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95后的产品,70后和80后不得不听的一些误区和解决建议

要做95后的产品,70后和80后不得不听的一些误区和解决建议,第1张

要做95后的产品,70后和80后不得不听的一些误区和解决建议

先说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症结 1、抱残守缺和经验型的思维定式

很多80后都工作了10年以上,很多70后都是老前辈。不可否认,很多人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经验是有价值的,但最可怕的是心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思维不转型,经验有时会成为负担。

成功的因素很多,但往往反思不多。其实很多人都不擅长从0到1。离开大平台后,他们的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甚至一些自信的人已经勇敢地踏入了一个自己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他们仍然固步自封,按照老办法行事。结果可想而知。

2、自以为了解用户,其实在闭门造车

很多产品经理甚至一年都没有和一个用户说过话。他们能认识什么样的用户?

很多产品,其实只是满足了老板和几个产品经理的需求。说白了,它们是YY生产的。我觉得我了解用户,但我只是把自己当成用户,用户是被代表的!

况且任何研究都只能作为参考,不一定完全客观。很多调查其实是用奖品来吸引用户的。很多调查过于归纳和启发式。调查还与交付渠道有关。当样本量小于10万时,很难说是准确的。还有一点,你能保证用户告诉你的都是真的吗?

怎样才能了解用户?接触真实用户,听听用户的抱怨,线上也好,线下也好。被用户指着鼻子骂绝对不是坏事。有些你带着嘲讽想到的功能,在用户眼里可能ss="superseo">ss="superseo">就是垃圾。

3、员工结构不合理,年轻人太少

我接触过的用户,80后,85后,90后,95后,完全不一样。我们真的不了解95后用户,我们不得不承认。

如果你是做95后的产品,结果公司里全是旧东西。不吸收一些真正的95后产品怎么做好?

4、互联网时代不同了,要求高了难度大了

现在互联网上很多行业都建立起来了,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现在对各个环节的要求更高了, *** 作也是,分工越来越细。优秀运营商的标准是什么?综合能力越强,能学的东西就越多,有自己专长的领域就越多。

早些年,我们可以只是复制我们的产品,但现在我们必须绞尽脑汁进行创新。

事实证明,如果产品做得好,一定会吸引用户。现在吗?酒怕巷子深,东西好。如果你不去做营销和炫耀,让更多的人知道你怎么样,那你就不好。

随着线上获取用户的成本越来越高,我感觉互联网运营可能会出现一个趋势:个人服务。说白了,精细化运营还不够,还要继续下沉。比如一些创新服务,仅仅依靠工具、内容和策略是不够的。必须手把手地教他们。

再说一下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谈一些我的看法 1、必须接触用户、接地气、说人话

其实练起来并不复杂。魅族开始的时候,因为没钱,就找了一些核心忠实粉丝帮他们测试体验产品。这就是荣誉内测团的由来。

哪些用户的需求最客观?答案是深度利用用户。任何一个产品,哪怕你是初创企业,只要你用心去做,都是可以被这些用户找到的。最笨但最实用的方法是利用社区让他们聚在一起。他们使用你的产品最频繁,时间最长。你的产品那么差,他们愿意牺牲时间天天玩。这些用户的意见一定是最中肯的。找到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找到根本问题。关键是他们告诉你的一定是真的。

要接地气,要和别人说话。不要每天在会议室里磨蹭,满足YY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多面对几次就好!

说人话,其实就是试图用用户愿意接受的语言来表达。95后绝对不喜欢“老教授”的话被教育。什么是“老教授”的话?就是那种高人一等的样子,站在上帝的角度,故意用很多专业术语来表示自己很牛逼,对方很无知。

2、优化员工结构,给年轻人机会

既然你在做95后的产品,那未来一定是95后的产品。93、94年和一些从业者聊过,敢想敢说敢做挺好的。

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其实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有产品思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产品经理,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干预产品经理的工作,包括老板。

在一个公司里,老中青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个人觉得还是定位某个年龄段的用户产品比较好,尽量发挥最接近这个年龄段的员工的统治力。年纪大的人比较冷静,可以引导和帮助年轻人少犯错误。

3、探索创新的运营玩法和产品玩法

“我要做平台”是很多创业者的梦想,但在实践中,你得务实,包括选择标的。如果你说你的目标是微信,基本上可以洗洗睡了。

任何成功的产品都有它的历史积淀在那里,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偶然因素。再创奇迹。虽然你不能穿越时间和空,你还是会踩别人踩过的坑,但是你可以缩短时间。要靠创新。无论是产品还是运营,我现在做社区,我发现和我当年玩的方式完全不一样了。很多大逻辑依然适用,但没有创新的运营玩法,固守残局无异于找死,运营必须要玩花样。

4、产品、运营环节深度融合,并让用户参与进来

产品经理把产品和功能做出来,交给运营人员,这是很多公司的实际情况。这个概念,放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或者现在的一些产品,可能还适用,但长期来看,肯定不行。

前几年做社区的时候,我深有体会,因为社区是一个必须贴近用户才能工作的产品形态,玩法很复杂。社群运营远比自媒体难。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分开,整个公司的效率很低,产品和运营在一个部门之下会好很多。

说白了,原因就是运营无论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都必须了解业务,参与业务决策,因为运营离用户最近。成为一个社区不像成为一个工具。只需制定流程。哪怕是一个排名榜,我记得看了好几遍产品经理给的算法,一看就知道不靠谱。

好的产品是大家一起做出来的。产品环节和运营环节的整合只是第一步,但可能还不够。我们需要让用户参与进来,比如我们让我们的核心用户,参与到我们的产品开发环节,给我们建议,做测试,参与到运营环节,比如和我们一起思考想法,等等。

5、改变思维定式,拥抱变化

以前正确的可能现在不正确。适用于这个平台的运营思路,如果换一个平台,可能就不行了。反正这些年我待过的公司,没有一家运营模式是一样的。

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用户属性,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团队,都需要灵活处理。

还是那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机会,不要把平台的成功当成自己的。也许你的成功中有很多偶然的因素被你忽略了,这些都不能作为你再次成功的筹码。

学会拥抱变化,改变环境,创业或者继续工作,你马上就能适应这个角色。有时候,你要妥协,要依赖别人,心情不好也要忍住。你能忍受吗?说白了还是心态问题。

6、拒绝单打独斗,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互联网不再是孤胆英雄的时代。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公司外,人脉广,人缘好,肯定能多做事,做好事。

一直觉得个人能力不错。我当时在公司是所向披靡的,但是后来发现这些在很多人眼里一文不值。这些年来,我其实也强迫自己改变了很多,强迫自己承受了很多大多数人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还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价值,就是别人会接受你,和你合作的资本。

互联网发展至今,其实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同志是必须的,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除此之外,用户也是我们可以团结的一股力量。不要抱着“我做个平台,用一套产品机制,引入用户,用户就可以随便玩”的想法。你甚至都不把自己当亲生的。用户为什么要和你玩?用户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更何况95后这么有主见。

总结

互联网的概念正在改变。07年刚提出90后这个概念的时候,当时感觉特别不可思议。十年过去了,90后几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禁感叹时光飞逝,岁月催人老。

希望你能读到这些话,觉得有用。虽然有些话看似刻薄,但却属于我的心。希望你能理解他们。如果没用,就当我没说过。如果有用,就不值得我唠叨了。谢谢大家!

关于作者

上课,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课有话说,前360手机粉丝运营总监,猫扑网产品运营总监,酷我音乐产品总监,现蚂蚁金服芝麻信用产品运营专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zz/780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04
下一篇 2022-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