找到深层次的需求。

案例1:福特汽车

福特先生说过:“如果你去问消费者需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

福特先生洞察到,用户真实需求是想在同样距离内,花费时间变短。

如果当时没能察觉到这一点,福特先生可能就和其他人一样去马场配种了。

由此可见,洞察是为了确定方向,方向要是错了,那就满盘皆输。

案例2:运动外衣

用户为什么要买一件高质量户外运动衣?

表面需求:保暖、防水、轻便等等

深层需求:是渴望探索世界的欲望

你要写这个户外运动衣的文案,你会怎么写?

你要还是不懂,可以尝试洞察自己身边的人和物。

比如美女为什么要买化妆品、帅哥为什么要健身,从中洞察出他们行动背后的原因。

1.2保持大脑思考

犀利的眼睛只能发现问题,但只有睿智的头脑才能洞察真相。

案例:好孩子童车

从上图市场调研数据中(原谅我这个表这么丑!)

能看到高达72%的用户,对婴儿车最关注的就是安全。

但是这家公司却选择了只有26%占比的舒适度作为卖点,为什么?

因为洞察到了本质—婴儿作为“使用者”

童车是否安全,宝贝无从知晓;

童车的功能性,宝贝更是不能理解;

外观是否好看,宝贝也无从欣赏;

性价比之类更是天方夜谭......

宝贝能感受到的,只有童车舒适。

童车舒适度决定—小孩子是哭还是笑,

而孩子的哭和笑决定—父母,爷爷奶奶对童车的判断。

看完这个案例,大家应该明白开头和标题的意思了吧,一定不要掉进消费者设下的“陷阱”。

在洞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头脑的清醒。

不是消费者说需要什么,我们就得迎合,时刻保持洞察的本能。

小结:

洞察是为了看清本质,洞察是通过用户的行为,分析其行为背后的深度需求。

二、冲突

冲突就是观点、利益、意志的相互干扰。

比如你想挣钱,可能家庭就照顾不好;

上班却又想玩游戏;

爱吃美食却担心变胖等等。

对于营销来说,有冲突,就得解决。

你的产品能解决问题,就能带来利益。

2.1.趋避式冲突

顾名思义,趋利避害,抓住主要矛盾。

案例1:减肥药

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减肥药——解决了爱美人士心理最大的冲突。

既希望拥有魔鬼的身材,同时又希望吃多少也不会胖的胃口。

减肥药的出现缓解了享受美食的罪恶感,缓解了好身材与享受之间的冲突。

所以能解决问题的产品,用户能不买么?

案例2:温东龙的“故乡车站”的文案

知根知底的故乡美味。

散在旧时光里的故乡记忆。

总有些故人,总有些故事,会烙在我心上......

故乡,只有离开了,你才会真正拥有。

幸好,我们开始往回走。

—故乡车站。

这篇文案,利用思念故乡却又不得不离开的情感矛盾,让用户从这些温暖、真诚、怀旧的文字得到共鸣,从而销售产品。

案例3:“小猪佩奇”手表

最近“小猪佩奇”手表为什么能这么火?

正是因为人,内心的幼稚与表面成熟之间的冲突。

每个人都犹如带着面具一般,将真实的自我掩盖的严严实实。

小结:

无处不江湖,无处不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发展,对于营销而言也是如此。

营销首先—洞察需求

洞察需求的目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目的—获得利益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冲突!

三、产品差异化

3.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老师将人的需求,按照生理与心理需要的层次划分为5个阶层,而通过这5个阶层可以再分为两个层面。

1.功能性层面需求—生存和安全感—理性—产品功能

2.精神和情感层面需求—归属感、爱、自尊及自我实现—感性—品牌价值

在这个产品同质化的时代,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那么重视了,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喝酒只喝茅台、五粮液,穿衣只穿阿玛尼的道理。

3.2产品差异化

菲利普·科特勒甚至非常极端地说过一句颠覆性的名言:“没有意义的差异化也是有意义的。”

我快速说一下产品三要素,即核心产品、实体产品和周边产品。

核心产品:用户买某种产品时最关心的利益——人的骨架。

案例:化妆品

有美白、祛痘、保湿、洁净各种各样的功能,

你需要提炼出一个最核心的卖点,

这时就需要用你的洞察本能去寻找用户的冲突,洞察你的用户诉求。

实体产品:用户能看到、听到、触碰到感官上的产品体验。

具体表现为质量、外观特色、样式、品牌名称和包装等——人的皮肤

案例:蓝瓶钙加锌

当补钙产品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

哈药六厂以“蓝瓶”包装杀出重围

蓝瓶的,纯净的钙;

蓝瓶的,充足的钙;

蓝瓶的,好喝的钙。

你会说不就是个蓝瓶子么?有什么特别的?

但就因为这外观和其他品牌不同,就足以造成产品差异化。

周边产品:是用户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全部附加值。

包括免费赠品,上门送货、安装、售后服务等。

当你在淘宝上买商品时,用心的店家会赠送你各种各样的精致小礼品。

先不管需不需要,但意料之外的惊喜总是能轻而易举的捕获消费者,总比没有强吧?

小结:在这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你需要能够发现和洞察那个最关键点即利益点。

在这个基础之上,产品要创新或概念改变。

很多时候用户买你的产品,不在于你的产品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有独特性, 区隔以往产品的差异化。

以上就是我对营销人的核心竞争力的见解。

如果你对文案正文和标题写着这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可以看看我其他回答。

最后,如果这个回答对你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的话,那么就帮我点个赞把~

著:以上内容来自企来秀

营销核心思维即“结果思维”,当下感知:

1.如何给客户创造价值的心法:不卖行为,只卖结果。销售是100%站在对方的角度,找到对方最想要的结果。

2.客户买的不是产品的本身,买的是产品给对方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3.营销的终极密码:让你的产品想尽一切办法最大化的靠近客户想要的结果,让客户立刻马上采取购买行动。

五流的销售员卖产品的功能

四流的销售员卖产品的特征

三流的销售员卖产品的优势

二流的销售员卖产品的好处

一流的销售员只卖产品的结果

思维决定行为模式,行为模式创造结果,所以销售就是以结果为导向满足客户需求从而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

我们如何更加有效的描述结果呢?

第一要让对方最轻松的达成结果

第二要让对方最快速的达成结果

第三要让对方最安全的达成结果

产品之所以卖不好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

1.你没有描述对方最想要的结果

2.你描述的对方根本听不懂。你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听的懂的语言描述,让对方积极主动参与互动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想要的结果!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从而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总结:

卖产品的功能,特性,优势以及产品的好出都不如卖产品本身给顾客带来的那个顾客想要的结果,了解到顾客想要的结果后,不是用专业的话术去描述产品,而是用让顾客听的懂的简单生活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554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