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的设计模型,怎么把他们变成自己的?

那么多的设计模型,怎么把他们变成自己的?,第1张

那么多的设计模型,怎么把他们变成自己的?

我们接受过设计教育,读过书或者关注过微信官方账号里流传的各种设计流程的经典模型,比如设计 思维 流程,比如用户体验的五要素,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我们感叹这些设计理论的知识体系如此经典细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对实际设计的指导意义?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了一些经典的框架。它们是否仍然适用于今天的设计情况?关于设计过程,我们有自己的模型吗?

输入下面的翻译—

这不是一篇纯理论和规定性的文章。我想为设计师、创意思考者甚至项目经理提供一个标准化的框架来安排和构建、组织和运行或管理设计挑战或项目。希望能真正指导你的设计实践。我暂且称这个框架为:双钻石模型的改进版。之所以称之为“改进版”,是因为它是由双钻石模型的原始版本修改而来。

双钻石模型改进版

也许你已经熟悉了许多与设计过程相关的模型或框架。比如BDC(英国设计 理事会)提出的原双钻石模型(后面我会详细介绍原双钻石模型),如图1。例如,IDEO的HCD(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如图2所示。哦,不要落下斯坦福设计学院著名的设计 ThinkingProcess(见图3)。在下文中,您将熟悉这些模型的主要方法、步骤和工具。

图一。BDC原版双钻石模型(图片由李佳翻译)

图二。IDEOHCD(图片由李佳翻译)

图3。斯坦福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

过程(图片由李佳翻译)

理解用户

正如诺曼所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过程始于对用户以及设计想要面对的用户需求的充分了解。无数的公司、组织和教育机构已经迎接了这一挑战,并产生了许多种模型(例如上面列出的那些)来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或设计过程提供标准化的框架。

香辣牛肉vs.双钻石模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想做麻辣牛肉,可能要先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菜谱。一开始你照着菜谱照着做,发现做出来的菜极其辣,却根本吃不到辣。或者你是一个湖南姑娘,按照菜谱做的牛肉你觉得不辣。于是你开始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辣椒的量。经过几次尝试,你找到了最适合你口味的麻辣牛肉。

我在设计过程的转变中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几个月前,我在HyperIsland公司学习数字体验设计。我选择了BDC(BritishDesignCouncil)独创的双钻石模型作为我的“配方”,因为它整体结构清晰,适应性高。

出发点和根本

几乎所有设计创意项目的本质都是一个从“未知”(图中A点)到“已知”(图中B点),从“可能”到“应该”的过程。乍一看,这个过程是直接和线性的。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为创造本身也在不断以新的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HyperIsland,2016)。

双钻石模型是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方法,主要解决设计过程中四个时期的挑战:

 发现期/研究——对问题的洞察(发散的) 定义期/总结——聚焦问题点(收拢的) 发展期/概念——可能的解决方案(发散的)交付期/实现——可行的解决方案(收拢的)

这四个时期有的是发散的,有的是收敛的。在发散阶段,你要尽量开放,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受到限制;相反,在收集阶段,你应该专注于集中和提炼你的发现或概念。如果你谷歌“双钻石模型”,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解释和表达。我会坚持原版作为我的“配方”,因为它给了我更大的发挥空间空。

双钻石模型的四个阶段实际上可以简化为两个主要阶段:

阶段一——做正确的事(第一颗钻石:发现期和定义期)无论你做什么事情,你都得有的放矢,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关于定义你要做什么的阶段。阶段二——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第二颗钻石:发展期和交付期)一旦你找到了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或该做的事,你要保证自己在用正确的方式执行。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做的阶段。

图4。双钻石模型的两个主要阶段(图片由李佳翻译)

在下面的段落中,我将逐步描述每个阶段的方法。

第一阶段——做正确的事(第一颗钻石:发现期和定义期) 发现期/研究  剖析问题。从试着将原始的设计命题解析成几个部分,评估兴趣点。枚举尽可能多的元素,找到特征点,定义兴趣点和极端情况,列出可以去可以去调研的地点、人物和故事。将调研结果整成一个个的主题,方便看到研究结果的概貌。接下来把范围缩小到你想要研究的主题上去。投身研究。运用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研究方法,IDEO官网(ideo.org)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可供参考。

到目前为止,你应该已经得到了很多非结构化的、分散的研究成果。

定义阶段/总结

如何有效利用发现期获得的研究成果?我建议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它们:

把所有数据汇合到一起,并把他们分享给其他团队成员。将数据归并到之前整合出来的主题中去。找出insights(所谓insighs就是在某个特殊主题上的未知的真相,它们是关于用户动机,用户诉求或痛点的),创建机会点。创建HMW问题(HMW问题即以“Howmightwe…”开头的问题,以问“我们如何能…”这种更易于感知的形式列出哪些问题是可行的和亟待解决的)。

图5。第一阶段:做正确的事(图片由李佳翻译)

在这个过程的最后,您的输出将是一个经过处理的设计简介,它以HMW问题的形式出现。它们可以是概要,也可以是细节,甚至可以与最初定义的问题相冲突,甚至对立。

第二阶段——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第二颗钻石:发展期和交付期) 发展阶段/想法

因为前一阶段你已经推断出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挑战的点,现在你就可以提出设计理念了。

概念设计。这是一个最有意思的阶段,是一个发散的阶段。这时候就不要吝啬想法了,开启你的脑容量,让想法多飞一会吧。在想法阶段,不要做任何的是非判断,多暗示自己“对,我可以这样,然后…”而不是否定或质疑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要让一切皆有可能,甚至可以在别人的想法基础上发展新的设计概念。外面流传着大把的发散发想法,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设计评估。在概念设计的最后阶段,评估你的那些天马星空的想法,挑出你最喜欢的那些。我推荐两种方法来做这件事:投票法(团队成员投票)和矩阵法(一个矩阵,横轴衡量可行性,纵轴衡量潜在影响,将你的想法扔到里面去,一目了然)

这时候你会得到几个被选中的想法,你会把它们作为原型或者后期的测试,从这些想法中开发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交付期/实现

在你有了一些替代方案后,你要权衡选择哪一个,以及如何实现或实现。我建议采用以下三步敏捷开发流程:

开发/原型测试/分析迭代/重复

顺便说一下MVP(最小可行产品)的作用:用一个可感知的产品或原型来测试它是否能回过头去解决原来的问题。

图6。第二阶段: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图片由李佳翻译)

至此,最终的方案、产品、答案或解决方案已经出来了。

这个过程走完了,就可以回去再按照刚才的步骤走了。总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再次,创作本身也在以全新的方式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影响。

再来一句,哦不,两三句:本文绝不是结论,也没有人说是唯一的方法。

这个修正后的双钻石模型只是我个人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今天分享到这里,是为了接受更多的挑战,问题或者基于它的修正。

图7。完整的双钻石模型(图片由李佳翻译)

根据项目或者你在项目中的角色不同,钻石的大小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你所从事的项目可能只是双钻石模型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不是直接的,所以要灵活,随时准备回应。

本文着重于设计过程的基本框架,而不是应用于该过程的单个工具或方法。这个框架你可能用,也可能不用,但对我来说,它真的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帮助和指导了我。

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你可能会觉得迷失在迷雾中,找不到方向。这是正常现象。尽量用双钻石模型框架把问题处理到底。

丹奈斯勒,如何应用设计思维,HCD,UX或任何从零开始的创作过程。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digital-experience-design/how-to-apply-a-design-thinking-HCD-UX-or-any-creative-process-从头开始-b8786EFBF812#。BMCGN8T7G

译者:李佳@点融设计中心DDC,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微信ID:DR_DD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802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