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些傣族的民俗、服装、饮食、民居、节日的特点

给我一些傣族的民俗、服装、饮食、民居、节日的特点,第1张

1、傣族的民俗

傣族有传统的傣戏。以前西双版纳有一种以舞蹈为主兼唱戏词的形式,这是傣戏的雏形。其情节比较简单,主要表现持刀的猎人与化了装的龙、凤、龟、鹤进行斗争。傣戏的发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带。因此傣戏又称“滇西傣戏”。大约在19世纪初产生于德宏盈江的盏西和干崖。

2、傣族的服装

妇女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着白色或绯色内衣,腰身细小,下摆宽,下着各色筒裙。德宏芒市等地妇女,婚前着浅色大襟短衫,长裤,束小围腰,婚后改着对襟短衫,黑色筒裙。

傣族男子着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冷天披毛毡,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男子文身的习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驱邪护身、装饰身体。

3、傣族的饮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为主。德宏地区吃粳米,西双版纳等地爱吃糯米。傣族也食昆虫。傣族地区潮湿炎热,昆虫种类繁多。经常食用的昆虫有蝉、竹虫、大蜘蛛、田鳖、蚂蚁蛋等。

傣族有食花习俗。经常采食的野花有攀枝花、棠梨花、白杜鹃、黄饭花、甜菜花、芭蕉花、苦凉菜花、刺桐花、金雀花、鸡蛋花、苦刺花、弯根花、盘藤花和一种傣语称为“莫谢”的花等,大约30多种。

4、傣族的民居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居住的特点。西双版纳和德宏瑞丽一带傣族的竹楼别具风格。楼近方形,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地约7尺,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顶为双斜面,多覆以编成的“草排”。拾级登楼,有走廊、晾台,可以晾物、纳凉。

5、傣族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扩展资料:

公元51年,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归附汉朝,汉朝太初历传入傣族地区后,进一步完善了傣族先民对日月星辰运动规律的认识。

公元69年,汉朝吞并“勐达光”(哀牢国)、设立永昌郡,太初历在傣族地区全面推广,逐渐融入到傣族的生活与生产中、被傣族当成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勐达光”(永昌郡)南边的骠国也通过傣族吸收了汉朝太初历。

公元7世纪,骠国(室利差呾罗王朝)在太初历的基础上创制骠历;公元832年,骠国被傣族联盟国家“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攻陷,骠人四处逃散、逐渐融入青藏高原南下的氐羌族群形成缅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傣族

A、在舞蹈服装方面:1、通过欣赏与体验活动能以积极的态度了解傣族舞蹈和服饰的特点及其身体律动特点丰富舞蹈表达语汇 2、通过学习学会将服饰表现与身体表现结合起来诠释自己

B、云南傣族因分布区域不同服饰也有区域性的不同,但男性的传统服饰保存已不多,傣族男装是无领对襟上衣宽腰无兜长裤用粉红色或白色头巾包头保留传统服饰的特点,主要还是通过妇女的穿着打扮来体现。

傣族服装的一般都是简洁大方的,以前看到的课文就是傣族泼水节的时候,里面的插图,男子就是没有领子的衣服,还是对襟的,很有古代的那种气质,这样的男子,带上一个好看的头巾,不能说是跟周瑜的那种羽冠纶巾,也是很有一番古典韵味的,在傣族里,男子穿着这样的衣服跳着民族的舞台,也是会引来阵阵掌声的。

女子的服装就更加的艳丽多姿,一般就是窄袖上衣加上筒裙,可以衬托出女子上身的苗条,也可以掩住一些腿粗女子的弊端,让人更加的美丽动人,身着这样的民族服装,跳着民族舞,欢迎来自于各地的游客,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感受到傣族人们的热情和豪爽。当然,要是有愿意一起跳舞的人,那就更加好了,大家一起载歌载舞。

服饰上更加鲜明的特点就是艳丽的颜色加上轻柔的纱质,腰部有银带缠绕,显得女性的好身材,让傣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很多人觉得旗袍可以展现,但是,很多少数民族服装也是可以展现的,而且是那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感觉。

傣族服装好,人也热情,只要你在云南泼水节的时候到了那里,你就会感受到人家的热情和好客,让你知道泼水节的真实含义,虽然有些人是在上面有一些恶作剧的行为,那么都不一定是傣族人,而是一些趣味比较低级的人做的。傣族人们还是很开朗热情的,你到过傣族参加过泼水节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5872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