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赌博用品是什么罪

销售赌博用品是什么罪,第1张

法律分析】:销售赌博用品构成赌博罪。赌博罪主观上必须具有营利的目的,以娱乐为主带有赌博性的做法不构成赌博罪。赌博做法情节不够严重的,可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对构成赌博罪的,可处管制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并处罚金。赌博的话牵涉利益的都能算,只不过不是违法做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三条 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与国(境)外赌博,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十八、 将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修改为:“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十六、 将刑法第三百零三条修改为:“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开设赌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参与国(境)外赌博,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美国总统罗斯福连任三届后,曾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总统一言不发,只是拿出一块三明治面包让记者吃,这位记者不明白总统的用意,又不便问,只好吃了。接着总统哪出第二块,记者还是勉强吃了。紧接着总统拿出第三块,记者为了不撑破肚皮,赶紧婉言谢绝。这时罗斯福总统微微一笑:“现在你知道我连任三届总统的滋味了吧,这个故事揭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总效用是消费一定量某物品与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边际效用是某种物品的消费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我们就从罗斯福总统让记者吃面包说起。假定,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总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总效用为1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总效用还为18个效用单位。记者消费一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10效用单位,2个面包是边际用为8个效用单位,如果记者再吃3个面包边际用为0个效用单位。这几个数字说明记者随着消费面包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为什么记者不再吃第三个面包是因为再吃不会增加效用。还比如,水是非常宝贵的,没有水,人们就会死亡,但是你连续喝超过了你能饮用的数量时,那么多余的水就没有什么用途了,再喝边际价值几乎为零,或是在零以下。现在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都有体验“天天吃着山珍海味也吃不出当年饺子的香味”。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设想如果不是递减而是递增会是什么结果,吃一万个面包也不饱。吸毒就接近效用递增,毒吸的越多越上隐。吸毒的人觉得吸毒比其它消费相比认为毒品给他的享受超过了其它的各种享受。所以吸毒的人会卖掉家产,抛妻弃子,宁可食不充饥,衣不遮体,毒却不可不吸。所以说,幸亏我们生活在效用递减的世界里,在购买消费达到一定数量后因效用递减就会停止下来。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给经营者的启示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效用最大化,而且,物品的效用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越高。根据效用理论,企业在决定生产什么时首先要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效用。

企业要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能卖出去,而且能卖高价,就要分析消费者的心理,能满足消费者的偏好。一个企业要成功,不仅要了解当前的消费时尚,还要善于发现未来的消费时尚。这样才能从消费时尚中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及变动,并及时开发出能满足这种偏好的产品。同时,消费时尚也受广告的影响。一种成功的广告会引导着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左右消费者的偏好。所以说,企业行为从广告开始。

消费者连续消费一种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企业连续只生产一种产品,它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就在递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了。因此,企业的产品要不断创造出多样化的产品,即使是同类产品,只要不相同,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例如,同类服装做成不同式样,就成为不同产品,就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如果是完全相同,则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不会多购买。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告诉我们,企业要进行创新,生产不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和阻碍边际效用递减。

——宝石和水的矛盾

在经济学家有一个关于宝石和水的矛盾。水要比宝石有用的多,但也便宜的多。如何解释这一矛盾的现象呢?水对人来说,其总效用要比宝石大的多,(人没有水不能生存,没有宝石可以生存)但是水的边际价值却比宝石小的多。这是因为人们能够以很少的代价得到水,因此我们可以多用一些水去浇花,把水用到别处并不会使人渴死。由于宝石稀缺,因此只有在极少数最有价值的场合中使用。价格等于边际价值,因此,为得到宝石就要比水花费更多的钱。

——买的东西值不值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超过他实际付出的价格部分。假设在拍卖会上,有一张崭新的猫王首张专辑进行拍卖,你和三个猫王迷(张三、李四、王五)出现在拍卖会上。你们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这张专辑,但每个人为此付出的价格都有限。表示你们四个人的支付意愿。你愿意用1000元,张三愿意用750元,李四愿意用700元,王五愿意用500元。 卖者为了卖出这张专辑,从100元开始叫价。由于你们四个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要多的多,价格很快上升。当卖者报出800元时,你得到了这张专辑。要注意的是,这张专辑将归对该专辑评价最高的买者。你用800元买到这张专辑,得到什么收益呢?你本来愿意为这张专辑出1000元,但实际只付出800元。你得到了200元的消费者剩余。而其余的三个人在参与拍卖中没有得到消费者剩余,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专辑,也没有花一分钱。因此我们也可以简单的把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

还比如你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件上衣,100元的价格,你在购买时肯定要向卖衣服的人砍价,问80元卖不卖,卖衣服的理解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往往会同意让些利,促使消费者尽快决断,否则消费者就会到其它柜台看看的念头。讨价还价可能在90元成交。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吗?显然不是,这实际是消费者对这件衣服的主观评价而已,就是为所购买的物品支付的最高价格。如果市场价格高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放弃购买,觉得不值,这时你的消费者剩余是负数,你就不会购买了;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你愿意支付的价格,你就会购买,觉得很值,这时就有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主观的,并不是消费者实际货币收入的增加,仅仅是一种心理上满足的感觉。买了消费者剩余为负的感觉也不是金钱的实际损失,无非就是心理上挨宰的感觉而已。就是我们对所购买的东西说值不值的含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消费者剩余的。在竞争不充分的情形下,厂商可以对某些消费者提价,使这种利益归厂商所有。更有甚者,有些商家所卖商品并不明码标价,消费者去购买商品时就漫天要价,然后再与消费者讨价还价。消费者要想在讨价还价中获得消费者剩余,在平时就必须注意游览和观察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情况,在购买重要商品时至少要货比三家并与其卖主讨价还价,最终恰到好处地拍板成交,获得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理

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反方向变动。这是我们以前讲过的需求定理,那时,我们并没有解释决定需求定理的原因。学过消费者行为理论,我们就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需求定理。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从这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越大,即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货币所购买的物品的效用。例如,某消费者愿意以2元购买一本书或一斤苹果,这就是说明一本书或一斤苹果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

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只有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才能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去衡量其他物品的效用。同时,由于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总是有限的,同样的货币可以购买不同的物品,所以,这个假设在一般情况下也是合理的。

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

——把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消费者均衡就是消费子者购买商品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说消费者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和用一元钱买到的商品边际效用相等。假定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是5个效用单位,一件上衣的边际效用是50个效用单位,消费者愿意用10钱购买这件上衣,因为这时的一元钱的边际效用与用在一件上衣的一元钱边际效用相等。此时消费者实现了消费者均衡,也可以说实现了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低于或大于10元钱,都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在你收入既定商品价格既定的情况下,花钱最少得到的满足程度最大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我们前边讲到商品的连续消费边际效用递减,其实货币的边际效用也是递减的。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你存货币越多,购买物品就越少,这时货币的边际效用下降,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在增加,明智的消费者就应该把一部分货币用于购物,增加他的总效用;反过来,消费者则卖出商品,增加货币的持有,也能提高他的总效用。通俗地说,假定你有稳定的职业收入,你银行存款有50万,但你非常节俭,吃、穿、住都处于温饱水平。实际上这50万足以使你实现小康生活。要想实现消费者均衡,你应该用这50万的一部分去购房、用一部分去买一些档次高的服装,银行也要有一些积蓄;相反如果你没有积蓄,购物欲望非常强,见到新的服装款式,甚至借钱去买,买的服装很多,而效用降低,如遇到一些家庭风险,没有一点积蓄,使生活陷入困境。

经济学家的消费者均衡的理论看似难懂,其实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他的消费行为已经遵循了消费者均衡的理论。比如你在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下是买房还是买车,你会作出合理的选择。你走进超市,见到如此之多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你会选择你最需要的。你去买服装肯定不会买回你已有的服装。所以说经济学是选择的经济学,而选择就是在你资源(货币)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消费满足的最大化,使每1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种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

人们经常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其实是有经济学道理的。因为在我们消费者收入即定的情况下,你购买一种商品必须放弃另外一种商品。当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物品时边际价值正好与该物品的价格相等。所以当你按照自己的意愿购买到足够的商品数量时,商品的边际价值就正好等于该商品的价格。如果说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你无须放弃其他任何东西就可以尽情的享用(如美好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等)。此时这些东西的边际价值就等于零。别忘了边际价值等于零时效用是最大的。

——最佳购买量的决定

消费者的无差异说明不同偏好下的各种选择,而消费者的预算则说明在收入和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他能消费多少数量的商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佳境界——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消费者均衡。例如:你带1000去溜商场,准备购买一件上衣和一件裤子,你看上了一套名牌服装,这件服装虽然你很喜欢但价格超出了1000元,也就是说给你带来效用虽然大,但超出了你的支付能力买不起;你说你就带了1000元,卖服装的售货员又给你推荐了另外一套价格为1000元的服装,但你觉得不值,经过货比三家,在充分选择的基础上你终于选到了喜欢的服装,也恰好是1000元。女同志爱逛商场,无非就是要挑选自己最满意的服装,在对一种商品要决策“买不买”时,会把效用与价格进行比较。当你对自己购买的服装最满意的时候,也就是花钱最少,得到的效用最大。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效用的大小完全是主观的感觉。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好消息!现在可口可乐便宜了,我们收入的购买力增加了。实际上我们的收入相对增加了,我们比以前更富了。我们可以买更多的可口可乐和其它商品”(这是收入效应)。还比如这几年我国物价整体水平(生活资料)在下降,据有关专家估算2002年比三年前生活资料价格平均下降0.3,也就是说,1999年满足一个家庭消费支出假定是1000元,三年后只需要700元,我们的收入变相增加了300元。“现在可口可乐的价格下降了,我放弃雪碧可以得到更多的可口可乐。”(这是替代效应)你发现哪一种说法更有说服力?事实上,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可口可乐价格的下降使消费者状况变好。可口可乐与雪碧都是正常商品,消费者把购买力的提高用于这两种商品。但同时可口可乐消费比雪碧的消费变得更便宜了。这种替代效应使消费者选择更多的可口可乐和更少的雪碧。

——双赢的汽车保险

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活动,这就产生了风险。风险是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某一种结果的出现的可能性可以用概率来表示。概率是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概率越大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就越大。许多事情的发生风险的概率是可以根据历史资料或有关信息来估算的。在概率论中,期望值和方差的测度与比较风险是极为重要的。期望值与不确定性事件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因素作用下,所有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方差又叫离差,就是实际值与期望值之间的差额。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会产生风险,消费者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可以通过保险来分担风险。我们以汽车保险为例。车祸是汽车行驶中可能出现的损失,其概率是可以根据历史资料估算的。具体到每一个汽车司机发生车祸的概率是很小的,但一旦发生车祸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投保人为避免风险可以投保,把发生车祸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那么保险公司是否吃亏?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保险公司对整个社会发生车祸的概率进行测算。如保险公司测算的结果是车祸的概率是0.1,比如你投保是10万元,发生车祸时保险公司要支付你10万元,也就是为10%的人支付10万元保费,平均每人最低的保费为1万元,这样保险公司并没有赔钱。投保人已少量的保费换得保险是有利的。保险公司集中每一个人保费,并支付给发生车祸的人。这就是起到了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分摊风险的作用。保险结果是双赢的结局。对是否上保险和消费者的风险的态度有关,有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以汽车保险为例(不包括强制的),愿意上保险的人,是想通过保险转嫁风险属于有风险回避者;有的人总是心存侥幸,自认为自己不会出车祸,不上保险,属于风险爱好者;而大多数人是风险中立者,按照规定上应给必须上的那部分保险。

——测试你对风险的态度

为了说明我们每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在这里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测试,从中看出你对风险的态度。假设你每月的工资收入是1000元,这个月你的老板想对工资的发放做一大胆的改革,他提出了二种方案:一是原来的方案每月1000元;二是以扔硬币的方式决定,国徽向上得2000元,国徽向下得零。你选择第一种属于风险回避者;选择第二种属于风险爱好者;你对这两种方案无所畏认为哪种都性,属于风险中立者。

上述实验我在不同的人群中做过测试,大多数人都反对第二种方案,选择第一种方案,每月保证1000元的工资,占测试70%,也就是说多数人都属于风险回避者;20%人喜欢扔硬币的方式。风险厌恶者属于为什么都属于风险厌恶者?虽然在第二种方案中得2000元和得零是一样的机会,但一旦得零带给你带来的打击大于2000元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你得到2000元好处,弥补不了得零的打击,因此你愿意用原来的最稳妥的方式。在我的测试中也有10%属于风险中立者,他们认为两种方式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当我进一步分析持这种态度的人多半是收入比较高的人,因为一旦得零对他的实际生活影响不大;一部分人属于风险爱好者,这部分人敢于冒险,心理承受力比较高。一些赌徒就属于风险爱好者。一般的人在小赌博的时候属于风险爱好者,例如花几元钱买彩票。但是在数额大的时候,又属于风险回避者,要让你拿出几十万去投资一个项目,很难很难。

以用我们前边学过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加以说明。如果在你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购物消费多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此时的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你消费的边际效用,明智的消费者应该减少购物而增加储蓄;相反如果你储蓄多消费少,货币的边际效用小于消费的边际效用,明智的消费者应放弃一部分储蓄而增加消费。至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是由消费者主观感觉和利息率而定。

该怎样选择服装品牌加盟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经营什么样的产品既然要开店,首先就应该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服装市场做一定的了解,特别是你打算开店铺的周边商圈同行情况,做一定的调查,做到心里有底。当地有着怎样的气候特征?你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怎样?你打算开店的周围都已经有了哪些服装品牌?都是什么风格?主要消费人群是哪些?大概能接受怎样价格的服装?当地什么样风格的服装好卖?如果你店铺周围主要人群是学生,那么你就不能选择职业装,休闲装和运动装会更好一点;如果你店铺周围连着开了很多家的休闲装品牌,竞争特别激烈,那么你可以错位经营范围,将目标锁定在淑女装或运动装上,效果就会好很多......这时候你的目标品牌范围已经缩小到了一定程度,可能已经产生了几家候选的品牌,然后你可以再根据后面提到的项目一条条来进行筛选。产品受欢迎程度首先,该品牌在全国各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如何?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你可以直接向品牌公司索取其以往的销售数据,也可以从侧面了解,由商场、经营过该品牌的代理商处了解到它的销售情况。其次,根据该品牌的定位以及产品风格,在当地大概有多少比例的人会对此产品有兴趣购买?由此来判断你的目标顾客群人数是不是足够。第三,要看它的产品定价在类似品牌中是不是具有价格争力?设计风格跟当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是不是吻合,尽量避免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合理的利润空间加盟公司能不能给你足够的利润空间?只看表面的供货折扣和换货率,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隐性的项目可能是看不到的。还是让我们粗略来算上一笔帐吧。你需要的投入大概有:店铺租金(可能需要一次性支付3个月甚至半年的租金);店铺装潢费用(一次性投入);货品资金(如40%的进货折扣,那么零售价值在10万元的货品,你需要支付4万);员工工资;每月的店面日常开销(水电费用等);各种税收等。预计的收入,根据店铺所在商圈的客流量和周边品牌的销售情况,估计每天销售件数,做好最低最好两种打算,从而得出每天的营业额幅度。寻找高成功率的品牌要加盟前一定要考虑所加盟的企业,是不是财力稳固,而且要尽量多去观察几家目前已经加盟的店家,看他们经营的状况是不是如总公司所宣传的获利良好,因为通常总公司都只会带有意加盟的加盟主,看一些业绩比较好的示范店,但那是不准的,有心的加盟商还是要自己亲自多跑几家,明查暗访才能知道真实的情况。供货是否正常哪怕你在其他方面都做得完美无缺,但你想要的畅销品种经常要断货,你的生意怎么会好呢?当然,要在加盟之前了解清楚这一点还是有点难度的。因为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问公司的销售人员,他们一定会拍着胸脯告诉你,让你放心,他们的供货非常好。而实际情况是,现在国内很多的中小品牌在这方面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这点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使你选择的是有一定规模的成熟品牌,也一样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有难度不等于就没有办法了。你可以通过公司,或者其他种种渠道拿到目前正在经营(或曾经经营过)该品牌的加盟商的电话号码,直接打电话去咨询他们,得到的回答才是最真实可信的。培训和服务支持目前我们的很多从事服装生意的加盟商大多缺乏生意经验,要保证生意的高成功率,非常需要公司的培训支持。从店铺形象、陈列指导,小到货品管理、促销手段的运用......成熟的品牌公司在各地的加盟店应该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在形象、道具、货品陈列、店员的服务等各方面都是统一的。要想了解一个公司管理培训加盟店的水平如何,很简单,多看几家不同地区的店,情况就一目了然了。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合约的签署了。加盟的行为涉及到金钱交易,以及加盟主与连锁企业总部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因此在决定加盟前双方一定要签下一份合约,此时合约的内容就相当重要,它必须是完整、合理且有效的合约,如此才能确保日后不会有问题产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719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