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让人看不懂的“瑞幸咖啡”,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快到让人看不懂的“瑞幸咖啡”,到底是怎么运行的?,第1张

持续亏损的瑞幸咖啡成立18个月完成上市,开盘暴涨50%,上市后股价一度高达60亿美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瑞幸咖啡能有这样的成绩确实有些惊艳,而其快的让人看不懂的打法更让很多人心存疑惑,甚至认为瑞幸咖啡是典型的圈钱打法。但如果我们仔细剖析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就会认为小蓝杯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我把小蓝杯的整套打法拆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机会,确认自己能否入局;第二步是对品牌进行精准定位,并实施高维打击抢占用户心智;第三步则是采用流量池思维进行裂变营销。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量每年增速15%以上,相比于全球市场的2%有巨大潜力;全球咖啡市场拥有12万亿人民币,其中美国独占3万亿,而中国仅有700亿,相对来说发展空间巨大。值得注意的是,咖啡饮用的结构上中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也有很大的不同,全球现磨咖啡占比87%,速溶咖啡占比小于13%。而中国市场却恰恰相反,速溶咖啡占比84%,现磨咖啡仅占16%。由此可见,高品质咖啡体验在国内属于严重缺失的状态,伴随着消费升级概念的深化,未来中国市场对于现磨咖啡的需求量会大幅增长。

显然,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看到了行业的机遇,迅速召集能力与机遇相匹配的团队,用互联网思维和源源不断的资金充分教育市场并挑战用户认知。并且,与传统企业发展逻辑不同,瑞幸咖啡不惧巨额亏损,主要以用户增长模型作为发展逻辑。这样的打法确实让行业发出了不少质疑声音,认为这样的烧钱模式会和共享单车走向同一个结局。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有本质区别,瑞幸咖啡采用线上App和线下门店相结合的方式暗含了新零售的重要趋势,搭配强势运营和高速发展完全可以走出不一样的结果。

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企业战略的支持,瑞幸咖啡也不例外。创立初期就用对立定位+高维打击两套组合拳不断提升瑞幸咖啡的品牌形象,并在用户端实现第一的卡位。

对立定位

对立定位概念的核心是强竞争导向,与对手形成差异化定位,这套方法非常适合后发创业的品牌。比如瓜子二手车的对立定位就是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与整个行业的不规范对立,而神州租车的对立定位就是“更安全的专车”,把竞品都放在了对立面,让用户形成一种其他专车都不安全的认知。

而瑞幸咖啡正是采用了对立定位的打法,将咖啡行业的老大哥星巴克作为对标竞品,不断打击星巴克弱项的同时强化自己品牌形象。比如星巴克主打的是线下第三空间的咖啡馆体验,而瑞幸咖啡则是抓住第三空间的局限性,用无限场景去颠覆星巴克优势,将竞争对手的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将对手逼到不利的位置。

除此之外,作为咖啡新品牌的瑞幸咖啡还在2018年5月15日进行碰瓷式营销,向星巴克发了一封公开信,直指星巴克向小蓝杯供应商的施压行为,瞬间提升了瑞幸咖啡的知名度,种种迹象表明瑞幸咖啡从初创那天起就是盯着星巴克打。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用户有一种认知,瑞幸咖啡敢于挑战行业巨头,甚至有能力扳倒星巴克。

不仅如此,小蓝杯团队还花费大量时间打造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增强这种用户认知,采用鹿角LOGO的设计给人一种敢于打破常规,寻求突破的感觉。而小蓝杯的设定又与星巴克的绿色LOGO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让两个品牌进行强关联,每当用户看到星巴克就会联想到瑞幸咖啡,减少用户记忆成本。而在听觉符号方面,“这一杯,谁不爱”的口号更有一种挑战用户心智的意思,通过一次反问让用户拥有1秒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从而增强小蓝杯在用户心智的留存时间。

高维打击

瑞幸咖啡成功的把自己和星巴克进行强关联,但这还不足以成为打击星巴克的硬核手段。深知这一道理的瑞幸咖啡很快就进行了高维打击,抓住星巴克传统线下咖啡馆的局限性,强化自身互联网属性,用新零售咖啡第一品牌抢占用户心智,实现了精准卡位。也就是靠差异化定位,瑞幸咖啡成功将自己定位新品类行业第一。 让瑞幸咖啡从一名挑战者晋升为行业领头羊 ,极大提升用户对于瑞幸咖啡的品牌认知。

而随后星巴克的行为更是加深了瑞幸咖啡的领导者地位,2018年8月份迫于压力的星巴克宣布与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合作,星巴克将选择在全国31个重点城市的2000家线下门店进行外卖配送。这一消息的出现让不少人认为“星巴克被瑞幸咖啡逼到妥协”,从而确立了瑞幸咖啡的行业地位。

瑞幸咖啡的营销套路值得我们学习,以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的打法将流量池思维运用到极致。防止有人混淆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 所以我们先对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流量思维就是简单的获取流量形成转化,而流量池思维则是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在获得更多的流量。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从技术角度来看流量池思维是需要构建数据模型的,而瑞幸咖啡选择自建App的线上交易方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用户购买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形成用户画像并打造流量池进行用户裂变。

瑞幸咖啡的营销套路简单实用,粗略区分的话就是首杯奖励、拉新奖励、咖啡请客三步走。

初期,瑞幸咖啡运用广告投放和产品试用等手段发掘种子用户,比如办公楼内部的白领很可能乘坐电梯时看到瑞幸咖啡首单免费的广告,扫码注册就可成为种子用户。(种子用户基数越大,后期裂变的效果越好)。第二步就是拉新奖励,因为裂变的本质就是老用户拉新用户,需要给予双方一定的诱惑。所以,瑞幸咖啡特意把一部分广告费用在拉新补贴上,在福利的诱导和极具创意的分享方式催化用户的社交欲望,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社交流量形成裂变式营销。第三步则是咖啡请客的设定,相比于简单粗暴的微信红包,这个方式表达了用户对朋友的一种心意,我请你喝咖啡的方式更接近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社交礼仪。

寻找市场机会、精准品牌定位,善用裂变思维。简单的招式,快速的执行这是瑞幸咖啡致胜的关键,甚至快到让人看不懂、不理解。因为他们打得确实太坚决,对决策毫不迟疑,对亏损毫不手软,不拖泥带水。看似瑞幸咖啡只是在忽悠投资,其实瑞幸拥有非常成熟的运营团队和清晰的发展规划。不管怎么说,走到这一步的瑞幸咖啡有很强的奇幻色彩,拥有坚定的投资人,快速的用户增长,客观的营收,顺利的完成上市。 人们喜欢质疑不合理现象,而我更希望在看似不合理中寻找合理的部分,小蓝杯的成长路线可能无法复制,但其中的打法和态度值得借鉴。

科技银狐

知名科技自媒体:推荐作者,百度动态红人。

信息安全专家:多次保障春晚、世界杯、欧洲杯等直播安全。

从瑞幸咖啡2021全年业绩来看,瑞幸咖啡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自营门店门店层面利润率和公司整体盈利状况在第四季度及整个2021财年均呈现实质性改善。其中,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达到69.3%,自营门店门店层面利润在2021年首次实现年度转正,达到12.528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则为亏损4.347亿元人民币。

瑞幸的品牌打法不同于传统咖啡连锁品牌,而是带着强烈的互联网风格。先是大规模烧钱造势,以低成本小店迅速扩张,不求一时的盈利,而是借助暴增的规模上市,大额融资后继续扩张,最后再图盈利。虽然争议不断,但瑞幸树立品牌的策略是成功的,问题成在于上市之后,业绩有了更大的压力,想呈现出更好的涨势,于是在短视下做出了造假行为。风波过后,大众原本以为瑞幸会就此陨落,没想到这个品牌居然起死回生了。

瑞幸能够死而复生,除了曾获得2.5亿美元融资、缴纳1.8亿美元罚款以获得和解等因素以外,一方面瑞幸并未改变数字化门店的“互联网模式”,但减少了补贴和“大额优惠券”等烧钱的行为,逐渐趋于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瑞幸高层也经历了一次换血,如今大钲资本成为主要控股股东,持有瑞幸超30%股权,投票权超过50%。此外,杨飞继续担任瑞幸CMO,延续了瑞幸的营销模式,例如在2021年9月瑞幸签下谷爱凌,并于冬奥期间获得了一大波流量。

未来三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整个咖啡市场的竞争拥挤度将进一步升级。现在的咖啡市场还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同时做好品质、品牌、服务体系、客户粘性、场景创新这五点,才有可能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最近瑞幸获得了B轮的融资,估值22亿美金,马上就有文章,说瑞幸迟早要完。从常规逻辑来说所有公司迟早都要完的,但里面的内容说瑞幸很快要完,这只能说是一个根本不懂商业模式的结论。

首先先说一下瑞幸的由来。在近几年的有个非常突出业务的叫做跑腿业务,而跑腿业务当中有40%的订单来自于一个产品,就是星巴克的咖啡代购,从这个角度来看星巴克的外卖咖啡养活了一些跑专门靠跑腿业务的公司,证明了外卖咖啡是一个巨大市场,而瑞幸能看到这个特点,从而开拓一个星巴克不做的外卖市场。为什么星巴克之前不做咖啡外卖,也很容易理解,大部分人买星巴克咖啡当中有价格20元是来买环境的,另外的钱才是买咖啡,同时星巴克如果在门店做外卖,肯定会影响门店的体验,所以之前并没有投入到外卖当中。在瑞幸之前还有一家叫连咖啡的公司,但是连咖啡他并没有很精准的一个定位,它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更年轻一点的市场,连咖啡的品牌形象比较模糊,也没有狠下决心来大量投入把市场做好,所以连咖啡并不算是一个特别成功的一个例子。瑞幸咖啡从营销的角度来去看,她选的明星代言人是汤唯和张震,这些针对的对象是30岁左右的职场的白领,而他主要打的是一线的城市,在整个营销过程当中主要使用框架的广告,还有微信的广告来去获取流量。在产品上也号称用的是星巴克的原料供应商,容易让人相信瑞幸就是一个外卖的星巴克。瑞幸从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宣传手法和产品打造上都能让一般消费者认知小蓝杯咖啡的存在。

其次,补贴和让利分不清。很多人说瑞幸咖啡是靠补贴能来去把市场烧起来的,但是看官们请注意一点,什么叫补贴?补贴是低于成本价把产品给到客户,这叫补贴。像咖啡这样的高毛利的产品,我们来去看它的成本,就算是星巴克也只有五块钱左右,那瑞幸咖啡的成本一定不会超过它,瑞幸咖啡的标价是25元,就算是买一送一或者是充值优惠,他最低一杯也是超过十块钱的,我一杯五块钱的咖啡卖十块钱以上,那到底叫补贴还是叫让利呢?有人会说我的广告,我的门店啊等等这些都是成本呢,别忘记了,瑞幸的大量广告是用来获客的一个手段,广告的获客不能只计算当时付出的成本,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广告的是有可能把成本回收的。什么意思呢?可口可乐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打广告,你说的成本很高吗?当然不低,但是它的广告烧出来的可口可乐品牌,如果今天来去计算,它是无价的,假设可乐老板说我今天不做可乐,我要把这个品牌给卖了,他卖的价格有可能能够把这么多年广告费全部给赚回来,所以你到底说它是一个成本呢,还是在未来可回收的这样的投资呢?另外他的门店只是作为前置仓去履约客户交付产品的地方,所以它的作用只是在于把产品交付给客户,他并不需要用来获客,所以门店的成本也是可以在客户身上是可以回收回来的。回到来刚才说的主题,到底这是一个叫补贴还是叫让利,我们能看到像滴滴、共享单车等等,这些确实是靠补贴来去获取客户的,因为他们的卖价比他的成本价还要低的多,而且用这种方法不断的来去开拓这个市场,这是补贴。但是瑞幸他只补贴了第一杯,就新客户免费第一杯,其他的所有卖的咖啡都是有利润空间的,所以并不叫补贴,只能叫让利,在整个商业模式里面,如果我只是让利的话,那我还有巨大的盈利空间,并不是所谓的补贴去烧市场,就算未来咖啡的价格没办法恢复标价,瑞幸也没有亏钱,只是少赚一些而已。

再次,瑞幸的对手到底是谁的问题。瑞幸的对手当然不是星巴克,而是其他的饮料产品,或者是下午茶市场。有人说他的对手是办公室里面的咖啡机,这个就是对咖啡有一个深深的误解,咖啡从整个产品特性来说主要分为三大类,速溶、现磨和即饮,他们都是各自服务几乎都是不同人群,也有重叠,喜欢喝现磨咖啡的人,相对来说对速溶和即饮没有那么喜欢,而瑞幸主要打的是现磨咖啡的市场,你说一个喜欢喝现磨的人会拿着一杯一块钱一袋的雀巢咖啡来去泡哪个更加符合它的一个属性呢?另外咖啡除了功能性就是提神以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一个社交需求,我们经常说的喝咖啡聊是非,谁会拿着一个速溶的,或者是一个罐装的咖啡饮料跟朋友或客户来聊天呢?起码拿一杯现磨咖啡,这样才看起来比较体面,所以速溶咖啡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这个产品的竞争对手。另外有提到它的竞争对手是大楼的保安,这个问题已经很早就已经解决了,瑞幸的配送渠道最早的时候是用顺丰小哥去配送的,顺丰在整个行业里面,他们的形象和地位都非常不错,他们能够过保安这事情是绝对不会去否定的结果,所以它的竞争对手在整个概念来说并不是所谓的那个公司里面的咖啡机,或者是大楼保安,而是其他的饮料产品,或者是下午茶这样的一些产品。

再来说瑞幸开门店是一个很难的一个事情。回到来门店的一个 *** 作,瑞幸咖啡跟星巴克是完全不一样的,星巴克不做广告,但是开大量的门店,他是通过门店的装修、门店的风格和环境来吸引客户,让客户留存的,所以门店对于星巴克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资源,据星巴克的报告,他们专门负责门店设计的队伍就超过300人。瑞幸他的门店是用来干嘛的,他是用来给客户拿咖啡,拿完就走的,并不是让客户留在这里喝的,所以他的咖啡门店只是作为一个前置仓,我做一个前置仓,这个难度有多高呢?并不算是特别高的一个难度,我不需要去考虑我的位置,我不需要考虑获客,只要在APP上面足够大的订单,让我开门店来去履约客户交付产品就可以了,并不需要考虑说这个门店我能够获取多少客户,所以文章当中所说的开更多的店会对他未来的一个运营会带来极大的一个困难,这个是完全不成立的一个结论。

当然瑞幸最有可能的死因,是因为它的产品不好喝。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很多人诟病瑞幸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咖啡比星巴克难喝。这个对比的很有趣,我们来看一下瑞幸主打的。她用的都是星巴克的供应商,无论从它的咖啡豆还是奶来都是用星巴克的一些供应商,从理论来说他不会比星巴克差多少。但是他们相差最大的不只是原料的问题,主要是他的烘培技术,星巴克这么多年他用的并不是最好的咖啡豆,只是他在整个烘培技术的深度加工当中,他能把咖啡做的品质是相对稳定而且是相对好喝。在瑞幸的产品里面呢,很明显他的咖啡调出来是不够好的,同时她的奶呢也没有放的那么多,而这些部分是相对来说是需要花时间来去不断的去深入研究的部分,所以瑞幸虽然在整个营销和市场做的非常不错,但是在研究产品中,还是需要花时间不断加强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接受他的产品。

结束之前还是要给各位来去看一些数据,中国人均消费咖啡量,每年只有6到8杯,在我们附近的日韩这些国家,他们人均消费的咖啡量是150到200杯一年,而欧美地方特别是美国就更夸张了,一年消费咖啡是超过400杯的人均。所以中国的咖啡市场还有一个巨大的空间,同时因为咖啡的一个明显特点,它是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最有可能每天都喝的一个饮料,很少人会每天喝一杯喜茶或者是赖雪,因为太腻了,但是很有可能他每天会喝一杯咖啡,因为咖啡除了有个人喜好外,还有巨大的功能性需求,就是提神,而咖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上瘾,所以从这些角度来说,咖啡的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教育市场不断推进,这个市场是一定会不断壮大,能够有多大呢?一定不可能是像欧美的现状,但能否接近日韩的1/3,或者一半的一个水平,这是有可能的,只要日韩1/3的话,就是现在的一个人均消费量增长几乎是十倍,那这样的空间就是巨大的,这个市场我们可以看到高频刚需高毛利,所以是值得来去相信,像瑞幸这类型的一些公司在未来的路上面走得会更远。

最后的最后还是要跟那些唱衰瑞幸的写手说一句。你说的现象都是对的,只是如果你不懂商业模式的话呢,就分析不出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这些文章的作者能够真的去了解商业模式,也可以找我们来去学习商业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585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