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销量是奇瑞的两倍多,投诉不到奇瑞的一半是真的吗?为什么?

吉利的销量是奇瑞的两倍多,投诉不到奇瑞的一半是真的吗?为什么?,第1张

首先,油耗和发动机热效率,变速箱匹配密切相关。博越是吉利买的dsi的6at生产线,dsi并未完成量产,是吉利完成的,但是吉利生产出来了,不会匹配,而且这款变速箱天生无法匹配低扭矩的发动机,吉利强行匹配,结果就是油耗奇高。吉利不得不把生产线卖给了双林。其次,油箱托底,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属于底盘设计的重大缺陷。众所周知,吉利的所有底盘都是模仿花冠和rav4。这两个底盘共同的缺点,油箱托底,吉利也完美的继承下来。目前吉利没有造自主平台的能力,这点是不如奇瑞的。奇瑞比较优秀的平台有m1x,m3x,t1x,cf。而吉利的CMA是沃尔沃开发的,生产领克 汽车 。所谓BMA平台后来也被证实为花冠的底子。再有第三个,变速箱顿挫异响。博越的变速箱投诉挺多的,前段时间还有博越车主拉横幅维权,被4s店和公关封口的丑闻。博越这款6at也确实问题很大,当初dsi倒闭之前,奇瑞买走了dsi的技术人员,留下未完成的生产线给吉利收购了。吉利也把6at量产了,但是匹配的一团糟,博越油耗简直比哈佛h6还高。其次是畅销车型帝豪,双离合顿挫,中质网上,帝豪gl的双离合顿挫投诉排名第二,帝豪cvt变速箱投诉也长居高位。你知道吗?车质网根本查不到。

综上,吉利并非投诉少,而是利用公关团队进行删帖,封口等路径,将投诉扼杀,同时不忘大量摸黑友商。长城吉利的黑公关事件绝非偶然,最后长城吃了个哑巴亏。吉利在三大件的造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资比例限制即将开放,希望国产不要相互摸黑,共同抵御外资。

吉利充值车质网的数据在下边,还有bma平台的缤瑞底盘照片以及博越逆向丰田猪大肠的底盘照片!

题主的问题有点多,我来一个个解析。

按目前统计的销量数据,吉利已经连续拿了四年的国产车销冠,销量可观。

以上这些数据,都是从互联网找到的,可以交叉验证,可靠性没问题。由此可知,吉利的销量在这几年,是奇瑞的二倍多是可信的,有时候还能到三倍左右,确实把奇瑞压的死死的 。

不过吉利也不要骄傲。因为奇瑞作为曾经的自主一哥,连续拿过九年的自主品牌销冠。现在的奇瑞的出口做的不错,连续十一年拿了出口第一。

看投诉量,现在参考最多的就是车质网。

从国产前十的投诉车型来看,奇瑞瑞虎8排在第三,奇瑞艾瑞泽5排在第五。

吉利博越排在第四,吉利星越排在第六,吉利帝豪排在第八。

单从投诉量来说,吉利投诉量是奇瑞的一半这话不妥,顶多算是个旗鼓相当。

考虑到吉利和奇瑞的销量不一样,再来看看粗略计算的故障比例。

20年吉利博越全年销量为22.8万辆,投诉量为391件,故障率为0.17%。瑞虎8全年销量为13万辆,投诉量为413件,故障率为0.31%。

20年吉利帝豪年销量为22万辆,投诉量为220件,故障率为0.1%。艾瑞泽5因为2020年销量断代,取2019年的数据,为7.5万辆,故障数为390,故障率为0.52%。

从故障率来说,吉利 汽车 的故障率较低,为奇瑞 汽车 的一半左右。

综合来说,吉利的投诉量在相同销量的情况下,确实是奇瑞的一半。但是依目前的情况来说,无论是买奇瑞还是买吉利,质量是差不多的。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就以我在的东莞地区为例。

东莞地区路上跑的最多的出租车,以新能源车和混动车为主,极少见到燃油车。新能源车跑出租车的,常见的是比亚迪的E6,红旗E-HS3,这些都是挂绿牌的出租车。为了就是充电便宜,费用低可以赚钱。

混动车基本全是丰田的油混车,比如雷凌双擎,卡罗拉双擎这些,综合油耗不超过5L,市区跑跑非常省油。

至于越来越多的吉利车跑出租车,就我所在的城市还真没见几辆。就吉利目前已有的车型来说,吉利并没有非常适合跑出租车的车型。

吉利的汽油车,无论是轿车还是SUV,油耗都偏高,还是比国产车偏高,轿车油耗8L出头,SUV要9.5L左右,并不适合跑出租车。

新能源车也没有出圈的产品,基本是家用车,也不像比亚迪跟滴滴合作做滴滴D1这种专用车,并没见多少吉利的新能源车跑出租。

虽然吉利质量稳定价格不高,但是现在的出租车以纯电,油混为主,并没有吉利的事。

说吉利水军多那是真的多,在我看来有二个原因。一是吉利舍得花钱营销,水军控评也是营销的一部分。二是吉利本身销量大,真实车主多,愿意为吉利发声,形成自来水。

参考2019年各车企的营销费用统计,吉利以43.32亿元排在首位,沃尔沃40.43亿元排在第二,考虑到沃尔沃已经被收购,也要算到吉利控股集团,那么吉利集团年营销费用高达83亿。就算不考虑沃尔沃,吉利的营销费用也是排在国产品牌的前列的。

与之对比的是,长安和奇瑞作为国企,对于营销这事不怎么上心,营销费用极低,跟吉利不在一个量级。为长安,奇瑞说话的,大多数是自来水,真爱粉。

所以,这么多的营销费用,吉利有事,让水军声援一下很正常吧?而且,吉利本身就有庞大的用户群,我的发小就开的吉利帝豪GL,这些人开着吉利的车觉得不错,也会帮着发声,形成自来水。到时自来水跟水军混一起,规模庞大,别的车企粉丝干不过吉利的水军,安排一句“吉利水军多”,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以上,便是对题主问题的解答。最后我希望,大家q口对外,自家不要内讧。国产车想要发展的越来越好,质量很重要,口口相传的口碑也很重要。

我和弟弟当年(2011年)一起去买车,我买了自己看上吉利远景,弟弟却买了奇瑞A5,开始大家觉得都不错,质量方面,吉利和奇瑞都很好,只是配置吉利远景好些,吉利售后客服态度很好,问弟弟奇瑞呢?他不作声,开始几年工作忙,都是在市区代个步,到了第六年,我与弟弟相约回祖籍广东梅州市,看看长辈,到家乡山下,故居在山中,要爬个五公里长,弯曲山坡,我到坡前改挂二挡,车很给力,20分钟后到达故居门口,叔叔看到我惊讶的说,你这车不错,他儿子的奇瑞上不来,我马上想起弟弟,这时候,我电话响了,原来弟弟打来的,说车开了一半坡,突然没力

销量和投诉量可以说真的可以看出一个车子的好坏,我不去说其他的车子,吉利的销量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自主品牌里算是佼佼者了,投诉量我不清楚,但就我自己用车的情况来看还比较乐观,我的车子是远景X1,虽然只是一个小车车,但我对它真的是非常喜欢,车身比较小巧所以就比较好开,很多大车子去不了的地方我也能够轻易的穿梭自如,平时一直开着它上下班,然后无聊的时候去兜兜兜风,都还是不错的,我现在才觉得用车能够满足自己就很好了,一些用不到的不要也可以,总的来说我的吉利车车没有出现过什么维修之类的,还是可以的,建议你们买车的可以多去看看,最后决定。

这个跟奇瑞的营销有关 ,奇瑞在营销方面不够创新,吉利营销方面做的比奇瑞好,吉利销量在那里质量应该还是不错的

堂兄弟有一辆帝豪开了三年目前没什么问题,本人的是奇瑞艾瑞泽5开了一年,车子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奇瑞的三大件还是值得信赖的,说说奇瑞的售后吧,说实话奇瑞的售后质量真的有待提高,第一次去做首保,提前约好了,第二天去到4s店,登记后就没人管我了,上午十一点到那里到下午三点弄好,几个小时我都是在那里瞎逛的,这倒没什么。

还有一次我的左后门的音响有沙哑的声音,其他三个都没有我跟售后说了这个情况,她让我店里解决,我也是提前一天约好第二天到了4s店,是另外一个售后接待了,跟她说大概情况后,她来句 :都是这样的啦,是通病,没得修了!我说找师傅来看看就知道能不能修啦,不能修就换一个,她说她去问一下,然后回来说都是这样的,新车都有这样的情况,还叫我去新车里听听是不是这样还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听着挺恼火的,也没跟她吵,直接开车走了,在网上买一个五十多块钱自己装,换了就没有沙哑的声音了

奇瑞投诉高跟售后有关,车主反应情况售后不解决不投诉你才怪,其实奇瑞把营销跟售后方面做好点,才能把销量做上去,这个跟吉利多学学。奇瑞的车是好车,毕竟是国产造车老大哥了,质量还是不错的。以上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问题描述中涉及三个自主品牌,单独看销量或投诉比例的话都不算低,综合对比确实有差距。至于吉利 汽车 属于自带招黑属性,被攻击是正常的。

自主品牌销量前五名销量跨度非常大,而且排名可能会出乎意料,这五个品牌分别为:

1、吉利 汽车 ,2018年累计销售112.74万台;

2、五菱 汽车 ,2018年累计销售98.55万台;

3、长安 汽车 ,2018年累计销售65.35万台;

4、长城 汽车 ,2018年累计销售57.59万台;

5、比亚迪 汽车 ,2018年累计销售33.27万台;

这五个品牌几乎占有了国产燃油 汽车 和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消费市场,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自古的道理,谁做的优秀在竞争对手面前自然就是障碍,有一些或真或假的负面消息也是可以理解的,听之任之权当笑谈就好。

不过这几个品牌里吉利是容易【被出现问题】的,销量最高这是事实,投诉率有一些但综合销量保有量而言比例并不算高,而且纯粹看投诉率排名也不高。问题只是集中在GS/GL两款即将被换代,使用干式双离合的车型上。

但这个品牌近期推出的产品已经有些偏离自主品牌高性价比【良心车】的路线,三缸双离合是明显的槽点,这种级别的企业但凡有一些不足就会被无限放大,然而这种低级别的动力传动总成影响的只是体验而已,不喜欢大可以不选择但也没有必要夸大其词。

除吉利以外长安 汽车 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营销,毕竟仅30万台CS75因为机油增多的原因严重影响了长安 汽车 的品牌形象,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一定正面的宣传无可厚非,不过问题要确定解决才好。

剩下的五菱、长城、比亚迪 汽车 在各自领域有绝对的销量领先或技术领先地位,喷都找不到合理的切入点,所以这些品牌显得平静很多。

吉利 汽车 不管近期的产品如何但不能否认对自主品牌发展做出的贡献,如果没有帝豪EC7在09年的推出可能现在还要买十几万一台的桑塔纳,自主品牌在轿车领域除了吉利以外几乎空白,吉利还是功不可没的。不过这次负面也希望吉利能回归自主品牌高品质高性价的路线,不能有些成绩就忘乎所以了。

至于奇瑞 汽车 不做评价,看一看评论区吧。

首先来来对比一下2021年2月吉利与奇瑞的销量。

吉利 汽车 2月总销量近8万辆大关,达到77221辆,同比增长264.8%。

今年2月,奇瑞共销售新车50778辆,同比增长144.9%。

今年2月份吉利的销量比奇瑞的销量多了2万多辆,但说是奇瑞的两倍多又有点夸张了。

奇瑞 汽车 ,2020年总销量632692辆,同比2019年上涨4.5%。

吉利 汽车 ,2020年总销量1320217辆,同比2019年下跌3.0%。

如果按照去年2020年的总销量来看,确实是吉利的销量是奇瑞的两倍多的样子。

既然去年销量吉利的销量是奇瑞的两倍多,那也拿去年的投诉对比,2020年吉利 汽车 投诉量8287起,奇瑞 汽车 3209起,投诉不到奇瑞的一半显然不是真的。

吉利 汽车 投诉转化率:8287/1320217=0.63%

奇瑞 汽车 投诉转化率:3209/632692=0.51%

虽然吉利的投诉看上去比奇瑞多了很多,不过投诉转化率还是差不多的,最主要的还是吉利的销量高。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祝愿你行车安全,诸事顺利!

我是【木子车圈】,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关注“木子”,一起 探索 汽车 世界!

我觉得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一样吧,我觉得吉利就做的蛮好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还是有很多朋友跟我想的是一样的,销量好,就很说明问题了,别人也会愿意去购买吉利的产品,那么对于吉利,我还是蛮支持的,吉利一路发展到现在也是很艰辛的,在车子的质量和用户需求上也是做的很到位的,在很多方面我还是蛮喜欢吉利的车子的,自己也说不出一个确切的原因,只有真正体验过吉利的车子的人才能说出自己的真是感受吧,吉利是近几年国内发展最快的 汽车 品牌之一,吉利创建于1986年,一开始是做的冰箱配件,后来转行做了高档装潢材料。紧接着是做起了摩托车,当时的吉利摩托车也是做的很不错的。第一个吉利的厂房还是以扩建摩托车生产基地审批下来的。当时其实吉利内部很多人是不愿意去做 汽车 的,当时的摩托车市场火热,利润丰厚,这才有了现在的吉利。在2010年,吉利 汽车 收购了北欧豪车沃尔沃,这也足以证明了吉利集团现在的实力很强。在汲取了沃尔沃安全性能高的技术后,在最近几年推出的新车都以安全性能高为主打,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也希望吉利能够越来越好,越办越红火,支持吉利

李老猫说车为你非专业解答各种选车用车问题

吉利和奇瑞都是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不过要论影响力,吉利绝对是遥遥领先于奇瑞的,2018年吉利旗下所有车型共售出了12.98万辆,而奇瑞只买出了3.89万辆,吉利销量接近奇瑞的四倍。

细分到具体车型上,吉利旗下的博越,帝豪,帝豪gl,远景等都是销量榜上排名靠前的选手,少的一个月能卖出一万台,多的甚至能月销两万多。奇瑞呢,卖的最好的瑞虎3x一个月出货也就六千台左右。在市场保有量和消费者认可度上,吉利全面占优。

至于说稳定性如何,我想两个品牌都差不了太多,吉利有沃尔沃等世界大品牌背书,而且资金实力,技术研发实力都要更强,对车辆安全性和细节品控上会更好。而奇瑞则是目前唯一一个敢对发动机做一百万公里质保的厂家,它对大件的耐久性更注重。

吉利和奇瑞的发展历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路子,吉利金元开路,各种收购,师夷长技。而奇瑞的自主之路要更加纯粹,发动机,变速箱大都是正向研发,像旗下的acteco发动机都已经出口到了国外,着实为民族工业挣了不少脸。说到底奇瑞还算是国有企业,而且发展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目前也已开启了混改之路,卖身救赎。

奇瑞品牌影响力不如吉利,并不代表它没有好的产品,奇瑞艾瑞泽5,瑞虎系列的suv都比较踏实耐用,正常保养小毛病较少,属于极富性价比的国产精品,也不一定就比吉利的车差。

买车不能单看品牌,还要具体到哪一款车,然后再结合价格,动力,空间,个人需求等等方面才能最终判断要如何选择,单纯比较两个品牌没有任何意义。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对此问题的观点【李老猫说车】

吉利是唯一一家营销费用高过研发费用的车企,贬低同行抬高自己

吉列公司的现代历史,是一部多角经营的历史。1958年,公司现任董事长靳克勒出任总经理。他在第一次重要职员与董事联席会议上提出:“以剃刀为中心的经营时代已走到终点,本公司的业务不应再以刀片为唯一事业。”他的话使董事们大为惊讶,难以理解。其实,对公司利益的98%都来自刀片这一点,靳克勒早有疑问和不安,因此,他一上任就大胆改革,想以实行多角经营来维持生存,求得发展和力保王座。而他选中的目标,就是兼营“化妆品”事业,以构成企业的经营多角化,然后推出喷射式罐装的剃须用面霜,扩大宣传和推销。他指示有关人员,一面进行市场调查,一面收集顾客对本公司的反映,以便决策的客观准确。结果发现大部分顾客本来就以为吉列是剃须刀兼营化妆品的厂商。实事证实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在转变经营方向时,在继续积极研究剃刀技术,维持公司在市场上的固有占有率的同时,大胆投资积极研究开发化妆品及其它产品。先后推出了口红、泡沫剃须膏、妇女用除臭剂、Adorn喷发剂,以及Thorexin止咳糖浆等,以慎重、稳进来占领市场。靳克勒的这一战略与步骤成功了。1966年,吉列公司化妆品部的营业额高达6000万美元,是1962年度的6倍,占总营业额的18%,可以说初战告捷。以后,在靳克勒这位组织多谋的企业家指挥下,吉列公司又先后开发出各种洗发精、烫发机、吹风机、打火机、原子笔,甚至高级香水、医药品等繁多种类的产品,并成立了相应的研制开发机构。从此,吉列不再是单靠剃刀生存的专业厂商,而是制造以男性用化妆品为主的多角化生产经营的厂家。这一点,就连当初不理解和支持靳克勒经营方针的人也承认是正确而妥当的。为了占领更大市场,吉列公司在战前已有海外市场的基础上,同样以“多角化经营”为战略重整海外的专业机构。i966年,它在美国以外成立了两个国际事业部:一个是东半球事业部,负责包括欧洲、非洲、中东等地;另一个是西半球事业部,包括加拿大、中南美、太平洋地区。这两个事业部管理32个公司,其中有11个公司在制造吉列产品。吉列公司在这些分公司中掌握有100%的股份。吉列公司采用全额自行投资的作法,建立海外市场据点,也是它称霸世界市场的另一大特色。它的海外事业,虽然仍以剃须刀和刀片为主,但靳克勒已认识到这点,他说:“海外有极大的化妆品市场,等待我们去开发“。自1964年,便向海外推出化妆品,而到1966年底,海外化妆品的营业额,已达到lOOO万美元,到1980年,剃须刀和刀片的销售额在公司23亿美元总营业额中所占比例还不到35%。难怪他野心勃勃地欲向海外扩发了。吉列公司虽然建立了世界性的剃须刀王国,但它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改变单一的经营为多角化经营,使剃须刀王国屹立不摇。这正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界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中,吉列公司在市场经营运作中充分显示出活力与竞争优势,集中构想新产品和服务,积极创造需求,努力发展生产制造与经销新模式。可得如下几点启迪:一、市场目标差异化吉利领导世界安全剃刀和刀片的生产制造,其产品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而公司在每个国家市场目标定位是不同的,在大多数剃刀和刀片市场中公司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甚至有些国家将公司作为剃刀刀片的象征,目前,公司产品在欧洲市场占据70%份额,在拉丁美洲市场则占据80%。市场目标的差异化要求公司在不同市场销售不同产品,并采取共同合资经营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使其销售额得到大幅度增长。加之公司精于管理,如产品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严格的质量控制、积极的营销推广等,综合全方位的不断努力,使公司获得世界范围内市场经营的成功。为适应市场目标差异化经营管理,吉利公司除在本国和加拿大建厂外,还在海外许多国家建立生产制造厂,并积极为东道国服务。 二.组织结构细分化  吉利国际部作为总公司的分部,主要从事海外产品的生产制造与营销,其经销产品,如刀片和剃须刀,修面.梳理等各类器具质量都比较好。近年公司重新调整国际经营部,将其分成两组,即吉利北大西洋部和吉利国际部,前者将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各国作为一体化经营,其他国家与地区市场经营归于国际部。为更好地使欧洲各国与国内实施经营一体化,吉利北大西洋部具体又分成不同产品组,如剃须刀和刀片组,个人修饰用品组和文具用品组,每组再分为北美分部和欧洲分部,最后,在一个总经理领导下,再细分成五个区域,即北欧、西欧、东南欧、中欧和伊比利亚。吉利组织内的欧洲经销部一体化表明吉利的经营有助于成为真正的全球性企业,同时也有助于公司获得欧洲市场—体化进程优势。吉利国际部设在波士顿,共分为三组,即拉丁美洲、亚洲—太平洋以及非洲、中东和东欧,三组中每组都没立一个总经理,此外,还有一个被称为“吉利国际营销部”的参谋机构,也设立在波士顿,由营销总监理领导,主要是对每种产品领域中个别特殊情况的处理,促进市场研究与开发中的国际合作,将发生的特殊情况向世界范围内所有有关人员都提出忠告。  三、经营决策集中化  吉利的全球经营决策制定系统采取集中制,参照海外部经理提供的信息,其主要经营战略决策由波士顿总部制定,如集中战略目标,价格结构、全球广告等,但其中部分内容由吉利国际部和吉利北大西洋部在其所在地区集中进行经营决策制定。如吉利国际部内部,关键性经营决策通常由波士顿总部制定,有些决策可由三个组成区域的管理者完成,如广告设计以及经销配置等;分支机构经理在集中计划定位战略范围内,有权制定本地区价格,但分支机构总体经销战略由总部集中计划和调整;广告设计可按地区要求进和调整,但在促销方面必须以波土顿总部设立的经营战略目标为主。同样,吉利北大西洋部大多数重要经营决策制定由波士顿总部经营管理者制定,对于产品销售情况,则像吉利国际部内部一样,海外部经理主要任务是将产品通过一定销售系统转移给最终用户,并设计和完善本地商店销售配备。价格决策相对竞争商标和产品而言,仍然由波士顿总部的产品部经理制定,这些部门内分支机构各部经理,可以对其拥有的市场进行价格定位。  四、广告决策本土化  吉利的国际广告战略以区域为主,采用本土化方针而非标准化模式。吉利北大西洋部的广告是以产品部为主,各自使用单个的、内容不同的广告。公司对于广告决策不使用单个代理商采取的标准化制作,在两个区域性组织范围内主要采用本土化策略。公司高层管理者认为:不应该将所有的国际广告放在—个篮子里,应该选择两个代理商,为吉利进入多个市场服务,以在其经营区域内显示出特别强的竞争优势。实际运行中,北大西洋部和国际部集中所有广告,然后再由波士顿总部创作转译成各围语言,并配备有同样的音乐及各国不同的语言,这种方法制定的广告能在不同市场中进行调换。即使在偶尔情况下,如某东道国政府官方有某种规定要求时,海外分支机构可以使用本地演员在本地拍摄后再将共商业化,其中创作部分均由波士顿总部负责,如语言的设计、主题、以及广告语等,吉利有名的一句广告语:“吉利,男人的标志”,目前已经为全球用户熟知。  五、人员配备国际化  吉利国外分支机构固定成员基本由本地城镇居民和第三国籍人员组成,公司在跨国经营中所获取成功的经验表明:加强海外各企业及各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企业必须使国外市场本地化,而不不仅仅作为设置在国外的跨国经营企业。六、逐步扩张的经营战略公司在发展国家主要销售各种书写用笔、各类修饰用器具、各种牙刷以及其他类似产品,在对第三世界国家修订预算和测试中发现需要对刀片进行重新包装,基本以一次销售为主,并将引导未修面者享受面部光滑的乐趣作为吉利公司增长战略的重要策划思路。在发达国家中各种刀片市场是稳定的,而在第三世界国家,15岁以下者占总人口很高的比例,这些人在短时期内将进入剃须者行列。参与第三世界竞争中,几乎没有一家跨国企业像吉利公司那样花费那么多精力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因此公司60%多的收入来自于海外经营。自从企业1969年将发展中国家作为目标市场以来,来自拉丁美洲、亚洲、非洲和中东的销售比例翻一翻,利润额已经上升八倍。此外,公司几乎每年分别在中国、埃及、泰国、印度等国家建立工厂。公司总是在工厂开工初期生产双面刀片,如果经营得比较好,再将其转换成生产各种书写笔、除臭剂、香波、牙膏等,这种方式已基本获得成功。此外,吉利采用不同包或不同的规格型号销售相同的产品。由于在拉丁美洲国家提供七盎司一瓶的润发香波不受市场欢迎,吉利公司便及时调整用半盎司塑料瓶装润发香波投放市场。取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使销售额大增;同样在巴西,吉利销售使用塑料瓶装除臭剂以代替原先的金属容器也取得了成功。吉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及时调整战略逐步扩张,使剃须王国屹立不摇,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吉列公司确实完全掌握了全世界男人的胡子”。来源:国际营销成功典型_吉利公司经营实践启迪

吉利将以每年不少于20%的速度来增加售后服务的预算。如果以这个速度计算吉利用于售后服务的费用将达3亿元。据悉,这笔费用将投入于经销商服务硬件的支持、服务形象的提升、人员培训费用、专用工具开发等方面的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674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